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多发骨折合并会阴部毁损伤患者早期预见性护理对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刘霞;杨芬;张丰;陈王丽;余琴华

关键词:下肢多发骨折, 会阴部毁损伤, 预见性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下肢多发骨折合并会阴部毁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下肢多发骨折合并会阴部毁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采用早期预见性护理.结果:实验组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护理相比,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多发骨折合并会阴部毁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

    目的:减少纵隔肿瘤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方法:自2002年-2012年在电视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18例,探查和组织活检8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可明显减少开胸手术带来的创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张汉江;徐宗祥;王东;饶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泡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本文从中医中药基本理论出发,综述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的各种影响,包括降低毒性、改变药性、引药归经等.

    作者:王春雷;张加彩;苏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加PPH治疗环状混合痔6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环状混合痔行外剥内扎术后,再行PPH手术.结果:术后肛缘平整无水肿,疼痛较轻,排便后无肿物脱出,出血量少,无肛门及肛管狭窄.结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满意.

    作者:朱阳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脑血管病人跌倒预防的健康教育

    本文通过我科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采取相对的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使老年患者跌倒率明显下降.积极从预防诱发因素入手进行健康宣教,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和出院指导,重视家庭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作者:王利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判断与急救护理

    多发伤患者病情变化快,伤情严重复杂,并发症多,休克、死亡及漏诊率高,处理难度大,急诊科进行的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1-2].为了提高此类患者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科规范了急救护理措施,为急诊诊断治疗及讲一步专科处理提供了良好保证.

    作者:姜亚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社区糖尿病48例护理观察

    目的:对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影响进行观察.方法:选择作者所在社区的48例耱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性.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有44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好转,得到有有效的控制,且用药依从性以及生活方式、运动锻炼等方面都更加的健康、科学.另4例患者的血糖情况控制并非十分良好,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护理干预的配合程度不够所造成的.结论:对社区耱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对他们的病情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对于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金群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谈当代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护士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护士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但应具备高超的护理技术.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自己大的作用,采远把病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目的:总结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预防65例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一例发生意外拔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通过对气管插管的牢固固定,做好气道护理,合理约束,加强心理护理及必要的镇静能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作者:杨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瘫康复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预防与探讨

    近年来,随着脑瘫患儿的逐年增多,综合康复治疗项目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康复,营养脑细胞药物静脉点滴,肌内注射,穴位皮下封闭注射,针灸治疗等己成为必不可少的康复项目.然而,在这大量的针刺操作过程中,由锐器损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实,有些疾病一次锐器损伤就可以传播,锐器损伤后血源性感染传染病的危险远大于其他途径,而目前对于锐器损伤引起的这些疾病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一旦感染上疾病就意味着家庭、工作、生活的改变.因此,康复治疗人员应对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高度重视.

    作者:禹德辉;韦东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38例脊柱、脊髓损伤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不同方式治疗脊柱脊髓损伤,旨在探讨出佳的治疗方式收获理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脊髓损伤的38例患者,平均分成2组每组19例,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运动情况、触觉情况、伤椎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同时统计各组患者治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一定改善,保守治疗组在运动状况、触觉、伤椎复位与手术组比较得分较低,且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保守治疗组患者治愈8例,好转4例,综合治愈率为63.2%;手术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综合治愈率为89.5%,效果显著.结论:手术治疗相对保守治疗治愈率较高,但临床上也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在患者无神经压迫症状只是单纯脊柱压缩性骨折时临床上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当患者是复杂粉碎性骨折并伴有神经压迫时应采用手术的治疗方式.

    作者:邓玉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精神病患者臧药行为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及时准确发现精神病患者臧药的原因,针对其原因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具体分析影响患者服药的不良心理,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细致而周密的护理干预,使精神病患者配合护士完成药物治疗.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帮助精神病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改掉减药、拒药行为,确保治疗顺利进行,使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汤晓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脏术后心功能不全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心脏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ICU 20010年~2013年间127例心脏术后心功能不全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给予相性的专科护理、心理疗法、行为疗法及饮食睡眠指导.结果:经过上述的护理,明显改善心脏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睡眠状况.结论:良好的睡眠可以改善心脏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此外ICU护理人员重视、了解心脏术后病人的睡眠特点,以及心功能不全病人睡眠障碍的因素,并改善其睡眠质量对术后的康复极其重要.

    作者:陈文敏;杨佳;李建琼;皋娴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门诊宫腔镜手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门诊手术室护士对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手术室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96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均在5-10分钟清醒,无恶心、呕吐、胸闷等并发症,术后观察1~2小时,无不适后离院.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门诊宫腔镜手术后麻醉效果满意.对门诊宫腔镜手术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大限度的提高护理安全质量,保证宫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莉萍;王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突发病的应急救治措施

    在生活中我们免不了会遇到突发事件,有些是我们控制不了的自然灾害,还有些就是我们身体突然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当遇到之前从没遇到过的种种突发状况时,谁都免不了会惊慌失措,这很正常.但这种正常的反应却会对救治病人起到负作用,不仅无益于治疗还有可能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很可能对病人有害.本文就会教大家如何在突发事件中对病人进行救治.

    作者:黄新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的导管,适用于大量快速补液、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净化治疗、化疗药物输注和静脉高营养疗法等.在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能保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经,保护外周血管,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因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王斐;杨华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察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具有进展缓慢、隐蔽性强的特点,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难题,一直被定义为“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临床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用利尿剂、强心剂、ACEI等常规治疗措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缓解,心力衰竭状态不能改善,对各种治疗反应较差,预后欠佳.应用利尿剂、强心剂、ACEI等常规治疗措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采用Ang Ⅱ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配合常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40例,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付西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如何当好一名病区的护士长

    护士长是医院的基层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和实践者,是在医院和护理部的领导下,要与患者、医生、护士、医技科室、后勤部门打交道,有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其自身素质高低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因此,只有处理好与患者、医生、护士、护技、后勤 、副护士长等的关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当好一名病区的护士长.

    作者:韦升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析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

    微创外科手术又被称为“钥匙孔手术”.它是通过在病人身体上开几个小口,把监视镜头伸入,用特殊器械代替医生的手,然后再通过观看电视屏幕来完成的手术.微创外科手术治许多病症具有疗效显著,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所以,正确认识微创手术,可以创造出不可估量的医疗价值

    作者:赵宝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产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产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从而找出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对策.方法:对我院产科三年来的护患纠纷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少、业务素质水平偏低、服务态度不佳等,是产生护患纠纷的根本原因.结论:通过增加产科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改善服务态度等措施的实行,大大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鞠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人合理用药与安全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进步,人类寿命也随之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已有统计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国内总人口的10%以上,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这说明我国已在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很容易患病,而且通常为慢性病,并发症多,并存病多,需要长期治疗,用药种类较多.由于各器官贮备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稳定机制随年龄而衰退,因此,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及安全幅度均明显下降.据有关资料统计,在41-50岁的病人中,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是12%,80岁以上的病人上升到25%.据报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青年人的2-3倍.同时,老年人用药不仅出现ADR发生率较年轻人为高,而且一旦出现,其严重程度亦较年轻人为高,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保证老年人有效、合理、安全用药,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病人、家属、医务人员的共同责任.

    作者:木尼拉·玉苏甫;刘翠荣;何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