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治疗效果

王桂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内科, 护理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取全面整体护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再发率为2.5%,对照组为10.0%,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面整体护理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与压抑的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再发率,护理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应用于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收治的40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护理人员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40例呼吸衰竭患者中,有38例成功脱机,有效率为96 8%,2例患者因病情较重且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做好呼吸机管道的管理、人工气道的护理、气管插管的护理、及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治疗的病情变化及反应.

    作者:姚春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界面征”及其拓展性研究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明确“界面征”的来源、形成基础及其临床意义,给予“界面征”一个合理的定义.方法:对“界面征”文献资料及人体医学影像学基础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结果:在人体各种正常组织、器官、结构与疾病的影像表现中,“界面征”具有统一的理性概念与含义.结论:“界面征”来源于超声学“界面”一词的延伸,是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存在的自然属性,是各种影像学的形成基础,是人体各种组织与器官(结构、轮廓、密度与功能等)的固有表现及各种疾病的异常表现;对其进行拓展性研究,对人体组织器官正常与否、急慢性炎症、良恶性肿瘤的影象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宝忱;曲桂芝;蒋晶;王艳丽;李祎;毕永民;屈国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针对留置针堵管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预防措施.方法:将我科73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根据年龄和药液性质分为3组,有专人负责观察和填写调查表.结果:20-40岁堵管发生率0.06%,40-60岁堵管发生率0.04%,60-86岁堵管发生率0 08%;刺激组堵管发生率25.92%非刺激组堵管发生率12.60%.结论:严格控制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合理选择穿刺部位,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注意药物配伍要求,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导管堵塞的发生率.

    作者:李兴;王晓兰;王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例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护理方法.结果:导致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8例、胎盘因素2例、软产道损伤2例,采取积极的抢救、治疗、护理后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产后出血的防治,关键在于加强孕产期保健、筛查高危妊娠;早发现、早处理;认真做好产前预防、产时监测及产后观察等护理工作,消除出血隐患,大限度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刘启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提高手术室安全护理水平探讨

    手术室是医院十分重要的治疗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室安全护理水平十分重要.本文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手术室安全护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作者:赵向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ICU患者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穿刺是ICU患者常见的护理技术,而皮肤瘀斑、血肿是静脉穿刺后常见的并发症[1].淤血和血肿刺激局部组织、神经,引起局部疼痛不适,给患者造成了躯体上的痛苦.非但如此,皮下淤血、血肿需要长时间的吸收、消散,给患者和家属视觉感观上造成不良刺激,心理上造成恐慌.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也是引起医患矛盾的诱因之一[2].而且对于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肿瘤晚期、血液系统疾病等来说,皮下淤血、血肿更是一个潜在的感染灶,易形成脓肿引起败血症,重者危及生命.如何减轻患者疼痛,保护好血管,一直是临床护士关注的问题.

    作者:龚彩虹;刘慧;时雯婷;兰荣;曹娟;田颖;董炜;刘文静;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A型肉毒毒素协同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下肢肌痉挛的研究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协同康复训练治疗脑瘴患儿下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例8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A型内毒毒素协同康复训练,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d、2周、1个月、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量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后2周,痉挛评分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GMFM-88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李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两种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行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宫颈病专科门诊收治的89例CINⅢ患者的临床料,比较CKC和LEEP两种手术方法治疗CINⅢ的临床疗效.结果:CKC细术中出血量多于LEE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P<0.05);CKC组手术时间长于LEE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灶的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病变复率CKC组低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CINⅢ,LEEP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易于被患者接受,但CKC在减少复发方面优于LEEP.

    作者:沙晶;游存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

    目的:对微创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25例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在我院行微创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24例患者存活,1例患者死亡,19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2%,护理效果理想.结论:对行微创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进行体位护理、生命体征观察等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身体素质获得改善,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辩证给予中药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

    目的:探讨辩证给予中药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中药治疗组:术后第一人除了术后常规性用药之外,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理论分期给予中药治疗,1剂/d,2次/d,早晚分服.西医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 IU/次,2次/d.两组均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疗程2周.结果:220例患者术后共发生16例DVT,发生率为7.27%,其中中药治疗组4例(3 63%),西药对照组12例(10.90%),两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辩证给予中药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可以达到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同的预防效果,且较为安全,可避免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等抗凝剂的出血风险.

    作者:刘玉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压力相关的故障诊断方法

    系统压力是考量液相色谱仪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仪器操作人员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掌握压力故障的表现形式、分析思路和排除方法,快速准确的解决各种压力异常问题,使日常分析工作更为有效可靠.本文基于仪器硬件故障导致的压力问题的分析,总结安捷伦液相色谱仪压力相关问题的诊断方法.

    作者:王建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夜间急诊危重患者CT检查的护理措施与体会

    目的:总结夜间急诊危重患者CT检查的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分析我院医学影像科对2012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478例夜间急诊危重患者行CT增强扫描的特点、护理经验与体会.结果:多数患者情绪不稳,常有焦虑和恐惧心理.要求CT室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备熟练的抢救知识及心肺复苏经验,能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掌握相关的心理护理知识.结论:对夜间急诊危重患者CT检查时精湛的技术和心理护理相当重要.

    作者:金娟;姜玲;张学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复方计量分析的三个要素

    本文讨论了中药复方计量分析的三个要素,即1)复方中各单味中药的剂量、2)复方中各单味中药剂量所占比例、3)复方中所含单味中药个数.对于任何中药复方这三个因素不可缺少,中药复方的功效随着上述三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作者:王文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观察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干预方法.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20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出院时认知能力、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73.6±21.6)分、(63.7±11.6)分优于对照组(52.66±25.6)分、(50.6±23.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治疗可有效促进认知功能、生活能力恢复.

    作者:陈俊;郑文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如何加强结核内科医生的诊断技能

    现代医学技术迅猛发展,如何加强诊断技能成为了当代医生的主要问题.肺结核的治疗有100余年的历史,在结核病多发的年代我们更要做好结核病的内科治疗工作.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MPV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7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比较乙肝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PLT、PC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MPV、PDW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对于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赵海燕;刘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987例松矿职工健康体检血脂现状与分析

    目的:血脂异常与生活水平、生活习惯等相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了解松矿职工血脂情况,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方法:2010年987例松矿在岗职工血脂普查.结论:要做好职工健康体检工作,开展健康讲座,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方宁;王子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目的:总结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预防65例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一例发生意外拔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通过对气管插管的牢固固定,做好气道护理,合理约束,加强心理护理及必要的镇静能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作者:杨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雾化吸入法治疗急性哮喘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雾化吸入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组40例,哮喘急性发作采用中药雾化吸入法加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对照组40例静滴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喘乐宁,其它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改善情况经配对T检验,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雾化吸入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满意可以临床推广.

    作者:高文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持续改进的浅见

    我院根据卫生部规定的6项行业标准对供应室进行了近一年的质量持续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使我院的医院感染率与2012年同期相比降低了80%.因此供应室质量持续改进势在必行.

    作者:张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