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临床药师药学查房

李小静

关键词:临床药师, 药学查房
摘要:药学查房是临床药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临床药师药学查房的准备阶段,然后分析了药学查房的内容,后指出了临床药师药学查房时要注意的问题.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10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患儿162例,在抗病毒、降颅压、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A组:大剂量冲击组:甲基强的松龙20 mg/kg.d,连用3天,依病情变化逐渐减量;B组:小剂量组:甲基强的松龙2 mg/kg.d,连用3天,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细菌感染例数,肺水肿、肺出血、休克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患儿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水肿、肺出血、休克发生率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儿住院天数、合并细菌感染例数高于B组(P<0.05).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与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比较未见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可能会增加副作用发生率、延长住院天数.

    作者:马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以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疗效的探讨.方法:将56例高龄肺癌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以及患者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2%,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17.8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出现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也较低,观察组的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心态,针对并发症合理进行控制,有利于高龄肺癌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患者的恢复.

    作者:徐国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经鼻高流量氧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人工皮)在新生儿经鼻高流量氧疗中防止鼻部皮肤损伤的效果,探讨防治鼻部皮肤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2例需进行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患儿在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时使用水胶体敷料(人工皮)覆盖于鼻部后选择鼻塞固定;对照组患儿只选用合适的鼻塞.结果:观察组31例患儿停氧疗时无一例造成患儿鼻部和面部皮肤的损伤.对照组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其中6例患儿鼻部和面部局部皮肤发红,2例鼻部局部压疮.结论:应用水胶体敷料(人工皮)覆盖鼻部后进行新生儿经鼻高流量氧疗,可以有效减少鼻部和面部的皮肤损伤,为防止鼻部和面部皮肤压疮开辟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王玲玲;时富枝;赵磊;卢瑞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我国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临床证据及评价

    检索近5年来国内被引频次较高的五本护理核心期刊中关于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总结我国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研究现状,并评价证据强度及存在问题.为护理工作者有效处理化疗性静脉炎提供借鉴.

    作者:严群;刘谆谆;张兰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宫腔镜在绝经妇女取环困难的应用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宫腔镜在绝经妇女取环困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82例绝经妇女取环困难病例,取环前2-6小时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600ug,后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取环困难原因;结果:IUD位置正常15例,IUD嵌顿27例,断裂,残留30例,1例环游走,通过宫腔镜诊断清楚,并成功取出,无并发症;结论:米索前列醇置阴道后穹窿用于绝经妇女取环,减轻患者痛苦,宫腔镜直视宫腔内真实情况,准确显示IUD与宫腔关系,直观,真实,可靠,是绝经后妇女取环困难有效的取器方法;

    作者:艾芳;曹培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程度,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80.0%,干预组有效53例,总有效率为96.4%,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干预后,对照组总满意程度为78.2%,干预组总满意程度为98.2%,干预组的满意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且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爱红;刘艳芳;李晓丹;周玉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手术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相应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观察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结论: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郑玲;张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2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液结束时分别采用夹住头皮软管拔针法和捏住针柄拔针法来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反应轻重、皮下出血、血管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患者疼痛反应轻重、皮下出血、血管损伤方面,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患者对疼痛反应、皮下出血及血管受损情况有显著差异,夹住头皮软管拔针优于捏住针柄拔针,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静脉输液从而引起皮下出血及血管受损起到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江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癌症患者静脉输液舒适护理相关问题探讨(附112例报告)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对癌症患者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在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对112例癌症患者静脉输液进行舒适护理,同时将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整个输液的过程中.结果: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获得舒适感、满足感和安全感,大限度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明显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岳雯;马婷;蔺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肾脏损害相关性研究及饮食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会对全身血管和靶器官造成持续而严重的损害,肾功能受损是其中之一.肾脏指标不仅可用来评估高血压的进程,还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致病因子,抑或仅仅是一种潜在病理过程的标记物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高血压肾脏损害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作者:邢丽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氧化应激(oxidatives stress,OS)总的来说是指机体活性氧产生过多或/和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前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平衡紊乱,从而导致潜在性损伤的病理过程[1,2].近年来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导致心血管系统结构、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3],氧化应激以及在氧化应激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4,5].

    作者:王晓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规范化护理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规范化护理经验.方法:选择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总结患者入院及出院的护理方法,并随访2年.结果:102例患者住院天数从常规的15天缩短至10天,均康复出院,出院时平均体重增加1kg,无1例发生褥疮.随访2年,平均年住院频率减少2~3次.结论:全程规范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蒋晓芳;齐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区域麻醉神经并发症临床调查及其预防措施研究

    目的:观察区域麻醉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本院1002例实行区域麻醉病例,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蛄果:在1002例观察者中,有40例发生了不同症状的并发症,区域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3.99%.结论:本次调查采用了较为科学严密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设计,其结果较能反映我国临床区域麻醉神经并发症发生现况.但是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特别是后果严重、致死致残的神经并发症发生更为少见,因此需要大量的病例基数才能够更科学的反应临床现状.

    作者:徐韩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诊治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损出现时间与预防用保肝药物无关,但预防用保肝药物与肝损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肝损严重程度与肝损恢复时间有一定的关系;肝损后抗结核药物调整以EHRe多.结论:早期积极预防用保肝药物与肝损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与肝损恢复时间有间接关系.药物性肝损是抗结核过程中常见毒副反应,经积极保肝降酶、调整抗结核药物后患者肝功能能恢复正常.

    作者:奚志鹰;倪庆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抗生素糊剂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抗生素糊剂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急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12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0例予以抗生素糊剂填充治疗,而对照组予以常规根管糊剂填充治疗.比较治疗后疗效差异,并于术后随访1年,比较长期疾病转归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术后半年、术后1年成功率分别为98.3%、95.0%和93.37%,而对照组治疗后、术后半年、术后1年成功率分别96.7%%、85.0%和78.3%.两组患者间治疗后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访1年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抗生素糊剂填充组患者随访半年、1年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逐步下降,半年、1年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糊剂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疗效确切,且效果稳定,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淑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鞍山地区学龄前儿童学铅水平检测及铅中毒因素分析

    铅是重金属元素,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应用广泛,目前,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已被国内外的学者普遍认同[1].儿童是铅中毒的易感人群,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主要是影响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尤其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的智力及行为等方面可造成长期甚至是终生的不可逆性损害.因此,监测儿童的血铅水平,对于预防儿童铅中毒和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1].

    作者:齐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方法:对12例应用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相关护理.主要从治疗前健康状况评估和心理护理,治疗中、治疗后观察,饮食护理,针眼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具体护理.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皮肤护理、健康宣教,功能锻炼,均能耐受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无出现不适或药物过敏反应,未出现晕针、误穿、加热温度过高所致轻度烫伤的现象,未出现针眼处皮肤感染等现象.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出院1周后疼痛、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等均较前明显好转,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银质针导热疗法的治疗过程中,做好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的康复.

    作者:马晓萍;樊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基层卫生院内科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价值

    目的:在急诊内科患者的抢救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和分析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216例急诊内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临床上,对急诊内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实施人性化护理,则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而使得治疗顺利进行,减少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刘立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致管腔狭窄程度的64排CT的研究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检查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致管腔狭窄程度上的应用效果.方法:63例患者均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CTA检查显示局部管腔狭窄程度(53.1±12.8),大于CAG检查的(22.4±17.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钙化斑块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的敏感度为80.9%、特异度为41.2%、阳性预测值为36.5%、阴性预测值为91.4%、准确性为50.6%.结论:CT血管点像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诊断钙化斑块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可以作为大众筛查冠心病的手段.

    作者:王永存;马献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措施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措施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我院选择产科门诊筛查出的HBV携带者孕产妇165例,对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实施孕妇和新生儿免疫阻断,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HBV携带者孕妇分娩的165例新生儿,半年后随访165例,仅3例阳性.结论:加强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围产期免疫阻断和护理干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作者:刘朝桂;李金凤;贾存丽;王萍萍;刘丽华;张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