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华;全松
目的利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重建下颌骨三维结构,探索建立有限元几何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系统,多次、分区域地扫描人体下颌骨标本并形成下颌骨表面轮廓点云文件,然后对扫描点云文件进行拼接,重建下颌骨表面轮廓.结果建立了一个人体下颌骨骨性表面的三维模型.此模型造型逼真,并可以适当的文件格式应用于有限元结构力学仿真分析.结论在生物力学仿真实验中,激光三维扫描系统可以用于建立有限元几何模型,可解决常规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方法难以建立非规则人体结构模型这一难题.
作者:张美超;廖进民;李敏;赵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灵敏C反应蛋白(bs-CRP)水平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运用高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水平,同时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泌率和血脂,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指数)和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IS)以分别反映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0.01),HOMA-IR指数和HOM-IS指数均低于正常对照(P<0.01).进一步将患者按HbA1c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n=42)和血糖控制欠佳组(n=23)后发现,控制欠佳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控制良好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与HbA1c、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舒张压和HOMA-IS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人,而且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李晨钟;薛耀明;高方;汪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三剂赛尼哌在预防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的作用,以及联合他克莫斯(FK506)、霉酚酸酯(MMF)、皮质类固醇的效果、安全性.方法原位肝移植患者13例,手术前后应用三剂赛尼哌并联合三联免疫治疗,观察术后30d内AR的发生次数及反应程度,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时间,FK506用量及血药浓度变化,感染性疾病及不良反应.将上述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病人共发生AR1例,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17d,应用甲基强地松龙(MP)冲击治疗好转;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14、19、23 d死于肺部真菌感染、移植肝动脉狭窄所致肝衰竭、多器官衰竭;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时间在16.56±10.40d;共10例病人发生各种类型的感染;FK506谷值血药浓度维持在(10.25±1.99)×10-3mg/L(W/V)未发生AR,未发现过敏反应及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三剂赛尼哌结合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或预防AR安全有效且无并发症.联合应用FK506时其谷值血药浓度维持在(10.25±1.99)×10-3mg/L,用药量为5±2mg/d.
作者:何刚;于立新;邓文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亚克隆人神经营养因子-3(humanneurotrophin-3,NT3)并转染至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建立能够表达和分泌NT3的基因工程细胞模型.方法采用低糖DMEM培养液+10%胎牛血清体外培养BM-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T3并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BM-MSCs;收集部分细胞提取其中的总RNA,经逆转录PCR检测NT3基因表达;利用培养上清液体外孵育毛细胞以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BM-MSCs表达CD13、CD29、CD59,不表达CD11、CD14、CD31、CD34、CD45、CD80、CD86、CD117、HLA-DR;pcDNA3.1(+)/NT3转染BM-MSCs后,能够表达和分泌NT3,并具有生物学活性,可促进离体的豚鼠耳蜗毛细胞存活.结论在体外建立表达NT3基因并分泌NT3的基因工程细胞是可行的.
作者:常红;郭梦和;郭坤元;李永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药对恶性肿瘤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脾移植肝转移模型并应用活血化瘀代表方抵当汤、桂枝茯苓丸和丹参饮,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肝癌端粒酶、P53、C-erbB-2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动物接种瘤细胞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肿瘤转移情况.抵当汤、桂枝茯苓丸组与对病理对照组端粒酶、P53、C-erbB-2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丹参饮与病理对照组端粒酶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但癌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抵当汤和桂枝茯苓丸对大肠癌肝转移模型端粒酶和癌基因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丹参饮可抑制端粒酶的表达,对癌基因的表达没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活血化瘀方剂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之一,且活血化瘀的力度可能与抑制肿瘤转移的效果有关.
作者:王程;杨运高;王学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我科自1999年至2003年共收治新生儿1 206例,其中出现惊厥115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如下:
作者:刘喜红;王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联合化疗缓解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含T药物治疗方案联合化疗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29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混合型白血病3例,选择治疗前条件类同、应用常规化疗方案的配对病例作为对照.实验组给予T+A、V+T+P/V+T+L+P、T+A+V+P(A:阿糖胞苷、V:长春新碱、P:强的松、L:左旋门冬酰胺酶)等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联合化疗.结果实验组ANLL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vs 44.44%,P=0.031).实验组的骨髓抑制重于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平均低值、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和感染发生率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33、0.049和0.012).结论含吡柔比星的药物治疗联合化疗较常规药物联合化疗治疗ANLL有更好的效果,但骨髓抑制明显,感染的发生率高.
作者:黄芬;孟凡义;徐兵;刘晓力;张钰;叶昌雄;张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脑组织图像的分割对临床诊断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所用数学形态学算子可以自动、合理地实现脑组织分割.此外还对序列分割区域进行了重建,在临床诊断中,有助于理解和分析
作者:王华峰;陈武凡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脏病变程度及维生素K1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肝活检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肾移植术前血液透析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以半定量积分法评价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其中34例肝活检术前使用维生素K1 10 mg肌肉注射,2次/d,连续3 d.结果92例患者肝活检术后出血11例(12.0%).其中34例术前使用维生素K1者出血4例、58例未使用维生素Kl者出血7例,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出血与肝脏病理分级、分期之间无差别(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肝穿刺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穿刺前使用维生素K1并不能明显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与肝脏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杨小兵;蒋建平;张训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益智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及学习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四血管闭塞(4-VO)法制成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数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1、2、4、8及40d后,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 d时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从缺血再灌注后第2天起,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高多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d时,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记忆功能明显好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结论益智胶囊对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改善大鼠的记忆功能障碍.
作者:巴恩平;欧阳石;李琳;徐江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醋酸甲羟孕酮(MPA)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内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30只裸鼠人卵巢癌移植模型,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2个MPA治疗组.2个治疗组分别每次皮下注射MPA 60和120 mg/kg·b.w,2次/周,共4周.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测定三组抑瘤率,用Ⅷ因子多克隆抗原抗体测定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MPA(60 mg/kg·b.w.)组的抑瘤率为23.76%,MPA(120 mg/kg·b.w.)组抑瘤率为43.80%(P<0.05).MPA高、低剂量组的MVD则分别为2.11±0.12、3.64±0.02,与对照组(5.14±0.7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而2个MPA组间差异也极显著(P<0.01).MPA组形态学观察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及变性坏死,而对照组少见.结论MPA对人卵巢癌COCI细胞裸鼠移植瘤内的肿瘤细胞及新生微血管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一效应关系;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并破坏肿瘤区新生血管的生长,阻断血供所产生的结果,而并非直接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作者:谢守珍;王晶;李德忠;王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术中使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进行超滤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吸附组和对照组,吸附组使用AN69膜,对照组使用PS膜进行术中超滤.各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5、60、120、180、240 min,测定气道平台压(PPlatemu)、气道峰压(PPeak)、静态胸肺顺应性(Cs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和呼吸指数(RI)的变化.结果在体外循环结束后5~240 min期间,吸附组PPlatemu、PPeak和RI升高、Cst和Cdyn降低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无血红蛋白尿.结论AN69膜较PS膜超滤可更明显地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肺损伤,改善呼吸功能.
作者:吴华;张国华;王武军;侯凡凡;邹小明;刘亚湘;毛向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去分化是发育生物学和形态学领域一个古老又常新的现象,既往研究多注重去分化和肿瘤发生的关系.我们的系列研究发现去分化和细胞组织损伤再生有着重要和必然的联系,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中发现局部有大量施万细胞通过自噬机制吞噬消化自身髓鞘成分和衰老的细胞器,同时以胞质脱落的方式芽生出部分胞质脱落体,细胞内含大量游离核糖体和多聚核糖体等原始细胞器,保留极少量有活力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呈现去分化后的幼稚化状态.在长春新碱诱导L02(肝细胞株)细胞损伤实验中发现L02细胞中有大量的自噬体,细胞周围也出现大量发芽脱落后游离于细胞外的胞质脱落体,细胞耐过之后呈现幼稚化,我们也称之为去分化.细胞经过去分化减轻代谢负担,清除衰老和受损的细胞器,恢复活力,接着大量增殖以修复重建损伤组织.在当前大部分科研人员一致看好干细胞在组织损伤再生中的重要作用的背景下,本研究根据长期观察实践,提出成熟细胞去分化幼稚化参与再生重建的观点,以供同行专家讨论.
作者:朴英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左眼被拳击伤后视物不清并眼痛入院.入院检查:全身无其他处损伤,视力右1.0、左0.1,左眼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清,色素性KP(+),前房积血2 mm,虹膜纹理尚清,瞳孔固定,直径5mm.入院后按前房积血治疗,2d后积血吸收,视力1.0,眼压21.40mmHg(1 mmHg=0.133 kPa).出院.1月后因左眼痛伴同侧头痛再次入院,检查:视力右1.0、左0.08,左眼睫状充血,前房深,房水闪光(+),瞳孔直径5 mm,眼压50.62mmHg,给予甘露醇、醋氮酰胺、地塞米松等治疗,2 d后眼压34.52mmHg.房角检查:全周房角均为宽角,虹膜根部后陷,睫状体带增宽,色素沉积于小梁网,诊断为房角后退性青光眼.使用减少房水生成的药物降低眼压,入院后第8天眼压26.56mmHg,双眼视力均为1.0,行左眼小梁切除术,第12天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眼压保持稳定,无复发.
作者:张庆华;黄发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克隆新的大肠癌转移相关基因,为进一步阐述大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以1对来自同一亲本、转移能力不同的大肠癌细胞株SW620和SW480为研究对象,构建2种大肠癌转移促进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随机挑取文库克隆进行差异筛选,对所得的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利用NorthemBlot对新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两种消减文库分别含有235和232个白色克隆,90%以上的白色克隆含有插入片段.随机挑取约200个阳性克隆进行差异筛选,共获得29个差异片段.测序及同源分析发现15个为未知基因,GenBank登陆号为CD485499-CD485513.其中与5号染色体序列同源的基因有6个.结论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是筛选、克隆大肠癌转移相关新基因的有效手段;5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个与大肠癌转移相关的新基因位点:筛选到的新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克隆其全长、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梁莉;丁彦青;李欣;杨玉芳;肖军;张进华;赵培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发展一种评价脑功能成像时磁共振机器稳定性的简单方法.方法用与脑功能成像相同的快速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和参数对均匀水模作一次扫描,由一个时间序列上的图像表现来评价仪器的稳定性.结果得到了128张水模的EPI图像以及水模的均匀部分在每张图相同部位感兴趣区(ROI)处的信号水平的均值、标准差、极差的质量控制图.结论ROI的质量控制图能用于磁共振机器稳定性的评价.
作者:冯锡钢;温志波;黄凡衡;林意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测定根据计算机预测的SARS冠状病毒S蛋白S1区的抗原表位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以寻找和确定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中和抗原表位.方法采用多肽合成仪合成SARS冠状病毒S蛋白S1区的多肽,并用ELISA方法检测合成的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结果合成的8个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免疫反应的光密度值是其与正常人血清免疫反应的光密度值的1.5~2.6倍.结论合成的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较低,提示这些多肽是否为SARS冠状病毒的抗原表位还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嘉杰;吴少瑜;徐伟;侯金林;王战会;姜世勃;吴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从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一种组分acoagulatin并进行鉴定,观察其抗凝作用.方法经DEAE-Sepharose FastFlow和CM-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从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得到acoagulatin,分别采用Biosep-sec-s 2000型HPLC分子筛柱层析、还原性SDS-PAGE(5%浓缩胶,12%分离胶)电泳进行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将不同浓度acoagulatin与抗凝兔血混合,测定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Acoagulati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400,由两个亚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 400和17000,能显著地延长PT和APTT,对TT没有影响.结论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CM-sepharose Fast Flow两种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蛇毒,能分离出纯度高的组分acoagulatin,该组分具有抗凝活性.
作者:李婷;朱正光;余传林;吴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确诊率和救治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24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与救治经验.结果5年共救治闭合性腹部损伤246例,其中剖腹探查221例、保守治疗25例.治愈235例(95.53%)、死亡11例(4.47%).结论全面查体和迅速确诊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早期抗休克和及时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剖腹探查的原则和顺序应得到严格遵循.
作者:王汉良;桑显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索鼻咽癌异常信号通路.方法根据鼻咽癌微阵列表达谱,采用基于文献轮廓的数据挖掘方法,从Med-line文献数据库中提取与基因相关的文献并分析词的频率,再根据重复发生和共发生的过滤标准提取功能相关的词,后根据词的发生频率对基因进行功能聚类.结果基因表达谱的112个差异表达基因聚成16组功能类别:4组暗示EBV感染、6组显示鼻咽癌变过程、2组参与能量代谢、1组提示蛋白的异常磷酸化、2组与其它疾病相关、1组与肌肉组织活性相关.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P53和Rb信号通路的异常在本研究中则未发现.结论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可能由特殊的信号通路引起.
作者:黄仲曦;姚开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