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仲尕
目的:探讨4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自主呼吸条件下应用自主呼吸/时间切换(S/T)的模式行经鼻/面罩机械通气,护士通过在上机前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及帮助选择合适鼻面罩,上机中在床旁给予充分协助指导并行呼吸机管路的护理,上机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呼吸机使用情况、准确及时的采集动脉血标本等一系列措施,共同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结果:4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方法是一种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危及生命情况下辅助治疗时的首选有效的治疗手段,良好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万晓蓉;肖华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对在本院发生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护过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抢,患者成功止血,母婴安全.结论:提前预防,做好监测,可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制定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案,及时查找原因,开展有效的抢救工作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母婴死亡的关键.
作者:胡昌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改善和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方法:以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窒息新生儿为病例组、共132例,以同期在该院出生的无窒息史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共200例.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4.84、P< 0.05),其中阴道助产与自然分娩比较:OR=4.35、P< 0.05,阴道助产与剖宫产比较:OR=3.23、P< 0.05,而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比较:OR=0.74、P> 0.05.2.病例组与对照组孕母胎盘异常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26.64、OR=6.08,P< 0.05).3.病例组与对照组孕母脐带异常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7、OR=2.66,P< 0.05).结论:孕母阴道助产、胎盘异常、脐带异常可能是新生儿发生窒息的相关因素.
作者:刘霄岩;张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15岁,藏族,患者因乏力、午后持续高热、盗汗、气喘咳痰、少量咯血,精神差5天入院.2 对症处理高热;物理降温,遵医嘱药物降温,温水擦浴,39摄氏度以上每4小时测体温1次,39摄氏度以下每天测4次;药物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冷水擦浴:可使皮肤迅速降温,但频繁使用反而会妨碍散热.也可用冰袋或凉水浸湿毛巾冷敷,一般于前额或颈旁、腹股沟、腋下等处,每隔5min左右更换1次.温水擦浴:水的温度以32摄氏度~34摄氏度为宜,可使周身血管扩张,有利于散热.酒精擦浴:用25%-35%乙醇100-200ml,温度27-37摄氏度,将浸有乙醇的两块小毛巾交替以离心的方向拍拭上臂外侧至手背,再自侧胸经腋窝沿上臂内侧至手掌、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处.拍拭毕,用大毛巾拭干皮肤.同法拍拭对侧,每拭侧各拍3min.
作者:马博文;齐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经典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核抗体.然而这些自身抗体的产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方面因素.体细胞突变便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由于目前国内有关体细胞突变与自身抗体关系的综述甚少,本文借此机会就这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旨在更好地理清体细胞突变与SLE自身抗体产生的关系.
作者:石彬;姚新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压疮是卧床和老年患者的一个难以避免的合并症,在临床上以难以愈合的慢性伤口为临床特征.在全球不同的健康保健机构,压疮是一个常见的、花费很高的临床护理问题.预防是解决上述问题经济的举措.我院一直重视对压疮病人的管理,尤其实行患者安全目标后,从质量控制体系将预防压疮的关口前移,对高危风险的住院患者,根据具体采用不同的减压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燕;孙爱丽;张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BL(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在护理技能操作的过程中具有的价值和具体应用方法.方法:对护理学院2011年入学的52名护理学员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人.对观察组学员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后对两组学员的技能把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进行教学之后,观察组学员内科临床护理技能的操作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学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学员采取PBL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在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靳瑜;吴巧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DCA(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临床护生实习带教过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法带教,实验组按PDCA循环管理方法执行带教,比较两种带教方法的带教效果.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及临床实际能力考核成绩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临床带教中具有前瞻性和较好实用性,能较快及较大程度提升各方面工作能力,同时提升带教老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病区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陈伍妹;李映奇;陈婵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呃逆是气从胸膈上逆,气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西医认为呃逆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刺激而致的膈肌痉挛.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均为门诊呃逆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小28岁,大75岁,病程短一月,长3年.按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治疗原则]制定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临床表现: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不能自止.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在诊断不稳定性冠脉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2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对ACS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亚组及SAP组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与冠脉病变Califf危险积分作相关分析,计算MMP-9及TIMP-1设定值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ACS组患者MMP-9较SAP组明显增高(P<0.01),而TIMP-1则较SAP组显著降低(P<0.01);UAP组和SAP组患者血清MMP-9与冠脉病变积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两组患者血清TIMP-1与冠脉病变积分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若以MMP-9> 500ng/ml或TIMP-1< 200ng/ml作为诊断ACS的指标,则诊断的敏感性均为85.7%,特异性均为82.8%.结论:MMP-9、TIMP-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关,可作为鉴别冠心病患者斑块是否稳定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李璇;王海曙;林宪如;王守东;吴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临床回报的输血不良反应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010例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07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2%,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其中过敏反应79人次,占73.8%,以输注血小板引起为主;发热反应27人次,占25.2%,以输注红细胞引起为主;循环超负荷1人次,占1.0%.结论: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技术,严格执行输血技术规范,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林湘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腹腔引流并观察预防感染效果,讨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分析我院普外科2011年2月到2013年12月三年间,收治的120例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均进行切除阑尾手术,观察组置管引流,对照组不做引流,统计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术后感染3例,发生率5.00%,对照组60例,术后感染23例,发生率38.33%.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置管引流能够降低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切除手术后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加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颈椎病又称颈肩综合征,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脊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属中医学“痹证、眩晕、颈筋急”等病证范畴,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更趋于年轻化,本病症状复杂,缠绵难愈.其并发或继发的颈源性疾病亦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本病多采用保守疗法,其中针灸疗法疗效显著.
作者:刘健;龚治媛;刘景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离散度(QTd)增大,且与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1).我们通过对40例老年AMI患者QTd及经心率校正后QT离散度(QTdc)的分析,以及对AMI组溶栓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对QTd、QTdc变化在老年人AMI心律失常预测及溶栓疗效评定中的意义做一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我院2003年7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AMI 86例,剔除伴有心房颤动、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入院后第7~10天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影响心肌复极药物以及安装心脏起搏器者,选择24小时内入院、资料完整的老年AMI患者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60~84岁.诊断根据胸痛特点、心电图动态演变及酶学改变.
作者:苗磊;刘培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怎样做好预防接种门诊护理工作,提高接种病人满意度,尽量减少和预防接种时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为规范接种门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预防接种门诊人群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改善护理措施,分析预防接种病人的临床变化及满意度,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良好的预防接种护理可以改变接种病人的满意度,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整体上看预防接种门诊设置较为规划合理,但是在护理措施上还需进一步改进,建议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
作者:林雪利;罗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主管护师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主管护师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结果:主管护师能够促进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标准,促进院感监测工作,促进手术器械以及相关仪器的保养与管理工作,促进敷科制作以及相关物品的准备工作,促进术前、术后访视工作的正常进行,开展手术室护理知识培训,有效提高护理水平;结论:主管护师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晓瑞;刘清元;周梅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人才资源是西部县级综合医院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从多样化引进,待遇留人、发展留人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从政策层面对人员编制、专业人员结构比例等岗位设置管理内容进行了建议,对公立医院改革中人才经费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呼吁.
作者:任之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免疫规划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将“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思想和行动渗入到免疫规划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免疫规划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儿童预防接种保健知识,使之认识到免疫规划的重要性,使免疫规划工作容易被群众所理解和接受,主动接受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提高免疫规划工作效率.
作者:鄂焕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肩周炎患者106例,将其接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激光照射+电脑中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应用于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鄂立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引产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对103例孕16~26周要求终止妊娠者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效果和副作用,并与依沙吖啶引产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再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用药具有引产时间短、成功率高、出血量少、胎盘残留少、住院时间短、宫颈裂伤少、副反应少的优点.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用于中期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作者:苏富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