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红;郭梦和;郭坤元;李永贺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CoCl2(浓度为100μmol/L)模拟缺氧环境,使其分别与4个试验组的CRP(浓度分别为5,10,50,100μg/ml)同时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仅加CoCl2(100 μmol/L)组为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刺激24 h后提取蛋白.用Westem-blotting半定量检测HIF-1α的蛋白表达量,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RP在5μg/ml水平即减少HIF-1α表达(P<0.001),在100μg/ml水平达到大作用,其作用效果呈剂量反应关系(P<0.001).结论CRP抑制缺氧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HIF-1α.此结果证实CRP直接作用于血管,抑制缺氧组织血管新生.
作者:宋云峰;吴平生;赖文岩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骨型碱性磷酸酶(B-AKP)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进行骨显像并测定B-AKP水平.对患者和正常对照、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骨显像不同级别者的B-AKP水平进行比较,并对B- AKP值与骨病灶数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106例患者中,骨转移者68例、无骨转移者38例,转移率64.2%;(2)骨转移组B-AKP水平(28.4±14.8μg/l)与无骨转移组(12.8±7.6μg/l)差异显著(t=6.056,P<0.001).骨显像0~3级各组B-AKP分别为13.9±6.8、17.2±9.4、23.8±10.4和49.5±17.6μg/L,除0级与1级组、1级组与2级组之间B-AKP值无差异外(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3)6例单发热区患者B-AKP值(19.6±4.2μg/l)与4例单发冷区患者(13.1±3.4μg/l)差异显著(P<0.05);(4)B-AKP值与骨转移病灶数目之间相关系数r=0.751,P<0.01.结论B-AKP与骨显像有很好的一致性.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应首选骨显像.对于单发热区病灶,应结合B-AKP检测以防漏诊;对于疑似假阳性病灶,结合B-AKP值作出相应诊断,以免误诊.
作者:范义湘;罗荣城;李贵平;黄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醋酸甲羟孕酮(MPA)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内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30只裸鼠人卵巢癌移植模型,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2个MPA治疗组.2个治疗组分别每次皮下注射MPA 60和120 mg/kg·b.w,2次/周,共4周.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测定三组抑瘤率,用Ⅷ因子多克隆抗原抗体测定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MPA(60 mg/kg·b.w.)组的抑瘤率为23.76%,MPA(120 mg/kg·b.w.)组抑瘤率为43.80%(P<0.05).MPA高、低剂量组的MVD则分别为2.11±0.12、3.64±0.02,与对照组(5.14±0.7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而2个MPA组间差异也极显著(P<0.01).MPA组形态学观察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及变性坏死,而对照组少见.结论MPA对人卵巢癌COCI细胞裸鼠移植瘤内的肿瘤细胞及新生微血管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一效应关系;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并破坏肿瘤区新生血管的生长,阻断血供所产生的结果,而并非直接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作者:谢守珍;王晶;李德忠;王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利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重建下颌骨三维结构,探索建立有限元几何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系统,多次、分区域地扫描人体下颌骨标本并形成下颌骨表面轮廓点云文件,然后对扫描点云文件进行拼接,重建下颌骨表面轮廓.结果建立了一个人体下颌骨骨性表面的三维模型.此模型造型逼真,并可以适当的文件格式应用于有限元结构力学仿真分析.结论在生物力学仿真实验中,激光三维扫描系统可以用于建立有限元几何模型,可解决常规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方法难以建立非规则人体结构模型这一难题.
作者:张美超;廖进民;李敏;赵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超分割放射治疗结合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将70例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超分割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40.0%(P=0.031,有显著性差异),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和5.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和1、2年生存率分别为12.8个月vs 9.4个月、48.6%vs 34.3%、25.7%vs17.1%,无显著性差异.主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结论超分割放射治疗结合同期化疗提高了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的近期有效率,但未能改善生存率.
作者:周同冲;郑剑霄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测人卵母细胞纺锤体的确切位置,从而指导今后的生殖医学临床工作.方法应用纺锤体成像系统观测体外成熟及体内成熟组人卵母细胞纺锤体,测量卵子中心、纺锤体与第一极体之间形成的角度.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体外成熟组纺锤体与第一极体形成角度和体内成熟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6).结论人卵母细胞的位置并不能准确定位卵母细胞纺锤体的位置.体外成熟组纺锤体与第一极体形成的角度要明显小于体内成熟组.应用纺锤体成像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地观察人卵母细胞纺锤体.
作者:朱亮;孔令红;李红;陈士岭;邢福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联合化疗缓解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含T药物治疗方案联合化疗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29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混合型白血病3例,选择治疗前条件类同、应用常规化疗方案的配对病例作为对照.实验组给予T+A、V+T+P/V+T+L+P、T+A+V+P(A:阿糖胞苷、V:长春新碱、P:强的松、L:左旋门冬酰胺酶)等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联合化疗.结果实验组ANLL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vs 44.44%,P=0.031).实验组的骨髓抑制重于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平均低值、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和感染发生率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33、0.049和0.012).结论含吡柔比星的药物治疗联合化疗较常规药物联合化疗治疗ANLL有更好的效果,但骨髓抑制明显,感染的发生率高.
作者:黄芬;孟凡义;徐兵;刘晓力;张钰;叶昌雄;张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早期确诊的102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75 mg,2次/d,共服3 d,另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1 mg/kg·b.w.,24h后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0.1 mg/kg·b.w..对照组86例,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1 mg/kg·b.w.,24h后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0.1 mg/kg·b.w..结果94例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治愈率为92.20%.对照组治疗成功70例,治愈率81.4%,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李卓华;全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前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0例非癌症患者(对照组)和30例鼻咽癌患者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前后及20例单纯放疗鼻咽癌病人T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鼻咽癌病人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8+CD28+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CD3+CD8+细胞和CD8+CD2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1).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后1个月,病人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8+CD28+细胞百分率进一步降低,CD3+CD8+细胞和CD8+CD28细胞百分率继续升高,3个月后上述结果仍进一步恶化,且与病人的存活期限有明显关系.结论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后病人的T细胞免疫功能在较长时间内是受抑制的.CD8+CD28+和CD8+CD28-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微波热疗联合放疗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裘宇容;郑磊;杨春莉;魏东;孙德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益智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及学习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四血管闭塞(4-VO)法制成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数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1、2、4、8及40d后,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 d时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从缺血再灌注后第2天起,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高多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d时,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记忆功能明显好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结论益智胶囊对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改善大鼠的记忆功能障碍.
作者:巴恩平;欧阳石;李琳;徐江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确诊率和救治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24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与救治经验.结果5年共救治闭合性腹部损伤246例,其中剖腹探查221例、保守治疗25例.治愈235例(95.53%)、死亡11例(4.47%).结论全面查体和迅速确诊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早期抗休克和及时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剖腹探查的原则和顺序应得到严格遵循.
作者:王汉良;桑显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对体内转染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pcDNA3-VEGF165组、pcDNA3组(两组均为术前48 h、术中两次转染)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7d计算各组大鼠皮瓣的成活面积.对皮肤标本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表达情况.结果三组大鼠术后皮瓣平均成活率分别为48.46±3.35%、30.20±2.16%、31.35±1.99%,pcDNA3-VEGF165组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示pcDNA3-VEGF165组染色深度亦显著深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转染pcDNA3-VEGF165能够改善任意皮瓣的成活率,并显著表达VEGF165.
作者:熊兵;易传勋;陈华德;过健俐;张一鸣;冯晓玲;周文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发展一种评价脑功能成像时磁共振机器稳定性的简单方法.方法用与脑功能成像相同的快速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和参数对均匀水模作一次扫描,由一个时间序列上的图像表现来评价仪器的稳定性.结果得到了128张水模的EPI图像以及水模的均匀部分在每张图相同部位感兴趣区(ROI)处的信号水平的均值、标准差、极差的质量控制图.结论ROI的质量控制图能用于磁共振机器稳定性的评价.
作者:冯锡钢;温志波;黄凡衡;林意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制鬼臼毒素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PPT-DPPC)前体脂质体,提高PPT-DPPC脂质体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选择海藻糖做冻干剂制备PPT-DPPC前体脂质体,并考察PPT-DPPC前体脂质体水合后的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和稳定性.结果PPT-DPPC前体脂质体经水合后在电镜下呈多层多室脂质体,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45±0.38)μm,药物包封率为72.3%.分别在4℃、20℃、40℃贮存1、3、6个月,脂质体形态、粒径及包封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冷冻干燥法制备PPT-DPPC前体脂质体,方法简便易行,制剂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高、有良好稳定性.
作者:林中方;曾抗;周再高;李国锋;谢方明;朱晓亮;张三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原发于膀胱的粘液腺癌在临床十分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鹏;郑少斌;刘成山;张辉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测定肤炎康霜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60 cm×75μm、运行缓冲液100mmol/L四硼酸钠(pH 9.2)、高压进样10 s、分离电压25 kv、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地塞米松磷酸钠在20~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75%(n=5,RSD=1.03%).结论本法简单、快捷、灵敏,可用于肤炎康霜的质量控制.
作者:郭丹;陈娜娜;杨希晓;侯连兵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检出率、伴随的临床症状因素和发生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11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MI患者,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311例AMI患者中检出冠状动脉大致正常者16例(5.15%),平均年龄47.6岁,其中45岁以下占56.3%(9/16),有吸烟史者66.6%(10/16),诱因为情绪激动者25%(4/16),发病前有过度劳累史者50%(8/16),既往有心绞痛病史者仅为12.5%(2/16).5例患者曾行静脉溶栓治疗且均获成功(5/5).结论正常或轻度异常冠脉患者亦可发生AMI,吸烟和过度劳累可能为诱发冠脉痉挛而导致AMI的重要因素.大致正常冠脉AMI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的演变与冠脉异常的AMI患者无明显差别.
作者:曾展生;李忠红;衣为民;龙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普通级、SPF级老龄Wistar大鼠血清生化值的差异.方法用Coulter-JT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生化值.结果在老年SPF级Wistar大鼠的雌性与雄性之间,谷丙酶、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铁、磷、血糖、尿酸、低密度脂蛋白差异非常显著(P<0.01),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载脂蛋白B差异显著(P<0.05).老年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与老年普通级雄性Wistar大鼠间的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谷草酶差异非常显著(P<0.01),谷丙酶、铁、镁差异显著(P<0.05).老年SPF级雌性Wistar大鼠与普通级雌性Wistar大鼠间的谷丙酶、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铁、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汁酸差异非常显著(P<0.01),镁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生物学等级因素对Wistar大鼠的血清生化值有影响.
作者:肖育华;詹纯列;李建军;武婕;李新春;郑文岭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亚克隆人神经营养因子-3(humanneurotrophin-3,NT3)并转染至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建立能够表达和分泌NT3的基因工程细胞模型.方法采用低糖DMEM培养液+10%胎牛血清体外培养BM-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T3并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BM-MSCs;收集部分细胞提取其中的总RNA,经逆转录PCR检测NT3基因表达;利用培养上清液体外孵育毛细胞以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BM-MSCs表达CD13、CD29、CD59,不表达CD11、CD14、CD31、CD34、CD45、CD80、CD86、CD117、HLA-DR;pcDNA3.1(+)/NT3转染BM-MSCs后,能够表达和分泌NT3,并具有生物学活性,可促进离体的豚鼠耳蜗毛细胞存活.结论在体外建立表达NT3基因并分泌NT3的基因工程细胞是可行的.
作者:常红;郭梦和;郭坤元;李永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探针寡核苷酸阵列从经限制性显示方法制备的cDNA片段中钓取目的基因片段的方法.方法酵母经常规培养,抽提mRNA逆转录成cDNA后,经限制性显示技术制备成限制性cDNA片段,根据目的基因SSA1设计70mer特异性oligo片段并打印成为寡核苷酸阵列.采用荧光标记的通用引物对上述经限制性显示技术获得的限制性cDNA片段进行标记,与oligo阵列杂交,洗脱,扫描.然后进行杂交后剥除,收集剥除液,采用限制性通用引物扩增,产物克隆于PUC18 T载体中,并转化至JM109大肠杆菌中培养,抽提质粒,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测序结果BLAST同源性比较表明,用该方法成功的克隆出了目的基因片段.结论采用70mer寡核苷酸芯片可以直接从限制性显示方法处理的cDNA片段中钓取目的基因,而无需构建cDNA文库.另外,本方法也可用于oligo芯片的杂交后对有表达差异的基因的获取及研究中.
作者:石嵘;马文丽;刘翠华;宋艳斌;吴清华;郭秋野;郑文岭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