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多发骨折合并会阴部毁损伤患者早期预见性护理对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刘霞;杨芬;张丰;陈王丽;余琴华

关键词:下肢多发骨折, 会阴部毁损伤, 预见性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下肢多发骨折合并会阴部毁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下肢多发骨折合并会阴部毁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采用早期预见性护理.结果:实验组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护理相比,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多发骨折合并会阴部毁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羊膜联合大黄、芒硝促进剖宫产皮肤切口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羊膜联合大黄、芒硝促进剖宫产皮肤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择期剖宫产分娩的健康产妇共400人,排除既往手术史及糖尿病、贫血等内外科合并症,随机分为4组,每组100人.所有病人皮肤切口仅缝合皮下组织,不缝合皮肤.研究1组术毕切口外敷自体羊膜,术后1天联合大黄、芒硝外敷切口直至术后5天;研究2组术毕皮肤切口外敷自体羊膜,术后常规换药;研究3组术毕皮肤切口常规包扎,术后1天切口外敷大黄、芒硝直至术后5天;对照组术毕皮肤切口常规包扎,术后常规换药.结果:研究1组术后切口疼痛轻微,肿胀程度低,半年后切口瘢痕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相比切口肿胀程度轻微(P<0.05),术后切口疼痛、半年后切口瘢痕形成无差别(P>0.05);研究1组与研究3组相比,切口疼痛轻微、日后切口瘢痕形成少(p<0.05),切口肿胀程度无差别(P>0.05);研究2组与研究3组相比,日后切口瘢痕形成较少(P<0 05),切口疼痛及切口肿胀程度均无差别(P>0.05);研究2组与对照组相比,切口疼痛较轻微、日后切口瘢痕形成少(P<0.05),但切口肿胀程度无差别(P>0.05);研究3组与对照组相比,切口肿胀程度较轻微(P<0.05),切口疼痛、日后切口瘢痕形成无差别(P>0.05).各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无差异(P>0.50).结论:自体羊膜联合大黄、芒硝外敷切口有利于切口愈合,疗效显著,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虹;王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连翘的药理作用研究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有关连翘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为中药连翘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金立弟;韩宇;任玉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妇科阴道炎的护理体会

    阴道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多种阴道粘膜炎性疾病的总称,是育龄妇女常见阴道感染疾病,多发病之一.在正常生理状态,阴道的组织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特点足以防御外界微生物的侵袭.如果遭到破坏,则病原菌即可趁机而入,借种种因素,导致阴道炎症.现将其发生原因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元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疗的作用分析

    前Sl蛋白(preS1),前s2蛋白和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HBsAg)三者共同构成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衣壳蛋白,PreS1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HBV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因检测以及病理肝活检等方法,联合动态对比分析乙型肝炎病毒PreSl在诊断乙型肝炎患者预后以及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作者:尹兴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与超声图像特征的对比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很常见的急腹症,急性阑尾炎有多种分型,不同的临床分型其病理学改变和超声图像均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将对各种类型的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分型及其对应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以确诊临床诊断.

    作者:雷海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2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液结束时分别采用夹住头皮软管拔针法和捏住针柄拔针法来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反应轻重、皮下出血、血管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患者疼痛反应轻重、皮下出血、血管损伤方面,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患者对疼痛反应、皮下出血及血管受损情况有显著差异,夹住头皮软管拔针优于捏住针柄拔针,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静脉输液从而引起皮下出血及血管受损起到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江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5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本情况.结果:52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2例,占2.3%,其中胆管损伤3例,胆漏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腹腔出血2例,腹腔脓肿1例,切口感染及切口疝1例,皮下气肿1例.结论:良好的外科医师职业道德意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科学熟练地解剖方法和精细、严谨的手术操作、围手术期各环节合理处置是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管损伤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杨洪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一直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2%,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已4000万,并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1].这组数据是相当惊人的.

    作者:刘艳芹;孙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郑州市2004~2008年6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

    目的:了解2004~2008年郑州地区0~6岁儿童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以郑州市7区6县(市)0~6岁儿童为对象,纵向分析郑州地区5年间儿童保健体检及年报表资料[1];对儿童的体格发育及疾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儿童的健康水平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常见病的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5年间郑州地区0~6岁儿童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患病率逐年下降“.结论:5年来本区儿童健康管理成效显著,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系统规范,但岔血患儿和肥胖儿管理是今后工作重点.

    作者:郑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精神病人实施健康宣教的探讨

    探讨对老年精神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邵焕庆;陈胜如;曲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析阿替卡因用于口腔科局部麻醉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阿替卡因用于口腔科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口腔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阿替卡因进行口腔局部麻醉,对照组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进行口腔局部麻醉.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麻醉有效率仅为80%,而观察组的麻醉有效率高达100%,观察组的麻醉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麻醉生效的时间大约是3分钟,对照组的麻醉生效时间大约是5分钟,观察组的麻醉生效时间比对照组短.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远远少于对照组.结论:阿替卡因有利于提高口腔局部麻醉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朋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目的:探究背俞穴透刺夹脊穴对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把140例腰椎骨质增生患者分成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80例),分别使用中药腰痛宁胶囊和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取得更明显的临床疗效(P<0 05).结论:把背俞穴透刺夹脊应用于对腰椎骨质增生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鲜佩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托下颌置胃管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置胃管技术是现代临床普遍使用的重要治疗手段.本研究参考托下颌置胃管法[3],针对置胃管时易出现的失败原因,并结合人体解剖学原理,提出改良托下颌置胃管法,旨在探讨适用范围广并能有效提高成功率的新方法.方法:将所抽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托下颌置胃管法和传统置胃管法[2],收集数据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二次插管成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二次插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置胃管方法,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表明改良托下颌置胃管法置管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并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糖尿病与C反应蛋白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文献回顾.结果:CRP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评估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手段之一.结论:建议在常规健康体检中增加CRP,特别是hs-CRP的检测,作为筛查糖尿病的手段.

    作者:王崇金;宋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康复治疗3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理疗、运动疗法及心理、生活指导等.本文通过对3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一年的疗效观察.结论提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治疗很有可能恢复健康,晚期亦能很大程度地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实习护士发生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减少实习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带教策略.方法:将20批(每批5名,共100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实验组采用加强带教法,均在实习的第4周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实习护士发生缺陷的种类和发生缺陷的原因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对2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实组组通过加强带教,缺陷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 05).结论: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带教,可以减少实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缺陷的发生.

    作者:刘臻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个人对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医院微生物室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防治感染性疾病和监测耐药菌株、防范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临床工作应该具有准确指导作用.然而,其实存在的问题较多,根据我们科多年的调研和体会,与此相关的若干不良现状却导致了药敏试验结果难以准确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的局面.现个人分析如下:

    作者:曹文霞;郭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对肺心病患者护理的体会

    肺心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是由肺、胸廓或肺动脉等慢性病变所引起的心脏病.本病在心、肺功能不全较显著时病情较复杂,易出现各种合并症.因此,对住院肺心病失代偿的患者,必须密切观察病情,细致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下面谈谈肺心病护理的一些体会.

    作者:邢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30例严重肝脏损伤的治疗效果

    目的:针对严重肝脏损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严重肝损伤患者,30例患者均开放上肢静脉通道抗休克输血补液,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前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2例、清创缝合加肝固有动脉结扎术5例、清创缝合加带蒂大网膜填塞缝合术3例、胆囊造瘘或胆总管引流术3例、肝破裂行单纯清创缝合术7例.结果:术后治愈的患者为19例,死亡5例,其中术中死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为2例,术后死于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继法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患者为1例,死于术后拔出纱布时在出血的患者为2例.术后并发症:在出血的患者为1例,膈下积液的患者为2例,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2例.结论:严重肝损伤后应当尽早诊断,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低死亡率.

    作者:卓玛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氩气刀在大肠息肉治疗中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经电子结肠镜氩气刀(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013年10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下氩气刀治疗大肠道息肉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径小于0.5cm的息肉,山田分型为Ⅰ型-Ⅱ型,主要分布在乙状结肠肠段,经内镜APC治疗后,病变全部消除,治愈事为100%;并发出血0例,穿孔0例.结论:电子结肠镜下APC治疗大肠息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治愈率高,是治疗小息肉的主要方法,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帆;张茶丽;聂静;罗志刚;朱为梅;王玉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