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应停治疗老年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平宝红;陈琪;周淑云;王丽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反应停, 老年人
摘要:我们对经大剂量化疗效果不佳的1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应用反应停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双黄连注射液致肺水肿1例报告

    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近年在儿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在用药过程中发现双黄连注射液致肺水肿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静;关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英文医学科技论文中副词的使用

    简要总结了英文医学科技论文中副词的用法,对副词在句中的位置作了翔实阐述.

    作者:王征爱;宋建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婴儿颅内出血微创手术治疗22例报告

    目的探讨婴儿期颅内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在儿科诊断和治疗基础上施行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均治愈出院.结论微创手术清除婴儿颅内出血可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婴儿期颅内出血的死亡率.关健词:脑出血;维生素K缺乏;微创手术;婴儿

    作者:邓景阳;吴立平;陈亚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国产与进口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抗凝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2组,透析过程中分别注射单剂量国产和进口低分子肝素.透析时取血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因子Xa活性;透析结束后观察透析器及管道凝血情况、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两组病人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低且无显著差异,患者均无出血倾向.两组患者在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血浆因子Xa水平及aPTT、TT、PT的变化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基本相同,国产低分子肝素可替代进口低分子肝素.

    作者:刘志强;王力;刘俊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恶性疟原虫谷氨酸脱氢酶的表达及免疫活性鉴定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恶性疟原虫谷氨酸脱氢酶(GDH)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测定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方法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恶性疟原虫(海南株)GDH基因,双酶切后克隆人pGEX-4T-1载体中进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特异性血清,并用琼脂双向扩散法检测效价,ELISA、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活性.结果获到了重组表达的抗原蛋白,表达产物能与鼠抗恶性疟原虫血清发生特异反应,并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抗体滴度为1:16.结论恶性疟原虫GDH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作者:李林海;李明;吴英松;王萍;田泽维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ELISA法检测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及广东人参考值的测定

    目的探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sHLA-Ⅰ)的定量检测技术,并用于检测广东地区人群的参考值.方法以W6/32包被酶标板,捕捉样品中sHLA-Ⅰ,β2微球蛋白抗体为一抗,再加酶标二抗及底物显色.根据不同浓度标准sHLA-Ⅰ显色后Dλ值的标准曲线,检测60例正常广东人的sHLA-Ⅰ含量.结果sHLA-Ⅰ低检测限为2.84 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5.80%,批间变异系数为9.00%,回收率为98.57%~100.15%.广东人sHLA-Ⅰ正常值为(699.54±360.10)ng/ml.结论ELISA法检测sHLA-Ⅰ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

    作者:吴涛;兰炯采;张泓;王从容;毛高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改良EC液低温灌注犬肺离体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犬肺移植中供体离体保存后肺组织随时间延长而产生的结构变化.方法4℃改进型EC液灌注6只健康成年杂种犬肺,灌注结束后离体保存30、60、120、180、240min.取材制作组织标本,观察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结构变化,以灌注前作为对照组.结果0min时肺组织结构清晰完整,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轻微肿胀;30min时肺泡壁、血管周围组织轻微水肿;60 min时肺泡壁结构轻度破损,肺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较明显;120 min时部分肺泡壁断裂,肺泡腔融合;180min时肺泡壁断裂,肺泡腔融合形成少量肺大泡;240min时肺泡壁断裂,肺泡腔融合形成多个肺大泡,肺泡上皮细胞泡浆空泡变,Ⅱ型肺泡细胞板层小体模糊不清,空泡变明显,微绒毛已消失.结论改进型EC液离体保存4 h内对离体保存肺组织细胞无明显损伤,4 h后肺损伤较为严重.

    作者:孟辉;高玲;申洪;陈钢;蔡瑞君;穆峰;赵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心脏瓣膜体外流体力学的评价

    目的采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人工心脏瓣膜,并对其体外流体力学特征作出评价.方法将片状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缝制于弹性支架上做成人工心脏瓣膜,以Baxter人工双叶机械瓣作对照,对新型瓣膜进行了静态泄漏和定常流测试.结果两种瓣膜静态泄漏率无显著差异(p>0.05),定常流下高分子瓣膜跨瓣压差更低,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新型高分子人工心脏瓣膜体外流体动力学性能优于Baxter机械瓣.

    作者:梁勇;王武军;蔡开灿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阔韧带室管膜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右下腹部胀痛7d入院.妇科检查右下腹部可触及一包块,约12 cm×12 cm×11cm,囊实性,边界清楚,有轻压痛.B超提示盆腔混合性占住病变,以囊性为主.剖腹探查见子宫右前方与右侧盆壁之间有一12cm×12cm×11cm大小的实性肿物,与右侧子宫阔韧带相连,表面与膀胱后壁、子宫前壁、肠管及右盆壁紧密粘连.行右阔韧带肿物切除术.临床诊断:右阔韧带肿物,性质待查.

    作者:刘真喜;杨光之;朱梅刚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大肠肿瘤组织中EB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人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对130例人大肠癌标本中EB病毒小分子RNA片段进行检测.结果130例标本中有6例(4.48%)癌组织呈阳性反应,其中4例为男性,4例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与我国部分大肠腺癌的发生有关,肿瘤细胞间质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可能是EB病毒感染的重要病理学特征.

    作者:刘换新;丁彦青;孙亚欧;梁力;杨玉芳;齐宗利;刘继红;熊萍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盐酸丁丙诺啡凝胶体外透皮渗透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透皮促渗剂对盐酸丁丙诺啡凝胶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无促渗剂组和促渗剂组,其中无促渗剂组又分为含0.5%、1%、2%盐酸丁丙诺啡3组;促渗剂组根据含促渗剂不同又分为氮酮、油酸和混合组,氮酮组再分含1%、2%、4%氮酮3组,油酸组再分含2%、4%、6%油酸3组,混合组含4%油酸+4%氮酮.以无毛小鼠皮肤为渗透屏障,进行体外渗透试验,分析该凝胶稳态透皮速率(Js)和Js提高率.结果无促渗剂3组Js分别为(0.69±0.11)、(0.90±0.14)和(1.18±0.10)μg/cm2@h,Js提高率分别为0.76、1.00和1.31,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混合组促渗效果明显,Js为(13.22±1.27)μg/cm2@h,与4%油酸组和4%氮酮组比较,Js提高率为1.8和1.3(P<0.05),与对照组比较,Js提高率为14.6(P<0.01).结论盐酸丁丙诺啡凝胶具有良好的透皮特性,适当加入促渗剂油酸或氮酮可以显著提高其Js,使其释放近似零级动力学模型.

    作者:黄波;古妙宁;李国锋;林春水;郭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一种新的体数据场三维表面重建方法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表面矢量场平滑的三维重建方法,对DICOM格式的体数据的三维结构进行表面重建.方法采用人体颅脑、骨盆及鼠胚胎切片3组体数据,分别采用MC算法提取三维结构的外表面,用小三角形面片逼近三维结构的真实外表面,对外表面的法向矢量场作平滑处理,重建并显示出体数据场的三维结构.结果在微机上得到了3组体数据的三维重建结果,其结果均具有满意的三维细节和真实感.结论三维表面矢量场平滑的方法能够提高三维重建质量.对DICOM体数据采用此重建方法,可以在微机上实现优质的三维重建.

    作者:谢小棉;李树祥;刘哲星;董武;陈武凡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热休克蛋白70的诱导表达对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protein,HSP)70的诱导表达对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白噪声预刺激(100dB SPL,45 min)诱导耳蜗产生HSP70的豚鼠与无预刺激的正常豚鼠同时暴露于强噪声(125 dB SPL,90 min)中,观察强噪声刺激后不同时间的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结果100dB SPL的白噪声能诱导耳蜗HSP70的表达.强刺激后12 h,两组间ABR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强刺激后60和108 h,预刺激组的ABR阈值均低于无预刺激组(P<0.01).在预刺激组内,108 h ABR阈值低于60 h ABR阈值(P<0.05),而在无预刺激组内,108和60 hABR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预刺激诱导耳蜗产生的HSP70对豚鼠耳蜗听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汪绪武;王希军;宋江顺;陈合新;满宇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细胞癌过程中明胶酶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表达(蛋白及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索明胶酶在肝癌生长浸润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明胶酶谱法和RT-PCR法对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各期明胶酶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内明胶酶有表达,肝癌形成后主要在癌细胞内表达;明胶酶原在正常肝组织中有低表达,诱癌过程中呈持续增高趋势;明胶酶-2mRNA与其酶蛋白表达趋向一致.结论在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转录和翻译水平均呈持续增高趋势.

    作者:高教;张志;蒋泽生;方石岗;孙尔维;王宇;陈保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濒死的失血休克型心脏穿透伤急诊室剖胸成功1例报告

    患者男,23岁,被刀刺伤,左胸第4肋间4 cm伤口,血压0/0 kPa,处于濒死状态.伤后16 min经左前外侧切口第4肋间行急诊室剖胸术,探查见:胸腔积血2 500ml,心包4 cm伤口,心脏2 cm伤口,左肺上叶5 cm伤口.4 min内成功地用心包做垫片缝合心脏3针.病人8d后痊愈出院.

    作者:吴旭;王武军;桑显富;胡振富;陈钢;陈东升;郭刚;向前;田柯;彭月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1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卵巢颗粒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表面的表达及与生殖内分泌的关系.方法IVF-ET患者36例,采用长周期超促排卵方案,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4~36 h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取卵时留取卵泡液,离心后分离纯化颗粒细胞,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颗粒细胞表面IL-1β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卵泡液中IL-1β的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激素浓度.结果行IVF-ET激素刺激周期的妇女,卵泡液中可检测到IL-1β,血清中IL-1β浓度类似黄体生成素的变化规律.阴性对照组与实验组颗粒细胞表面IL-1β表达有显著差异[(0.75±0.12)%与(40.20±3.86)%,P<0.001].注射hCG日血清IL-1β的浓度与血清雌二醇浓度呈正相关(r=0.92,P<0.001),与孕酮浓度呈负相关(r=-0.34,P<0.05).结论卵泡液中IL-1β不仅来源于血浆超滤液,而且由黄素化颗粒细胞分泌,再作用于黄素化颗粒细胞,抑制颗粒细胞分泌孕酮,影响黄体功能.提示IL-1β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方式参与生殖内分泌活动.

    作者:王雪峰;邢福祺;陈士岭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326例报告

    目的总结326例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月间手术治疗326例胸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食管胸上段32例、胸中段213例、胸下段81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79例,三切口食管结肠吻合术5例,左颈、左胸二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156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53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33例.结果手术病死率为1.23%(4/326),术后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胸段食管癌应提倡食管次全切除加彻底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少明;郑镇木;吴晓翔;黄炳忠;黄志玲;李彦文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大分割适形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而不增加放射损伤的方法.方法1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62例行大分割适形放疗,6~8 Gy/次,隔日1次,总剂量48~64 Gy,共6~8次,总疗程2~3周;73例行常规分割放疗,2 Gy/次,5次/周,总剂量60~70 Gy,共30~35次,总疗程6~7周.对比观察治疗后1、2年肺内局部病灶控制率、生存率以及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结果放疗后3个月,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大分割适形放疗组病灶完全消失率分别为44.9%和77.8%,有效率分别为94.4%和10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2.5%和77.8%(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30.1%和48.6%(P<0.01),两组局部病灶控制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适形放疗疗效优于常规分割放疗.

    作者:徐素俊;石玉生;宋海春;陈龙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以胶原为基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组织相容性研究

    目的制备一种以胶原为基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研究其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方法采用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方法对胶原材料进行交联.结果动态凝血试验显示,通过不同方法交联后的胶原材料,D(λ)值随着与血液接触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中,通过碳化二亚胺交联得到的胶原在与血液接触相同时间后测得的D(λ)值高;溶血率的数据表明,交联后的胶原材料溶血率均小于5%;血小板粘附与变形电镜照片显示,血液在3种材料表面均未引起血小板的变形,且粘附数量较少.结论3种交联法制备的胶原材料都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材料表面细胞生长状况良好,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作者:牟善松;马安德;屠美;李立华;周长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指征探讨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其对判断手术指征的意义.方法对244例经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息肉235例(96.31%);恶性息肉9例(3.69%),恶性息肉直径多大于1.0 cm且多为单发.结论单发、直径>1.0 cm、年龄>50岁、合并胆囊结石等为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宜行手术切除.

    作者:何祖明;胡新桥;周志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