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青;张静;李树华;董琰;曹丽华;刘寅;金超
目的:对脑梗塞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护理,观察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80例脑梗塞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其中包括活动肩胛带和患肢负重训练以及肩关节无痛范围内的被动运动等.结果:复位率为35.7%,治疗总有效率为78.6%;训练前后进行比较(P<0.05);此外,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发生肩关节旋肌袖损伤,占2.9%.结论: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症状,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缓解其的肩关节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但是,如果出现训练不规范的情况,则会引发相关的副作用,进而影响训练的效果.
作者:靳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方式终止14-24周妊娠的效果对比.方法:将80例妊娠14-24周妇女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40)例;B组采用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引产(40)例,比较两组引产效果.结果:A组与B组相比,宫缩发动时间及产程短,清宫率低,镇痛药使用率低,出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简单、安全、高效,引产后不需常规清宫,优于羊膜腔内依沙吖啶引产.
作者:任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ICU患者出现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导致肛周皮肤损伤后,分别采用涂抹护臀霜以及地榆油对患者实施护理,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从而对患者实施更好的护理.方法:将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涂抹护臀霜实施护理,B组涂抹地榆油实施护理.对两个组在肛周皮肤出现损伤的比例、皮肤损伤出现的时间以及皮肤损伤的程度进行对比,从而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皮肤出现损伤的比例,A组为37.5%,B组为17.5%,B组出现损伤的比例低于A组(P<0.05).肛周皮肤出现损伤的时间,A组为2.47±1.96d,B组为2.14±1.22d,两组对比后,没有统计学差异.皮肤损伤程度的评价,A组为3.30±4.51分,B组为1.38±316分,B组损伤程度低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U患者由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导致肛周皮肤发生损伤涂抹地榆油实施护理,能够使患者皮肤损伤的程度减轻,使肛周皮肤得到更好的护理.
作者:杨利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降压对症处理,治疗组21例在常规降压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服心脑舒通胶囊,30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作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血液流变学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脑舒通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性.
作者:陈艳春;任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住院的21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长期卧床、高龄、气道侵入性操作以及原有基础疾病等因素是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环境管理、气道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增加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治疗基础疾病等是防治院内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付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分析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为该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有效指征,进而提高其应用效率.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妇科患者中,选取40例采取急诊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该40例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急症子宫切除术,其中2例胎儿死亡.其中17例患者出现宫缩乏力,9例患者出现胎盘前置,8例患者出现胎盘早剥,3例患者出现子宫破裂,2例产后出血,1例子宫感染.结论:采取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一般都具有多次孕产、剖宫产等高危诱因,而且受到胎盘因素作用居多,因此有效结合患者身体特异性并做好子宫切除术的准备,可以提高临床手术质量,并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王炎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泵注对腹部手术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右旋美托咪啶泵注组(分别以0.1、0.3、0.5μg·kg-1·h-1速度维持):插管成功后即刻以3μg·kg-1·h-1的速度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10min,然后分别以0.1、0.3、0.5μg·kg-1·h1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分别为B、C和D组).观察并记录入复苏室拔管期间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D两组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轻微;四组患者拔管时间分别为(22.6±4.4) min、(23.5±4.8)min、(35.6±7.8) min及(38.5±7.4) min,C、D两组明显长于A、B组;C、D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A、B组明显减少.结论:0.3、0.5μg·kg-1·h-1速度维持泵注用于择期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循环稳定,但是延长拔管时间.
作者:欧潇;王波;陆素青;旷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于改善婴幼儿输液依从性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间接诊76例婴幼儿纳入研究.将其分别采用常规输液(对照组)及人性化输液措施(研究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疼痛主客观评分、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应用人性化思想开展婴幼儿输液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并减轻其疼痛.
作者:范先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disseminatedintravs cular coagulationDIC)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1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分析.结果:21例经过医院护理人员有效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病愈时长有效缩短.结论:有效预防并去除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因,及时发现危象,及时执行各项治疗措施,提升DIC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作者:胡晓红;任宗凯;张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俗称粉刺、暗疮、青春痘.好发于颜面、胸背部,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及瘢痕等多种损害.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此病虽然临床诊断容易,但其病程呈慢性,时轻时重,多数至青春期后逐渐缓解,少数至中年方愈,有的还可遗留下凹坑状萎缩性瘢痕或瘢痕疙瘩性损害,极大的困扰着爱美的青春期少男少女[1].笔者采用清热暗疮片等综合治疗痤疮89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爱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股骨颈骨折、严重股骨头坏死引起的关节疼痛、畸形、行走不便等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由于疾病痛苦,不能维持正常活动,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康复后能正常行走,减少病痛,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价位的髋关节,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做好健康指导,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刘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快速物理降温的方法以减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方法: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采用不同的降温措施.结论:通过各种物理降温有85%的患儿体温在1小时左右降至正常,经综合治疗后均得到良好控制.
作者:郭连凤;董建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防病治病知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帮助病人了解疾病控制的方法,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治疗保健措施.方法:对护士健康教育技巧进行探讨.结果: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针对病人、病种通过合理的教育,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加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从中得到及时的解决,为患者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马桂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旨在说明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预后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缺血性)48小时即进行康复训练与病程在1个月以后进行康复训练的脑卒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者有效率95%,后者有效率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开展的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也就越好.
作者:李春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儿共340例,以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等专门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是否出现输液外渗、是否出现透明贴产生的粘贴伤、是否出现针头脱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头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粘贴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实施专门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发生率,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且显著提高了护理效果.并有效节省时间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何玉一;徐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药学服务对提高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取药指导,观察组行优质药学服务,观察对比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率及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得到了显著性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开展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同时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进而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芹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效果,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肺结核患者70例为结核病代表,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使用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35例使用一般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肺结核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其主观幸福感量表评分为161.82±9.22分,焦虑程度为39.22±5.34分,抑郁程度为38.22±6.39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结核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应用.
作者:向晓艳;万红玉;卢永菊;张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中枢性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静脉滴注低温液体41例为治疗组,同期其他治疗相同而未给予静脉低温液体39例为对照组,治疗组除给予常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反对症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不给予药物及常规物理降温.将所有治疗用液体(20%甘露醇、0.9%NS、5%GS、5%GNS、10%GS)在使用前均预置于冰箱中,使之温度在4~6℃范围内,使用时以浅色保温棉套套之,按40-60滴/min的速度持续静滴,液体用量以临床治疗需要量为准,疗程3-8天,直到患者体温连续24小时低于37.8℃或死亡.结果:治疗组存活27例,死14亡例,对照组存活11例,死亡28例,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同时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作者:冶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患儿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血液肿瘤科化疗的56例恶性淋巴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干预组患儿化疗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化疗后给予常规护理,3个月后随访,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IA),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两组患儿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影响.结果: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干预组患儿化疗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恶性淋巴瘤患儿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琳;戴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舒适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体会.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59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总计70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总计89例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总良好率为98.88%,对照组满意度总良好率为88.5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平均出血量无差异(>0.05),观察组护理后平均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对我国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映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