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增;张雪林
脑组织图像的分割对临床诊断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所用数学形态学算子可以自动、合理地实现脑组织分割.此外还对序列分割区域进行了重建,在临床诊断中,有助于理解和分析
作者:王华峰;陈武凡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索鼻咽癌异常信号通路.方法根据鼻咽癌微阵列表达谱,采用基于文献轮廓的数据挖掘方法,从Med-line文献数据库中提取与基因相关的文献并分析词的频率,再根据重复发生和共发生的过滤标准提取功能相关的词,后根据词的发生频率对基因进行功能聚类.结果基因表达谱的112个差异表达基因聚成16组功能类别:4组暗示EBV感染、6组显示鼻咽癌变过程、2组参与能量代谢、1组提示蛋白的异常磷酸化、2组与其它疾病相关、1组与肌肉组织活性相关.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P53和Rb信号通路的异常在本研究中则未发现.结论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可能由特殊的信号通路引起.
作者:黄仲曦;姚开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制鬼臼毒素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PPT-DPPC)前体脂质体,提高PPT-DPPC脂质体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选择海藻糖做冻干剂制备PPT-DPPC前体脂质体,并考察PPT-DPPC前体脂质体水合后的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和稳定性.结果PPT-DPPC前体脂质体经水合后在电镜下呈多层多室脂质体,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45±0.38)μm,药物包封率为72.3%.分别在4℃、20℃、40℃贮存1、3、6个月,脂质体形态、粒径及包封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冷冻干燥法制备PPT-DPPC前体脂质体,方法简便易行,制剂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高、有良好稳定性.
作者:林中方;曾抗;周再高;李国锋;谢方明;朱晓亮;张三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葡萄糖神经酰胺合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GCS)基因在人口腔表皮样癌多药耐药细胞株KBV200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分析KBV200及其亲本KB细胞株GCS基因表达的差异,运用MTT法分析KBV200经糖脂合成酶抑制剂苯基棕榈酰胺吗啡丙醇(DL-PPMP)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处理前后细胞MDR的变化,应用RT-PCR技术检测KBV200细胞耐药逆转后GCS及mdr1基因的表达.结果KBV200细胞GCS和mdr1基因的表达明显强于KB细胞,而KB细胞mdr1基因表达为阴性.5~25μmol/L DL-PPMP均可抑制KBV200GCSmRNA表达,25μmol/L时抑制强度大;10μmol/L异搏定即可抑制KBV200GCS mRNA表达,15μmol/L时抑制作用明显.DL-PPMP和异搏定均可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KBV200经25 μmol/LDL-PPMP作用48 h后细胞内mdr1表达为阴性.结论异搏定和DL-PPMP对GCS和mdr1基因表达的抑制调节呈浓度依赖性,它们可通过抑制GCS和mdr1基因表达,逆转KBV200对长春新碱的耐药.KBV200GCS基因的表达与MDR存在正相关,GCS基因可能在肿瘤的多药耐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杨泉;张健;汪森明;张积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确诊率和救治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24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与救治经验.结果5年共救治闭合性腹部损伤246例,其中剖腹探查221例、保守治疗25例.治愈235例(95.53%)、死亡11例(4.47%).结论全面查体和迅速确诊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早期抗休克和及时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剖腹探查的原则和顺序应得到严格遵循.
作者:王汉良;桑显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对体内转染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pcDNA3-VEGF165组、pcDNA3组(两组均为术前48 h、术中两次转染)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7d计算各组大鼠皮瓣的成活面积.对皮肤标本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表达情况.结果三组大鼠术后皮瓣平均成活率分别为48.46±3.35%、30.20±2.16%、31.35±1.99%,pcDNA3-VEGF165组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示pcDNA3-VEGF165组染色深度亦显著深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转染pcDNA3-VEGF165能够改善任意皮瓣的成活率,并显著表达VEGF165.
作者:熊兵;易传勋;陈华德;过健俐;张一鸣;冯晓玲;周文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灵敏C反应蛋白(bs-CRP)水平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运用高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水平,同时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泌率和血脂,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指数)和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IS)以分别反映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0.01),HOMA-IR指数和HOM-IS指数均低于正常对照(P<0.01).进一步将患者按HbA1c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n=42)和血糖控制欠佳组(n=23)后发现,控制欠佳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控制良好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与HbA1c、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舒张压和HOMA-IS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人,而且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李晨钟;薛耀明;高方;汪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术中使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进行超滤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吸附组和对照组,吸附组使用AN69膜,对照组使用PS膜进行术中超滤.各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5、60、120、180、240 min,测定气道平台压(PPlatemu)、气道峰压(PPeak)、静态胸肺顺应性(Cs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和呼吸指数(RI)的变化.结果在体外循环结束后5~240 min期间,吸附组PPlatemu、PPeak和RI升高、Cst和Cdyn降低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无血红蛋白尿.结论AN69膜较PS膜超滤可更明显地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肺损伤,改善呼吸功能.
作者:吴华;张国华;王武军;侯凡凡;邹小明;刘亚湘;毛向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早期确诊的102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75 mg,2次/d,共服3 d,另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1 mg/kg·b.w.,24h后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0.1 mg/kg·b.w..对照组86例,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1 mg/kg·b.w.,24h后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0.1 mg/kg·b.w..结果94例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治愈率为92.20%.对照组治疗成功70例,治愈率81.4%,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李卓华;全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XK469和阿霉素对H460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XK469、XN472和阿霉素对H460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作用下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Westem blotting检测药物作用后H460细胞内cdc2和phos-cdc2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XK469、阿霉素可明显抑制H460细胞的生长,导致H460细胞发生G2/M期阻滞,胞内phos-cdc2表达明显增高.20μg/ml以上浓度XN472作用24 h可抑制H460细胞生长,但是到120 h时抑制作用消失.结论XK469和阿霉素通过使H460细胞内phos-cdc2水平增高导致其G2/M期阻滞从而抑制其增殖生长,7-氯结构对XK469的抗肿瘤效应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凌朝辉;杜华;袁长青;马树东;郑莉;丁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药对恶性肿瘤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脾移植肝转移模型并应用活血化瘀代表方抵当汤、桂枝茯苓丸和丹参饮,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肝癌端粒酶、P53、C-erbB-2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动物接种瘤细胞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肿瘤转移情况.抵当汤、桂枝茯苓丸组与对病理对照组端粒酶、P53、C-erbB-2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丹参饮与病理对照组端粒酶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但癌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抵当汤和桂枝茯苓丸对大肠癌肝转移模型端粒酶和癌基因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丹参饮可抑制端粒酶的表达,对癌基因的表达没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活血化瘀方剂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之一,且活血化瘀的力度可能与抑制肿瘤转移的效果有关.
作者:王程;杨运高;王学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测定根据计算机预测的SARS冠状病毒S蛋白S1区的抗原表位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以寻找和确定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中和抗原表位.方法采用多肽合成仪合成SARS冠状病毒S蛋白S1区的多肽,并用ELISA方法检测合成的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结果合成的8个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免疫反应的光密度值是其与正常人血清免疫反应的光密度值的1.5~2.6倍.结论合成的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较低,提示这些多肽是否为SARS冠状病毒的抗原表位还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嘉杰;吴少瑜;徐伟;侯金林;王战会;姜世勃;吴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颅脑火器伤早期猫脑微血管三维构型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应用脑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伤后脑微血管三维结构的变化,同时行脑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颅脑火器伤后,脑微血管发生紊乱,既有血管痉挛又有血管扩张,出血和缺血并存,微血管括约肌出现病理性强力收缩,部分微血管破裂,血管内皮细胞微绒毛、空泡增多,紧密连接增宽,基底膜断裂,血管周围水肿及周围神经细胞损伤.结论颅脑火器伤早期脑微血管结构出现损害,引起了脑微循环功能紊乱,导致脑的继发性损害.
作者:钱畅;陈长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联合化疗缓解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含T药物治疗方案联合化疗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29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混合型白血病3例,选择治疗前条件类同、应用常规化疗方案的配对病例作为对照.实验组给予T+A、V+T+P/V+T+L+P、T+A+V+P(A:阿糖胞苷、V:长春新碱、P:强的松、L:左旋门冬酰胺酶)等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联合化疗.结果实验组ANLL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vs 44.44%,P=0.031).实验组的骨髓抑制重于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平均低值、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和感染发生率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33、0.049和0.012).结论含吡柔比星的药物治疗联合化疗较常规药物联合化疗治疗ANLL有更好的效果,但骨髓抑制明显,感染的发生率高.
作者:黄芬;孟凡义;徐兵;刘晓力;张钰;叶昌雄;张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测定肤炎康霜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60 cm×75μm、运行缓冲液100mmol/L四硼酸钠(pH 9.2)、高压进样10 s、分离电压25 kv、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地塞米松磷酸钠在20~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75%(n=5,RSD=1.03%).结论本法简单、快捷、灵敏,可用于肤炎康霜的质量控制.
作者:郭丹;陈娜娜;杨希晓;侯连兵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从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一种组分acoagulatin并进行鉴定,观察其抗凝作用.方法经DEAE-Sepharose FastFlow和CM-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从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得到acoagulatin,分别采用Biosep-sec-s 2000型HPLC分子筛柱层析、还原性SDS-PAGE(5%浓缩胶,12%分离胶)电泳进行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将不同浓度acoagulatin与抗凝兔血混合,测定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Acoagulati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400,由两个亚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 400和17000,能显著地延长PT和APTT,对TT没有影响.结论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CM-sepharose Fast Flow两种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蛇毒,能分离出纯度高的组分acoagulatin,该组分具有抗凝活性.
作者:李婷;朱正光;余传林;吴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益智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及学习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四血管闭塞(4-VO)法制成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数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1、2、4、8及40d后,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 d时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从缺血再灌注后第2天起,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高多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d时,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记忆功能明显好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结论益智胶囊对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改善大鼠的记忆功能障碍.
作者:巴恩平;欧阳石;李琳;徐江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醋酸甲羟孕酮(MPA)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内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30只裸鼠人卵巢癌移植模型,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2个MPA治疗组.2个治疗组分别每次皮下注射MPA 60和120 mg/kg·b.w,2次/周,共4周.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测定三组抑瘤率,用Ⅷ因子多克隆抗原抗体测定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MPA(60 mg/kg·b.w.)组的抑瘤率为23.76%,MPA(120 mg/kg·b.w.)组抑瘤率为43.80%(P<0.05).MPA高、低剂量组的MVD则分别为2.11±0.12、3.64±0.02,与对照组(5.14±0.7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而2个MPA组间差异也极显著(P<0.01).MPA组形态学观察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及变性坏死,而对照组少见.结论MPA对人卵巢癌COCI细胞裸鼠移植瘤内的肿瘤细胞及新生微血管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一效应关系;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并破坏肿瘤区新生血管的生长,阻断血供所产生的结果,而并非直接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作者:谢守珍;王晶;李德忠;王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克隆新的大肠癌转移相关基因,为进一步阐述大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以1对来自同一亲本、转移能力不同的大肠癌细胞株SW620和SW480为研究对象,构建2种大肠癌转移促进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随机挑取文库克隆进行差异筛选,对所得的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利用NorthemBlot对新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两种消减文库分别含有235和232个白色克隆,90%以上的白色克隆含有插入片段.随机挑取约200个阳性克隆进行差异筛选,共获得29个差异片段.测序及同源分析发现15个为未知基因,GenBank登陆号为CD485499-CD485513.其中与5号染色体序列同源的基因有6个.结论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是筛选、克隆大肠癌转移相关新基因的有效手段;5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个与大肠癌转移相关的新基因位点:筛选到的新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克隆其全长、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梁莉;丁彦青;李欣;杨玉芳;肖军;张进华;赵培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发展一种评价脑功能成像时磁共振机器稳定性的简单方法.方法用与脑功能成像相同的快速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和参数对均匀水模作一次扫描,由一个时间序列上的图像表现来评价仪器的稳定性.结果得到了128张水模的EPI图像以及水模的均匀部分在每张图相同部位感兴趣区(ROI)处的信号水平的均值、标准差、极差的质量控制图.结论ROI的质量控制图能用于磁共振机器稳定性的评价.
作者:冯锡钢;温志波;黄凡衡;林意群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