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刚;于立新;邓文锋
目的测定根据计算机预测的SARS冠状病毒S蛋白S1区的抗原表位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以寻找和确定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中和抗原表位.方法采用多肽合成仪合成SARS冠状病毒S蛋白S1区的多肽,并用ELISA方法检测合成的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结果合成的8个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免疫反应的光密度值是其与正常人血清免疫反应的光密度值的1.5~2.6倍.结论合成的多肽与SARS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较低,提示这些多肽是否为SARS冠状病毒的抗原表位还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嘉杰;吴少瑜;徐伟;侯金林;王战会;姜世勃;吴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索鼻咽癌异常信号通路.方法根据鼻咽癌微阵列表达谱,采用基于文献轮廓的数据挖掘方法,从Med-line文献数据库中提取与基因相关的文献并分析词的频率,再根据重复发生和共发生的过滤标准提取功能相关的词,后根据词的发生频率对基因进行功能聚类.结果基因表达谱的112个差异表达基因聚成16组功能类别:4组暗示EBV感染、6组显示鼻咽癌变过程、2组参与能量代谢、1组提示蛋白的异常磷酸化、2组与其它疾病相关、1组与肌肉组织活性相关.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P53和Rb信号通路的异常在本研究中则未发现.结论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可能由特殊的信号通路引起.
作者:黄仲曦;姚开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药对恶性肿瘤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脾移植肝转移模型并应用活血化瘀代表方抵当汤、桂枝茯苓丸和丹参饮,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肝癌端粒酶、P53、C-erbB-2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动物接种瘤细胞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肿瘤转移情况.抵当汤、桂枝茯苓丸组与对病理对照组端粒酶、P53、C-erbB-2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丹参饮与病理对照组端粒酶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但癌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抵当汤和桂枝茯苓丸对大肠癌肝转移模型端粒酶和癌基因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丹参饮可抑制端粒酶的表达,对癌基因的表达没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活血化瘀方剂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之一,且活血化瘀的力度可能与抑制肿瘤转移的效果有关.
作者:王程;杨运高;王学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保护心肌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1)将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每天给予卡托普利1.5 mg/kg·b.w.,口服15 w;(2)从动物心肌组织中抽提tuRNA,经逆转录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动物来源的cDNA探针;(3)cDNA探针与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脂肪酸b氧化相关基因、线粒体电子质子偶联和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依赖的白三烯B4羟基脱氢酶基因在治疗组中表达明显上调.(2)二甲基精氨酸水解酶基因在干预治疗组中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卡托普利可能通过改善病变心肌的能量供应、抑制炎症反应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组织起保护作用.
作者:陈刚;林丽香;庄维特;姚瑾;黄惠彬;梁继兴;张芳林;温俊平;李连涛;林苗;林庆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发展一种评价脑功能成像时磁共振机器稳定性的简单方法.方法用与脑功能成像相同的快速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和参数对均匀水模作一次扫描,由一个时间序列上的图像表现来评价仪器的稳定性.结果得到了128张水模的EPI图像以及水模的均匀部分在每张图相同部位感兴趣区(ROI)处的信号水平的均值、标准差、极差的质量控制图.结论ROI的质量控制图能用于磁共振机器稳定性的评价.
作者:冯锡钢;温志波;黄凡衡;林意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骨型碱性磷酸酶(B-AKP)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进行骨显像并测定B-AKP水平.对患者和正常对照、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骨显像不同级别者的B-AKP水平进行比较,并对B- AKP值与骨病灶数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106例患者中,骨转移者68例、无骨转移者38例,转移率64.2%;(2)骨转移组B-AKP水平(28.4±14.8μg/l)与无骨转移组(12.8±7.6μg/l)差异显著(t=6.056,P<0.001).骨显像0~3级各组B-AKP分别为13.9±6.8、17.2±9.4、23.8±10.4和49.5±17.6μg/L,除0级与1级组、1级组与2级组之间B-AKP值无差异外(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3)6例单发热区患者B-AKP值(19.6±4.2μg/l)与4例单发冷区患者(13.1±3.4μg/l)差异显著(P<0.05);(4)B-AKP值与骨转移病灶数目之间相关系数r=0.751,P<0.01.结论B-AKP与骨显像有很好的一致性.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应首选骨显像.对于单发热区病灶,应结合B-AKP检测以防漏诊;对于疑似假阳性病灶,结合B-AKP值作出相应诊断,以免误诊.
作者:范义湘;罗荣城;李贵平;黄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醋酸甲羟孕酮(MPA)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内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30只裸鼠人卵巢癌移植模型,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2个MPA治疗组.2个治疗组分别每次皮下注射MPA 60和120 mg/kg·b.w,2次/周,共4周.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测定三组抑瘤率,用Ⅷ因子多克隆抗原抗体测定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MPA(60 mg/kg·b.w.)组的抑瘤率为23.76%,MPA(120 mg/kg·b.w.)组抑瘤率为43.80%(P<0.05).MPA高、低剂量组的MVD则分别为2.11±0.12、3.64±0.02,与对照组(5.14±0.7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而2个MPA组间差异也极显著(P<0.01).MPA组形态学观察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及变性坏死,而对照组少见.结论MPA对人卵巢癌COCI细胞裸鼠移植瘤内的肿瘤细胞及新生微血管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一效应关系;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并破坏肿瘤区新生血管的生长,阻断血供所产生的结果,而并非直接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作者:谢守珍;王晶;李德忠;王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亚克隆人神经营养因子-3(humanneurotrophin-3,NT3)并转染至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建立能够表达和分泌NT3的基因工程细胞模型.方法采用低糖DMEM培养液+10%胎牛血清体外培养BM-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T3并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BM-MSCs;收集部分细胞提取其中的总RNA,经逆转录PCR检测NT3基因表达;利用培养上清液体外孵育毛细胞以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BM-MSCs表达CD13、CD29、CD59,不表达CD11、CD14、CD31、CD34、CD45、CD80、CD86、CD117、HLA-DR;pcDNA3.1(+)/NT3转染BM-MSCs后,能够表达和分泌NT3,并具有生物学活性,可促进离体的豚鼠耳蜗毛细胞存活.结论在体外建立表达NT3基因并分泌NT3的基因工程细胞是可行的.
作者:常红;郭梦和;郭坤元;李永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评估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室管膜瘤和10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两者的平扫MRI表现类似,即疾病变节段脊髓增粗,T1WI呈低信号,边界欠清,T2WI呈高信号.16例患者肿瘤头尾侧可见囊变.6例室管膜瘤行增强T1WI,肿瘤实体部分都均匀强化.4例星形细胞瘤行增强T1WI,1例肿瘤实体部分均匀强化,1例欠均匀强化,2例无强化.结论MRI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作者:林日增;张雪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脏病变程度及维生素K1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肝活检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肾移植术前血液透析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以半定量积分法评价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其中34例肝活检术前使用维生素K1 10 mg肌肉注射,2次/d,连续3 d.结果92例患者肝活检术后出血11例(12.0%).其中34例术前使用维生素K1者出血4例、58例未使用维生素Kl者出血7例,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出血与肝脏病理分级、分期之间无差别(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肝穿刺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穿刺前使用维生素K1并不能明显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与肝脏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杨小兵;蒋建平;张训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去分化是发育生物学和形态学领域一个古老又常新的现象,既往研究多注重去分化和肿瘤发生的关系.我们的系列研究发现去分化和细胞组织损伤再生有着重要和必然的联系,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中发现局部有大量施万细胞通过自噬机制吞噬消化自身髓鞘成分和衰老的细胞器,同时以胞质脱落的方式芽生出部分胞质脱落体,细胞内含大量游离核糖体和多聚核糖体等原始细胞器,保留极少量有活力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呈现去分化后的幼稚化状态.在长春新碱诱导L02(肝细胞株)细胞损伤实验中发现L02细胞中有大量的自噬体,细胞周围也出现大量发芽脱落后游离于细胞外的胞质脱落体,细胞耐过之后呈现幼稚化,我们也称之为去分化.细胞经过去分化减轻代谢负担,清除衰老和受损的细胞器,恢复活力,接着大量增殖以修复重建损伤组织.在当前大部分科研人员一致看好干细胞在组织损伤再生中的重要作用的背景下,本研究根据长期观察实践,提出成熟细胞去分化幼稚化参与再生重建的观点,以供同行专家讨论.
作者:朴英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确诊率和救治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24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与救治经验.结果5年共救治闭合性腹部损伤246例,其中剖腹探查221例、保守治疗25例.治愈235例(95.53%)、死亡11例(4.47%).结论全面查体和迅速确诊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早期抗休克和及时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剖腹探查的原则和顺序应得到严格遵循.
作者:王汉良;桑显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CoCl2(浓度为100μmol/L)模拟缺氧环境,使其分别与4个试验组的CRP(浓度分别为5,10,50,100μg/ml)同时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仅加CoCl2(100 μmol/L)组为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刺激24 h后提取蛋白.用Westem-blotting半定量检测HIF-1α的蛋白表达量,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RP在5μg/ml水平即减少HIF-1α表达(P<0.001),在100μg/ml水平达到大作用,其作用效果呈剂量反应关系(P<0.001).结论CRP抑制缺氧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HIF-1α.此结果证实CRP直接作用于血管,抑制缺氧组织血管新生.
作者:宋云峰;吴平生;赖文岩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原发于膀胱的粘液腺癌在临床十分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鹏;郑少斌;刘成山;张辉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三剂赛尼哌在预防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的作用,以及联合他克莫斯(FK506)、霉酚酸酯(MMF)、皮质类固醇的效果、安全性.方法原位肝移植患者13例,手术前后应用三剂赛尼哌并联合三联免疫治疗,观察术后30d内AR的发生次数及反应程度,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时间,FK506用量及血药浓度变化,感染性疾病及不良反应.将上述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病人共发生AR1例,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17d,应用甲基强地松龙(MP)冲击治疗好转;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14、19、23 d死于肺部真菌感染、移植肝动脉狭窄所致肝衰竭、多器官衰竭;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时间在16.56±10.40d;共10例病人发生各种类型的感染;FK506谷值血药浓度维持在(10.25±1.99)×10-3mg/L(W/V)未发生AR,未发现过敏反应及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三剂赛尼哌结合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或预防AR安全有效且无并发症.联合应用FK506时其谷值血药浓度维持在(10.25±1.99)×10-3mg/L,用药量为5±2mg/d.
作者:何刚;于立新;邓文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灵敏C反应蛋白(bs-CRP)水平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运用高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水平,同时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泌率和血脂,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指数)和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IS)以分别反映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0.01),HOMA-IR指数和HOM-IS指数均低于正常对照(P<0.01).进一步将患者按HbA1c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n=42)和血糖控制欠佳组(n=23)后发现,控制欠佳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控制良好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与HbA1c、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舒张压和HOMA-IS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人,而且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李晨钟;薛耀明;高方;汪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早期确诊的102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75 mg,2次/d,共服3 d,另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1 mg/kg·b.w.,24h后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0.1 mg/kg·b.w..对照组86例,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1 mg/kg·b.w.,24h后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0.1 mg/kg·b.w..结果94例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治愈率为92.20%.对照组治疗成功70例,治愈率81.4%,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李卓华;全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颅脑火器伤早期猫脑微血管三维构型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应用脑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伤后脑微血管三维结构的变化,同时行脑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颅脑火器伤后,脑微血管发生紊乱,既有血管痉挛又有血管扩张,出血和缺血并存,微血管括约肌出现病理性强力收缩,部分微血管破裂,血管内皮细胞微绒毛、空泡增多,紧密连接增宽,基底膜断裂,血管周围水肿及周围神经细胞损伤.结论颅脑火器伤早期脑微血管结构出现损害,引起了脑微循环功能紊乱,导致脑的继发性损害.
作者:钱畅;陈长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XK469和阿霉素对H460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XK469、XN472和阿霉素对H460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作用下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Westem blotting检测药物作用后H460细胞内cdc2和phos-cdc2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XK469、阿霉素可明显抑制H460细胞的生长,导致H460细胞发生G2/M期阻滞,胞内phos-cdc2表达明显增高.20μg/ml以上浓度XN472作用24 h可抑制H460细胞生长,但是到120 h时抑制作用消失.结论XK469和阿霉素通过使H460细胞内phos-cdc2水平增高导致其G2/M期阻滞从而抑制其增殖生长,7-氯结构对XK469的抗肿瘤效应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凌朝辉;杜华;袁长青;马树东;郑莉;丁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术中使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进行超滤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吸附组和对照组,吸附组使用AN69膜,对照组使用PS膜进行术中超滤.各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5、60、120、180、240 min,测定气道平台压(PPlatemu)、气道峰压(PPeak)、静态胸肺顺应性(Cs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和呼吸指数(RI)的变化.结果在体外循环结束后5~240 min期间,吸附组PPlatemu、PPeak和RI升高、Cst和Cdyn降低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无血红蛋白尿.结论AN69膜较PS膜超滤可更明显地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肺损伤,改善呼吸功能.
作者:吴华;张国华;王武军;侯凡凡;邹小明;刘亚湘;毛向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