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凌晓;曹虹;张文炳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旨在转染肝细胞,建立 HBV复制状态模型.方法体外连接HBV(ayw亚型)DNA获得6.4kb的双拷贝DNA片段,然后将其插入pcDNA3载体的EcoRV位点.结果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切筛选和验证获得头尾串联双拷贝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结论成功构建了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作者:倪宏;骆抗先;刘定燮;朱幼芙;马佩球;朱科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国产水凝胶微球(HMs)血管内栓塞的生物相容性及远期效果,并与进口HMs、聚乙烯醇(PVA)颗粒比较.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经兔右颈动脉插管,分别用直径为250~300μm的国产HMs、进口HMs、PVA经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ECA)分支栓塞,观察动物神经功能改变、血管再通情况及机体反应性.结果所有动物ECA分支栓塞后均存活.国产HMs共栓塞ECA 11条分支血管,进口HMs共栓塞血管10条,6个月后血管造影均未出现再通,而PVA栓塞11条ECA分支中有2条再通(18.2%).经造影观察,国产HMs具有明显的不透X线性.与PVA相比,国产HMs、进口HMs仅引起血管内皮轻度损伤、增生,栓塞血管的局部反应轻微.结论国产HMs远期栓塞效果、生物相容性与进口HMs相同,优于PVA.
作者: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徐如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重度中毒病人发病急、病情重,救治不及时可迅速发生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一旦发生,病死率达30%~l00%.急性中毒患者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与毒物种类、毒物量、中毒程度、就诊及急救是否及时有关.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与作者临床实践总结了急性重度中毒致MODS的特点与救治方法.
作者:李奇林;宋于刚;刘斌;许兆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耐药性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临床常用的12种抗生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唑啉、西力欣(头孢呋辛)、先峰必(头孢哌酮)、菌必治(头孢曲松)、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和林可霉素),分别测定它们对从临床分离的110株条件致病菌的抗菌与效果.结果 110株条件致病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与林可霉素耐药:其余8种抗菌素以对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性低;对菌必治、先锋必和西力欣的耐药性都在35%以下;而对菌必治和先锋必极敏感的菌株占37%;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对条件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耐药菌株在50%~65%之间;对链霉素、氯霉素耐药的菌株已超过65%.结论临床对抗生素的使用应斟倩分析.
作者:郑萍;晏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寒地区应用肌(皮)瓣移植术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应用17种类型的肌(皮)瓣治疗肢体软组织缺损137例;皮瓣切取范围:大面积为22cm×18cm,小面积为2cm×3 cm.结果 2例失败,2例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均全部成活,成活率为97%.结论本组高寒区的肌(皮)瓣移植总体疗效满意.
作者:丘奕军;陈保光;刘华;冯毅;陈状;郭树章;王保华;解放军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国自然人群中新型DNA病毒-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nPCR)检测云南某自然村的179位村民血清及粪便TTVDNA,并对检测结果及调查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人群中TTV感染率约10.6%,感染者血清ALT正常,不同性别、年龄及民族的TTV DNA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部分血清TTVDNA阳性者粪便中可检测到TTVDNA.结论我国自然人群中存在TTV无症状感染者,粪-口传播可能是TTV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
作者:陈永鹏;梁蔚芳;韦彤;王燕军;刘伯青;章廉;骆抗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对脉冲释药系统的原理及其具体剂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强;朱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多饮、多尿12年,胸闷、心悸1个月,下肢及阴囊水肿1周于1999年10月29日入我院内分泌科.查体:血压23/10kPa,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充盈,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移动性浊音阳性,阴囊水肿,双下肢明显水肿.尿规示尿蛋白+++、血尿素氮8.8mmol/L、血肌酐310 μmol/L、血清白蛋白28 g/L、空腹血糖6.2mmol/L.
作者:欧阳平;官键;刘宏发;刘伊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脊髓压迫伤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eNO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eNOS mRNA的表达,脊髓压迫伤后eNOS mRNA表达迅速增强,在伤后6 h达到高峰.结论 eNOS可参与脊髓组织正常的生理调节,并可能在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作者:刘成龙;靳安民;周初松;周东耀;闵少雄;陈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蛋自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用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中c-myc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皮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c-myc蛋白表达升高提示存在c-myc原癌基因的激活,c-myc原癌基因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
作者:胡振富;罗力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糖化白蛋白-脂质体交联物(简称交联物)作为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合成交联物并对大鼠进行体内实验,了解交联物在动物肝脏的聚集量以及预先注射乳糖化白蛋白对交联物肝脏聚集性的抑制作用;比较交联物、普通脂质体分别包裹的α-干扰素及游离α-干扰素在2.2.15细胞中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效应.结果交联物在肝脏的聚集量是脾脏的2倍以上,是其他脏器的4~9倍;预先注射乳糖化白蛋白后交联物的肝脏聚集性减弱,与脾脏聚集量无显著差异;交联物包裹干扰素后抗乙肝病毒效应较普通脂质体包裹的干扰素及游离干扰素显著提高,相当于普通脂质体干扰素1/4剂量、游离干扰素1/8剂量的抗病毒效应.结论交联物通过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实现肝脏聚集性,可望成为理想的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
作者:陈永鹏;章康;胡俊;刘定立;冯筱榕;骆抗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腹腔巨噬细胞(Mφ)经烧伤血清刺激后的凋亡情况.方法制作3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分离其伤后24h血清.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的Mφ经烧伤血清刺激后的凋亡情况并与正常大鼠进行对照.结果烧伤大鼠血清诱导Mφ凋亡明显增加,这种作用随刺激时间的延长和烧伤血清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烧伤血清可能在烧伤后Mφ功能失调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谢沛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应用γ模型神经网络对实际病例的学习,把病例样本特征提取出来并分布到网络的连接权上,使训练后的网络具有联想推理功能,可以实现对疾病的辅助诊断作用.
作者:刘建成;蔡湛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感染人微小病毒B19(PVB19)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生化改变情况.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对照者的共473份血清中的PVB19 DNA,对PVB19 DNA阳性血清进行血清生化测定并对多项生化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7份PVB19DNA阳性血清.17份血清中多项离子、肌酐、尿酸、葡萄糖、乳酸脱氢酶等的水平正常,而尿素氮、胆红素、蛋白、肝脏酶的水平大多偏离正常值;经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PVB19感染者与有其他症状的PVB19感染者在肝细胞受损程度及肝功能不全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感染PVB19不会引起离子水平、肾功能、糖代谢水平等的改变,但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PVB19后血清生化改变与其他患者不同,是否可用血清肝脏酶和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作为PVB19感染的辅助诊断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江凌晓;曹虹;张文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80例大肠癌组织及l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VEGF及KDR的表达.结果 VEGF染色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膜及胞浆,KDR染色性物质主要位于癌组织及癌组织旁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大肠癌组织中VEGF和KDR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1),VEGF和KDR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病理分型无关(P<0.05).结论 VEGF和KDR在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反映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和进展情况,并作为预后的指标.
作者:黄宗海;陈治;钱伟峰;王晓莉;张莉;潘玉先;曹长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野生型p53基因、Rb基因、反义IGF-I基因与大鼠反义AT1B基因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病毒载体介导,将上述4种基因分别转导至大鼠球囊损伤的颈动脉再狭窄模型中,21 d后观察并比较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53基因、Rb基因治疗组及反义IGF-I基因治疗组的动脉血管新生内膜/中层面积比均显著降低(P<0.01);与AdVβgal组相比,反义AdVAT1B基因组的动脉血管新生内膜/中层面积比显著降低(P<0.01).而p53基因治疗组、Rb基因治疗组、反义IGF-I基因组及反义AdVAT1B基因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述4种基因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可能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欧阳平;刘伊丽;许顶立;侯玉清;黄洪莲;戴云;郭亚军;刘新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外周血中癌胚抗原(CEA)分泌性肿瘤标志基因的表达.方法设计特异的引物,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正常人及肿瘤病人外周血有核细胞成分中的CEAmRNA.结果 46例肿瘤患者中有25例检出CEAmRNA,阳性率为54.35%;正常对照者12例均阴性.肿瘤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血清CEAmRNA检出率明显高于I、Ⅱ期的病人(P<0.05).CEAmRNA阳性率与血清CEA水平无显著性关系(P>0.05).临床有远处转移者CEA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P<0.05).对临床无远处转移征兆,而CEAmRNA检测阳性的12例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3例出现脏器的转移.结论外周血标志基因检测是肿瘤微转移检测的灵敏方法.CEAmRNA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正相关,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而与血清CEA水平无显著性关系.血中标志基因阳性可能提示肿瘤的早期转移.
作者:李荔霞;王晓怀;郑文岭;王捷;林金容;周殿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报告经椎管和胸腔联合手术I期切除的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原发于椎管内的神经内分泌癌.本病恶性程度高,国内仅见1例报道,国外也极为罕见,而哑铃型则未见报道.术后症状消失,隔月全身化疗半年,随访2年无复发.
作者:闵少雄;靳安民;张辉;朱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78名护校实习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样本的SCL-90因子分大多数均高于国内常模评分,其常见的心理障碍是强迫、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提示实习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应加强对她们的心理疏导.
作者:周宗芳;周佳;黄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