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满娥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与依从性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13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基本资料和治疗情况为依据对其药物依从性进行综合调查.结果:文化程度对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无显著性影响,年龄、性别对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的影响较为显著(P<0.05);服药年限对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服药次数及种类的影响显著(P<0.05).结论:年龄、性别、服药次数及种类是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唐晓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疏导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分析各类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据此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护理.结果:恰当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可以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结论:做好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必须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 西医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和研究进展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介干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征候群[1].冠心病[2]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病理基础是在原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或纤维蛋白凝集,形成血栓、冠状动脉痉挛[3]不稳定型心纹痛者,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被称为“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易破裂,是决定其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不稳定斑块的特性,内皮损伤、斑块破裂及随后的血小板聚集、凝血机制增强、抗纤溶机能减弱、缩血管作用增强或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是不稳定型心纹痛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也是急性冠脉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欧洲学者们则主张炎症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心环节.不稳定性心绞痛时急性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浓度增加较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时更为常见.认为似乎炎症引起的冠状动脉斑块裂缝形成、破裂或侵蚀以及继之而来的血栓形成是大多数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的终步骤[4].Hoffmeister[5]研究以患者急性期和急性期后的凝血指标和激肽释放酶激肽和纤溶指标时发现,以患者冠脉内血栓形成时处于高凝状态,且高凝状态持续存在,可能有再发生冠脉事件的危险.T0SS等[6]1997年研究UAP患者FG血水平提示,如FG持续在高水平而不降,预示冠状动脉内斑块不稳定和反复血栓形成,提示预后不良.国内陈在嘉指出不稳定性心绞痛产生心肌缺血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由于斑块破裂伴有血栓形成和血管收缩,使心肌供血原发性减少所致.因此,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除了抗血小扳、抗凝和抗冠状动脉痉挛的措施外,还应该包括新的治疗目标,即:①阻止粥样硬化病变加重:②稳定斑块[7],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原则.近年来,国内外对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的研究治疗有了很大进展.
作者:黄绍湘;闫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为脑卒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16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年龄分为两组,≤60岁组42例,>60岁组11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特点.结果:> 60岁组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及年龄大于60岁人群是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高发人群.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部位及程度,可检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和脑卒中高危人群,为脑卒中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晓红;朱丹茹;齐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高血压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合理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能够促进血压水平的降低,避免靶器官损害.在临床上,主要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断药物、利尿药、α受体阻断药物等,这类药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容易影响电解质、水、血糖以及血脂等代谢.因此,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抗高血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切实保证高血压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桂皓辉;樊艾雯;刘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窒息是新生儿的常见症状,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对10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及后遗症,降低了窒息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全宏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放射性肠炎患者中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对比我院收治29例放射性肠炎患者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差异,并统计总结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的并发症.结果:患者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并发糖代谢紊乱2例,继发肠源性感染1例,明显少于大宗研究报导关于单纯肠内或肠外营养的并发症例数.结论:放射性肠炎患者予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秋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失眠汤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自拟中药失眠汤对83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经过3周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83例失眠患者中治愈29例,占34.9%;有效32例,占38.6%;显效14例,占16.9%;无效8例,占9.6%;总有效率为90.4%.结论:自拟中药失眠汤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较好,服用安全,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李德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二位,而在我国胃癌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之首.即使患者接受了标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且术后进行规范化的治疗,但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徘徊在30%~40%左右[1].Sp1是近几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DNA结合蛋白,其过度表达可正向调节肿瘤增殖和转移潜能.其中转录因子Sp1作为Sp1 /kruppel [2]家族中的代表因子,它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了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这种现象在消化道的多种肿瘤都有所体现.随着近年来不断的研究,Sp1的高表达在胃癌的诊断、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日益得到重视.
作者:阿吉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SCI)康复治疗的作用及其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单纯行PT、OT治疗和呼吸功能训练及膀胱功能训练的康复治疗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的为观察组,了解心理干预在SCI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及其间的相互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康复治疗后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中25~45分、50~70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结论:观察组在减少患者焦虑、抑郁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干预不是减少SCI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直接相关因素,PT、OT等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减少SC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小平;李守彦;王丽;刘开宇;包广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呃逆是气从胸膈上逆,气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西医认为呃逆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刺激而致的膈肌痉挛.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均为门诊呃逆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小28岁,大75岁,病程短一月,长3年.按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治疗原则]制定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临床表现: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不能自止.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隔着透析膜与透析液中的溶质进行交换,达到清除代谢产物并纠正水中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透析的效果除与透析液的浓度、成分密切相关外,防止透析液被污染,预防患者感染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以往本中心在透析治疗时为防止微粒落入A、B液中,使用时将盖子半掩在洞口上.但经常会发生盖子滑落和密闭不全的现象.我科从2010年起采用了一种小方法,临床实际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亚珠;廖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腹腔及伤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费用等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术后伤口感染有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住院费用支出、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值得推广使用的医疗模式.
作者:王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桐君街道社区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桐君街道社区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知识知晓情况及血糖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饮食、治疗及运动方面的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有效的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雷云;盛旭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宫颈炎康栓在中重度宫颈糜烂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激光照射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宫颈炎康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阴道清洁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宫颈炎康栓对门诊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申今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人才资源是西部县级综合医院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从多样化引进,待遇留人、发展留人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从政策层面对人员编制、专业人员结构比例等岗位设置管理内容进行了建议,对公立医院改革中人才经费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呼吁.
作者:任之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38例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藤酱化瘀汤临症加减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一个疗程,3~4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有效率为5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丁满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健康管理应用于飞行人员疗养模式主要有:标准模式和飞行人员自我管理模式.标准模式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制定干预措施、建立数据库,出院后跟踪服务.飞行人员自我健康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学会调节自身情绪、体检后按医嘱坚持治疗、出院后与健康管理者保持联系.
作者:李惠荣;王开辉;王晓旭;孙李永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干预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老年人,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率上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可控制患者的并发症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好转.
作者:徐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助产专业是一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传统专业.自高职助产于2007年在我院设立以来,招生、就业形势良好,逐渐形成了既依托于护理专业,又区别于护理专业,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特殊专业.助产工作在产科质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助产工作者责任重大,肩负了保障母婴多个生命的使命,决定着多个家庭和多代人的幸福与快乐.这些都对助产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鉴于对助产专业知识性、技术性、操作性较高要求的特点,临床见习一直是该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是学生由学校学习向临床实践过度的桥梁,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1].
作者:于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