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造瘘口灌肠的巧妙方法

崔英惠

关键词:造瘘口, 灌肠, 方法
摘要:现临床上结直肠造瘘患者日渐增多,常遇造瘘口的灌肠,因造瘘口部位无括约肌,当肛管插入造瘘口后,液体常会从造瘘口流出,有时液体会喷溅,会污染患者衣服、床单和被褥,很难护理,如遇术前造瘘口清洁灌肠时,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增加患者的痛苦,通过对30例结直肠造瘘口灌肠时,使用贝朗(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一件式造口袋和灌肠新方法,减少了污染,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特介绍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重度疼痛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80例带状疱疹重度疼痛应用药物联合微波治疗对疼痛缓解的疗效观察.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12月住院带状疱疹患者NRS评分为重度疼痛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单纯行药物治疗,治疗组行药物加微波治疗,疗程1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治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92.5%,治愈率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药物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重度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海琼;刘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与超声图像特征的对比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很常见的急腹症,急性阑尾炎有多种分型,不同的临床分型其病理学改变和超声图像均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将对各种类型的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分型及其对应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以确诊临床诊断.

    作者:雷海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无陪护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防范措施

    目的:加强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新生儿科病区易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分析,制定出控制院内感染的对策.结果:新生儿科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感染率下降.

    作者:贾晓军;赵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303名医务工作者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医务工作者健康状况,增强医务人员健康保健意识,确保工作及生活质量,为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健康体检管理软件准确收集我院医务工作者体检资料,采用排序法进行分析,针对性地采用健康管理及行为干预.结果:303名体检者中,出现异常结果者264例,占87.1%.结论:亚健康状态及临界疾病状态比例较高.因此,必须加强医务工作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以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保健意识,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作者:田月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观察护士为患者施行健康教育的深入程度对患者信任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患者施行健康教育的深入程度对患者信任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10例,按照住院流水号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强化组(60例).采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用个性化和系统化方法对强化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用调查表和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对两组患者开展调查分析.结果:从两组的遵医行为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强化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相较其高出14%.强化组在对未来的信心、安心感和对技术知识的确信三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度,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春红;杨文红;吴英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按照产后出血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产后出血方法处理,观察组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有效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靳粉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中护理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采取栓塞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心电监护,对患者自身血压变化、心率及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结果:共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栓塞手术,9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配合积极的术中护理,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高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牵引、理疗等物理治疗和内服腰痛宁胶囊,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阻滞联合中医辨证分型、中药熏洗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评估治疗后疼痛程度,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作者:杨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藿香正气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观察

    目的:观察藿香正气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藿香正气散治疗,对照组以思密达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藿香正气散药效安全,治疗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藿香正气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圣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实施优质外科护理的危机管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优质外科护理服务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外科护理模式,加强临床外科护理工作,提高外科护理的总体质量,保障医疗卫生安全.人们的个人权益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的提高,这直接促使我国医疗体系之中的医患关系紧张,时常有安全事件发生,特别是在外科护理中出现安全事件的频率更高.针对我院外科护理危机管理的措施以及各方面重要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为我国外科护理危机解决措施提出个人的体会.

    作者:朱爱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卵巢早衰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究卵巢早衰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选取自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卵巢早衰患者72例为实验组,选取生育年龄的健康人62例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研究两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Th1/Th2分布.并且同时用酶联免疫法测两组黄体生成素、雄激素以及泌乳素等的水平.结果:两组卵巢功能早衰患者指标CD3+百分比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卵巢功能早衰患者指标CD4+百分比比较,P<0.05,有着显著差异,两组卵巢功能早衰患者指标CD8+百分比比较,P<0.05.有著显著差异.两纽卵巢功能早衰患者指标CD4+/CD8+比较,P<0 05,有显著差异.蛄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分布调节失衡,可能原因是与卵巢早衰的发生有关.

    作者:宋玉霞;李艳;谭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39例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周期性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疗效显著.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左卡尼丁对改善肌张力低下患儿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左卡尼丁治疗肌张力低下患儿的疗效及血生化分析.方法:将50例肌张力低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丁应用,治疗前后分别给予GMFM评分及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GMFM评分及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氨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丁可显著改善肌张力低下患儿运动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

    作者:曹杏;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29例

    目的:探讨以伤指指背筋膜为蒂、带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的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11年6月~2014年1月,收治29例手指末节外伤软组织缺损,应用沿手指近、中节背侧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行走方向,设计并切取筋膜蒂皮瓣,修复缺损.切取皮瓣时蒂部带一矩形皮瓣,以减轻转位后皮瓣蒂部的张力.皮瓣顺行转移时不需缝合神经,逆行转移时与受区神经缝合.皮瓣切取范围不超过手指侧中线,切取面在腱周浅层皮瓣转移轴线沿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向.结果:本组29例手指皮瓣全部成活.结论:采用带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腹或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董超;马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与膳食结构的关系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对儿童的健康危害很大.本文经过?散居儿童318名(3~6岁)及城区幼儿园287名(3~6岁)儿童进行体检发现,农村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高达22.5%,城区幼儿园的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2.10%,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别,我们认为膳食结构的不同为主要原因.

    作者:孔繁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过敏性鼻炎概述

    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等对过敏性鼻炎进行概述,提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进行多方面的干预尤为重要.

    作者:杨建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锁骨骨折60例分析

    锁骨骨折好发于青少年,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常见的受伤机制是侧方摔倒,肩部着地,力传导至锁骨,发生斜形骨折.也可因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肩部传导至锁骨,发生斜形或横形骨折.直接暴力常有胸部上方撞击锁骨,导致粉碎性骨折,但较少见.锁骨骨折移位明显,可引起臂丛神经损伤,根据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等,骨折可发生在锁骨外端,可合并肩锁关节脱位,骨折更多发生在锁骨中份,笔者自2007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锁骨骨折6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士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社区56例高危孕妇管理及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是社区56例高危孕妇管理以及结局.方法:抽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中心接受孕产妇管理的妊娠高危孕妇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孕妇诊断手册和社区管理患者记录手册.结果:高危孕妇中存在胎位不正的例数为25例,产前流血例数14例,缺铁贫血17例.结论:由于人们日常饮食不规则、缺乏营养、锻炼较少,从而引发在妊娠过程中孕妇羊水增多、早产、巨大儿等病症出现,因此要重视高危孕妇管理分析.

    作者:徐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探讨

    目的:针对临床脊髓型颈椎病的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之间患有脊髓型颈椎病的35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都采用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为16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基本生活能够自理.按照JOA评定标准对神经功能改善进行评定,21例患者为优,10例患者为良,3例患者为可,1例患者为差,优良率为88.6%,椎间植骨全部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采用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安全,效果稳定,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雷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药物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总结药物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间的相关性.结果:27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有18例患者经过停药及更换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明显缓解;7例患者不良反应十分严重,经过及时的抢救脱离生命危险;2例不良反应患者年龄较大,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引起了急性心力衰竭.结论: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与其不合理用药有直接关系,其中药物使用剂量、同类药物配伍等不科学会直接引起不良反应;适当加强药品使用管理与用药后不良反应监测,可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

    作者:吴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