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娟;邢东民
目的:对婴幼儿DST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引起儿童智力低下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DST测验表进行发育评估,结果:采用x 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Q测试结果与父母文化程度有关,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DQ异常儿童比例逐渐降低.DST测试异常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和窒息等.结论:加强孕产妇管理,定期进行儿童健康体检,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智力发育可疑儿童,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智能行为问题的发生.
作者:洪霞;王涛;王春丽;钟小瑜;夏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开展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治疗患者32例为观察组,并开展手术室心理护理;选取同期手术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状况.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术前有焦虑情绪者28例(87.5%),术后降至53.1%(17/3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焦虑情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手术室心理护理的开展可有效缓解病人术前焦虑,有利于手术室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秋冬季婴儿腹泻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及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作者:孟春丽;张志萍;褚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本实验室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主要参数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根据NCCLS EP9-A文件,每天选8例新鲜抗凝全血,分别在KX-21N XT-1800i和ABX-60三台仪器上同时测定,共5天.以KX-21N为对比仪器,另两台为试验仪器进行对比试验,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BC WBC HB PLT HCT5项主要参数的回归系数均大于0.975,试验方法和对比方法的预期偏差和相对偏差均小于1/2CLIA' 88的允许误差结论:三台仪器主要参数的偏差属临床可接受范围,具有可比性,日常工作中各仪器间结果可互为验证.
作者:熊俊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诊断脑出血及其与早期脑梗死的鉴别价值.方法:对26例脑出血病例和43例早期脑梗死病例进行GE1.5T磁共振常规序列和DWI序列扫描并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其中26例脑出血患者还进行了CT检查.结果:26例MRI诊断为出血的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早期不同时期的脑出血DWI上出现形态各异的低信号影43例早期脑梗死DWI呈均匀的高信号.结论:DWI可以用来诊断脑出血及与早期脑梗死鉴别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小如;张祖彦;张丽;郭加权;王玉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小儿炎症性疾病时,EBC与血清中8-iso-PG水平的一致性.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川崎病及健康对照三组患儿,分别测量其EBC及血清中8-iso-PG的含量,判断不同疾病及同一疾病不同时期8-iso-PG水平,并检测不同标本中8-iso-PG水平的一致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EBC与血清中8-iso-PG水平呈正相关.川崎病及哮喘缓解期,EBC与血清中8-iso-P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使用炎症标志物评估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时,应有针对性的选择标本.
作者:杨希晨;刘青;刘静;万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对于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来说,睡眠不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老年朋友就抱怨说,每晚要到十一、二点才能入睡,可是到是凌晨三四点钟就醒来了,醒了以后就瞪着两只眼睛等天亮,很想要睡就是睡不着,而白天却都是昏昏沉沉,总打磕睡.这些情况,几乎是老年人共同的痛苦,很多老年人为此焦虑不堪,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老年人会睡眠减少,甚至失眠的呢.
作者:邱自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牵引、理疗等物理治疗和内服腰痛宁胶囊,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阻滞联合中医辨证分型、中药熏洗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评估治疗后疼痛程度,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作者:杨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由多种原因诱发的胰腺组织发生自溶,并伴有继发感染的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功能改变,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凶险,并易产生诸多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性感染等,死亡率高,少数病人甚至发生猝死.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和及早治疗并发症,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樊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颈动脉灌注榄香烯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9年11月在我院接受脑胶质瘤患者78例,经手术之后使用颈动脉灌注榄香烯进行治疗,疗程为一个月.然后对患者毒副反应、有效率、半年近期疗效、远期生活质量评估以及生存期进行观察.结果:经治疗后,78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有效,且其一年、三年以及五年的生存期明显提高,远期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所有的患者并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结论:在临床治疗脑胶质瘤的过程中,行完手术之后使用颈动脉灌注榄香烯进行治疗可以产生比较确切的疗效,有利于对手术治疗疗效进行巩固,使得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宋立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有献血者缺乏血液生理知识;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环境原因等因素.分析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从而提高应对能力,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从而保障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朱旭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因误诊为脑性瘫痪而进行康复训练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因步态异常4个月被误诊为脑性瘫痪.康复训练3个月,因疾病进展与脑瘫特点不符而再次引起注意,服用左旋多巴制剂诊断性治疗后确诊.结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临床上少见,大多于儿童期发病,常以步态异常为首发症状,易误诊为脑性瘫痪,康复科医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浪费有限的康复资源,延误该病的治疗.
作者:钟晨;张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Icu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方式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在2010年7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ICU危重患者中抽取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分成甲组和乙组两组,每组15例.乙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甲组在乙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相应护理,在护理满意度上,甲组为93.3%(14/15),乙组为60%(9/15),甲组显著高于乙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甲组为6.67%(1/15),乙组为26.7%(4/1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Icu危重患者来说,给予适当的围术期护理能够使其抢救成功率得到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此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抗体,广泛存在于虎杖、葡萄、花生、藜芦等植物中,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等多种药理作用,应用范围广泛.但由于Res水溶性差,血药浓度不稳定,影响其终疗效及易引起诸多毒副作用,因此关于Res新剂型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白藜芦醇的新制剂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王爱华;刘向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危及孕妇生命,严重影响胎儿生长,甚至导致早产死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在本院发生的4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治疗与护理,早诊断,早治疗,提前做好护理预案,并严格实施将孕妇与胎儿的保护性治疗和护理做到好.结果:4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患者3例治愈或好转,1例转院,3名新生儿存活,1例胎儿引产后死亡.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尽早治疗,同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预案及实施,能大程度的保护好孕妇及胎儿.
作者:薛爱丽;包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患者施行健康教育的深入程度对患者信任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10例,按照住院流水号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强化组(60例).采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用个性化和系统化方法对强化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用调查表和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对两组患者开展调查分析.结果:从两组的遵医行为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强化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相较其高出14%.强化组在对未来的信心、安心感和对技术知识的确信三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度,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春红;杨文红;吴英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间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发生猝死.对于该病的药物治疗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作者:秦小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老年人能够有效防治老年慢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治疗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只采取常规护理,利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三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GnRHa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女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在对30例女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者终止采用GnRHa治疗后进行随访,持续(43.0±13.3)个月,观察其终身高、月经规则程度、月经初潮时间、体质指数(BMI),比较了G-P图谱和TW3法两种方法对终身高的精确度进行预测,结果:采用GnRHa进行治疗(24.2±12.2)个月,平均终身高是(160.2±4.1) cm,对比于靶身高,治疗停止后(12.1±52)个月出现月经初潮,月经周期规则,到终身高时BMI是20.22±2 10,停止治疗时G-P图谱实际终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都高于曲线法预测值,结论:采用GrnRHa治疗ICPP对改善终身高有效,随访时没有不良反应.
作者:商艳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取全面整体护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再发率为2.5%,对照组为10.0%,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面整体护理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与压抑的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再发率,护理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桂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