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舒适护理体会

朱映雪

关键词:宫缩乏力性, 产后出血, 舒适护理,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舒适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体会.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59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总计70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总计89例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总良好率为98.88%,对照组满意度总良好率为88.5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平均出血量无差异(>0.05),观察组护理后平均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对我国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癫痫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

    目的:对癫痫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护理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方法:采取SAS和SDS对73例患者进行焦虑及抑郁心理方面的诊断.结果:患者中存在焦虑心理的的占有率为63%,且存在抑郁心理的占有率为75%.结论:癫痫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心理方面的压力甚至障碍.因此,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需提供药物,还应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

    作者:林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阴式全子宫切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切口、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的手术方式,我院虽是基层医院但在业务上不断探索进取,现将我院近几年开展此项手术5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8年至2013年共开展50例,年龄在39-75岁,手术适应证为经产妇,子宫活动好,无盆腔粘连及阴道狭窄、无贫血,情况良好的患者.1.2 手术前准备麻醉:采用硬脊膜双间隙置管麻醉下行阴式子宫全切术.体位:膀胱截石位切口:阴道环形切口无菌物品准备:阴式子宫切除术除常规器械如:布类、手术衣、器械包外,还需准备特殊阴道拉钩、双腔导尿管、一次性缝合肠线、缩宫素、金属导尿管、宫颈钳、云南白药纱条等.

    作者:张金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的出生缺陷.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唯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降低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的语言和言语损害,终实现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聋而不哑,对降低我国聋哑儿的发病率,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柴艳婷;孟玉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服药依从性的健康教育.方法:通过2013年7月到12月200例社区高血压服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对照组实验组各100例,实验组除常规指导外,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系列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并做好定期随访工作.结果:通过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用药依从性干预,自我监测等方面的指导,患者能自觉改变影响血压变化的行为因素,保存心情愉快,提高服药依从性,有意识地学会控制或减少影响血压变化的因素,以保持血压稳定,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围术期认知功能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接受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围术期分别采用认知功能干预护理及常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术后3d、1周、3个月及6个月时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李文洁;齐慧;付丽;万效梅;王燕;毕燕琳;李井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消毒供应中心对骨科租赁器械集中化清洗包装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骨科租赁器械的管理.方法:对清洗、包装把握细节质量,并对效果评价分析、对比.结果:有效进行质量控制,避免超大、超重器械包,保证了清洗、包装、灭菌的质量.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才能保证骨科器械清洗、包装、灭菌、监测的有效性,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邵亚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与THA治疗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9例分别接受PFNA(PFNA组)和THA(THA组)治疗,且随访超过12个月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FNA组46例,THA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患髋功能活动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9~41个月随访,平均27个月.PFN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明显少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术后下地负重时间较THA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在Hams评分优良率方面低于THA组,且并发症多于THA组.结论:两种术式各有利弊,PFNA操作便捷,出血量少,适用于伴有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骨折且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而THA具有负重活动更早,适用于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伴有髋关节退变的老年人.

    作者:徐汪洋;王晶;卢芳连;周晓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的分类与治疗作用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易复发的慢性疾病,不及时治疗易并发大出血或者恶变.随着医学的进步,自从在人胃粘膜中能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后,人们对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及病因有了更新的认识,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有很大进步,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对消化性溃疡病人的预后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度胸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的护理

    目的:总结重度胸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的护理经验,提高重症胸外伤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胸部重度创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均行气管切开后呼吸机辅助呼吸.通过对气管切开伤口的护理、呼吸道管理、病情观察、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呼吸监测,评估疗效.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撤机、拔管,血气分析较前明显改善.结论:重度胸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机械通气,做好呼吸道管理,加强气道湿化,协助排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有效通气,是提高治愈率的有力保证.

    作者:孙艳平;田丽华;张秋伶;龚玉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

    目的:剖析2007-2009年我县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针,为指导合理的分娩方式及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3年来我县住院分娩的资料.结果:3年来总住院分娩总数为例5368人,剖宫产率分别为:37.52,41.22,54.08,成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指针中社会因素和脐带绕颈上升明显.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先导作用,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及职业操守,正确掌握剖宫产指针,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作者:罗秀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科护理

    目的:探讨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disseminatedintravs cular coagulationDIC)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1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分析.结果:21例经过医院护理人员有效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病愈时长有效缩短.结论:有效预防并去除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因,及时发现危象,及时执行各项治疗措施,提升DIC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作者:胡晓红;任宗凯;张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在计划生育孕优服务中如何做好护理工作

    目的:了解计划怀孕夫妇健康状况,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不良因素,提高人口素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以降低或消除出生缺陷发生风险,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基层护理工作者如何迎接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挑战,在孕优工作中发挥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作者:徐扬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分析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治方法,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的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而对照组则是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患者21例,占总比例的7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12例,占总比例的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治疗加用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晓青;张静;李树华;董琰;曹丽华;刘寅;金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康复疗法联合中风康复家庭疗法对偏瘫72例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疗法联合中风康复家庭疗法对偏瘫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4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中风康复家庭疗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中,显著45例,有效16例,好转8例,无效3例,对照组72例患者中,显著16例,有效38例,好转4例,无效1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x 2=11.0538,P=0.0009).结论: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而言,康复疗法联合中风康复家庭疗法较单用康复疗法更有效,能加快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石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个案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运用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模式的运用.方法:将440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0例实施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管理模式.实验组220例从患儿入院开始到出院回访实施个案管理模式,护理人员除做好新生儿的一切治疗及护理外,还注重患儿父母与患儿的情感交流和照顾婴儿的技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优质服务理念.比较两组新生儿出院后服务满意度和出院后回院复诊情况.结果:实验组出院时家属服务满意度调查为99.54%,对照组服务满意度调查为92.27%,两组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出院后回院复诊率95.5%,对照组出院后回院复诊率7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案管理服务满意度和出院回访率提高.有利于增进医护患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发育.

    作者:罗丽明;郭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接受3.5个月药师的药学指导,而后结束治疗,后对两组的用药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之后,实验组患者用药的依从率为87%,对照组患者用药的依从率为39%.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一定的药学指导措施指导糖尿病患者用药,其对用药的依从性以及表现出来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梁春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价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1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护理对象,实验组、对照组各为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与信任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感染2例,疼痛3例,对照组切口感染4例,疼痛5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在手术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程度,且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体现该护理模式具有实用性高、可靠性高及优越性高等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邓青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9例急性胃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讨论急性胃炎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果:多数患者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可分为急性外因性和急性内因性两类.结论:预防为主,节制饮酒,勿暴饮暴食,慎用或不用易损伤胃粘膜的药物.急性单纯性胃炎要及时治疗,愈后防止复发,以免转为慢性胃炎,迁延不愈.

    作者:马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研究概况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通过系统检索精神分裂症康复方面的文献,对其目前康复治疗方法进行了归纳和综述,以期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丁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46例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期间开展的手术配合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按照正常手术步骤进行,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短12mm,长22mm.手术过程并未出现任何不适现象,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零.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过程中给予密切的手术配合,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作者:林玉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