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景龙;黎镭;吴承堂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清胰岛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测定42例非高血压LVH患者的血清胰岛素、血糖和空腹血脂水平;用超声测定并计算心脏左室质量(LVM)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按心脏超声测定分为非高血压LVH和左室正常组.结果LVH组的空腹血甘油三酯和胰岛素分别高于左室正常组,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法)高于左室正常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非高血压LVH组HOMA指数与LVM、LVMI正相关(r=0.38、P<0.01及r=0.29、P<0.01).结论非高血压LVH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与LVH有密切相关,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参与非高血压LVH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旭开;杨成明;王燕;王红勇;付春江;方玉强;石伟彬;张晔;杜文华;李陶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较完整的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38例,测算术前和术后第1天心电图QT间期、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间期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病例分心肌梗死发病6 h内(72例)和6 h以上(66例)两组.结果两组QT间期和心率校正QT间期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QT离散度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且发病6 h内组显著小于发病6h以上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4.2%和7.6%(P=0.394).结论成功的介入治疗能显著减小心肌梗死患者的QT离散度,介入治疗施行越早则减小QT离散度的效果越好.
作者:贝春花;罗义;李广镰;潘宜智;曾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4种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方法,为初次使用者选择方法时提供参考.方法用24 mer的引物作为上样样本,分别采用氨水法、低浓度硝酸银法、0.1%及0.2%硝酸银法染色.后2种配合不同的显色剂显色.结果前2种未显色,0.1%及0.2%硝酸银可显色.结论0.2%的硝酸银与氢氧化钠显色剂相结合具有高的灵敏度;0.2%的硝酸银与碳酸钠显色剂相结合具有佳的显像效果.
作者:李西平;钱新华;姚英民;刘志杰;刘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早期各主要脏器磷脂酶C-γ1(PLCγ1,基因为PLCG1)的mRNA表达状况.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大鼠出生后1、3、5、7 d及2、3、5周等7个时期肝、肺、肾和脑等4种脏器共28例样本的PLCG1的表达变化,以看家基因磷酸甘油脱氢酶(GAPDH)为内参照,同步逆转录PLCG1特异性片段和内参片段,以二者积分吸光度比值作为PLCG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肝、肺、肾和脑4种脏器组织PLCG1在出生后早期的不同时期均有较强表达,并且各时期之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第1天肝脏组织中PLCG1几乎没有表达,第7天脑组织的表达高;而在同一时期4种不同的组织间PLCG1的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同种脏器组织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及在同一时期不同脏器组织之间PLCG1的差异性表达提示,PLCG1可能参与了大鼠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作者:刘忠英;罗深秋;邓凡;赵永忠;李西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粒单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效率.方法20例成人恶性血液病按统计学配对方法等分为2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患者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2.0 g/d,静脉滴注,第1~2天,足叶乙甙0.2 g/d,静脉滴注,第1~3天;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用阿糖胞苷2.0g/d,静脉滴注,第1~3天,足叶乙甙用法同NHL.当白细胞低于1.0×109/L时研究组10例应用GM-CSF2.5 μg/d·kg ·b.w.联合G-CSF 2.5 μg/d·kg·b.w.;对照组单用G-CSF 5 μg/d·b.w.,全部皮下注射5~6d.白细胞5.0×109/L以上时应用CS-3000 pluse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计数CD34+细胞.结果产品细胞分类计数单个核细胞占95%~99%,在研究组CD34+细胞平均采集9.4(8.4~10.2)×106/kg·.w.,CFU-GM 42.4(21.9~72.8)×104/kg·b.w.,对照组平均采集CD34+细胞4.8(4.1~8.3)×106/kg·b.w.,CFU-GM 28.1(7.1~60.2)x104/kg·b.w.,2组差异显著(P<0.05).副作用2组相似.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应用G-CSF联合GM-CSF动员CD34+细胞的效果优于单用G-CSF.
作者:孟凡义;徐兵;孙竞;杨艺;牛京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应用限制性显示技术,收集正常成年男性的精子基因表达谱探针,制备相应的精子表达谱芯片,以对成年男性正常精子的基因表达情况有一全面、系统的了解.方法提取成年男性正常精子的总RNA,逆转录为cDN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加接头、PCR扩增、转化、克隆、鉴定等操作,收集成年男性正常精子的基因表达谱探针,制备相应的精子表达谱芯片,并进行初步的杂交分析.结果收集了1 859个基因片段,取其中368个基因探针制备芯片,进行了小量初试.结论证实在精子中有大量基因表达;提示我们自行制备的精子基因表达谱探针也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可信性.
作者:毛向明;马文丽;冯春琼;邹亚光;郑文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活性氧叔丁基脂氢过氧化物thOOH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分离、纯化的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制备的条件培养液培养tbOOH应激的PC12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形态观察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用巴比妥酸法评估细胞内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tbOOH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而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降低其凋亡;同时,巴比妥酸法显示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显著性降低PC12细胞丙二醛含量(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有提高PC12细胞抗氧化能力,可抑制活性氧tbOOH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莫永炎;邢飞跃;张宝;陈瑗;姜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国产紫杉醇(TAX)联合顺铂(PDD)组成的TP方案治疗难治性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64例经PF方案化疗2周期后无效的难治性Ⅳ期食管鳞癌患者,应用TP方案化疗,即紫杉醇175 mg/m2,静脉恒速滴注3 h,d1;顺铂30 mg/d,静脉滴注,避光,d2~6;28 d为1个周期,连用3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64例患者共完成TP方案化疗192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共获得CR 9例、PR 29例、SD 12例、PD 14例,客观有效率为59.4%,中位缓解期为4.8个月,中位TTP为4.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4~2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TP方案治疗难治性晚期食管鳞癌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义明;张水兰;宋华勇;李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诊治经过.结果12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8%(46/125),其中分流管梗阻24例、感染9例、颅内血肿4例、腹部并发症5例,其他4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的发生,除与患者身体状况和疾病的性质有关外,主要与医源性因素有关,对并发症以及引起的原因分析与讨论有助其预防.
作者:陈国明;蔡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筛选的第Ⅱ、Ⅲ、Ⅵ段或边缘型的原发性肝癌6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应用手助器、超声刀、切割器等特殊器械进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包括肝Ⅱ、Ⅲ段切除,Ⅵ段切除及非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手术时间8¨130min,术后住院6~9d,手术出血150~700 ml,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15个月,2例分别于手术后3和4个月肝内复发,其余4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在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中,手助腹腔镜下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苏树英;费凛;甄作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颅内动脉瘤以单发多见,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常发生在多个动脉上,而在1个动脉分叉部同时发生2个动脉瘤尚未见报道.近我科收治1例胼周胼缘动脉起始部双动脉瘤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冯文峰;黄胜平;漆松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应用cDNA阵列技术研究转染人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hpIgR)的二亚硝基哌嗪(n,n'-dinitrosoperazine,DNP)转化的小鼠鼻咽上皮(TMNE)细胞系在EBV感染前后基因表达谱差异,探索EBV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鼻咽癌的发病机制.方法提取转染hpIgR的TMNE细胞在EBV感染前后的总RNA,逆转录成α-32p-dATP标记的cDNA探针,与AtlasTM mouse cancerarray1.2阵列膜进行杂交.利用AtlasImageTM软件分析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共有25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改变,有23个基因表达上调,2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EBV感染可使转染细胞的多个基因表达发生改变,这些基因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王爽;吕丽春;李虹;江培洲;姚开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紫河车对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情况,Hunt法测定黑素合成,以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1)紫河车对黑素细胞具有增殖作用,其佳增殖浓度为0.1g/L(P<0.01);(2)紫河车可增强黑素合成能力,其佳增强能力为0.1g/L(P<0.01);(3)紫河车对酪氨酸酶亦具有激活作用,其佳激活浓度为1g/L(P<0.01).结论紫河车能激活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
作者:杨柳;邓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构建融合表达载体,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性溶血毒素.方法克隆t/h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ET32a+/tlh,融合表达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性溶血毒素,用8mol/L的尿素溶解包涵体,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采取逐步透析、降低蛋白浓度、加入氧化还原剂等复性方法.结果复性蛋白具有溶血活性及免疫原性.结论通过克隆tlh基因,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32a+-tlh,采取纯化、复性方法,获得具有融血活性及免疫原性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性溶血毒素.
作者:李志峰;聂军;戴迎春;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在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前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对50例GDM孕妇进行产前无负荷试验(NST)监测(试验组),同期随机选择常规胎动计数和定期到医院进行NST检查的GDM孕妇5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分析两组胎儿监护结果和妊娠结局.结果试验组NST异常率(34.6%)较对照组(25.5%)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9.58±0.77)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8.70±1.23)(P<0.05).试验组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12.0%和8.0%,低于对照组的24.0%和22.0%(P<0.05).两组剖宫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用远程胎儿监护进行GDM产前监测,可改善围产儿预后,是GDM孕妇自我监护的新选择.
作者:詹瑛;相尧美;齐卫红;王爱敏;陈维萍;邵东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ZD1839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以一定的标准选取3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口服ZD1839治疗,90 d后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0%,部分缓解(PR)18.75%,稳定(SD)37.50%,疾病控制率(CR+PR+SD)56.25%.毒副作用中,出现痤疮样皮疹10例(31.25%),腹泻6例(18.75%),转氨酶升高4例(12.50%),恶心、呕吐5例(15.63%),未发现间质性肺炎病例.结论ZD1839是一种新药,其疾病控制率和毒副作用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在治疗肺癌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作者:张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病年龄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南方医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93例,分为年轻组(≤35岁)和中老年组(>35岁),进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细胞分化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分期、组织学上有统计学差异.≤35岁组:≤Ⅱa期占82.61%,≥Ⅱb期占17.39%,磷癌占86.67%,腺癌占13.39%;而>35岁组:≤Ⅱa期占便51.43%,≥Ⅱb期占48.73%,磷癌占82.98%,腺癌占17.02%.细胞分化程度分析,≤35岁组和>35岁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5岁组宫颈癌患者具有临床期别较高、腺癌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周瑞丽;刘国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构建基于特定Intel芯片组中random number generator(RNG)单元的真随机数生成器.方法在Intel 815E芯片组的个人电脑上安装Intel Security Driver(ISD)后,使用Microsoff Visual C++6编程,通过寄存器读取的方式获取RNG中的随机数.结果生成的500个随机数通过的NIST FIPS 140-1和x2拟合优度检验(α=0.05),表明本方法所生成的随机数满足独立性和分布均匀性的要求.生成7500个随机数经域值变换后与随机数表中的同等数目的随机数进行了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前者的均值偏移、SD,SE和CV均小于后者.结论基于IntelRNG的真随机数生成器可以生成满足独立性和分布均匀性的真随机数,生成的随机数效果与随机数表中的随机数没有显著性区别.但是基于IntelRNG的真随机数生成器能解决使用随机数表获取随机数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作者:黄枫;申洪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连续锁边缝合法吻合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在其不同的部位,采用连续锁边缝合法施行了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结果缩短了血管吻合时间,提高了一次性吻合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连续锁边缝合法是一种良好的动静脉内瘘缝合技术,适应于不同部位的内瘘吻合,特别适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
作者:丰贵文;赵显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中的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宫外孕合并宫内孕中的价值.方法对应用电视腹腔镜技术切除异位妊娠组织或患侧输卵管的宫外孕合并宫内孕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腹腔镜下均成功切除了异位妊娠病灶或患侧输卵管,宫内妊娠得以继续.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合并宫内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对宫内妊娠干扰小等优点.
作者:张广亮;黄琦丽;邢福祺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