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EC液低温灌注犬肺离体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孟辉;高玲;申洪;陈钢;蔡瑞君;穆峰;赵菲

关键词:低温, 肺/病理学, 肺移植, 器官保存, 心麻痹液
摘要:目的观察犬肺移植中供体离体保存后肺组织随时间延长而产生的结构变化.方法4℃改进型EC液灌注6只健康成年杂种犬肺,灌注结束后离体保存30、60、120、180、240min.取材制作组织标本,观察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结构变化,以灌注前作为对照组.结果0min时肺组织结构清晰完整,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轻微肿胀;30min时肺泡壁、血管周围组织轻微水肿;60 min时肺泡壁结构轻度破损,肺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较明显;120 min时部分肺泡壁断裂,肺泡腔融合;180min时肺泡壁断裂,肺泡腔融合形成少量肺大泡;240min时肺泡壁断裂,肺泡腔融合形成多个肺大泡,肺泡上皮细胞泡浆空泡变,Ⅱ型肺泡细胞板层小体模糊不清,空泡变明显,微绒毛已消失.结论改进型EC液离体保存4 h内对离体保存肺组织细胞无明显损伤,4 h后肺损伤较为严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新的体数据场三维表面重建方法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表面矢量场平滑的三维重建方法,对DICOM格式的体数据的三维结构进行表面重建.方法采用人体颅脑、骨盆及鼠胚胎切片3组体数据,分别采用MC算法提取三维结构的外表面,用小三角形面片逼近三维结构的真实外表面,对外表面的法向矢量场作平滑处理,重建并显示出体数据场的三维结构.结果在微机上得到了3组体数据的三维重建结果,其结果均具有满意的三维细节和真实感.结论三维表面矢量场平滑的方法能够提高三维重建质量.对DICOM体数据采用此重建方法,可以在微机上实现优质的三维重建.

    作者:谢小棉;李树祥;刘哲星;董武;陈武凡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185例不同龄女胎卵巢发育及卵巢血管观察

    目的为胎儿卵巢移植供体选择和佳移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85例不同胎龄、因胎儿或孕妇疾病不宜继续妊娠而引产的女胎或死胎、死产的女婴卵巢,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切片检查,观察各胎龄卵巢含有初级卵母细胞、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数,测量各胎龄卵巢大小、卵巢血管外径及观察其血管来源.结果孕21周后卵巢即有大量初级卵母细胞和原始卵泡,两者比例大致相等;孕20~32周卵巢血管外径均<2 mm;双侧卵巢血管来自肾动脉者占40.54%,来自腹主动脉者占35.14%,右侧卵巢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左侧来自肾动脉者占24.32%.结论孕21周以上的卵巢可作移植,卵巢埋植移植术为首选方法.但因卵巢血管外径太细,血管吻合术要求高、难度大、成功率低.

    作者:杨日普;张晨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濒死的失血休克型心脏穿透伤急诊室剖胸成功1例报告

    患者男,23岁,被刀刺伤,左胸第4肋间4 cm伤口,血压0/0 kPa,处于濒死状态.伤后16 min经左前外侧切口第4肋间行急诊室剖胸术,探查见:胸腔积血2 500ml,心包4 cm伤口,心脏2 cm伤口,左肺上叶5 cm伤口.4 min内成功地用心包做垫片缝合心脏3针.病人8d后痊愈出院.

    作者:吴旭;王武军;桑显富;胡振富;陈钢;陈东升;郭刚;向前;田柯;彭月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国产与进口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抗凝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2组,透析过程中分别注射单剂量国产和进口低分子肝素.透析时取血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因子Xa活性;透析结束后观察透析器及管道凝血情况、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两组病人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低且无显著差异,患者均无出血倾向.两组患者在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血浆因子Xa水平及aPTT、TT、PT的变化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基本相同,国产低分子肝素可替代进口低分子肝素.

    作者:刘志强;王力;刘俊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大肠肿瘤组织中EB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人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对130例人大肠癌标本中EB病毒小分子RNA片段进行检测.结果130例标本中有6例(4.48%)癌组织呈阳性反应,其中4例为男性,4例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与我国部分大肠腺癌的发生有关,肿瘤细胞间质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可能是EB病毒感染的重要病理学特征.

    作者:刘换新;丁彦青;孙亚欧;梁力;杨玉芳;齐宗利;刘继红;熊萍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与免疫学特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3、RIBA-3及PCR检测134例SLE患者和200名正常献血者的HCV感染情况,并分析临床与免疫学其特征.结果15名SLE患者(13%)和2名正常对照(1%)HCV抗体阳性(P<0.001).与未合并HCV感染的SLE患者相比,合并HCV感染的SLE患者皮肤表现、dsDNA抗体阳性发生率低(P=0.01,P<0.001),肝脏损害、低补体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发生率高(P<0.001,P<0.05,P=0.03).结论SLE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HCV抗体阳性SLE患者显示出特异的临床和免疫学表现.

    作者:秦春玲;杨庆永;廖元兴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阔韧带室管膜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右下腹部胀痛7d入院.妇科检查右下腹部可触及一包块,约12 cm×12 cm×11cm,囊实性,边界清楚,有轻压痛.B超提示盆腔混合性占住病变,以囊性为主.剖腹探查见子宫右前方与右侧盆壁之间有一12cm×12cm×11cm大小的实性肿物,与右侧子宫阔韧带相连,表面与膀胱后壁、子宫前壁、肠管及右盆壁紧密粘连.行右阔韧带肿物切除术.临床诊断:右阔韧带肿物,性质待查.

    作者:刘真喜;杨光之;朱梅刚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大分割适形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而不增加放射损伤的方法.方法1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62例行大分割适形放疗,6~8 Gy/次,隔日1次,总剂量48~64 Gy,共6~8次,总疗程2~3周;73例行常规分割放疗,2 Gy/次,5次/周,总剂量60~70 Gy,共30~35次,总疗程6~7周.对比观察治疗后1、2年肺内局部病灶控制率、生存率以及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结果放疗后3个月,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大分割适形放疗组病灶完全消失率分别为44.9%和77.8%,有效率分别为94.4%和10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2.5%和77.8%(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30.1%和48.6%(P<0.01),两组局部病灶控制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适形放疗疗效优于常规分割放疗.

    作者:徐素俊;石玉生;宋海春;陈龙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抗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目的制备抗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BDNF纯品与酸处理后的沙门氏菌菌体(抗原:菌体为1:5)混合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结果获得3株抗BDNF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B1、B2和4D1,mAb的Ig亚类均为IgG1.ELISA间接法测定腹水mAb效价为1×10-6~1×10-5,各单抗相对亲和力结果为B2>B1>4D1.结论成功研制出抗人BDNF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BDNF在体内组织的表达及分布提供了一种工具,并为基因工程制备BDNF提供了检测方法.

    作者:苏瑾;张亚莉;尤长宣;吴锦雅;车小燕;王小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鬼臼毒素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脂质体局部外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鬼臼毒素脂质体皮肤外用时的释药方式和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方法以超声波法制备鬼臼毒素的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DPPC)和大豆卵磷脂两种脂质体悬液,将相同浓度的鬼臼毒素酊剂及两种鬼臼毒素脂质体悬液涂于幼猪的背部皮肤上,以空臼脂质体、空白酊剂作为对照.观察48 h内不同时间段、不同制剂中的鬼臼毒素在皮肤中的滞留量.结果鬼臼毒素酊剂在用药l h后皮肤中出现药物高峰,随即很快下降;大豆卵磷脂脂质体鬼臼毒素在皮肤中缓慢释放,无明显药物高峰出现,药物浓度持续高于鬼臼毒素酊剂;DPPC脂质体鬼臼毒素用药后4 h在皮肤中出现药物高峰,然后缓慢下降至一定水平后,药物浓度维持稳定,48 h内药物浓度一直显著高于鬼臼毒素酊剂及鬼臼毒素大豆卵磷脂脂质体.结论DPPC脂质体包裹鬼臼毒素外用具有更好的皮肤靶向性,是较好的皮肤外用制剂.

    作者:江彬彬;张三泉;曾抗;孙乐栋;颉玉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咬合力丧失对大鼠牙周组织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目的检测正常咬合力及咬合力丧失状态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大鼠牙周细胞中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IL1β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建立正常咬合力及咬合力丧失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两种咬合力状态下牙周形态的变化以及牙周组织中IL-1β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咬合力丧失状态下,形态学显示牙周膜稀疏、结构紊乱,牙槽骨吸收;免疫组化显示咬合力丧失诱导IL-1β在牙周细胞中表达较正常咬合力时显著增强.结论牙周组织结构与功能在改建中具有一致性.

    作者:袁林;周伟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指征探讨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其对判断手术指征的意义.方法对244例经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息肉235例(96.31%);恶性息肉9例(3.69%),恶性息肉直径多大于1.0 cm且多为单发.结论单发、直径>1.0 cm、年龄>50岁、合并胆囊结石等为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宜行手术切除.

    作者:何祖明;胡新桥;周志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英文医学科技论文中副词的使用

    简要总结了英文医学科技论文中副词的用法,对副词在句中的位置作了翔实阐述.

    作者:王征爱;宋建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细胞癌过程中明胶酶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表达(蛋白及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索明胶酶在肝癌生长浸润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明胶酶谱法和RT-PCR法对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各期明胶酶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内明胶酶有表达,肝癌形成后主要在癌细胞内表达;明胶酶原在正常肝组织中有低表达,诱癌过程中呈持续增高趋势;明胶酶-2mRNA与其酶蛋白表达趋向一致.结论在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转录和翻译水平均呈持续增高趋势.

    作者:高教;张志;蒋泽生;方石岗;孙尔维;王宇;陈保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人发角蛋白材料植入修复受损骨骼肌后降解过程的观察

    目的阐明人发角蛋白(HHK)材料植入体内后的降解过程.方法7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术后1、3、6周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进行骨骼肌切除后植入HHK材料,按期进行常规形态学和泛肽组化观察.HHK材料由3种降解速度的F、B、Z组分混合编制而成.结果光镜形态学观察显示材料植入后第1周出现HHK材料毛小皮脱落,HHK材料呈均质状,表面附着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到第3周时可见降解成颗粒的材料被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吞噬.泛肽酶组化显示第1周时HHK材料及其周围的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呈阳性反应;第6周时材料进一步降解,同时伴有新生肌肉.电镜形态学观察显示毛发被降解成小的颗粒状.结论HHK材料的降解过程中,泛肽系统首先在细胞外将大体积的HHK材料降解成颗粒,随后细胞内泛肽系统通路和溶酶体通路分别对吞人的材料颗粒进行降解,且具有协同作用;同时肌卫星细胞被活化形成新生肌组织.

    作者:乔东访;路艳蒙;傅文玉;朴英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ELISA法检测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及广东人参考值的测定

    目的探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sHLA-Ⅰ)的定量检测技术,并用于检测广东地区人群的参考值.方法以W6/32包被酶标板,捕捉样品中sHLA-Ⅰ,β2微球蛋白抗体为一抗,再加酶标二抗及底物显色.根据不同浓度标准sHLA-Ⅰ显色后Dλ值的标准曲线,检测60例正常广东人的sHLA-Ⅰ含量.结果sHLA-Ⅰ低检测限为2.84 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5.80%,批间变异系数为9.00%,回收率为98.57%~100.15%.广东人sHLA-Ⅰ正常值为(699.54±360.10)ng/ml.结论ELISA法检测sHLA-Ⅰ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

    作者:吴涛;兰炯采;张泓;王从容;毛高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反应停治疗老年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我们对经大剂量化疗效果不佳的1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应用反应停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平宝红;陈琪;周淑云;王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1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卵巢颗粒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表面的表达及与生殖内分泌的关系.方法IVF-ET患者36例,采用长周期超促排卵方案,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4~36 h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取卵时留取卵泡液,离心后分离纯化颗粒细胞,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颗粒细胞表面IL-1β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卵泡液中IL-1β的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激素浓度.结果行IVF-ET激素刺激周期的妇女,卵泡液中可检测到IL-1β,血清中IL-1β浓度类似黄体生成素的变化规律.阴性对照组与实验组颗粒细胞表面IL-1β表达有显著差异[(0.75±0.12)%与(40.20±3.86)%,P<0.001].注射hCG日血清IL-1β的浓度与血清雌二醇浓度呈正相关(r=0.92,P<0.001),与孕酮浓度呈负相关(r=-0.34,P<0.05).结论卵泡液中IL-1β不仅来源于血浆超滤液,而且由黄素化颗粒细胞分泌,再作用于黄素化颗粒细胞,抑制颗粒细胞分泌孕酮,影响黄体功能.提示IL-1β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方式参与生殖内分泌活动.

    作者:王雪峰;邢福祺;陈士岭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326例报告

    目的总结326例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月间手术治疗326例胸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食管胸上段32例、胸中段213例、胸下段81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79例,三切口食管结肠吻合术5例,左颈、左胸二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156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53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33例.结果手术病死率为1.23%(4/326),术后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胸段食管癌应提倡食管次全切除加彻底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少明;郑镇木;吴晓翔;黄炳忠;黄志玲;李彦文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幽门螺杆菌4种黏附素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序列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4种黏附素(BabA、AlpA、AlpB和HopZ)的保守区,并对其进行序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Hp黏附素的分子机制和免疫原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ANTHEPROTV4.3c软件分析已证实的Hp4种黏附素蛋白序列,发现共同保守区(命名为CB),推导出其DNA序列,设计CB特异引物,将PCR产物定向插入pET-22b(+)载体,构建保守区的重组克隆.DNA自动分析仪进行序列测定,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4种黏附素共同保守区的重组质粒,测序显示CB基因长588 bp,该基因编码195个氨基酸,与4种黏附素保守区的同源性均达50%以上,ANTHEPROTV4.3c软件预测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500,并显示出了良好的抗原性和疏水性.BLAST分析了836 767个序列,与其同源性达40%的均为Hp序列.结论Hp4种黏附素存在同源性接近的保守区,表明其黏附作用可能有相似的分子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严格的种属特异性.

    作者:白杨;张亚历;王继德;林焕健;张兆山;周殿元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