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70 mer Oligo基因芯片从限制性cDNA片段中钓取目的基因

石嵘;马文丽;刘翠华;宋艳斌;吴清华;郭秋野;郑文岭

关键词:基因芯片, RD-PCR, 荧光标记, 芯片剥除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单一探针寡核苷酸阵列从经限制性显示方法制备的cDNA片段中钓取目的基因片段的方法.方法酵母经常规培养,抽提mRNA逆转录成cDNA后,经限制性显示技术制备成限制性cDNA片段,根据目的基因SSA1设计70mer特异性oligo片段并打印成为寡核苷酸阵列.采用荧光标记的通用引物对上述经限制性显示技术获得的限制性cDNA片段进行标记,与oligo阵列杂交,洗脱,扫描.然后进行杂交后剥除,收集剥除液,采用限制性通用引物扩增,产物克隆于PUC18 T载体中,并转化至JM109大肠杆菌中培养,抽提质粒,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测序结果BLAST同源性比较表明,用该方法成功的克隆出了目的基因片段.结论采用70mer寡核苷酸芯片可以直接从限制性显示方法处理的cDNA片段中钓取目的基因,而无需构建cDNA文库.另外,本方法也可用于oligo芯片的杂交后对有表达差异的基因的获取及研究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两步原位杂交检测胸液细胞hTERT mRNA

    目的建立原位杂交法检测胸液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实验方法,初步评价该法识别胸液中肿瘤细胞的效果.方法取23例胸腔积液病例标本,以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对胸液细胞hTERT mRNA行两步原位杂交,再通过抗原-抗体-酶-显色途径,测出hTERT mRNA信号.实验研究设严格的阴性、阳性对照,且与临床诊疗各自独立进行.结果本法对9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例检测的结果均为阳性,即无论细胞形态是否异常,镜下均可见到有细胞质深染及部分细胞核少许点状着色的细胞.此9例中,7例经胸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亦示阳性者,可同时观察到形态明显异常的肿瘤细胞,其余2例经反复胸液细胞形态学检查阴性,但胸膜活检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者,虽未见到形态明显异常细胞,但镜下可发现胞质深染、部分细胞核少许着色的细胞.14例良性胸腔积液病例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原位杂交法检测胸液细胞hTERTmRNA可望作为一种临床细胞病理学的新方法,用以鉴别胸腔积液的良、恶性,同时判定肿瘤细胞的类型.

    作者:束军;孙耕耘;刘爱平;刘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第一极体不能精确定位人卵母细胞纺锤体

    目的观测人卵母细胞纺锤体的确切位置,从而指导今后的生殖医学临床工作.方法应用纺锤体成像系统观测体外成熟及体内成熟组人卵母细胞纺锤体,测量卵子中心、纺锤体与第一极体之间形成的角度.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体外成熟组纺锤体与第一极体形成角度和体内成熟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6).结论人卵母细胞的位置并不能准确定位卵母细胞纺锤体的位置.体外成熟组纺锤体与第一极体形成的角度要明显小于体内成熟组.应用纺锤体成像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地观察人卵母细胞纺锤体.

    作者:朱亮;孔令红;李红;陈士岭;邢福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分割放射治疗结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7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超分割放射治疗结合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将70例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超分割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40.0%(P=0.031,有显著性差异),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和5.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和1、2年生存率分别为12.8个月vs 9.4个月、48.6%vs 34.3%、25.7%vs17.1%,无显著性差异.主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结论超分割放射治疗结合同期化疗提高了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的近期有效率,但未能改善生存率.

    作者:周同冲;郑剑霄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早期确诊的102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75 mg,2次/d,共服3 d,另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1 mg/kg·b.w.,24h后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0.1 mg/kg·b.w..对照组86例,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1 mg/kg·b.w.,24h后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0.1 mg/kg·b.w..结果94例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治愈率为92.20%.对照组治疗成功70例,治愈率81.4%,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李卓华;全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检出率、伴随的临床症状因素和发生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11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MI患者,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311例AMI患者中检出冠状动脉大致正常者16例(5.15%),平均年龄47.6岁,其中45岁以下占56.3%(9/16),有吸烟史者66.6%(10/16),诱因为情绪激动者25%(4/16),发病前有过度劳累史者50%(8/16),既往有心绞痛病史者仅为12.5%(2/16).5例患者曾行静脉溶栓治疗且均获成功(5/5).结论正常或轻度异常冠脉患者亦可发生AMI,吸烟和过度劳累可能为诱发冠脉痉挛而导致AMI的重要因素.大致正常冠脉AMI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的演变与冠脉异常的AMI患者无明显差别.

    作者:曾展生;李忠红;衣为民;龙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目的报道5例右室间隔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用7FEPT温控大头电极导管进行消融,心动过速时在右室后间隔标侧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为消融靶点,以温控50~55℃、功率30~35 W放电.3 s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 s,然后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作为消融终点.术后口服Aspirin0.1g/d1个月.结果放电消融5 s内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 s,消融前后体表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术后心室S1S2程序刺激,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重复上述刺激,均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随访4~22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无并发症出现.结论(1)在右室后间隔也能形成类似于左室后间隔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标测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消融容易获得成功.(2)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也有典型的体表心电图特征.(3)此型室性心动过速应与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作者:钟志雄;李存仁;叶卓联;张鹏飞;刘添皇;杨平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应用70 mer Oligo基因芯片从限制性cDNA片段中钓取目的基因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探针寡核苷酸阵列从经限制性显示方法制备的cDNA片段中钓取目的基因片段的方法.方法酵母经常规培养,抽提mRNA逆转录成cDNA后,经限制性显示技术制备成限制性cDNA片段,根据目的基因SSA1设计70mer特异性oligo片段并打印成为寡核苷酸阵列.采用荧光标记的通用引物对上述经限制性显示技术获得的限制性cDNA片段进行标记,与oligo阵列杂交,洗脱,扫描.然后进行杂交后剥除,收集剥除液,采用限制性通用引物扩增,产物克隆于PUC18 T载体中,并转化至JM109大肠杆菌中培养,抽提质粒,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测序结果BLAST同源性比较表明,用该方法成功的克隆出了目的基因片段.结论采用70mer寡核苷酸芯片可以直接从限制性显示方法处理的cDNA片段中钓取目的基因,而无需构建cDNA文库.另外,本方法也可用于oligo芯片的杂交后对有表达差异的基因的获取及研究中.

    作者:石嵘;马文丽;刘翠华;宋艳斌;吴清华;郭秋野;郑文岭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两种微生物学等级老龄Wistar大鼠血清生化值比较

    目的探讨普通级、SPF级老龄Wistar大鼠血清生化值的差异.方法用Coulter-JT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生化值.结果在老年SPF级Wistar大鼠的雌性与雄性之间,谷丙酶、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铁、磷、血糖、尿酸、低密度脂蛋白差异非常显著(P<0.01),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载脂蛋白B差异显著(P<0.05).老年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与老年普通级雄性Wistar大鼠间的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谷草酶差异非常显著(P<0.01),谷丙酶、铁、镁差异显著(P<0.05).老年SPF级雌性Wistar大鼠与普通级雌性Wistar大鼠间的谷丙酶、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铁、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汁酸差异非常显著(P<0.01),镁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生物学等级因素对Wistar大鼠的血清生化值有影响.

    作者:肖育华;詹纯列;李建军;武婕;李新春;郑文岭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激光三维扫描系统重建下颌骨

    目的利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重建下颌骨三维结构,探索建立有限元几何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系统,多次、分区域地扫描人体下颌骨标本并形成下颌骨表面轮廓点云文件,然后对扫描点云文件进行拼接,重建下颌骨表面轮廓.结果建立了一个人体下颌骨骨性表面的三维模型.此模型造型逼真,并可以适当的文件格式应用于有限元结构力学仿真分析.结论在生物力学仿真实验中,激光三维扫描系统可以用于建立有限元几何模型,可解决常规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方法难以建立非规则人体结构模型这一难题.

    作者:张美超;廖进民;李敏;赵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人大肠癌转移相关新基因

    目的克隆新的大肠癌转移相关基因,为进一步阐述大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以1对来自同一亲本、转移能力不同的大肠癌细胞株SW620和SW480为研究对象,构建2种大肠癌转移促进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随机挑取文库克隆进行差异筛选,对所得的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利用NorthemBlot对新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两种消减文库分别含有235和232个白色克隆,90%以上的白色克隆含有插入片段.随机挑取约200个阳性克隆进行差异筛选,共获得29个差异片段.测序及同源分析发现15个为未知基因,GenBank登陆号为CD485499-CD485513.其中与5号染色体序列同源的基因有6个.结论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是筛选、克隆大肠癌转移相关新基因的有效手段;5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个与大肠癌转移相关的新基因位点:筛选到的新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克隆其全长、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梁莉;丁彦青;李欣;杨玉芳;肖军;张进华;赵培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的病理学改变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后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将杂种猫16只随机分为常温组、常温枪伤组、高温高湿组和高温高湿枪伤组,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常温枪伤组早期表现为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管痉挛及扩张并存;高温高湿组血管痉挛减少,出血性表现增多;高温高湿枪伤组脑组织切片及超薄切片观察发现神经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器水肿变性,毛细血管紧密连接增宽,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髓鞘变性松解等病理变化,较常温颅脑火器伤中明显加重.结论高温高湿环境对颅脑火器伤时的病理变化影响显著.

    作者:朱红胜;郭燕舞;徐如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C-反应蛋白抑制缺氧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低氧诱导因子-1α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CoCl2(浓度为100μmol/L)模拟缺氧环境,使其分别与4个试验组的CRP(浓度分别为5,10,50,100μg/ml)同时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仅加CoCl2(100 μmol/L)组为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刺激24 h后提取蛋白.用Westem-blotting半定量检测HIF-1α的蛋白表达量,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RP在5μg/ml水平即减少HIF-1α表达(P<0.001),在100μg/ml水平达到大作用,其作用效果呈剂量反应关系(P<0.001).结论CRP抑制缺氧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HIF-1α.此结果证实CRP直接作用于血管,抑制缺氧组织血管新生.

    作者:宋云峰;吴平生;赖文岩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骨显像联合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

    目的探讨骨型碱性磷酸酶(B-AKP)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进行骨显像并测定B-AKP水平.对患者和正常对照、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骨显像不同级别者的B-AKP水平进行比较,并对B- AKP值与骨病灶数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106例患者中,骨转移者68例、无骨转移者38例,转移率64.2%;(2)骨转移组B-AKP水平(28.4±14.8μg/l)与无骨转移组(12.8±7.6μg/l)差异显著(t=6.056,P<0.001).骨显像0~3级各组B-AKP分别为13.9±6.8、17.2±9.4、23.8±10.4和49.5±17.6μg/L,除0级与1级组、1级组与2级组之间B-AKP值无差异外(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3)6例单发热区患者B-AKP值(19.6±4.2μg/l)与4例单发冷区患者(13.1±3.4μg/l)差异显著(P<0.05);(4)B-AKP值与骨转移病灶数目之间相关系数r=0.751,P<0.01.结论B-AKP与骨显像有很好的一致性.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应首选骨显像.对于单发热区病灶,应结合B-AKP检测以防漏诊;对于疑似假阳性病灶,结合B-AKP值作出相应诊断,以免误诊.

    作者:范义湘;罗荣城;李贵平;黄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中药益智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益智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及学习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四血管闭塞(4-VO)法制成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数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1、2、4、8及40d后,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 d时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从缺血再灌注后第2天起,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高多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d时,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记忆功能明显好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结论益智胶囊对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改善大鼠的记忆功能障碍.

    作者:巴恩平;欧阳石;李琳;徐江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不同超滤膜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术中使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进行超滤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吸附组和对照组,吸附组使用AN69膜,对照组使用PS膜进行术中超滤.各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5、60、120、180、240 min,测定气道平台压(PPlatemu)、气道峰压(PPeak)、静态胸肺顺应性(Cs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和呼吸指数(RI)的变化.结果在体外循环结束后5~240 min期间,吸附组PPlatemu、PPeak和RI升高、Cst和Cdyn降低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无血红蛋白尿.结论AN69膜较PS膜超滤可更明显地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肺损伤,改善呼吸功能.

    作者:吴华;张国华;王武军;侯凡凡;邹小明;刘亚湘;毛向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胶原支架材料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组织培养性能观察

    目的制备纯胶原膜、胶原/HA膜、胶原/甲壳糖膜和胶原/透明质酸/甲壳糖膜(简称胶原复合膜),并研究其组织培养性能.方法分别测定其体外降解时间和细胞增殖数.结果(1)降解时间为:纯胶原膜1380min、胶原/HA膜1376min、胶原复合膜1560min.(2)在胶原/HA膜、胶原复合膜上,增殖细胞的数目一直是大的.结论(1)加入甲壳糖有利于降低胶原膜体外降解速度,而透明质酸没有.(2)加入透明质酸有利于细胞在胶原膜上的吸附、生长、增殖,而甲壳糖没有.

    作者:黄汉萍;牟善松;马安德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脑组织图像自动分割

    脑组织图像的分割对临床诊断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所用数学形态学算子可以自动、合理地实现脑组织分割.此外还对序列分割区域进行了重建,在临床诊断中,有助于理解和分析

    作者:王华峰;陈武凡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房角后退性青光眼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左眼被拳击伤后视物不清并眼痛入院.入院检查:全身无其他处损伤,视力右1.0、左0.1,左眼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清,色素性KP(+),前房积血2 mm,虹膜纹理尚清,瞳孔固定,直径5mm.入院后按前房积血治疗,2d后积血吸收,视力1.0,眼压21.40mmHg(1 mmHg=0.133 kPa).出院.1月后因左眼痛伴同侧头痛再次入院,检查:视力右1.0、左0.08,左眼睫状充血,前房深,房水闪光(+),瞳孔直径5 mm,眼压50.62mmHg,给予甘露醇、醋氮酰胺、地塞米松等治疗,2 d后眼压34.52mmHg.房角检查:全周房角均为宽角,虹膜根部后陷,睫状体带增宽,色素沉积于小梁网,诊断为房角后退性青光眼.使用减少房水生成的药物降低眼压,入院后第8天眼压26.56mmHg,双眼视力均为1.0,行左眼小梁切除术,第12天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眼压保持稳定,无复发.

    作者:张庆华;黄发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肝病变程度和维生素K1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肝活检术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脏病变程度及维生素K1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肝活检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肾移植术前血液透析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以半定量积分法评价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其中34例肝活检术前使用维生素K1 10 mg肌肉注射,2次/d,连续3 d.结果92例患者肝活检术后出血11例(12.0%).其中34例术前使用维生素K1者出血4例、58例未使用维生素Kl者出血7例,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出血与肝脏病理分级、分期之间无差别(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肝穿刺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穿刺前使用维生素K1并不能明显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与肝脏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杨小兵;蒋建平;张训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人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的亚克隆及其基因工程细胞模型的建立

    目的亚克隆人神经营养因子-3(humanneurotrophin-3,NT3)并转染至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建立能够表达和分泌NT3的基因工程细胞模型.方法采用低糖DMEM培养液+10%胎牛血清体外培养BM-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T3并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BM-MSCs;收集部分细胞提取其中的总RNA,经逆转录PCR检测NT3基因表达;利用培养上清液体外孵育毛细胞以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BM-MSCs表达CD13、CD29、CD59,不表达CD11、CD14、CD31、CD34、CD45、CD80、CD86、CD117、HLA-DR;pcDNA3.1(+)/NT3转染BM-MSCs后,能够表达和分泌NT3,并具有生物学活性,可促进离体的豚鼠耳蜗毛细胞存活.结论在体外建立表达NT3基因并分泌NT3的基因工程细胞是可行的.

    作者:常红;郭梦和;郭坤元;李永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