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芳;孟凡义;周淑芸;牛京娜;李军体;刘富
目的评价超选择靶区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残胃复发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经术中证实不能手术切除的18例残胃复发癌,术中超选择靶区动脉置泵,术后灌注化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化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肿瘤病灶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2例,恶化2例,有效率为77.8%.肿瘤细胞病理学改变有效率为83.3%.0.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94.4%、66.7%、50.0%和27.8%.结论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残胃复发癌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带癌生存期.
作者:何建苗;蒲永东;曹志宇;朱志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的粘附在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肌肉注射甘油制作ATN动物模型,应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防治初发期大鼠ATN,观察其肾脏病理学及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变化.结果给药24 h后治疗组血肌酐值[(412.31±94.42)μmol/L]明显低于CD3对照组血肌酐[(990.21±171.25)umo1/L](P<0.05).模型组与CD3对照组可见明显肾小管坏死,而治疗组仅2例出现较轻的坏死灶.结论白细胞的粘附在ATN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阻断白细胞的粘附能明显减轻肾脏病理改变.
作者:刘俊;王力;王小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总结低温保存有活性同种带瓣主动脉(cryopreserved viable aortic homograftCVAH)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CVAH取自35岁以下脑死亡或临床死亡3 h以内的非心血管疾病及非传染性疾病供体,经处理后置入液氮中低温保存,使用时置于37~42℃恒温箱中水浴解冻.受体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右室双出口并肺动脉狭窄、冠状动脉异常,CVAH用作心外管道重建右室-肺动脉连接;另1例为重症法乐四联症,CVAH用作带瓣跨肺动脉瓣环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结果CVAH保存良好,手术治疗近远期效果良好.结论CVAH在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重建右室-肺动脉通道时是一种良好的材料.
作者:骆学全;张文;张波;陈华增;强生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爪蟾胞内精子注射法(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转基因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取成熟雄蛙的睾丸分离纯化精子,用毛地黄皂甙(digitonin)崩解精细胞膜并制备精子浓缩液,然后与线性化报告基因载体pCMV-EGFP-N1共处理,后将处理后的精子注射入从雌性爪蟾体内取出的未受精卵中,培养并观察.结果制备的精子质量较高,稀释的精子注射人未受精卵后,卵的受精率为10%,受精卵活过神经胚的比率为20%,但都略微有点畸形.其中,绿色荧光报告基因EGFP的整合率为81%,但镜下未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ICSI法是制备转基因爪蟾的简便可行的新途径.
作者:江培洲;冯湘玲;黄华;沈新明;史剑凌;姚开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与具学习记忆功能的重要脑区--海马之间是否存在功能联系.方法用神经系功能活动形态定位法,将低浓度的海人藻酸作为化学刺激剂注射于大鼠海马,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fos原癌基因在脑内的表达.结果e-Fos在海马、杏仁核、终纹床核、大脑皮层等部位有强烈表达;在纹状体中,e-Fos表达成条带状集中分布在边缘区,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少有表达.结论海马与纹状体边缘区存在密切的功能联系.
作者:宁群;舒斯云;包新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应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AB)PCR产物纯化的方法.方 法应用CTAB对PCR产物进行选择性沉淀.CTAB与DNA形成复合我1.2mol/LNaCl溶液中溶解,再用乙醇将PCR产物沉淀出来.结果这种方法可以去除PCR产物中引物和小分子dNTP.虽然纯化的产率占现在市场上的一些试剂盒产率的80%,但其成本比较低,仍不失是一种PCR产物纯化的方法.结论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以用于PCR产物纯化.
作者:张宝;马文丽;刘莉扬;吴清华;郭秋野;郑文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心肌梗死(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持久而完全中断引起心肌不可逆转性的组织损害所致.供血部位的冠状动脉闭塞可引起相应部位的MI,但优势型冠状动脉闭塞所致的其他部位MI在临床上少见,现结合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邱明;李公信;刘映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对81例布-加氏综合征(BC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分型标准.经DSA、彩超、CT、经皮肝穿刺活检确诊的布-加氏综合征81例.BC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腔静脉梗阻和门脉高压症状.胆囊壁增厚是其影像诊断的一个间接征象.
作者:张艳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索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痫的抑制作用.方法在青霉素诱发的大鼠癫痫模型上,记录大鼠癫痫活动时肌电、脑电以及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电刺激迷走神经,以观察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结果在动物行为、肌电和脑电、单个神经元等不同水平观察到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活动的抑制作用.在5~20Hz范围内,随迷走神经刺激频率的增高,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程度逐渐增大.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以抑制大鼠癫痫活动,其抑制作用与刺激参数密切相关.
作者:杨红军;胡三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UCG)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监护病房(cardiac care unit,CCU)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进行急诊床旁UCG检查的116例临床病例.结果急诊床旁UCG检查的阳性率100%.本组116例中冠心病57例(49%),其中心肌梗死41例(35.0%),心绞痛16例(14.0%);高血压心脏病26例(22.5%);风湿性心脏病9例(7.8%);扩张型心肌病9例(7.8%);主动脉夹层瘤7例(6.0%);其他8例(6.9%).结论急诊床旁UCG检查,作为心脏急症诊断的辅助手段,无论在诊断阳性率方面,还是在对临床干预的结果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鹏;武文;谢志斌;曹世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拮抗作用.方法将84例ASA分级Ⅰ~Ⅱ级需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Ⅰ组,n=42)和生理盐水组(Ⅱ组,n=42),术毕2组病人均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镇痛.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前,Ⅰ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术后24 h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7%,S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2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吴又武;徐建设;陈仲清;古妙宁;王玉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应用自体髂松质骨髓颗粒植入整复10例单侧上颌齿槽突裂,并关闭口鼻瘘.10例伤口一期愈合,术后观察3~6个月,外观改善明显,X线检查有明显骨形成,骨密度近似正常骨组织,两者间无明显界限.
作者:罗渝宁;李少萍;李伟忠;薛宏宇;王天舒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动态观察原位心脏移植术后1年内不同时间段移植心脏超声心动图表现,研究心脏移植术后非排异期超声心动图表现特点.方法应用Acuson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观察房室腔大小、室壁及室间隔厚度、二尖瓣及三尖瓣血流频谱、左室肌质量及肌质量指数,计算不同时间段数值平均值并同术前供体作对照.结果患者在术后1年长期存活,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超声心动图监测表现为:左室、右室及右房内径显著下降,而左房内径则显著上升:室间隔、左室后壁及右室前壁厚度显著增加;左室肌质量及肌质量指数显著增加;二尖瓣E、A峰及三尖瓣E峰均显著下降,三尖瓣A峰变化不明显.术后4个月出现二尖瓣反流,术后持续存在三尖瓣反流.结论心脏移植术后非排异期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具有特殊性,某些特点类似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终确诊尚需心内膜心肌活检.
作者:张振;王武军;邹小明;谢志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对2例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每天进行血浆置换(PE)治疗,每次清除及补充1个血浆量,为40ml/kg新鲜冰冻血浆,并补充红细胞悬液.PE后临床症状迅速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随访无复发.表明PE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能改善TTP的预后.
作者:尹芳;孟凡义;周淑芸;牛京娜;李军体;刘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卵巢癌的转移以腹腔壁腹膜及腹腔脏器的浆膜直接种植转移及局部扩散为主,主要是接触性侵润和直接蔓延,其次为淋巴引流扩散,血行播散极为少见.肝肺脾实质内转移仅见于个别极晚期病例.本文报道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脾脏转移诊治情况.
作者:刘国炳;张广亮;邢福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相关 性.方法以15例HCM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本并提取白细胞和基因组DNA.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CYP11B2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结果HCM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CT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YP11B2基因-344CT基因型可能是部分人群HCM发生的因素之一.
作者:陈爱华;张文秀;李志樑;唐晓明;陆青;钱学贤;李留洋;孙家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从1例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的病人血清中克隆输血传播病毒(TTV)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用巢式PCR扩增TTVDNA长片段,连接至pGEM-T载体上,挑选一个克隆(56-B)进行测序.将56-B与GenBank中五株TTV进行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并用大似然法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56-B株与TA278等五株TTV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42.4%、48.2%、47.9%、49.8%、61.7%,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更低,但其5'和3'两端非编码区的序列仍然很保守.结论56-B株与其他TTV株之间的同源性很低,有很高的基因异质性,是TT的一个新变种,代表TTV的一个新的基因型.
作者:刘志华;骆抗先;何海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A-F)多重PCR分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广东地区HBVPCR阳性血清进行分型.方法将GenBank中114例HBV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每种基因型相对于其他五种基因型的独特序列,并根据这些独特序列设计出六对分别针对A-F基因型的特异引物.利用这六对引物建立HBV的多重PCR分型法.结果多重PCR与以前用PCR-限制温度长度多态型分析法的分型结果一致.对广州周边地区HBV携带者的初步分型结果显示,主要为B型和C型,分别占45.00%和38.75%,另外还有16.25%的D型.结论用多重PCR分型法准确易行,灵敏性高,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杨洁;戴琳;郭亚兵;杨守昌;王燕军;骆抗先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