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大鼠肠系膜血管网灌流液中皮质醇、醛固酮方法的研究

叶绿;王煊;赵清;周俊岭;张永生

关键词:HPLC, 血管网灌流, 皮质醇, 醛固酮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高血压模型大鼠肠系膜血管网灌流过程中灌流液皮质醇、醛固酮的含量,为定量分析血管分泌皮质醇和醛固酮机制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建立用HPLC分离检测皮质醇和醛固酮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快速、稳定,检测灵敏度可达到50ng/L,仪器系统重复测定变异系数为2.32%,标准曲线线性分析相关系数r均大于99%,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0%.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突变与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的表达与突变情况及其与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CR、PCR-SSCP技术对52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标本进行p16蛋白及p16基因纯合性缺失与点突变检测.结果发现44 (84.6%)例p16蛋白表达阳性,p16蛋白在良、恶性细胞中均有表达,肿瘤细胞中p16表达呈现异质性.各肿瘤类型中鳞癌和大细胞癌阳性率高于腺癌,但无显著差异.高分化腺癌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腺癌(P<0.005).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63.1%)显著低于非转移组(96.9%)(P<0.005).同步检测发现5例标本出现p16基因异常(4例纯合性缺失和1例点突变),相应p16蛋白亦表达缺失,且5例患者临床分期皆为期.结论 p16基因突变与表达缺失参予了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肿瘤分化、转移有关,但可能为肿瘤进程中的迟发事件.

    作者:李伟峰;赵彤;李晓丹;朱梅刚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骨灵丸对抗维甲酸致骨质疏松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中药骨灵丸进行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POP)的动物实验研究,以观察骨灵丸防治POP疗效并探讨其主要作用机理.方法以维甲酸制作POP大鼠模型,观测骨密度、血生化指标、骨生物力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结果大鼠灌服维甲酸后出现高转换型骨质疏松, 而骨灵丸能够有效对抗模型大鼠出现的骨丢失, 维护骨强度, 保持骨生物力学性能.结论骨灵丸可防止POP模型鼠骨丢失, 有效地维持其骨密度, 其作用可能通过影响垂体-下丘脑-性腺轴和/或影响成骨细胞(OB)活性、抑制破骨细胞(OC)活性等途径实现,其防治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李娟;陈晓光;吴启富;陈宝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脊髓伤后脊髓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伤段脊髓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通过伤段脊髓组织催化[3H]标记的精氨酸转化生成[3H]标记的瓜氨酸的量,测定脊髓压迫伤后0~60min伤段脊髓组织NOS的活性.结果脊髓压迫伤后,NOS活性明显增加,伤后5min达高点; 然后又迅速下降,于伤后1h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脊髓伤后1h内,伤段脊髓组织NOS活性迅速而短暂升高.

    作者:周初松;靳安民;张辉;杨建成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冰冻切片制片方法的改进

    冰冻切片是保证术中病理诊断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快速诊断的效果及科研的可靠性.为此,我们在冰冻切片中应用不同的包埋剂及固定液进行反复试验、比较,优化整个制片过程,取得了满意结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青;张进华;张素娟;蒋胜辉;孟海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经左胸不阻断主动脉再次换瓣术1例报告

    我科于1998年3月11日在湖南医科大学专家指导协助下,首次采用左胸入路、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主动脉的新术式,成功实施二尖瓣再次替换术1例.现将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冀亚琦;童健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心绞痛的副反应及体会

    多年来我们应用小剂量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明显疗效.其中有2例出现皮下瘀血、瘀斑,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春芳;谭积颜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骨组织工程研究(Ⅰ):人成骨细胞培养及成骨特性观察

    1 实验资料成骨细胞分离培养取流产胎儿颅骨,无菌条件下清除骨板内外软组织;将颅骨剪切成3mm×3mm,TE酶消化20min除去残留软组织,加数滴血清终止胰酶;再将其剪切成1mm×1mm大小,0.5%II型胶原酶(Sigma)连续消化5次,每次20min,各次消化完毕即加入D-Hanks液吹打,收集第三、四、五次所得上清,1200r/min离心5min,沉淀加0.83%NH4Cl孵育10min去红细胞,1200r/min离心5min,沉淀用199基础培养基洗涤一次后计数接种,3d换液一次.

    作者:杨德鸿;陈建庭;金大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幼儿卵巢胚胎癌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岁,因腹胀12余天,啼哭、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d.入院查体:T36.3℃,心肺听诊正常,腹部高度膨隆,腹壁硬,有压痛,无肠型,肝脾包块未触及,肠鸣消失.B超示肠梗阻.即行剖腹探查:见右卵巢一巨大囊肿12cm×10cm,囊内有血性液约1000ml.切除送检.病理诊断为胚胎癌.

    作者:陈磊;张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艾滋病并发多系统损害

    本文报告4例艾滋病并多系统损害,其中部分系统损害少见且特殊,国内未见报道.1 临床资料 4例均为男性住院病人,年龄40~64岁(平均54.8岁),均经广东省艾滋病检测中心蛋白印迹法检测抗HIV抗体阳性,从初始发病至死亡时间1~6月(平均3.3月).

    作者:李亚洁;韩虹;张秀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合成的改进

    目的合成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方法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反应,所得产物同盐酸羟胺反应合成5-甲基-4-异噁唑甲酸乙酯;后者经水解、酰氯化,与对三氟甲基苯胺反应合成出来氟米特.结果所得产品结构均经IR、1HNMR、MS等光谱鉴定.

    作者:陈卫民;徐继红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罕见开放性颅脑颌面部严重创伤抢救成功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1998年9月21日因头颅颌面外伤入院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 C,脉搏10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 10/6Kpa(75/45mmHg),呈深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约3 mm,对光反射弱.

    作者:吴涛;欧阳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国内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现状与对策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新概念、新模式的出现已成必然.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1]是国际护理界人士近几十年在实施整体护理中不断探索、总结而形成的一整套系统的整体护理模式.

    作者:谭积颜;肖春芳;周蔚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噬菌体呈现技术研制特异性人抗骨肉瘤干扰素

    目的利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研制高活性、特异性抗骨肉瘤干扰素.方法将干扰素IFNa 1c/86D DNA插入噬菌体质粒载体pCANTAB5E,并构建噬菌体IFNa 1c/86D AB环突变文库;通过在OS732细胞上竞争性亲合洗脱、MTT法对比检测抗肿瘤活性,筛选针对OS732细胞的高活性噬菌体-IFN突变体.结果获得2个噬菌体-IFN突变体,其抗OS732细胞增殖活性较突变母体分别提高4和16倍.结论 a 1型干扰素可在噬菌体表面正确折叠表达.这一技术可用于研制高活性特异性IFN.

    作者:吕海;金大地;史占军;景宗森;郑燕芳;马学军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间质胶原酶及其抑制因子-1不平衡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观察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间质胶原酶(MMP-13)及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不平衡性.方法建立CCl4中毒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和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MMP-13和TIMP-1的表达情况. 结果 MMP-13和TIMP-1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有表达, 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MMP-13表达无显著性变化,而TIMP-1的表达则逐渐增强,在肝硬化阶段达到高值.结论 MMP-13和TIMP-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不平衡表达可能是肝硬化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

    作者:黄宇琦;高毅;陈泽洪;王宇;方石岗;杨继震;李朝龙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快速检测与分型

    RDB是将我们设计的HPV6B、11、16、18、31、33、35的7个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SSO)探针分别依次固定在尼龙膜上,再与经PCR扩增的DNA靶序列杂交,即可在同一张膜上分辨7型HPVDNA的任一型.我们检测尖锐湿疣患者62例,对其中20例进行组织活检,阳性检出率为95%(19/20).阳性检出中,HPV6B型8例(40.0%)、HPV11型9例(45.0%)、HPV6B/11型(混合型)2例(10.0%);对其中42例进行宫颈抹片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2.9%(39/42).阳性检出中,HPV6B型15例(35.7%)、HPV11型19例(45.2%)、HPV6B/11型3例(7.1%)、HPV16型2例(4.8%).结果表明尖锐湿疣患者检出HPV总阳性率为94%,感染HPV型主要为HPV6B及11型.

    作者:齐凤菊;徐钤;黄杨中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2-(2-甲氧苯氧基)乙胺的相转移催化合成

    连续运用液-液,液-固相转移催化技术合成2-(2-甲氧苯氧基)乙胺,反应操作简单,收率高.

    作者:陈望忠;陈卫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外固定架在先天马蹄内翻足截骨融合术中的应用

    对于12岁以上先天马蹄内翻足患者的治疗,国内外传统的方法是足跗三关节截骨结合石膏固定融合术.但此法容易造成截骨面移动或不融合,不易观察足的血液循环,同时容易残留或复发畸形.自1978年以来,我科应用自行设计的外固定架,固定足跗三关节截骨融合术,克服了上述弊端,使病人的患足外观基本正常,恢复三点负重,达到足的稳定步态.共治疗18例(23足),随访14例(17足),平均随访3年8个月,优良率94%.本方法操作简单、观察方便、效果好,值得推广.为此,本文就外固定架应用原理进行讨论.

    作者:陈秋生;朱立新;钟菁;陈霞;童斌辉;谢炳贤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五年来烧伤创面菌群变化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明确本单位烧伤病房流行的菌株及耐药情况.方法以棉拭子收集各类烧伤创面分泌物,用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Vitek-AMS)作细菌鉴定并以GNS、GPS试剂盒行敏感试验.结果送检标本651份,阳性生长545份, G+球菌占66%;G-杆菌占31%,真菌为3%;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检出率为61%,MRSA占97.4%,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检出率为18%;创面细菌伤后10 d以内以G-杆菌为主,而10d以后以G+球菌为主;金葡萄球菌对亚胺硫霉素的敏感率为75%,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结论 (1)本病区烧伤创面金葡菌已占明显优势,而绿脓菌比例减少;(2) G+菌和G-菌在创面的出现有一个时间分段;(3) MRSA检出率进一步增高;(4)已出现亚胺硫霉素的耐药菌株,应引起警惕和重视.

    作者:荣新洲;王志伟;吴永恒;周一平;陈惠英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163例脑转移瘤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方法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脑转移瘤患者163例, 原发肿瘤以肺癌多(60.7%),其次为乳腺癌和胃肠道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颅内单发灶与多发灶之比为1:2.9.针对颅内转移灶的治疗方法有四种:全脑照射,手术加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加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病例数分别为74例,19例,16例和54例.结果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一年生存率,手术加全脑照射和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加全脑照射明显优于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和全脑照射;手术加全脑照射优于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加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和全脑照射疗效相当,但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后的颅内复发率明显高于全脑照射.

    作者:石玉生;张兴梅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分布及其纤维联系的研究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分布以及与杏仁核、终纹床核等边缘系统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CGRP免疫阳性纤维在纹状体内存在于纹状体的中部和尾侧,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即相当于纹状体边缘区的部位,形成一条明显的背腹方向走行的带状.CGRP免疫阳性纤维分布越靠纹状体尾,则纤维越密集,且阳性带越宽;(2)在纹状体的尾侧,除边缘区外,尾壳核的外侧缘也出现一条致密的阳性纤维带,与边缘区走向一致.并与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带之间存在较多的横向联系纤维;(3)纹状体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向背侧通过终纹与吻侧的终纹床核联系,向腹侧与杏仁核的CGRP阳性纤维相连,向尾侧和中脑黑质外侧部及其背外侧区的CGRP阳性胞体相连;(4)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主要与杏仁中央核相联系,少量与杏仁内侧核相联系;尾壳核外侧缘的CGRP阳性纤维也主要与杏仁中央核相联系.结果提示:CGRP阳性纤维在纹状体边缘区、杏仁核、终纹床核以及黑质背外侧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神经网络,纹状体边缘区与边缘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纤维联系.

    作者:李耀宇;舒斯云;包新民;吴文龙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