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EC液低温灌注犬肺离体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孟辉;高玲;申洪;陈钢;蔡瑞君;穆峰;赵菲

关键词:低温, 肺/病理学, 肺移植, 器官保存, 心麻痹液
摘要:目的观察犬肺移植中供体离体保存后肺组织随时间延长而产生的结构变化.方法4℃改进型EC液灌注6只健康成年杂种犬肺,灌注结束后离体保存30、60、120、180、240min.取材制作组织标本,观察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结构变化,以灌注前作为对照组.结果0min时肺组织结构清晰完整,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轻微肿胀;30min时肺泡壁、血管周围组织轻微水肿;60 min时肺泡壁结构轻度破损,肺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较明显;120 min时部分肺泡壁断裂,肺泡腔融合;180min时肺泡壁断裂,肺泡腔融合形成少量肺大泡;240min时肺泡壁断裂,肺泡腔融合形成多个肺大泡,肺泡上皮细胞泡浆空泡变,Ⅱ型肺泡细胞板层小体模糊不清,空泡变明显,微绒毛已消失.结论改进型EC液离体保存4 h内对离体保存肺组织细胞无明显损伤,4 h后肺损伤较为严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抗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目的制备抗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BDNF纯品与酸处理后的沙门氏菌菌体(抗原:菌体为1:5)混合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结果获得3株抗BDNF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B1、B2和4D1,mAb的Ig亚类均为IgG1.ELISA间接法测定腹水mAb效价为1×10-6~1×10-5,各单抗相对亲和力结果为B2>B1>4D1.结论成功研制出抗人BDNF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BDNF在体内组织的表达及分布提供了一种工具,并为基因工程制备BDNF提供了检测方法.

    作者:苏瑾;张亚莉;尤长宣;吴锦雅;车小燕;王小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阔韧带室管膜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右下腹部胀痛7d入院.妇科检查右下腹部可触及一包块,约12 cm×12 cm×11cm,囊实性,边界清楚,有轻压痛.B超提示盆腔混合性占住病变,以囊性为主.剖腹探查见子宫右前方与右侧盆壁之间有一12cm×12cm×11cm大小的实性肿物,与右侧子宫阔韧带相连,表面与膀胱后壁、子宫前壁、肠管及右盆壁紧密粘连.行右阔韧带肿物切除术.临床诊断:右阔韧带肿物,性质待查.

    作者:刘真喜;杨光之;朱梅刚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冷藏在无电解质溶液中人精子的受精能力

    目的测定人精子冷藏在4℃无电解质溶液(EF溶液)中是否保持正常受精能力.方法人精子冷藏在EF溶液中,分别测定其活动率、顶体状态和受精指数.结果人精子冷藏在4℃EF溶液中1周,其活动率明显高于冷藏在缓冲的人输卵管溶液中[(43.4±7.9)%比(9.5±2.5)%,P<0.01].虽然冷藏在EF溶液中的人精子顶体状态在重激活前与新鲜精子无明显不同[获能精子为(7.6±1.8)%比(6.4±1.8)%,顶体反应精子为(3.0±1.7)%比(2.4±1.1)%,P>0.05],但是前者在重激活后其获能精子和顶体反应精子的百分率明显增加[获能精子为(16.0±2.3)%比(7.6±1.8)%,顶体反应精子为(9.4±2.1)%比(3.0±1.7)%,P<0.01].冷藏在EF溶液中精子的穿透率和受精指数与新鲜精子相似(48.1%比50.9%,1.38±0.16比1.29±0.13,P>0.05).结论人精子冷藏在4℃EF溶液中1周,不发生获能和顶体反应,重激活后具有与新鲜精子一样的受精能力.

    作者:全松;周海宽;山野修司;中坂尚代;青野敏博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钾通道阻断剂对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死亡的防护作用

    目的研究钾通道阻断剂对单纯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死亡的防护作用.方法培养8 d的海马神经元置于低氧环境(95%N2/5%CO2)6h,复氧再培养直至72 h,复氧后0.5 h培养液内分别给予不同钾通道阻断剂,用细胞计数及MTT比色法检测神经元死亡情况.结果低氧/复氧诱导培养海马神经元出现迟发性死亡;四乙铵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防护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免于死亡;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通道)阻断剂iberiotoxin(IbTX)可完全消除低氧/复氧诱导的神经元死亡(P<0.001);A型钾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不能防护低氧/复氧诱导的神经元免于死亡(P>0.05).结论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和IbTX能防护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免于死亡,提示某些类型的钾通道尤其是BK通道活动增强可能参与了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死亡.

    作者:陈明;孙红宇;王颖;高天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电烧伤早期并发症与伤手救治探讨

    目的探讨救治电烧伤早期并发症及修复伤手的方法.方法对45例电烧伤病人早期并发症及手部致残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早期并发症依次为电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伤口大出血及肾功能不全.手部致残率占残废患者的79%.结论应重视电烧伤早期并发症的救治,并积极修复伤手.

    作者:梁达荣;谢有富;李孝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人发角蛋白材料植入修复受损骨骼肌后降解过程的观察

    目的阐明人发角蛋白(HHK)材料植入体内后的降解过程.方法7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术后1、3、6周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进行骨骼肌切除后植入HHK材料,按期进行常规形态学和泛肽组化观察.HHK材料由3种降解速度的F、B、Z组分混合编制而成.结果光镜形态学观察显示材料植入后第1周出现HHK材料毛小皮脱落,HHK材料呈均质状,表面附着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到第3周时可见降解成颗粒的材料被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吞噬.泛肽酶组化显示第1周时HHK材料及其周围的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呈阳性反应;第6周时材料进一步降解,同时伴有新生肌肉.电镜形态学观察显示毛发被降解成小的颗粒状.结论HHK材料的降解过程中,泛肽系统首先在细胞外将大体积的HHK材料降解成颗粒,随后细胞内泛肽系统通路和溶酶体通路分别对吞人的材料颗粒进行降解,且具有协同作用;同时肌卫星细胞被活化形成新生肌组织.

    作者:乔东访;路艳蒙;傅文玉;朴英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中药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综述了中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促凋亡及其他途径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连波;马志刚;叶任高;陈宝田;战胜才;黄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细胞癌过程中明胶酶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表达(蛋白及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索明胶酶在肝癌生长浸润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明胶酶谱法和RT-PCR法对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各期明胶酶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内明胶酶有表达,肝癌形成后主要在癌细胞内表达;明胶酶原在正常肝组织中有低表达,诱癌过程中呈持续增高趋势;明胶酶-2mRNA与其酶蛋白表达趋向一致.结论在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转录和翻译水平均呈持续增高趋势.

    作者:高教;张志;蒋泽生;方石岗;孙尔维;王宇;陈保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国产与进口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抗凝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2组,透析过程中分别注射单剂量国产和进口低分子肝素.透析时取血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因子Xa活性;透析结束后观察透析器及管道凝血情况、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两组病人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低且无显著差异,患者均无出血倾向.两组患者在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血浆因子Xa水平及aPTT、TT、PT的变化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基本相同,国产低分子肝素可替代进口低分子肝素.

    作者:刘志强;王力;刘俊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恶性疟原虫谷氨酸脱氢酶的表达及免疫活性鉴定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恶性疟原虫谷氨酸脱氢酶(GDH)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测定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方法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恶性疟原虫(海南株)GDH基因,双酶切后克隆人pGEX-4T-1载体中进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特异性血清,并用琼脂双向扩散法检测效价,ELISA、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活性.结果获到了重组表达的抗原蛋白,表达产物能与鼠抗恶性疟原虫血清发生特异反应,并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抗体滴度为1:16.结论恶性疟原虫GDH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作者:李林海;李明;吴英松;王萍;田泽维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以胶原为基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组织相容性研究

    目的制备一种以胶原为基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研究其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方法采用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方法对胶原材料进行交联.结果动态凝血试验显示,通过不同方法交联后的胶原材料,D(λ)值随着与血液接触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中,通过碳化二亚胺交联得到的胶原在与血液接触相同时间后测得的D(λ)值高;溶血率的数据表明,交联后的胶原材料溶血率均小于5%;血小板粘附与变形电镜照片显示,血液在3种材料表面均未引起血小板的变形,且粘附数量较少.结论3种交联法制备的胶原材料都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材料表面细胞生长状况良好,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作者:牟善松;马安德;屠美;李立华;周长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326例报告

    目的总结326例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月间手术治疗326例胸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食管胸上段32例、胸中段213例、胸下段81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79例,三切口食管结肠吻合术5例,左颈、左胸二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156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53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33例.结果手术病死率为1.23%(4/326),术后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胸段食管癌应提倡食管次全切除加彻底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少明;郑镇木;吴晓翔;黄炳忠;黄志玲;李彦文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盐酸丁丙诺啡凝胶体外透皮渗透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透皮促渗剂对盐酸丁丙诺啡凝胶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无促渗剂组和促渗剂组,其中无促渗剂组又分为含0.5%、1%、2%盐酸丁丙诺啡3组;促渗剂组根据含促渗剂不同又分为氮酮、油酸和混合组,氮酮组再分含1%、2%、4%氮酮3组,油酸组再分含2%、4%、6%油酸3组,混合组含4%油酸+4%氮酮.以无毛小鼠皮肤为渗透屏障,进行体外渗透试验,分析该凝胶稳态透皮速率(Js)和Js提高率.结果无促渗剂3组Js分别为(0.69±0.11)、(0.90±0.14)和(1.18±0.10)μg/cm2@h,Js提高率分别为0.76、1.00和1.31,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混合组促渗效果明显,Js为(13.22±1.27)μg/cm2@h,与4%油酸组和4%氮酮组比较,Js提高率为1.8和1.3(P<0.05),与对照组比较,Js提高率为14.6(P<0.01).结论盐酸丁丙诺啡凝胶具有良好的透皮特性,适当加入促渗剂油酸或氮酮可以显著提高其Js,使其释放近似零级动力学模型.

    作者:黄波;古妙宁;李国锋;林春水;郭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双黄连注射液致肺水肿1例报告

    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近年在儿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在用药过程中发现双黄连注射液致肺水肿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静;关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大分割适形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而不增加放射损伤的方法.方法1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62例行大分割适形放疗,6~8 Gy/次,隔日1次,总剂量48~64 Gy,共6~8次,总疗程2~3周;73例行常规分割放疗,2 Gy/次,5次/周,总剂量60~70 Gy,共30~35次,总疗程6~7周.对比观察治疗后1、2年肺内局部病灶控制率、生存率以及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结果放疗后3个月,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大分割适形放疗组病灶完全消失率分别为44.9%和77.8%,有效率分别为94.4%和10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2.5%和77.8%(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30.1%和48.6%(P<0.01),两组局部病灶控制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适形放疗疗效优于常规分割放疗.

    作者:徐素俊;石玉生;宋海春;陈龙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指征探讨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其对判断手术指征的意义.方法对244例经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息肉235例(96.31%);恶性息肉9例(3.69%),恶性息肉直径多大于1.0 cm且多为单发.结论单发、直径>1.0 cm、年龄>50岁、合并胆囊结石等为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宜行手术切除.

    作者:何祖明;胡新桥;周志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幽门螺杆菌4种黏附素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序列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4种黏附素(BabA、AlpA、AlpB和HopZ)的保守区,并对其进行序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Hp黏附素的分子机制和免疫原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ANTHEPROTV4.3c软件分析已证实的Hp4种黏附素蛋白序列,发现共同保守区(命名为CB),推导出其DNA序列,设计CB特异引物,将PCR产物定向插入pET-22b(+)载体,构建保守区的重组克隆.DNA自动分析仪进行序列测定,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4种黏附素共同保守区的重组质粒,测序显示CB基因长588 bp,该基因编码195个氨基酸,与4种黏附素保守区的同源性均达50%以上,ANTHEPROTV4.3c软件预测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500,并显示出了良好的抗原性和疏水性.BLAST分析了836 767个序列,与其同源性达40%的均为Hp序列.结论Hp4种黏附素存在同源性接近的保守区,表明其黏附作用可能有相似的分子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严格的种属特异性.

    作者:白杨;张亚历;王继德;林焕健;张兆山;周殿元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睡眠剥夺对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对大鼠脑组织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连续96 h快速动眼相睡眠剥夺,以正常饲养组及大平台组为对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睡眠剥夺后大鼠额叶皮质、脑干、下丘脑等脑区GABA、GLU含量的变化.结果睡眠剥夺后大鼠各脑区脑组织GABA含量、GABA/GLU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GLU含量在脑干、下丘脑两脑区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伴有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比例的变化.

    作者:王升旭;李求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一种新的体数据场三维表面重建方法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表面矢量场平滑的三维重建方法,对DICOM格式的体数据的三维结构进行表面重建.方法采用人体颅脑、骨盆及鼠胚胎切片3组体数据,分别采用MC算法提取三维结构的外表面,用小三角形面片逼近三维结构的真实外表面,对外表面的法向矢量场作平滑处理,重建并显示出体数据场的三维结构.结果在微机上得到了3组体数据的三维重建结果,其结果均具有满意的三维细节和真实感.结论三维表面矢量场平滑的方法能够提高三维重建质量.对DICOM体数据采用此重建方法,可以在微机上实现优质的三维重建.

    作者:谢小棉;李树祥;刘哲星;董武;陈武凡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婴儿颅内出血微创手术治疗22例报告

    目的探讨婴儿期颅内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在儿科诊断和治疗基础上施行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均治愈出院.结论微创手术清除婴儿颅内出血可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婴儿期颅内出血的死亡率.关健词:脑出血;维生素K缺乏;微创手术;婴儿

    作者:邓景阳;吴立平;陈亚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