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慧;李华;周晓红;吴昆;陈晓光
目的研究及观察发育不同时期胚鼠生殖腺发育的形态变化.方法取发育不同时期的胚鼠进行石蜡切片及H、E染色.结果从胚胎切片标本中可观察到,交配后第11天出现生殖嵴,第12天出现未分化生殖腺,第13天可在胚胎标本切片上区分雌雄性,第14天雄性的生殖腺演变为睾丸,出现生精小管,为实心的小管.第16天出现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的细胞核明显可见.第16天雌性的生殖腺演变为卵巢,皮质及髓质两者分化明显.第20天睾丸内可见生精小管横断面数目明显增多,管腔内出现空腔,管内有一层精原细胞和一层精母细胞.卵巢内可见一团团粗大的生卵泡性索沿着卵巢周边分布,内含许多原始的卵原细胞,此时有原始的卵泡出现.结论11~12 d为分离原始生殖干细胞(PGCs)佳时期.
作者:刘小蓉;安靓;李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神经细胞膜NMDA受体NRl亚基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的影响,并确定NRl在膜上的亚细胞定位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不同固定方式分组时NRl亚基在神经元膜上的定位分布.结果-20℃纯甲醇和-20℃纯丙酮固定5 min组呈现NRl典型的细胞膜阳性染色,定位在神经元两极靠近树突起始部及树突干上.4%多聚甲醛及加上0.5%戊二醛固定20 min组呈现染色假阴性.95%乙醇固定10min组呈现细胞膜染色假阴性,细胞核染色假阳性.结论每种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中都有各自适合的固定方法.NMDARl抗原需要应用缓和的固定方式,-20℃纯甲醇和-20℃纯丙酮5min短时间固定效果好.NMDARl分布于神经元膜两端树突起始部及树突干上.
作者:郁毅刚;徐如祥;姜晓丹;柯以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的动力学变化,建立一种定量测量细胞内Ca2+浓度的方法.方法分离肠系膜细动脉血管平滑肌(ASMC)细胞,用荧光探针Indo-1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测定单个平滑肌细胞Ca2+浓度的动力学变化:首先在37℃环境下标定Ca2+探针indo-1的解离常数Kd值,根据荧光-浓度换算公式将测量的荧光强度值换算成Ca2+浓度值.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测量的细胞荧光图像分析显示,平滑肌细胞[Ca2+]i在地塞米松的刺激下显著上升,有时会出现自发钙波的现象,并且细胞内出现钙超载的现象(细胞荧光图像呈现白色).通过测量得到的Kd值结合荧光强度-浓度换算公式可准确地测量细胞内[Ca2+]i.结论荧光定量法结合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可以简易、快捷地监测细胞内钙离子的动力学变化,不失为一种定量测量细胞内钙离子的方法.
作者:王水云;晏芳;彭贺新;郑昌东;柏承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素对胎儿生长受限(FGR)脐血流的影响,提供肝素治疗效果评价的依据.方法将103例FGR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加丹参(对照组)、标准肝素(标准肝素组)及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组)治疗.于治疗前及终止妊娠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各组胎儿脐血流收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的比值(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新生儿出生时进行Apgar评分、测量体质量及胎龄.结果(1)随着孕周的增加,脐血流有降低的趋势,治疗后两肝素组脐血流S/D比值、PI、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肝素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胎龄显著延长(P<0.05).(3)两肝素组之间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素可显著改善脐血流,降低S/D比值、PI、RI,促进胎儿生长发育,使新生儿体质量增加,延长胎龄,提高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且肝素对母、儿都是安全的.脐血流阻力指标可作为FGR治疗效果观察指标.
作者:余艳红;沈立勇;王志坚;张宇;苏桂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频发多源性室早、室速、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6例,均为前壁(广泛前壁)AMI患者,在常规治疗(扩冠、抗凝、抗心律失常、补钾、补镁等)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或倍他乐克3.125~12.500 mg,每日2或3次(Bid或Tid),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量到25~50 mg,Bid或Tid.2例经多次电击复律及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未能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先稀释后静脉注射5~10mg,继以1~2mg/min静脉滴注,约30min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维持2d后改口服阿替洛尔12.5~50.0mg,Bid或Tid.结果6例中抢救成功5例,死亡1例,存活率83.33%.除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开始阶段2例表现一过性低血压,1例因心功能不全猝死外,未见心功能恶化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早期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死亡率.
作者:马会利;方业民;马永利;冯军;王克强;葛均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是急诊科常见的急腹症.病死率为6%~23%,若病情发展为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其病死率更高达20%~50%,亦系猝死的病因之一.由于其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痛程早期B超及CT影像等检查不能准确反映病情,故临床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对患者的生存,预后有很大影响.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来我院急诊的急性胰腺炎误诊72例分析如下.
作者:陆婷;程兴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效果.方法对35例创伤性癫痫病人进行电生理学、CT、MRI、SPECT及PET检查后行外科治疗,开颅手术病例术中行皮层脑电监测.结果在皮层脑电监测下16例行癫痫病灶切除、7例行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12例在PE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癫痫灶大都位于脑软化灶周边.术后得到随访32例(时间1至4年),18例无癫痫发作,10例明显好转,4例无改善.结论创伤性癫痫发作会加重原创伤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外科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并可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近年来采用PET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具有无创、有效的特点,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创伤性癫痫外科新方法.
作者:漆松涛;邱炳辉;欧阳辉;彭玉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类伯基特氏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双染法荧光显微技术在检测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sO3诱导人类伯基特氏淋巴瘤细胞株BJAB细胞凋亡,采用Hoechst 33342和碘化丙啶(PI)核染料双染法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细胞死亡进行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BJAB细胞经As2O3处理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多数细胞出现细胞染色质凝集、核边集、核碎裂等凋亡的特征性改变;在低剂量(200μmo1/L)H2O2的影响下,抑制了As2O3诱导的细胞凋亡,降低细胞的死亡率;细胞的死亡方式由凋亡转变为核固缩性坏死,表现为既无凋亡的特征性改变,又非典型的细胞坏死,死亡细胞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而非肿胀.结论低浓度(200μmol/L)H2O2可抑制临床治疗浓度的As2O3诱导的人类伯基特氏淋巴瘤BJAB细胞凋亡;双染法荧光显微镜技术不但可明确区分细胞凋亡及坏死,还可判断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并可进行定量分析,是一种良好的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作者:陆地;白晓春;刘斌;李秀梅;邓凡;李明;程宝鸾;罗深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特定的条件下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健康成年志愿者骨髓,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1×10-8mol/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和维生素C(50mg/L)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Gomori钙钴法进行碱性磷酸酶(AP)染色、vonKossa法进行钙结节染色,同时测定细胞内AP(碱性磷酸酶)含量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诱导培养2~3周后,透射电镜下观察见大量扩张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细胞核较为幼稚.I型胶原染色、AP及钙结节染色等均为强阳性;AP活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MSC取材安全方便,易于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有望成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本实验方法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的常规方法之一.
作者:刘晓静;任高宏;廖华;余磊;原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I)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汉族散发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以165例散发AD患者和174例年龄匹配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PCR-RFLP法检测PONI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AD组与对照组PONI基因Gln1924rg多态性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对象按ApoEε4携带状况分层后,各亚组之间基因多态性分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ONI基因Gln19Ar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D不存在关联.
作者:施佳军;张思仲;马崔;唐牟尼;刘协和;王英成;韩海英;郭扬波;冯容妹;苗国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报道了2002年10月~2003年6月本科在腹腔镜下完成的4例卵巢恶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病例.从初步的体会看,腹腔镜技术不仅在卵巢癌的诊断、分期和随访中具有肯定作用,在早期癌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中也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
作者:何援利;张凌云;彭冬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革兰阴性菌的发生及对10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并对临床针对性治疗ESBL耐药菌下呼吸道感染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及用仪器法、双纸片协同试验法和标准纸片扩散确认法,对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312株革兰阴性菌作ESBL检测,比较亚胺培南等10种抗菌药物对产ESBL耐药菌抗菌作用.结果产ESBLs耐药株占全部菌的23.1%,其中肺炎克雷伯占30.1%,大肠埃希菌占29.1%,阴沟肠杆菌占27.0%,铜绿色假单胞菌占11.3%,产酸克雷伯菌占2.5%;亚胺培南对产ESBL耐药菌表现出强抗菌作用.结论要注意产ESBL革兰阴性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对ESBL革兰阴性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龙军;吕苏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血压患者ST-T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无症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心电图表现分为ST-T改变组(28例)和无ST-T改变组(2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结果与无ST-T改变组相比,ST-T改变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其他检测指标在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血脂正常的无症状高血压患者中,相对较高的总胆固醇水平促使或加重心肌缺血,而高密度胆固醇对心肌损害起着保护作用.
作者:肖文星;宾建平;尚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睾酮对人单核细胞中雄激素受体(A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培养的人单核细胞株THP-1予不同浓度的睾酮刺激,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AR蛋白表达量,进行半定量比较.结果人的单核细胞中存在AR.AR表达量随睾酮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加用选择性受体阻滞剂氟他胺可使这种作用完全阻滞.结论AR表达量随睾酮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
作者:刘长青;吴赛珠;王子东;赖文岩;孙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变性轴突清除中的自噬作用.方法横切大鼠坐骨神经制作Wallerian变性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取远断端组织行电镜结构观察和酸性磷酸酶(AcPase)活性检测.结果坐骨神经横切后轴突发生变性,主要变化为术后第5小时~2天轴质肿胀,轴突与髓鞘分离,术后第4天轴质浓缩,轴突与髓鞘完全分离形成游离轴突体.术后初期变性轴突主要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泡,后期轴突与髓鞘完全分离并形成较大的游离轴突体,轴突体外包一层轴突膜是神经元细胞膜的延续,轴突体轴质浓缩,含大量各级自噬泡和纵横交错的神经丝、微管和微丝.经酸性磷酸酶(AcPase)染色证实自噬泡均呈AcPase阳性,第7天后轴突体被降解吸收,形成的空腔内偶见巨噬细胞.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变性轴突的清除主要靠轴突自身的自噬和施万细胞吞噬机制,而巨噬细胞只起辅助作用.
作者:朴仲贤;王万山;徐锡金;王启伟;霍霞;韩明虎;朴英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乳牙及替牙期反(牙合)经FR-Ⅲ矫治后(牙合)颌面的改变.方法选择乳牙期及替牙期反(牙合)患者64例,全部采用FR-Ⅲ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牙合)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研究(牙合)颌面长、宽、高的改变情况.结果上下颌牙弓宽度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下面高及后面高增加.结论FR-Ⅲ矫治器可重新调整口颌系统的肌功能,促进牙弓和颌骨的正常发育.
作者:邵菊萍;白雪芹;刘进;郭鑫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锥体细胞及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AST)的分布,重塑两者之间的三维构象.方法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细胞内荧光黄(LY)染色、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LSCM)相结合的技术.结果根据放电形式的不同把海马锥体细胞分为位相型和非位相型放电神经元.LSCM下单层光学图像和三维立体重建显示许多AST紧密围绕在LY染色锥体细胞周围并形成紧密接触.2类神经元与AST形成接触的部位存在区别.非位相型放电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周围都有许多AST形成接触的部位在,而位相型放电神经元则仅位于树突.结论不同特性海马神经元周围AST的空间分布可能存在差异.
作者:杨志军;饶志仁;徐如祥;魏玲;王晓斌;姜晓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12例导水管水平梗阻性脑积水的初步体会.方法12例脑积水患者中导水管水平阻塞为原发性10例,继发于顶盖区肿瘤者2例.均采用神经内镜经侧脑室额角入路,经室间孔行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结果12例患者造瘘术过程顺利,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而轻,12例中术后3个月已随访的患者9例,7例有效,2例无效.结论神经内镜是治疗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的有效手段,近期疗效满意.术中应针对三脑室底不同的特点采用适当的造瘘方法,随访应以确定颅内压是否正常、症状是否消失作为判断疗效的主要依据.
作者:彭玉平;张喜安;漆松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葛根芩连汤及其制剂中黄连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氧化铝柱纯化,紫外分光光度法350nm处测定含量.结果葛根芩连汤水提物中总生物碱含量为32.4mg/g,加样回收率为98.1%(RSD=2.9%).葛根芩连微丸中总生物碱含量为19.6 mg/g.结论该法测定黄连总生物碱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为葛根芩连微丸质量标准、葛根芩连方及其他含黄连的方剂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戴开金;罗奇志;罗佳波;谭晓梅;马安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T细胞增殖反应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TS/PMS比色分析法测定13例急性心肌梗死、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5例稳定性心绞痛和16例对照者的T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增殖反应.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T细胞对PHA的增殖反应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T细胞对5和1 μg/ml oxLDL的增殖反应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T细胞对3种浓度(10、5和1μg/m1)oxLDL的增殖反应均高于对同浓度的LDL的增殖反应(P<0.05).结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尤其是对特异性抗原oxLDL的免疫反应,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华;吴赛珠;赖文岩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