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标;廉维;陈建庭;金大地;权毅;潘显明
目的探讨连续锁边缝合法吻合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在其不同的部位,采用连续锁边缝合法施行了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结果缩短了血管吻合时间,提高了一次性吻合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连续锁边缝合法是一种良好的动静脉内瘘缝合技术,适应于不同部位的内瘘吻合,特别适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
作者:丰贵文;赵显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国产紫杉醇(TAX)联合顺铂(PDD)组成的TP方案治疗难治性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64例经PF方案化疗2周期后无效的难治性Ⅳ期食管鳞癌患者,应用TP方案化疗,即紫杉醇175 mg/m2,静脉恒速滴注3 h,d1;顺铂30 mg/d,静脉滴注,避光,d2~6;28 d为1个周期,连用3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64例患者共完成TP方案化疗192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共获得CR 9例、PR 29例、SD 12例、PD 14例,客观有效率为59.4%,中位缓解期为4.8个月,中位TTP为4.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4~2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TP方案治疗难治性晚期食管鳞癌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义明;张水兰;宋华勇;李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按阻断血流前后不同时间点均分为5组,即肝血流阻断前、阻断30min末、再灌注后30min、再灌注后2 h及再灌注后6 h.各组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血检测血生化指标,同时取心肌组织测ATPase活性;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后6 h取肾、肺、心、胰组织匀浆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再灌注后早期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淀粉酶、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及血浆丙二醛呈上升趋势,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组织ATP酶活性在再灌注后呈下降趋势.再灌注后6h,各组织丙二醛含量较缺血前明显升高,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较缺血前明显下降.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早期可引起机体其他多脏器的损伤.
作者:杨进城;季锡清;李朝龙;林建华;刘兴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G4、Bf遗传多态性及其构成的补体单倍型频率.方法用琼脂糖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的方法对广东正常汉族家系144条染色体作了属于HLA-Ⅲ的Bf、C4A、C4B的遗传多态性及其构成的补体单倍型检测与分析.结果共发现13个补体单倍型,居前4位者为S32、S31、S42、F42,其中有4个单体型呈高度连锁不平衡.表型以BFS(0、8542)、C4A3(0、7291)、C4A4(0、2188)、C4B2(0、5937)、C4B1(0、3542)常见.结论广东汉族C4、Bf多态性及其构成的补体单倍型有自己的遗传背景.
作者:杨利平;温秀清;关艳冰;徐娟;姜晓丹;赵修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放大内镜观察到的大肠粘膜腺管开口类型发现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方法2001年8月~2002年2月结肠镜检查139例大肠病变,采用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139例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124例,进展期癌9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型病变5例,ⅡC病变1例.LST直径10~50 mm,其中ⅢL型1个,Ⅳ型4个.本组放大内镜与病理、实体镜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如发现有V型腺管开口时则高度提示早期癌的可能.
作者:韩宇晶;赖卓胜;王亚东;姜泊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和三部分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和三部分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6例,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结果二部分骨折术后优良率为76.9%,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三部分骨折术后优良率为66.7%,肱骨头坏死率16.7%.结论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和三部分骨折应尽量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选择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
作者:莫新发;何仲佳;卓新明;刘先银;曾昕明;郭建恩;周雪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经中西药治疗无效、无生育要求的子宫出血患者36例,经妇检、B超、诊刮排除恶性变,用探针探测宫腔的宽度和深度,将凝固器送达宫底部,接通开关,依次刮凝宫腔2周.整个过程在B超监护下进行,其强回声光带厚度达0.8~1.0 cm,结果1年内有效率达100%,未发现复发的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子宫出血简便、经济、安全、有效.
作者:邹辉璋;曹扬;罗小琴;徐洁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PA)协同吉西他滨(GE)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体内外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约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光镜形态学、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了10-6、10-7、10-8 mol/L浓度PA和10-7、10-8、10-9mo1/L浓度GE在体外单药或协同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作用、对细胞DNA含量及cyclinD1表达的影响.观察PC-3细胞荷瘤裸鼠单独及协同使用PA和GE前后的体质量、肿瘤质量、血清PSA和肿瘤PSA免疫组化的变化.结果10-8mol/L以上浓度GE作用48 h,可增强10-7mol/L以上浓度P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抑制率≥(50.8±4.2)%,P<0.05],增强诱导凋亡作用[凋亡率≥(22.9±2.3)%,P<0.05],下调Cyclin D1的表达[表达率≤(9.6±1.6)%],与阳性对照组cyclinD1表达率(25.5±4.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GE使PA所致的G2/M期细胞周期阻滞比例由(70.3±9.7)%减至(38.2±4.2)%,部分地逆转了其G2/M期细胞周期阻滞(P<0.01).协同治疗前后裸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但肿瘤质量(3.2.±0.5 g)、血清PSA[(51±14)ng/ml]和肿瘤PSA免疫组化的表达率[(30±3.7)%]在协同治疗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或0.01).结论PA和GE可以在体内外协同增强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显示了PA和GE协同用于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并部分地解释了其作用机制.
作者:孙明;杨宇如;李虹;陈一戎;王志平;卢一平;魏强;岳中瑾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诊治经过.结果12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8%(46/125),其中分流管梗阻24例、感染9例、颅内血肿4例、腹部并发症5例,其他4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的发生,除与患者身体状况和疾病的性质有关外,主要与医源性因素有关,对并发症以及引起的原因分析与讨论有助其预防.
作者:陈国明;蔡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构建基于特定Intel芯片组中random number generator(RNG)单元的真随机数生成器.方法在Intel 815E芯片组的个人电脑上安装Intel Security Driver(ISD)后,使用Microsoff Visual C++6编程,通过寄存器读取的方式获取RNG中的随机数.结果生成的500个随机数通过的NIST FIPS 140-1和x2拟合优度检验(α=0.05),表明本方法所生成的随机数满足独立性和分布均匀性的要求.生成7500个随机数经域值变换后与随机数表中的同等数目的随机数进行了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前者的均值偏移、SD,SE和CV均小于后者.结论基于IntelRNG的真随机数生成器可以生成满足独立性和分布均匀性的真随机数,生成的随机数效果与随机数表中的随机数没有显著性区别.但是基于IntelRNG的真随机数生成器能解决使用随机数表获取随机数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作者:黄枫;申洪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清胰岛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测定42例非高血压LVH患者的血清胰岛素、血糖和空腹血脂水平;用超声测定并计算心脏左室质量(LVM)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按心脏超声测定分为非高血压LVH和左室正常组.结果LVH组的空腹血甘油三酯和胰岛素分别高于左室正常组,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法)高于左室正常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非高血压LVH组HOMA指数与LVM、LVMI正相关(r=0.38、P<0.01及r=0.29、P<0.01).结论非高血压LVH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与LVH有密切相关,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参与非高血压LVH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旭开;杨成明;王燕;王红勇;付春江;方玉强;石伟彬;张晔;杜文华;李陶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对传统中药保和丸剂型改革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保和丸中主要成分总黄酮保留率和药效学试验结果为指标,考察不同提取工艺路线的合理性.结果处方中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经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后,萃取药渣再与其余药材合并水提的工艺路线,总黄酮的提取率和药效佳.该提取工艺所得剂型在小鼠小肠炭末推进与胃排空等药效学指标上,均优于保和丸.结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和水提相结合的工艺路线,可作为保和丸剂型改革的提取工艺.
作者:于红宇;刘中秋;姚育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异位胰腺多见于上消化道,但异位至胃窦致术前误诊为胃窦肿瘤者少见.我科近期收治1例胃窦部异位胰腺,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景龙;黎镭;吴承堂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构建融合表达载体,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性溶血毒素.方法克隆t/h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ET32a+/tlh,融合表达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性溶血毒素,用8mol/L的尿素溶解包涵体,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采取逐步透析、降低蛋白浓度、加入氧化还原剂等复性方法.结果复性蛋白具有溶血活性及免疫原性.结论通过克隆tlh基因,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32a+-tlh,采取纯化、复性方法,获得具有融血活性及免疫原性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性溶血毒素.
作者:李志峰;聂军;戴迎春;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中不同的中鼻甲及上颌窦口处理方式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9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0.5~2.5年.结果治愈328例(83.9%),好转53例(13.6%),无效10例(2.6%),总有效率97.5%.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鼻内镜术中鼻甲及上颌窦口的正确处理、术后综合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申玉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筛选的第Ⅱ、Ⅲ、Ⅵ段或边缘型的原发性肝癌6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应用手助器、超声刀、切割器等特殊器械进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包括肝Ⅱ、Ⅲ段切除,Ⅵ段切除及非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手术时间8¨130min,术后住院6~9d,手术出血150~700 ml,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15个月,2例分别于手术后3和4个月肝内复发,其余4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在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中,手助腹腔镜下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苏树英;费凛;甄作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4种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方法,为初次使用者选择方法时提供参考.方法用24 mer的引物作为上样样本,分别采用氨水法、低浓度硝酸银法、0.1%及0.2%硝酸银法染色.后2种配合不同的显色剂显色.结果前2种未显色,0.1%及0.2%硝酸银可显色.结论0.2%的硝酸银与氢氧化钠显色剂相结合具有高的灵敏度;0.2%的硝酸银与碳酸钠显色剂相结合具有佳的显像效果.
作者:李西平;钱新华;姚英民;刘志杰;刘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观察绿茶多酚对低密度脂蛋白(LDL)刺激下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p44/42MAPK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在LDL(100μg/ml)刺激时,应用不同剂量的绿茶多酚作用24 h后,采用MTS/PES法确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状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p44/42磷酸化抗MAPK抗体的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MAPK蛋白表达.与未经LDL处理的平滑肌细胞相比,LDL可以明显刺激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绿茶多酚对LDL刺激下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绿茶多酚可以使LDL刺激下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部分处于G0/G1期,与LDL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LDL对磷酸化p44/42MAPK蛋白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此作用可被绿茶多酚抑制.绿茶多酚可明显抑制LDL刺激下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磷酸化p44/42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的表达.
作者:欧阳平;彭文烈;赖文岩;徐安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产后尿潴留如能及时得当处理,甚至可不必留置尿管.本例患者因未能早期诊断,延误了治疗,致使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困难,反复留置尿管长达50d之久,应引起医务人员警惕.
作者:苏桂栋;宋天蓉;万淑梅;张莉英;余艳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ZD1839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以一定的标准选取3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口服ZD1839治疗,90 d后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0%,部分缓解(PR)18.75%,稳定(SD)37.50%,疾病控制率(CR+PR+SD)56.25%.毒副作用中,出现痤疮样皮疹10例(31.25%),腹泻6例(18.75%),转氨酶升高4例(12.50%),恶心、呕吐5例(15.63%),未发现间质性肺炎病例.结论ZD1839是一种新药,其疾病控制率和毒副作用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在治疗肺癌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作者:张琳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