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席雅茹;王小娜;李萍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3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和探讨护理效果.结果:1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2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危象先兆,1例患者手足抽搐,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病情获得有效改善.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小儿洗胃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洗胃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3日至2013年9月3日共有85例洗胃患儿,其中有4例患儿资料收集不全,其余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心理、生理舒适度、以及对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心理、生理舒适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经过舒适护理的小儿洗胃后更有效提高洗胃的效率及质量,并且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及较少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积极地治疗,仅2例治疗无效死亡(占4.7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进展快,明确诊断后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作者:黄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人院患者护理评估的持续改进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开展,入院评估在临床护理中的地位越来越引起重视,护理评估作为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系统、全面、正确的评估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

    作者:彭红梅;何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手术全麻苏醒期拔管躁动的比较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舒芬太尼在鼻内镜手术全麻苏醒期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鼻内镜手术60例,随机分成三组.在手术结束前20分钟,患者随机静脉注入地佐辛0.1mg/kg(A组)或舒芬太尼0.1μg/kg(B组),C组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术中连续监测ECG、SBP、DBP、MAP和SPO2.观察并记录术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min (T2)、5min(T3)和10min(T4)的SBP、DBP、HR变化.同时记录三组组自主呼吸恢复、睁眼、定向力恢复和拔管时间.结果:A组和B组的SBP、DBP、HR变化明显低于C组(P<0.05),但A组和B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自主呼吸恢复、睁眼、定向力恢复和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C组(P>0.05),而A组和C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和舒芬太尼都能够很好的减少鼻内镜手术术后拔管躁动的反应,而地佐辛对于术后呼吸恢复没有明显影响,能够更好的用于鼻内镜手术术后拔管躁动的预防.

    作者:赵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阴道超声对早期未破型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未破型宫外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术前超声检查并经术后及病理证实的21例早期未破型宫外孕资料.结果:21例病例中右侧输卵管妊娠10例,左侧输卵管妊娠11例,根据声像图特点分为输卵管环型10例;胎心胎囊型3例;非特异性包块型8例.结论:经阴道超声分辨率高,就诊的大部分异位妊娠可在发生大量内出血前得到诊断,对患者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爱治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彩超多普勒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和分析彩超多普勒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此外选择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并分别采用彩超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经过检查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胆囊长径和胆囊前后径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此外,其胆囊壁厚度、脾脏厚度要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其PV和SPV以及SMV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彩超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左桂枝;高健;安献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引流管护理单在普外科护理的使用

    目的:探讨研究引流管护理单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普外科需要引流的8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实验组运用引流管护理单进行引流护理,对比2组差异性.结果:使用引流管护理单的实验组均得到了有效引流,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引流管护理单在普通外科病房的使用中能够提高护理水平上,可以效避免由于疏忽造成的失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红;许菊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VSD术后引流管堵塞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引流物粘稠,坏死组织多的骨科缺损创面行VSD术后,用三种不同护理的临床观察.方法:收集骨科缺损创面难治性病例36例使用VSD术,分别采用对照组、冲洗组、冲洗滴注组治疗护理.结果:冲洗滴注组及冲洗组较对照组的引流时间延长,堵塞发生率减少,尤其是冲洗滴注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SD术后用0.9%NS行引流管冲洗及引流管冲洗滴注,可有效防止引流管堵塞,保持引流管通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苏元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肾损伤68例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肾损伤患者68例,按信封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36例,对照组32例,给予实验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给予对照组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肾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3% VS 68.8%,P<0.05),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意义[(290.4±134.2)mmol/L VS (369.41±94.1)mmol/L,(23.5±5.4)mmol/L VS(41.6±6.5)mmol/L,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连续性血液净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关注.

    作者:李伟;周淑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职业中学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扬中市职业中学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为在扬中市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干预提供基线数据和决策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对职业中学271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5.6%,不同的性别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回答率有统计学差异,男生大于女生.27.4%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存在歧视、偏见.2.58%学生有过性行为.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渠道主要是网络、宣传材料、广播电视等.结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艾滋病知识,但不够全面.今后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干预十分重要,健康教育要持续、方式要多样化,艾滋防治知识不仅是医学的教育,更应是伦理学、社会学的指引.

    作者:陈华;孙纪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脊柱爆裂骨折的X线与CT影像学诊断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脊柱爆裂骨折的X线和CT影像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骨科临床收治的70例脊柱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X线影像学和CT影像学的检查结果进行仔细分析.结果:在CT影像检查下可以较清晰的看到脊柱椎体的粉碎骨折情况和椎管的狭窄情况.本研究70例患者中,三柱、二柱以及后柱骨折分别有27例、14例和29例.椎管狭窄程度分布中,0度、Ⅰ度、Ⅱ度以及Ⅲ度椎管狭窄分别有7例、23例、13例和27例.结论:CT影像诊断方法能够较清晰的看到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但是为了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率,应该联合X线和CT两种方法进行检查.

    作者:冯照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56CT冠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分析

    目的:通过高端螺旋CT冠脉造影(MSCTCA)左心功能成像,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2D-TTE),定量分析青海地区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特点,并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以及正常人30例,以上均行MSCTCA以及2D-TTE检查,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左心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以及严重程度明显相关:LVEF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减低,病变中重度狭窄组较正常人群组以及病变轻度狭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LVEDV以及LVESV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病变中重度狭窄组与正常人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余各组之间左心功能测量指标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多排螺旋CT与2D-TTE检查指标LVEF、LVEDV、LVESV以及LVSV中等相关.结论:冠心病左心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以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多排螺旋CT冠脉造影与2D-TTE相关性良好;多排螺旋CT冠脉造影在左心功能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彩洁;鲍海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鸡蛋内膜与白蛋白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创面吹氧配合鸡蛋内膜与创面吹氧配合白蛋白治疗压疮的效果比较.方法:将100例压疮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用创面吹氧配合鸡蛋内膜外敷治疗;对照组50例,用创面吹氧配合白蛋白外敷治疗.对两组病例实施相同的护理措施,然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创面吹氧配合鸡蛋内膜治疗压疮明显优于创面吹氧配合白蛋白换药方法,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使用简便,疗效显著,经济实惠等优点.

    作者:王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临床护生实习带教过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法带教,实验组按PDCA循环管理方法执行带教,比较两种带教方法的带教效果.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及临床实际能力考核成绩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临床带教中具有前瞻性和较好实用性,能较快及较大程度提升各方面工作能力,同时提升带教老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病区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陈伍妹;李映奇;陈婵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康复疗效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SCI)康复治疗的作用及其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单纯行PT、OT治疗和呼吸功能训练及膀胱功能训练的康复治疗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的为观察组,了解心理干预在SCI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及其间的相互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康复治疗后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中25~45分、50~70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结论:观察组在减少患者焦虑、抑郁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干预不是减少SCI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直接相关因素,PT、OT等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减少SC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小平;李守彦;王丽;刘开宇;包广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服药到口流程管理在儿科病房初探

    口服给药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1].口服给药也是儿消化科主要的治疗方法.患儿在住院期间,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加之所服药物种类繁多,次数频繁,在用药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因未做到服药到口这样就导致了口服用药很难起到应有的治疗作用.流程管理是针对护理工作中的每一时间段、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班次,把每一项护理工作按合理的程序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过程[2],落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科自2013年01月始利用流程管理,坚持为患儿服药到口,将给药过程中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从根本上扎实优质护理.现将做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流行性出血热115例临床诊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15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相关检查进行诊断,治疗中予以抗病毒药物,并进行综合治疗和对症治疗.结果:115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60例,显效38例,有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3%.结论: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早期就进行诊治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赵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疗法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用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疗法,对照组口服酮替芬片剂,于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2.5%,)高于对照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中医疗法治疗小儿CVA有较好疗效,可供借鉴.

    作者:吕桂凤;吕艳芬;王雪利;于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阴道分娩仅2例,其中1例新生儿死亡.剖宫产10例,剖宫产率83.3%,1例术后并发DIC、多器官衰竭(MOST)死亡,余9例均存活,未发现明显后遗症;其中胎死宫内2例,新生儿死亡1例.早产儿8例均在新生儿科痊愈出院.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作者:薛清杰;南燕;赵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13年莱州市感染性腹泻病原菌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莱州市感染性腹泻病原谱的构成及在不同时间、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莱州市腹泻患者标本,检测病原菌.结果:检测295份腹泻患者标本,检出病原菌90株,检出率为30.51%,病原谱包括沙门氏菌30株(30.33%)、副溶血性弧菌19株(21.11%)、铜绿假单胞菌12株(13.33%)、致泻大肠杆菌11株(12.22%)、河弧菌6株(6.67%)、气单胞菌5株(5.56%)、志贺氏菌4株(4.44%)、拟态弧菌、类志贺邻单胞、创伤弧菌各1株(1.11%),未检出霍乱弧菌和耶氏菌.不同人群中男性为31.71%(52/164),女性为29.01%(38/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5,P>0.05);年龄组31~40岁为44.86%(13/29),41~50岁为42.42%(14/33),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0.32,P<0.05)),10.8、9月检出率依次为50.00%(16/32)、39.39%(26/66)、35.85%(19/53),不同月份差异显著(x 2=18.39,P<0.05),结论:莱州市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种类繁多.但主要以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腹泻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应继续加强检测工作.

    作者:刘宗东;史玲杰;胡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