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红;王敏
目的建立原位杂交法检测胸液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实验方法,初步评价该法识别胸液中肿瘤细胞的效果.方法取23例胸腔积液病例标本,以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对胸液细胞hTERT mRNA行两步原位杂交,再通过抗原-抗体-酶-显色途径,测出hTERT mRNA信号.实验研究设严格的阴性、阳性对照,且与临床诊疗各自独立进行.结果本法对9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例检测的结果均为阳性,即无论细胞形态是否异常,镜下均可见到有细胞质深染及部分细胞核少许点状着色的细胞.此9例中,7例经胸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亦示阳性者,可同时观察到形态明显异常的肿瘤细胞,其余2例经反复胸液细胞形态学检查阴性,但胸膜活检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者,虽未见到形态明显异常细胞,但镜下可发现胞质深染、部分细胞核少许着色的细胞.14例良性胸腔积液病例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原位杂交法检测胸液细胞hTERTmRNA可望作为一种临床细胞病理学的新方法,用以鉴别胸腔积液的良、恶性,同时判定肿瘤细胞的类型.
作者:束军;孙耕耘;刘爱平;刘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术中使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进行超滤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吸附组和对照组,吸附组使用AN69膜,对照组使用PS膜进行术中超滤.各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5、60、120、180、240 min,测定气道平台压(PPlatemu)、气道峰压(PPeak)、静态胸肺顺应性(Cs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和呼吸指数(RI)的变化.结果在体外循环结束后5~240 min期间,吸附组PPlatemu、PPeak和RI升高、Cst和Cdyn降低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无血红蛋白尿.结论AN69膜较PS膜超滤可更明显地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肺损伤,改善呼吸功能.
作者:吴华;张国华;王武军;侯凡凡;邹小明;刘亚湘;毛向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颅脑火器伤早期猫脑微血管三维构型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应用脑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伤后脑微血管三维结构的变化,同时行脑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颅脑火器伤后,脑微血管发生紊乱,既有血管痉挛又有血管扩张,出血和缺血并存,微血管括约肌出现病理性强力收缩,部分微血管破裂,血管内皮细胞微绒毛、空泡增多,紧密连接增宽,基底膜断裂,血管周围水肿及周围神经细胞损伤.结论颅脑火器伤早期脑微血管结构出现损害,引起了脑微循环功能紊乱,导致脑的继发性损害.
作者:钱畅;陈长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从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一种组分acoagulatin并进行鉴定,观察其抗凝作用.方法经DEAE-Sepharose FastFlow和CM-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从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得到acoagulatin,分别采用Biosep-sec-s 2000型HPLC分子筛柱层析、还原性SDS-PAGE(5%浓缩胶,12%分离胶)电泳进行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将不同浓度acoagulatin与抗凝兔血混合,测定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Acoagulati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400,由两个亚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 400和17000,能显著地延长PT和APTT,对TT没有影响.结论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CM-sepharose Fast Flow两种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蛇毒,能分离出纯度高的组分acoagulatin,该组分具有抗凝活性.
作者:李婷;朱正光;余传林;吴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联合化疗缓解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含T药物治疗方案联合化疗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29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混合型白血病3例,选择治疗前条件类同、应用常规化疗方案的配对病例作为对照.实验组给予T+A、V+T+P/V+T+L+P、T+A+V+P(A:阿糖胞苷、V:长春新碱、P:强的松、L:左旋门冬酰胺酶)等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联合化疗.结果实验组ANLL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vs 44.44%,P=0.031).实验组的骨髓抑制重于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平均低值、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和感染发生率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33、0.049和0.012).结论含吡柔比星的药物治疗联合化疗较常规药物联合化疗治疗ANLL有更好的效果,但骨髓抑制明显,感染的发生率高.
作者:黄芬;孟凡义;徐兵;刘晓力;张钰;叶昌雄;张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CoCl2(浓度为100μmol/L)模拟缺氧环境,使其分别与4个试验组的CRP(浓度分别为5,10,50,100μg/ml)同时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仅加CoCl2(100 μmol/L)组为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刺激24 h后提取蛋白.用Westem-blotting半定量检测HIF-1α的蛋白表达量,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RP在5μg/ml水平即减少HIF-1α表达(P<0.001),在100μg/ml水平达到大作用,其作用效果呈剂量反应关系(P<0.001).结论CRP抑制缺氧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HIF-1α.此结果证实CRP直接作用于血管,抑制缺氧组织血管新生.
作者:宋云峰;吴平生;赖文岩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报道5例右室间隔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用7FEPT温控大头电极导管进行消融,心动过速时在右室后间隔标侧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为消融靶点,以温控50~55℃、功率30~35 W放电.3 s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 s,然后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作为消融终点.术后口服Aspirin0.1g/d1个月.结果放电消融5 s内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 s,消融前后体表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术后心室S1S2程序刺激,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重复上述刺激,均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随访4~22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无并发症出现.结论(1)在右室后间隔也能形成类似于左室后间隔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标测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消融容易获得成功.(2)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也有典型的体表心电图特征.(3)此型室性心动过速应与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作者:钟志雄;李存仁;叶卓联;张鹏飞;刘添皇;杨平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葡萄糖神经酰胺合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GCS)基因在人口腔表皮样癌多药耐药细胞株KBV200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分析KBV200及其亲本KB细胞株GCS基因表达的差异,运用MTT法分析KBV200经糖脂合成酶抑制剂苯基棕榈酰胺吗啡丙醇(DL-PPMP)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处理前后细胞MDR的变化,应用RT-PCR技术检测KBV200细胞耐药逆转后GCS及mdr1基因的表达.结果KBV200细胞GCS和mdr1基因的表达明显强于KB细胞,而KB细胞mdr1基因表达为阴性.5~25μmol/L DL-PPMP均可抑制KBV200GCSmRNA表达,25μmol/L时抑制强度大;10μmol/L异搏定即可抑制KBV200GCS mRNA表达,15μmol/L时抑制作用明显.DL-PPMP和异搏定均可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KBV200经25 μmol/LDL-PPMP作用48 h后细胞内mdr1表达为阴性.结论异搏定和DL-PPMP对GCS和mdr1基因表达的抑制调节呈浓度依赖性,它们可通过抑制GCS和mdr1基因表达,逆转KBV200对长春新碱的耐药.KBV200GCS基因的表达与MDR存在正相关,GCS基因可能在肿瘤的多药耐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杨泉;张健;汪森明;张积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骨型碱性磷酸酶(B-AKP)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进行骨显像并测定B-AKP水平.对患者和正常对照、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骨显像不同级别者的B-AKP水平进行比较,并对B- AKP值与骨病灶数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106例患者中,骨转移者68例、无骨转移者38例,转移率64.2%;(2)骨转移组B-AKP水平(28.4±14.8μg/l)与无骨转移组(12.8±7.6μg/l)差异显著(t=6.056,P<0.001).骨显像0~3级各组B-AKP分别为13.9±6.8、17.2±9.4、23.8±10.4和49.5±17.6μg/L,除0级与1级组、1级组与2级组之间B-AKP值无差异外(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3)6例单发热区患者B-AKP值(19.6±4.2μg/l)与4例单发冷区患者(13.1±3.4μg/l)差异显著(P<0.05);(4)B-AKP值与骨转移病灶数目之间相关系数r=0.751,P<0.01.结论B-AKP与骨显像有很好的一致性.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应首选骨显像.对于单发热区病灶,应结合B-AKP检测以防漏诊;对于疑似假阳性病灶,结合B-AKP值作出相应诊断,以免误诊.
作者:范义湘;罗荣城;李贵平;黄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探针寡核苷酸阵列从经限制性显示方法制备的cDNA片段中钓取目的基因片段的方法.方法酵母经常规培养,抽提mRNA逆转录成cDNA后,经限制性显示技术制备成限制性cDNA片段,根据目的基因SSA1设计70mer特异性oligo片段并打印成为寡核苷酸阵列.采用荧光标记的通用引物对上述经限制性显示技术获得的限制性cDNA片段进行标记,与oligo阵列杂交,洗脱,扫描.然后进行杂交后剥除,收集剥除液,采用限制性通用引物扩增,产物克隆于PUC18 T载体中,并转化至JM109大肠杆菌中培养,抽提质粒,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测序结果BLAST同源性比较表明,用该方法成功的克隆出了目的基因片段.结论采用70mer寡核苷酸芯片可以直接从限制性显示方法处理的cDNA片段中钓取目的基因,而无需构建cDNA文库.另外,本方法也可用于oligo芯片的杂交后对有表达差异的基因的获取及研究中.
作者:石嵘;马文丽;刘翠华;宋艳斌;吴清华;郭秋野;郑文岭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保护心肌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1)将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每天给予卡托普利1.5 mg/kg·b.w.,口服15 w;(2)从动物心肌组织中抽提tuRNA,经逆转录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动物来源的cDNA探针;(3)cDNA探针与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脂肪酸b氧化相关基因、线粒体电子质子偶联和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依赖的白三烯B4羟基脱氢酶基因在治疗组中表达明显上调.(2)二甲基精氨酸水解酶基因在干预治疗组中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卡托普利可能通过改善病变心肌的能量供应、抑制炎症反应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组织起保护作用.
作者:陈刚;林丽香;庄维特;姚瑾;黄惠彬;梁继兴;张芳林;温俊平;李连涛;林苗;林庆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确诊率和救治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24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与救治经验.结果5年共救治闭合性腹部损伤246例,其中剖腹探查221例、保守治疗25例.治愈235例(95.53%)、死亡11例(4.47%).结论全面查体和迅速确诊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早期抗休克和及时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剖腹探查的原则和顺序应得到严格遵循.
作者:王汉良;桑显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左眼被拳击伤后视物不清并眼痛入院.入院检查:全身无其他处损伤,视力右1.0、左0.1,左眼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清,色素性KP(+),前房积血2 mm,虹膜纹理尚清,瞳孔固定,直径5mm.入院后按前房积血治疗,2d后积血吸收,视力1.0,眼压21.40mmHg(1 mmHg=0.133 kPa).出院.1月后因左眼痛伴同侧头痛再次入院,检查:视力右1.0、左0.08,左眼睫状充血,前房深,房水闪光(+),瞳孔直径5 mm,眼压50.62mmHg,给予甘露醇、醋氮酰胺、地塞米松等治疗,2 d后眼压34.52mmHg.房角检查:全周房角均为宽角,虹膜根部后陷,睫状体带增宽,色素沉积于小梁网,诊断为房角后退性青光眼.使用减少房水生成的药物降低眼压,入院后第8天眼压26.56mmHg,双眼视力均为1.0,行左眼小梁切除术,第12天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眼压保持稳定,无复发.
作者:张庆华;黄发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评估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室管膜瘤和10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两者的平扫MRI表现类似,即疾病变节段脊髓增粗,T1WI呈低信号,边界欠清,T2WI呈高信号.16例患者肿瘤头尾侧可见囊变.6例室管膜瘤行增强T1WI,肿瘤实体部分都均匀强化.4例星形细胞瘤行增强T1WI,1例肿瘤实体部分均匀强化,1例欠均匀强化,2例无强化.结论MRI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作者:林日增;张雪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克隆新的大肠癌转移相关基因,为进一步阐述大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以1对来自同一亲本、转移能力不同的大肠癌细胞株SW620和SW480为研究对象,构建2种大肠癌转移促进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随机挑取文库克隆进行差异筛选,对所得的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利用NorthemBlot对新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两种消减文库分别含有235和232个白色克隆,90%以上的白色克隆含有插入片段.随机挑取约200个阳性克隆进行差异筛选,共获得29个差异片段.测序及同源分析发现15个为未知基因,GenBank登陆号为CD485499-CD485513.其中与5号染色体序列同源的基因有6个.结论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是筛选、克隆大肠癌转移相关新基因的有效手段;5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个与大肠癌转移相关的新基因位点:筛选到的新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克隆其全长、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梁莉;丁彦青;李欣;杨玉芳;肖军;张进华;赵培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测定根据计算机预测的SARS冠状病毒S蛋白S1区的抗原表位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以寻找和确定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中和抗原表位.方法采用多肽合成仪合成SARS冠状病毒S蛋白S1区的多肽,并用ELISA方法检测合成的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结果合成的8个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免疫反应的光密度值是其与正常人血清免疫反应的光密度值的1.5~2.6倍.结论合成的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较低,提示这些多肽是否为SARS冠状病毒的抗原表位还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嘉杰;吴少瑜;徐伟;侯金林;王战会;姜世勃;吴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前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0例非癌症患者(对照组)和30例鼻咽癌患者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前后及20例单纯放疗鼻咽癌病人T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鼻咽癌病人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8+CD28+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CD3+CD8+细胞和CD8+CD2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1).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后1个月,病人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8+CD28+细胞百分率进一步降低,CD3+CD8+细胞和CD8+CD28细胞百分率继续升高,3个月后上述结果仍进一步恶化,且与病人的存活期限有明显关系.结论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后病人的T细胞免疫功能在较长时间内是受抑制的.CD8+CD28+和CD8+CD28-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微波热疗联合放疗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裘宇容;郑磊;杨春莉;魏东;孙德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普通级、SPF级老龄Wistar大鼠血清生化值的差异.方法用Coulter-JT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生化值.结果在老年SPF级Wistar大鼠的雌性与雄性之间,谷丙酶、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铁、磷、血糖、尿酸、低密度脂蛋白差异非常显著(P<0.01),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载脂蛋白B差异显著(P<0.05).老年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与老年普通级雄性Wistar大鼠间的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谷草酶差异非常显著(P<0.01),谷丙酶、铁、镁差异显著(P<0.05).老年SPF级雌性Wistar大鼠与普通级雌性Wistar大鼠间的谷丙酶、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铁、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汁酸差异非常显著(P<0.01),镁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生物学等级因素对Wistar大鼠的血清生化值有影响.
作者:肖育华;詹纯列;李建军;武婕;李新春;郑文岭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三剂赛尼哌在预防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的作用,以及联合他克莫斯(FK506)、霉酚酸酯(MMF)、皮质类固醇的效果、安全性.方法原位肝移植患者13例,手术前后应用三剂赛尼哌并联合三联免疫治疗,观察术后30d内AR的发生次数及反应程度,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时间,FK506用量及血药浓度变化,感染性疾病及不良反应.将上述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病人共发生AR1例,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17d,应用甲基强地松龙(MP)冲击治疗好转;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14、19、23 d死于肺部真菌感染、移植肝动脉狭窄所致肝衰竭、多器官衰竭;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时间在16.56±10.40d;共10例病人发生各种类型的感染;FK506谷值血药浓度维持在(10.25±1.99)×10-3mg/L(W/V)未发生AR,未发现过敏反应及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三剂赛尼哌结合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或预防AR安全有效且无并发症.联合应用FK506时其谷值血药浓度维持在(10.25±1.99)×10-3mg/L,用药量为5±2mg/d.
作者:何刚;于立新;邓文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灵敏C反应蛋白(bs-CRP)水平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运用高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水平,同时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泌率和血脂,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指数)和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IS)以分别反映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0.01),HOMA-IR指数和HOM-IS指数均低于正常对照(P<0.01).进一步将患者按HbA1c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n=42)和血糖控制欠佳组(n=23)后发现,控制欠佳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控制良好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与HbA1c、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舒张压和HOMA-IS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人,而且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李晨钟;薛耀明;高方;汪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