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黄连注射液致肺水肿1例报告

徐静;关英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剂/副作用, 肺水肿
摘要: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近年在儿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在用药过程中发现双黄连注射液致肺水肿1例,现报告如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细胞癌过程中明胶酶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表达(蛋白及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索明胶酶在肝癌生长浸润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明胶酶谱法和RT-PCR法对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各期明胶酶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内明胶酶有表达,肝癌形成后主要在癌细胞内表达;明胶酶原在正常肝组织中有低表达,诱癌过程中呈持续增高趋势;明胶酶-2mRNA与其酶蛋白表达趋向一致.结论在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转录和翻译水平均呈持续增高趋势.

    作者:高教;张志;蒋泽生;方石岗;孙尔维;王宇;陈保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幽门螺杆菌4种黏附素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序列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4种黏附素(BabA、AlpA、AlpB和HopZ)的保守区,并对其进行序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Hp黏附素的分子机制和免疫原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ANTHEPROTV4.3c软件分析已证实的Hp4种黏附素蛋白序列,发现共同保守区(命名为CB),推导出其DNA序列,设计CB特异引物,将PCR产物定向插入pET-22b(+)载体,构建保守区的重组克隆.DNA自动分析仪进行序列测定,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4种黏附素共同保守区的重组质粒,测序显示CB基因长588 bp,该基因编码195个氨基酸,与4种黏附素保守区的同源性均达50%以上,ANTHEPROTV4.3c软件预测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500,并显示出了良好的抗原性和疏水性.BLAST分析了836 767个序列,与其同源性达40%的均为Hp序列.结论Hp4种黏附素存在同源性接近的保守区,表明其黏附作用可能有相似的分子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严格的种属特异性.

    作者:白杨;张亚历;王继德;林焕健;张兆山;周殿元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国产与进口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抗凝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2组,透析过程中分别注射单剂量国产和进口低分子肝素.透析时取血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因子Xa活性;透析结束后观察透析器及管道凝血情况、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两组病人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低且无显著差异,患者均无出血倾向.两组患者在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血浆因子Xa水平及aPTT、TT、PT的变化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基本相同,国产低分子肝素可替代进口低分子肝素.

    作者:刘志强;王力;刘俊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咬合力丧失对大鼠牙周组织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目的检测正常咬合力及咬合力丧失状态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大鼠牙周细胞中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IL1β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建立正常咬合力及咬合力丧失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两种咬合力状态下牙周形态的变化以及牙周组织中IL-1β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咬合力丧失状态下,形态学显示牙周膜稀疏、结构紊乱,牙槽骨吸收;免疫组化显示咬合力丧失诱导IL-1β在牙周细胞中表达较正常咬合力时显著增强.结论牙周组织结构与功能在改建中具有一致性.

    作者:袁林;周伟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反应停治疗老年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我们对经大剂量化疗效果不佳的1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应用反应停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平宝红;陈琪;周淑云;王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睡眠剥夺对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对大鼠脑组织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连续96 h快速动眼相睡眠剥夺,以正常饲养组及大平台组为对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睡眠剥夺后大鼠额叶皮质、脑干、下丘脑等脑区GABA、GLU含量的变化.结果睡眠剥夺后大鼠各脑区脑组织GABA含量、GABA/GLU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GLU含量在脑干、下丘脑两脑区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伴有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比例的变化.

    作者:王升旭;李求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MN基因型定型在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植活证据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植活证据检测中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取供者和受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5、300d的标本,抽提DNA.根据已发表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采用PCR-SSP方法检测MN血型基因型.结果供者为NN型,受者移植前为MM型,移植后15 d为MN型(嵌合型),移植后300d为NN型(供者型).NN基因在移植植活证据中作为供者的标记物在受者体内发现.结论采用MN血型基因型检测作为植活证据,可以对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早期监控,且标本量小,较其他方法更加敏感.

    作者:刘忠;兰炯采;何立群;张印则;吕蓉;方勤;郭晓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以胶原为基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组织相容性研究

    目的制备一种以胶原为基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研究其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方法采用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方法对胶原材料进行交联.结果动态凝血试验显示,通过不同方法交联后的胶原材料,D(λ)值随着与血液接触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中,通过碳化二亚胺交联得到的胶原在与血液接触相同时间后测得的D(λ)值高;溶血率的数据表明,交联后的胶原材料溶血率均小于5%;血小板粘附与变形电镜照片显示,血液在3种材料表面均未引起血小板的变形,且粘附数量较少.结论3种交联法制备的胶原材料都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材料表面细胞生长状况良好,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作者:牟善松;马安德;屠美;李立华;周长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与免疫学特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3、RIBA-3及PCR检测134例SLE患者和200名正常献血者的HCV感染情况,并分析临床与免疫学其特征.结果15名SLE患者(13%)和2名正常对照(1%)HCV抗体阳性(P<0.001).与未合并HCV感染的SLE患者相比,合并HCV感染的SLE患者皮肤表现、dsDNA抗体阳性发生率低(P=0.01,P<0.001),肝脏损害、低补体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发生率高(P<0.001,P<0.05,P=0.03).结论SLE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HCV抗体阳性SLE患者显示出特异的临床和免疫学表现.

    作者:秦春玲;杨庆永;廖元兴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中药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综述了中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促凋亡及其他途径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连波;马志刚;叶任高;陈宝田;战胜才;黄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英文医学科技论文中副词的使用

    简要总结了英文医学科技论文中副词的用法,对副词在句中的位置作了翔实阐述.

    作者:王征爱;宋建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指征探讨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其对判断手术指征的意义.方法对244例经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息肉235例(96.31%);恶性息肉9例(3.69%),恶性息肉直径多大于1.0 cm且多为单发.结论单发、直径>1.0 cm、年龄>50岁、合并胆囊结石等为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宜行手术切除.

    作者:何祖明;胡新桥;周志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双黄连注射液致肺水肿1例报告

    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近年在儿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在用药过程中发现双黄连注射液致肺水肿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静;关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坏疽性脓皮病12例临床分析

    报告12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性别与年龄构成、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和结果,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

    作者:颉玉胜;曾抗;彭学标;颉乐栋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血清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后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外力致鼠双侧后肢骨折,制作创伤性休克模型,Griess法测定休克过程中多时间点血清NO3-/NO2-浓度.结果休克过程中血清NO无明显变化,复苏后早期(1 h)显著下降,6 h达峰值,其后血清NO维持较高水平,24 h仍显著升高.休克未复苏鼠血清NO无显著变化.结论创伤性休克时血中NO无显著变化,复苏后先有一过性NO减少,继而血中NO升高,持续至24 h,再灌注损伤是复苏后期NO合成增多的重要原因.

    作者:冯浩淼;黄宗海;黄绪亮;宋慧娟;孙英刚;林洪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抗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目的制备抗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BDNF纯品与酸处理后的沙门氏菌菌体(抗原:菌体为1:5)混合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结果获得3株抗BDNF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B1、B2和4D1,mAb的Ig亚类均为IgG1.ELISA间接法测定腹水mAb效价为1×10-6~1×10-5,各单抗相对亲和力结果为B2>B1>4D1.结论成功研制出抗人BDNF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BDNF在体内组织的表达及分布提供了一种工具,并为基因工程制备BDNF提供了检测方法.

    作者:苏瑾;张亚莉;尤长宣;吴锦雅;车小燕;王小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电烧伤早期并发症与伤手救治探讨

    目的探讨救治电烧伤早期并发症及修复伤手的方法.方法对45例电烧伤病人早期并发症及手部致残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早期并发症依次为电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伤口大出血及肾功能不全.手部致残率占残废患者的79%.结论应重视电烧伤早期并发症的救治,并积极修复伤手.

    作者:梁达荣;谢有富;李孝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1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卵巢颗粒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表面的表达及与生殖内分泌的关系.方法IVF-ET患者36例,采用长周期超促排卵方案,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4~36 h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取卵时留取卵泡液,离心后分离纯化颗粒细胞,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颗粒细胞表面IL-1β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卵泡液中IL-1β的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激素浓度.结果行IVF-ET激素刺激周期的妇女,卵泡液中可检测到IL-1β,血清中IL-1β浓度类似黄体生成素的变化规律.阴性对照组与实验组颗粒细胞表面IL-1β表达有显著差异[(0.75±0.12)%与(40.20±3.86)%,P<0.001].注射hCG日血清IL-1β的浓度与血清雌二醇浓度呈正相关(r=0.92,P<0.001),与孕酮浓度呈负相关(r=-0.34,P<0.05).结论卵泡液中IL-1β不仅来源于血浆超滤液,而且由黄素化颗粒细胞分泌,再作用于黄素化颗粒细胞,抑制颗粒细胞分泌孕酮,影响黄体功能.提示IL-1β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方式参与生殖内分泌活动.

    作者:王雪峰;邢福祺;陈士岭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155例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析与临床关系探讨

    目的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诊断、分期、风险率分组及治疗方案等4个方面来探讨患者骨髓细胞遗传学改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155例CML患者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及Sokal危险指数进行分期分组,取骨髓行常规G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55例CML患者中,Ph1㈩148例(95.5%),Ph1(-)7例(4.5%);21例慢性期CML发生附加染色体畸变,占慢性期患者总数的15.6%;所有急变或加速期患者均发现有Ph1染色体,14例(70%)有附加染色体数量和/或结构异常,比慢性期患者多见;Ph1㈩细胞百分率不随病程而改变.结论慢性期CM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肿瘤生物学恶性的高低决定了病人的预后.CML进入加速、急变期是肿瘤演化的结果,多伴有非随机的附加染色体异常,这些染色体的出现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同时细胞遗传学分析有助于CML的疗效判断及指导治疗,有利于发现新的肿瘤演化克隆.

    作者:杜庆锋;刘晓力;宋兰琳;张嵩;周淑芸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阔韧带室管膜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右下腹部胀痛7d入院.妇科检查右下腹部可触及一包块,约12 cm×12 cm×11cm,囊实性,边界清楚,有轻压痛.B超提示盆腔混合性占住病变,以囊性为主.剖腹探查见子宫右前方与右侧盆壁之间有一12cm×12cm×11cm大小的实性肿物,与右侧子宫阔韧带相连,表面与膀胱后壁、子宫前壁、肠管及右盆壁紧密粘连.行右阔韧带肿物切除术.临床诊断:右阔韧带肿物,性质待查.

    作者:刘真喜;杨光之;朱梅刚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