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窒息对脑损坏变化及相关研究分析

关海山;闫安平;徐慧香

关键词:窒息新生儿, 脑损伤, 电解质紊乱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电解质变化相关性因素分析.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106例窒息后脑损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1例窒息新生儿发生脑损伤106例,发生率为17.06%.轻度窒息79例,发生脑损伤17例(21 5%),重度窒息27例,发生脑损伤14例(51.8%).两组窒息患儿在血钠、血氯、血钙、血游离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病情越重,血钠、氯、钙降低越明显.结论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发生与窒息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早期电解质检查对窒息患儿,发生脑损伤及早发现和采取急救措施有重大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对48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结果:本组48例患者麻醉平稳,完成预期目标返回病房,术后回访:3例因其它原因死亡,有效率93.75%,死亡率6.25%.结论:采用适当麻醉方法和管理是颅脑外伤手术的关键之一,采用快速插管,选用合理药物维持麻醉效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方法:56例AMI患者入院后行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并对患者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术后护理.结果:56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AMI患者在开通冠状动脉的同时,积极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葡萄酸锌治疗儿童反复口腔溃疡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葡萄碳酸锌治疗儿童反复口腔溃疡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住院的75例6个月-3岁反复口腔溃疡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抗感染及维生素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碳酸锌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发热消失时间、能进食时间、苦闹消失时间、溃疡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葡萄碳酸锌治疗儿童反复口腔溃疡疗效显著且能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刘红;吴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健康教育

    为了对老年性痴呆进行有效的预防,对老年人实施了健康教育,让老年人能充分了解老年性痴呆的信息,从而树立老年性痴呆的预防意识,从一定程度上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所以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一项措施.

    作者:刘鑫;李典富;张莎莎;文猛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55例护理

    目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优点.方法:对55例老年前列腺增生病人经尿道摘出前列腺的术前、术后护理进行观察护理.结果:重视老年男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及生命体征观察,正确掌握术后膀胱冲洗,防止电切综合症的发生,重视基础护理、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结论:术前准备及指导和术后护理对提高治愈率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春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置管用于血液透析临时通路的护理体会

    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路(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充分透析的重要条件.对于临时透析比如急性肾衰竭,各类毒物或药物中毒需要临时透析的病人,或者慢性肾功能衰竭未建立长期透析通路的病人,或者无法建立合适的动静脉瘘内瘘的病人,采用单针双腔导管插人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做为血管通路的途径.良好的血管通路被称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1].

    作者:马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和血脂改变情况效果观察

    目的:就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和血脂改变情况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的降糖药物的治疗主要选用二甲双胍片和格列美脲片,对照组定期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对患者血脂、血糖、血压治疗目标无要求;干预组采取健康宣教+改善生活方式+定期随访的方式.结果:干预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压、血糖、血脂等重要指标的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显示出在糖脂代谢方面具有很好的调整作用,对血压的降低有积极的疗效.

    作者:陆寒英;徐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卡介苗致结核性淋巴结炎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讨卡介苗致结核性淋巴结炎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30例患儿接种卡介苗导致结核性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临床表现、护理方式进行总结.结果:给26例患有淋巴结炎的儿童服用异烟肼,淋巴结消退;3例脓肿型患儿给以抗结核治疗并对局部加强治疗,治疗痊愈后出院;1例窦道型患儿经过长期治疗,肝功能衰退.结论:卡介苗导致的淋巴炎窦道型和脓肿型患儿治疗时间较长,对患儿的局部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刘叶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究急性重症颅脑创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方法

    目的:对急性重症颅脑创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所收集的59例急性重症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急性重症颅脑创伤的治疗方法,使用普通的药物治疗,进行常规化验检验,对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催醒、营养神经和防止并发症等药物,同时使用心电监测、颅内压监测或者是头颅CT等化验检查方法.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发现,在观察组的29例患者当中,有20例是治疗结果良好的,中残的有4例,重残有3例,死亡2例,恢复良好率达到82.8%,死亡率为6.9%.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当中,良好的有15例,中残5例,重残4例,死亡6例,恢复良好率为66.7%,死亡率为20%.通过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发现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很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对急性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应该做好急诊处理,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环节;其次,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后,要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阿力木江艾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患矛盾的原因及对策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近几年来,患者或其家属冲击、打砸医院,殴打及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有些地方的少数医患矛盾急剧升级,有向暴力事件演变的趋势.近一月就连续发生了两起轰动社会的殴打医务人员的事件,此起彼伏的伤医、伤护事件不停吃的冲击着人们的视野.重构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市场,维护医患利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为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方法.

    作者: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首次住院抗病毒治疗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感染率和发病率高的传染病,且病程迁延不愈,不仅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尚无特殊疗法,抗病毒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目前公认有效的抗HBV治疗药物是干扰素和以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为代表的新一代核苷类药物.但抗病毒药物具有用药时间长、费用高等特点,干扰素疗程一般需9个月,拉米夫定疗程至少1年[1],因此做好首次抗病毒治疗患者心理护理,争取患者配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带容;谢江芸;黄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锥形束CT体部肿瘤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锥形束CT体部肿瘤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基于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选取我院体部肿瘤患者8例,进行扫描和数据整理.每个患者均将首次摆位的扫描结果与计划CT左右(x)、头脚(y)、垂直(z)相比较,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8例患者共行了371次锥体束CT扫描,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16±3.71、1 73±3 89、-2.41±2.03mm,纠正误差后,再次扫描,摆位误差明显缩小(P<0 05).治疗后摆位误差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像引导下的锥形束C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肿瘤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纠正摆位误差可显著提高放疗精度.减小PTV外放边界.

    作者:袁亚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Ⅱ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的初步探讨

    本文对我院2010~2013年住院的Ⅱ型糖尿病(NIDDM)首发高血压(HP)患者50 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24小时的血压变化及昼夜节律并探讨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NIDDM伴首发HP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4岁,平均58.7±8.1岁,糖尿病史2~10年,平均4.7±1.9年.1.2 诊断依据

    作者:苗磊;刘培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心病产前超声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720例胎龄24~40周的胎儿,在心脏四腔心切面基础上结合多切面观察胎儿心内结构,以确定胎儿有无先心病.结果:采用心脏四腔心切面加多切面观察胎儿心内结构,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能够做出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因其无创、可重复性为患儿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使先心病的早期准确诊断成为可能,尤其是引起新生儿死亡方面主要原因的紫绀型.同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估计预后的产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俊香;孙红艳;王蓓蓓;孟淑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观察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Hp感染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邢台市第五医院内分泌科住院150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4C呼气试验测定,观察两组患者Hp感染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结论:Hp感染对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有关.

    作者:白博丽;攸兴涛;曹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ICU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锁式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对照组采用传统使用牙垫加胶布固定法,观察两组气管插管移位率.结果:观察组发生气管插管移位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能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移位率.

    作者:晏东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的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对我院门诊中药房调剂差错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防范,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对中药房调剂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差错主要包括处方初审差错、调剂差错、复核发药差错.结论:加强中药处方调剂管理有利于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用药依丛性,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覃媛;姜珂;邱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活血祛瘀汤辅助治疗消化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汤辅助治疗消化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消化溃疡患者17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活血祛瘀汤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59%,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症状积分对比无明显差鼻,治疗后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活血祛瘀汤辅助治疗消化溃疡能对提高疗效和改善临床症状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盐酸格拉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观察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用药方式,观察对中枢性镇吐药盐酸格拉斯琼+地塞米松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手术100例按盐酸格拉斯琼用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盐酸格拉斯琼+生理盐水(A组),盐酸格拉斯琼+地塞米松+生理盐水(B组),分析手术结束后48小时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及反应程度.结果:B组PONV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反应的严重程度达Ⅲ级者明显少于A组.结论:麻醉前10分钟静注盐酸格拉斯琼+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组较静注盐酸格拉斯琼+生理盐水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作者:张新红;王玉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总结小儿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行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VSD患儿1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7例患儿经精心治疗以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VSD实施经导管封堵术过程中,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心电图检测,及时予以合理有效的对症治疗及护理是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雪娟;黄丽葵;温小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