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敏
硬膜外麻醉是临床工作中主要的麻醉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等许多优点,但也有循环干扰强、麻醉效果随个体差异变化大等不足之处.寒战在硬膜外麻醉中较为常见,寒战的出现对患者生理影响较大,可有碍麻醉及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现就其发生原因和如何预防及护理探讨如下:1 寒战发生的原因1.1 精神因素术中病人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寒战发生率较高.1.2 体温过高因素见于病人高热前或已有高热.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及输液或输血等引起.1.3 散热因素包括室内温度过低,患者裸露面积大,皮肤用易挥发消毒剂(如75%乙醇)及消毒面积较大,术中输入大量低温液体或库存血以及大量的低温液体冲洗术野及体腔、冲洗时,低温液溢在手术床上,病人被浸泡在湿凉敷料中,使体温下降而出现寒战.
作者:胡正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侧髋关节同时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同时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及预防性使用抗血栓药物,一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立即给予治疗.结果:经过我科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出现1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率为1.7%,在我科及时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对行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应以预防为主,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需及时对症治疗,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代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儿共340例,以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等专门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是否出现输液外渗、是否出现透明贴产生的粘贴伤、是否出现针头脱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头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粘贴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实施专门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发生率,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且显著提高了护理效果.并有效节省时间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何玉一;徐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3D-CISS序列对脑池段舌下神经及其异常毗邻结构进行显示与研究,为临床获得详尽的MR影像解剖资料.方法:对40位正常体检者和9例舌下神经麻痹患者均行常规SE序列及3D-CISS序列扫描,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从不同角度观测舌下神经及其毗邻关系.结果:40位正常体检者的舌下神经显示率为100%;9例舌下神经麻痹患者的毗邻结构均得以清楚显示,其中3例为占位性病变造成的压迫;6例为血管迂曲造成的压迫推移.结论:3D-CISS序列结合MPR技术能够准确显示舌下神经的毗邻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姜玉芝;段玉婷;梁长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本文探讨了手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72例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其感染的相关因素,便于制定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医学参据.结论:将分析出的感染因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加强手术室的控制管理和适当采用抗生素以及医护人员的预防意识的提高等干预措施能很大程度上抑制和减少切口感染的状况出现,降低感染率.
作者:高岳军;史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克雷伯菌性肺炎的疾病特点,感染率和耐药特点等,为治疗该疾病选择抗菌药物方面提供较好的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感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的痰标本中筛选分离出105株克雷伯菌进行检测,对其药敏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均对各种药物的敏感率不同.亚胺培南敏感率高,舒巴坦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其次.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约为三分之一.多次使用抗菌药物产ESBL检出率比初次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检出率高很多,其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克雷伯菌性肺炎的治疗药物选择哌拉西林、舒巴坦和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疗效较佳,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于治疗克雷伯菌性肺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疗效佳.
作者:唐岳军;张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老年病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并存疾病较多,其循环和呼吸系统的代偿能力多有降低,目前常用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从药物起效至峰效和体位变动时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问题,对此类病人,应尽可能选用对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范围大、便于调节、对体位变动影响小的麻醉方法和药物.近来,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由于用药灵活、病人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研究表明,罗哌卡因比布比卡因作为椎管内麻醉用药能获得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本试验拟选用罗哌卡因作为椎管内麻醉用药,采取腰硬联合阻滞、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单次足量给药和分次给药三种麻醉方式,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和体位改变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观察其预后,为此类病人的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尤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股骨头坏死是发生在股骨头这一特定解剖部位的骨坏死.是由多种潜在因素造成股骨头循环丧失的结果.1 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技术原理髓芯减压术髓芯减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原理是基于多数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近端存在骨内高压.其机制为:①通过钻开骨皮质,使密闭的骨腔开放,股骨头内的减压隧道可作为相邻松质骨腔的缓冲室及排出骨内淤滞的通道.这样使骨内压减低,静脉回流增加,使骨微循环恢复正常;②髓芯减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促进血管再生.钻孔切开了许多骨内小管,刺激了血管生长,而且钻孔时穿透了软骨的骨硬化区,并使股骨头与血供丰富的股骨转子部相通,有利于血管沿隧道长入股骨头,促进股骨头修复;③髓芯减压还可解除营养动脉痉挛,减压隧道可排出坏死骨片.
作者:董建军;游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后再出血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83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后33例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存活25例,家属放弃二次手术治疗自动出院6例(后证实死亡),死亡2例,存活率75.8%,出院6个月随访,按生活能力测定(ADL),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3例;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9例;Ⅲ级:需人帮助,可扶柺行走9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3例;V级: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及时发现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后再出血先兆,并给于恰当的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建华;黄春刚;张国栋;张术红;刘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己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引导人们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学会自我管理,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防止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 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1.1 糖尿病基础知识的宣教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作者:陈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药学服务对提高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取药指导,观察组行优质药学服务,观察对比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率及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得到了显著性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开展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同时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进而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芹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羊水栓塞是由于羊水及其内有形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病势凶险的产科并发症,临床上较少见,但死亡率较高.病因多为子宫收缩过强或呈强直性,宫内压力高,在胎膜破裂或破裂后不久,羊水由裂伤的子宫颈内膜静脉进入母血循环所致.羊水栓塞发病迅猛,常来不及作许多实验室检查患者已经死亡,因此为及早诊断,必须熟悉发病诱因和前驱症状.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常首先出现寒战、烦躁不安、咳嗽、气急、发绀、呕吐等症.如羊水侵入量极少,则症状较轻,有时可自行恢复.如羊水混浊或入量较多时相继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1月间,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42眼的临床治疗,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眼压稳定在(15.25±1.35) mmHg,术后随访末次矫正视力,42眼中,38眼视力提高超过0.05,其中视力提高<0.05者有2眼为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所致,2眼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术后30眼出现不同程度角膜水肿、内皮皱褶等,6眼出现虹膜后粘连、晶体前囊膜渗出等,3眼出现后囊膜混浊,积极治疗后好转,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周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西藏拉萨市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方法:于2010年4月至7月,采用系统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西藏拉萨三县一区中1370例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1 2%,其中男性显著高于(56.0%)女性(48.0%)(P=0.004),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高(60-74年龄段患病率为77.8%,75年龄段患病率≥82.5%),并且城市、郊区、农业区的患病率高于牧业区(p<0.001).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3.5%,24.3%和7.7%.平均收自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6.96±30.24和89.34±24.48毫米汞柱,男性高于女性(p<0.001),并且与年龄增加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城镇人口、体重指数<18.5均与高血压的发生独立相关,农村人口和吸烟因素分别与高血压的知晓率相关.结论:高血压在拉萨地区发病率较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相对较低.提示我们加强对高血压的健康宣教,提高人群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对重点人群进行干预,提高自我防病意识,从而缩小与国内经济发晨水平较高的城市间的差距.
作者:郑曦;时荣海;姚道阔;次仁卓玛;唐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注射用炎琥宁适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盐酸溴已新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伴有黏痰,不易咳出者.我科在使用2种药液过程中发现存在配伍禁忌,不能序贯输注,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应收入院.遵医嘱给予注射用炎琥宁和盐酸溴已新分别静脉滴注.输液过程中,发现输完生理盐水250ml加注射用炎琥宁320mg组液体后,接生理盐水100ml加盐酸溴已新16mg组液体,发现茂菲滴管中出现了乳白色浑浊物,立即关闭输液器,更换输液管并给予生理盐水冲洗,患者无不适症状.
作者:袁敏;库惠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住院的21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长期卧床、高龄、气道侵入性操作以及原有基础疾病等因素是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环境管理、气道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增加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治疗基础疾病等是防治院内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付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舒芬太尼在鼻内镜手术全麻苏醒期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鼻内镜手术60例,随机分成三组.在手术结束前20分钟,患者随机静脉注入地佐辛0.1mg/kg(A组)或舒芬太尼0.1μg/kg(B组),C组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术中连续监测ECG、SBP、DBP、MAP和SPO2.观察并记录术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min (T2)、5min(T3)和10min(T4)的SBP、DBP、HR变化.同时记录三组组自主呼吸恢复、睁眼、定向力恢复和拔管时间.结果:A组和B组的SBP、DBP、HR变化明显低于C组(P<0.05),但A组和B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自主呼吸恢复、睁眼、定向力恢复和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C组(P>0.05),而A组和C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和舒芬太尼都能够很好的减少鼻内镜手术术后拔管躁动的反应,而地佐辛对于术后呼吸恢复没有明显影响,能够更好的用于鼻内镜手术术后拔管躁动的预防.
作者:赵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硒对葡萄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方法:64例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强化糖尿病饮食管理和口服硒酵母片(含硒150ug/d);对照组:只进行糖尿病饮食管理;每两周测定一次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h血糖(PBG),治疗前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结果:64例IGT患者观察时间2个月,治疗组的FPG、PBG、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有下降,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硒对IGT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有一定疗效作用.
作者:陈红;龚茜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是对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这两种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进行的筛查.通过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防止儿童因疾病带来的智力障碍、身材矮小、容貌丑陋、甚至死亡的不可逆的后果.足跟采血是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常规方法,在尽可能减少新生儿痛苦的前提下,一次性采集成功,并收集到合格的标本室其中的周瑶的环节.临床上由于新生儿足底血运不丰富,采血时机、体位、部位及方法不当,就会造成采血困难,采血量不足,及反复穿刺给新生儿带来极大的痛苦及其家属的严重不满,从而影响护患关系.我科自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以来,为了提高一次性成功的采血率,确保血片质量,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霞;朱家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而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高危人之首.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逐日增加,面临大的危险性.因此,职业暴露箱的应用可有效积极的减少职业暴露带来的危险,实施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柴丽敏;张全英;李中锋;穆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