刘长青;吴赛珠;王子东;赖文岩;孙飞
目的探讨肝素对胎儿生长受限(FGR)脐血流的影响,提供肝素治疗效果评价的依据.方法将103例FGR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加丹参(对照组)、标准肝素(标准肝素组)及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组)治疗.于治疗前及终止妊娠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各组胎儿脐血流收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的比值(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新生儿出生时进行Apgar评分、测量体质量及胎龄.结果(1)随着孕周的增加,脐血流有降低的趋势,治疗后两肝素组脐血流S/D比值、PI、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肝素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胎龄显著延长(P<0.05).(3)两肝素组之间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素可显著改善脐血流,降低S/D比值、PI、RI,促进胎儿生长发育,使新生儿体质量增加,延长胎龄,提高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且肝素对母、儿都是安全的.脐血流阻力指标可作为FGR治疗效果观察指标.
作者:余艳红;沈立勇;王志坚;张宇;苏桂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妇洁灌肠液及蒲公英原药材中所含咖啡酸进行含量测定,尝试从原药材到成品二个层面来控制妇洁灌肠液的质量.方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电泳条件为:石英毛细管柱(75μm×60cm);运行缓冲液为20 mmo1/L的硼砂溶液(25℃时pH=9.18);分离电压12 kV;真空进样时间为5 s;温度为25℃,紫外检测波长为313 nm.结果咖啡酸在10~1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大于95%;RSD均小于3%(n=3).结论本法简单、快捷、灵敏,可用于蒲公英及妇洁灌肠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晏媛;许重远;陈志良;谭亚非;郭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葛根芩连汤及其制剂中黄连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氧化铝柱纯化,紫外分光光度法350nm处测定含量.结果葛根芩连汤水提物中总生物碱含量为32.4mg/g,加样回收率为98.1%(RSD=2.9%).葛根芩连微丸中总生物碱含量为19.6 mg/g.结论该法测定黄连总生物碱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为葛根芩连微丸质量标准、葛根芩连方及其他含黄连的方剂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戴开金;罗奇志;罗佳波;谭晓梅;马安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经验体会.方法对775例宫腔电切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6.5±10.3)min;术中出血量为(40.1±12.5)ml;539例门诊患者术后观察2 h回家,236例住院患者术后住院日2~3 d.随访3月到6年,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术后闭经率88.9%,17例4~22个月再次少量出血;经宫颈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息肉复发6例(5.5%);经宫颈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后月经均恢复正常;经宫颈子宫纵隔电切术(TCRS)6月后宫腔镜复查宫腔形态均恢复正常,无粘连发生;经宫颈宫腔粘连切除术(TCRA)后月经改善55例(96.5%).近期并发症为中度低钠血症1例,全组病例无死亡、子宫穿孔及电损伤等并发症.远期并发症有1例经宫颈宫颈病变切除术(TCRC)术后4个月发现宫颈及宫腔粘连.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能有效治疗子宫内良性病变,且具有不开腹、创伤小、出血和并发症少,不影响卵巢功能等特点.
作者:刘木彪;何援利;宗利丽;杨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效果.方法对35例创伤性癫痫病人进行电生理学、CT、MRI、SPECT及PET检查后行外科治疗,开颅手术病例术中行皮层脑电监测.结果在皮层脑电监测下16例行癫痫病灶切除、7例行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12例在PE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癫痫灶大都位于脑软化灶周边.术后得到随访32例(时间1至4年),18例无癫痫发作,10例明显好转,4例无改善.结论创伤性癫痫发作会加重原创伤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外科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并可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近年来采用PET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具有无创、有效的特点,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创伤性癫痫外科新方法.
作者:漆松涛;邱炳辉;欧阳辉;彭玉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特性,探讨NMDA对缺氧大鼠PO/AH区神经元Ca2+浓度的影响.方法给大鼠应用NMDA受体激动剂NMDA和拮抗剂丙戊酸,观察其在正常和缺氧条件下对PO/AH区神经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在正常条件下,细胞内Ca2+荧光比值为0.95,第40秒加入NMDA后[Ca2+]i的荧光强度迅速增高,25s后达到峰值2.054,并稳定在此水平,其升幅为(109±52)%,加入激动剂后30 s内达到峰值3.783,并持续稳定在此水平,加入NMDA后[Ca2+]i升高了(286±91)%;缺氧条件下神经元[Ca2+]i在加入丙戌酸后由平台向下的降幅为(103±45)%.结论[Ca2+]i的升高主要是由于NMDA受体通道开放,细胞外游离Ca2+易化扩散入胞内所致,丙戊酸可有效地降低NMDA受体活性,从而使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下降,具有保护神经元免受缺氧损伤的作用.
作者:赵庆平;邹飞;陈光忠;李铁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是急诊科常见的急腹症.病死率为6%~23%,若病情发展为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其病死率更高达20%~50%,亦系猝死的病因之一.由于其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痛程早期B超及CT影像等检查不能准确反映病情,故临床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对患者的生存,预后有很大影响.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来我院急诊的急性胰腺炎误诊72例分析如下.
作者:陆婷;程兴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窗式椎动脉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血管变异,它与双椎动脉为两种不同的变异类型,通常可分为颅外型、颅内型和颅内-外型.本文报道1例经确诊为颅外型椎动脉窗式变异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情况,并从胚胎学成因及临床意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者:樊俊;黄胜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T细胞增殖反应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TS/PMS比色分析法测定13例急性心肌梗死、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5例稳定性心绞痛和16例对照者的T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增殖反应.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T细胞对PHA的增殖反应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T细胞对5和1 μg/ml oxLDL的增殖反应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T细胞对3种浓度(10、5和1μg/m1)oxLDL的增殖反应均高于对同浓度的LDL的增殖反应(P<0.05).结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尤其是对特异性抗原oxLDL的免疫反应,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华;吴赛珠;赖文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报道了2002年10月~2003年6月本科在腹腔镜下完成的4例卵巢恶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病例.从初步的体会看,腹腔镜技术不仅在卵巢癌的诊断、分期和随访中具有肯定作用,在早期癌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中也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
作者:何援利;张凌云;彭冬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变性轴突清除中的自噬作用.方法横切大鼠坐骨神经制作Wallerian变性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取远断端组织行电镜结构观察和酸性磷酸酶(AcPase)活性检测.结果坐骨神经横切后轴突发生变性,主要变化为术后第5小时~2天轴质肿胀,轴突与髓鞘分离,术后第4天轴质浓缩,轴突与髓鞘完全分离形成游离轴突体.术后初期变性轴突主要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泡,后期轴突与髓鞘完全分离并形成较大的游离轴突体,轴突体外包一层轴突膜是神经元细胞膜的延续,轴突体轴质浓缩,含大量各级自噬泡和纵横交错的神经丝、微管和微丝.经酸性磷酸酶(AcPase)染色证实自噬泡均呈AcPase阳性,第7天后轴突体被降解吸收,形成的空腔内偶见巨噬细胞.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变性轴突的清除主要靠轴突自身的自噬和施万细胞吞噬机制,而巨噬细胞只起辅助作用.
作者:朴仲贤;王万山;徐锡金;王启伟;霍霞;韩明虎;朴英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及观察发育不同时期胚鼠生殖腺发育的形态变化.方法取发育不同时期的胚鼠进行石蜡切片及H、E染色.结果从胚胎切片标本中可观察到,交配后第11天出现生殖嵴,第12天出现未分化生殖腺,第13天可在胚胎标本切片上区分雌雄性,第14天雄性的生殖腺演变为睾丸,出现生精小管,为实心的小管.第16天出现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的细胞核明显可见.第16天雌性的生殖腺演变为卵巢,皮质及髓质两者分化明显.第20天睾丸内可见生精小管横断面数目明显增多,管腔内出现空腔,管内有一层精原细胞和一层精母细胞.卵巢内可见一团团粗大的生卵泡性索沿着卵巢周边分布,内含许多原始的卵原细胞,此时有原始的卵泡出现.结论11~12 d为分离原始生殖干细胞(PGCs)佳时期.
作者:刘小蓉;安靓;李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弓形虫SAG1基因的截短片段,并进行纯化及免疫反应性鉴定.方法利用Nco I、HindⅢ双酶切,从本室建立的pET-30a(+)-SAG1重组质粒中获取SAG1基因的截短片段,并将目的片段连接到经同样双酶切的质粒pET32a中,构建表达重组质粒pET-32a(+)-trSAG1.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中并进行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Ni-NTA agarose纯化后,Western-blotting分析其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trSAG1,通过IPTG诱导得到了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的重组SAG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0000,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ELISA试验表明重组SAG1蛋白能被弓形虫免疫兔血清及弓形虫感染人血清识别.结论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了弓形虫SAG1基因的截短片段,表达蛋白能被弓形虫免疫兔血清及弓形虫感染人血清识别,有望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抗原.
作者:言慧;李华;周晓红;吴昆;陈晓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PTX药物毒性实验,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PTX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FCM)技术分析X射线照射对HepG2细胞周期分布和PTX对放射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PTX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24 h后,其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适浓度为2inmol/L.PTX能显著降低放射后HepG2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其放射增敏比为1.31±0.16.单纯照射组照射可以导致FiepG2细胞G2期阻滞,单纯照射组及照射6Gy加2mmol/LPTX组的细胞20 h G2-M期比例分别为32.15%和19.52%,PTX能够去除放射引起的HepG2细胞G2期阻滞.结论PTX对HepG2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TX去除放射引起的G2期阻滞等因素有关.
作者:吴德华;刘莉;陈龙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原位肝脏移植经验.方法对12例患者实施13例次原位肝脏移植(包括1例再次肝移植),其中5例终末期肝硬化、4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手术方式:经典原位肝移植10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2例,再次肝移植1例.结果全组成功9例,长存活超过2年;围手术期死亡4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结论肝脏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及长期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陈焕伟;甄作均;苏树英;许卓明;费凛;计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筛选出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制备的佳配方,制备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并测定膜剂中鬼臼毒素的含量.方法选择制备壳聚糖膜剂所需的壳聚糖、醋酸、明胶作为三个因素,脂质体鬼臼毒素作为空白因素,每个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实验设计,根据正交实验设计的结果制备不同配方的膜剂,将膜剂的粘附性、溶解性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膜剂制备的佳配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所制备膜剂中鬼臼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292 nm.结果对各配方膜剂的综合评价进行统计分析,以2%壳聚糖、1%醋酸、2%明胶、2.8%脂质体鬼臼毒素为配方制备的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的综合评价高;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显示鬼臼毒素在5~25 t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9),平均回收率为99.7%(n=5),相对标准误差(RSD)=1.11,膜剂中鬼臼毒素平均含量为10.46%,RSD=1.61%.结论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制备的膜剂,在粘附性、溶解性方面均符合要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中鬼臼毒素含量快捷、准确,膜剂中鬼臼毒素的含量基本符合要求,鬼臼毒素在膜剂中的分布较为均一.
作者:曾抗;朱晓亮;李国锋;周再高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血压患者ST-T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无症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心电图表现分为ST-T改变组(28例)和无ST-T改变组(2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结果与无ST-T改变组相比,ST-T改变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其他检测指标在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血脂正常的无症状高血压患者中,相对较高的总胆固醇水平促使或加重心肌缺血,而高密度胆固醇对心肌损害起着保护作用.
作者:肖文星;宾建平;尚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从本地樱桃谷鸭血清中克隆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用PCR扩增DHBV全基因,连接至T载体上,挑选克隆进行测序分析,与GenBank中16株DHBV全基因组进行同源性比较,并进行分子进化树分析.结果24-18与16株DHBV基因组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介于89.4%99.3%之间,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同源性比较显示差异显著地方位于P区.结论24-18属于DHBV西方基因型中的一个亚型.
作者:梁蔚芳;刘志华;何海棠;骆抗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肥厚左心室肌中层细胞Na+/Ca2+交换体电流(Na+/Ca2+ exchanger current,INa+/Ca2+)及钾电流重构特征,揭示心肌肥厚时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基础.方法新西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手术组各10只,手术组通过肾上腹主动脉次全缩窄诱发左室肥厚.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对照组及手术组左心室肌中层细胞的动作电位、INa2+/Ca2+、慢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slowly activating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um current,IKs)、快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rapidly activating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Kr)等.结果在基础刺激周长为2 s时,对照组和手术组的90%动作电位时程(90%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90)分别为522.0±19.5 ms(n=6)、664.7±32.7 ms(n=7);在测试电位为+40 mV时,外向INa+/Ca2+密度在对照组及手术组分别为0.94±0.11pA/pF(n=9)、1.30±0.11pA/pF(n=8);在测试电位为-100mV时,内向INa2+/Ca2+密度在对照组及手术组分别为0.40±0.05 pA/pF(n=9)、0.56±0.02 pA/pF(n=8);在测试电位为+50 mV时,对照组及手术组的IKs尾电流密度分别为0.26±0.03 pA/pF(n=8),0.17±0.01 pA/pF(n=9);在测试电压为+50 mV时,对照组及手术组的IKr尾电流密度分别为0.34±0.02 pA/pF(n=8),0.23±0.02 pA/pF(n=9),以上二者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厚左心室肌中层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表现为动作电位时间延长、INa+/Ca2+上调、Iks及IKr下调.
作者:王军奎;崔长琮;姚青海;姚晓伟;廉姜芳;韩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以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尿液中柠檬酸盐、草酸盐的含量.方法以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分析尿样中的柠檬酸盐、草酸盐,以铬酸钠为紫外吸收剂进行间接紫外检测.结果柠檬酸根、草酸根阴离子在5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迁移时间分别为3.76、3.14min,柠檬酸根在4.00~40.00μg/ml浓度范围内、草酸根在2.00~40.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柠檬酸根阴离子低检测限为2μg/ml、草酸根阴离子的低检测限为1μg/ml.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3%、99.11%.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成本低,可为尿液中柠檬酸盐、草酸盐的直接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罗奇志;戴开金;马安德;周俊岭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