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艳华
目的:观察中药泡洗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手足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泡洗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对照组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之有效率73.3%(P<0.05).结论:中药泡洗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手足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皮肤营养障碍的腔镜下深浅静脉交通支离断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造成的小腿皮肤营养障碍的27例患者,28条肢体行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的治疗效果.结果:27例28条肢体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出血,术后所有患肢曲张静脉团消失,局部疼痛缓解,23条肢体内踝沉着色素减轻,2条肢体溃疡在4周至6周内完全愈合,无溃疡复发及新溃疡的形成,术后无组织水肿.结论:SEPS术损伤小,溃疡愈合快,可有效降低切口并发症.
作者:李硕贤;鲍文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在麦粒肿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对近两年来就诊眼科的482例麦粒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2例患儿,466例(533只眼)1次手术成功治愈,12例(13只眼)好转,术后经综合治疗后9例治愈,3例(3只眼)无效经再次手术后治愈,治愈率100%.结论:手术在麦粒肿治疗中的效果是肯定的.
作者:刘若琼;李慧丽;裴玉喜;娄雪彩;付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FD的心理调节治疗.方法:确诊的FD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给予法莫替丁20mg2次/d口服,普瑞博思5mg3次/d口服;乙组在甲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晚分别以舒乐安定2mg、氟桂嗪10mg口服.结果:甲乙两组消化道症状皆明显改善,而乙组改善更明显,且p值<0.05.结论:提示心理因是FD患者多种致病因子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调节治疗能明显改善FD患者的消化道症状.
作者:杨邙;李慧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2008年3月份,某市在学生高考体检中发现多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A高中8名患者,1名痰涂片为阳性;B高中8名患者,1名痰涂片为阳性;C高中3名患者,一名为痰涂片阳性;D高中1名患者,为重症涂阴病例.该市结核病防治所于2008年3月底至4月初对上述高中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采用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曹蕾;吴纪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病人病情的不可预见性,护理安全隐患随处可见,急诊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如何避免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发生,预见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预见性护理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见性护理防范措施:护患沟通、护理技能操作、责任心、病情观察、护理记录、抢救设施、急救药品、查对制度、科学排班等方面.
作者:孙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和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3年7月我院10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回顾分析对患者抢救和护理;结果:经有效的抢救和护理后,除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准确的抢救结合有效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高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医学事业也开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输血成为了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输血工作保证了患者生命的安全,对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输血的安全以及突发事件处理也需要合理和及时,制定应急预案,从而保证血液的正常供应.本文就突发事件中供血科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张晓娟;崔洁;刘思丹;王弘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护患沟通在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总结有效的护患沟通方法.方法:选取近期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试,对护患沟通前后的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施护患沟通后整体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人数明显增多,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实施护患沟通前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患者抑郁与焦虑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在脑外科护理中护患沟通的合理实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今后的推广应用.
作者:吴梦竹;封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我国与美国和欧盟在药品召回制度上的比较,为更好地实施药品召回制度提出参考.
作者:周玥;姚书扬;吴斌;郑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5-脂氧合酶抑制剂NDGA(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系Jurkat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Jurkat细胞裸鼠体内接种成瘤后,腹腔注射给药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Westem检测细胞细胞周期蛋白p-ERK,Bcl-2/Bax的变化.结果:NDGA能抑制肿瘤的生长(P<0 01),使Jurkat细胞凋亡增加(P<0.05).Jurkat细胞p-ERK,Bcl-2/Bax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NDGA能抑制Jurkat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促进Jurkat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与p-ERK,Bcl-2/Bax表达明显下调有关.
作者:康莺歌;王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主要是探讨冠心病患者院外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再入院的原因分析,治疗药物的评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临床药师在治疗中的作用.结果:临床药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用药教育,建立友好的医患关系.结论:通过本案例可以看出临床药师在与患者沟通中能发现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纠正患者错误的用药方法,解除患者的用药顾虑,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再住院率.
作者:顾琼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凝血检测是一个相当敏感的实验,每个工作环节都会有血液与外界异物的接触,都能引起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功能的改变,影响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只有实现每个工作环节的标准化和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才能大限度地迟缓凝血因子的失活、变性或激活过程,使检测值更接近患者的体内真实水平.
作者:冯凤英;徐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9例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采取问卷的方法对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与2011年比较,2012年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实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例数,缩短住院天数,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8.88%.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加强院前急救中特殊现场急救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对医务人员的伤害.方法:针对院前急救中各种特殊现场而制定相应防护措施.结果:保证自身安全,防止二次意外伤害的发生.结论: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才能保证院前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英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食道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第四位,食道癌术后饮食一直以来都是患者和家属们很关心的问题.目前手术治疗是食管癌佳的治疗手段.在术后加强病人的饮食护理对术后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体质状态的恢复十分重要.加强食管癌患者术后的饮食管理,帮助个体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术后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贾云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路径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产科对计划性剖宫产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结果:在控制医疗成本、费用、平均住院时间,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减少护理行为随意性、盲目性,减轻住院产妇焦虑紧张心理,依从性增加.大大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成功降低了高涨的医疗费用,使产妇充分享受优质安全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尚芹;席时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子宫肌瘤症状型聚焦超声术MRI引导下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症状型子宫肌瘤患者160例,采用MRI磁共振成像引导下进行超声聚焦手术,计算患者肌瘤的无灌注体积(NPV),并进行]周、3个月、6个月的随访,每次随访都对患者的子宫肌瘤的症状进行生活质量问卷的调查,对患者症状的严重度进行评分(SSS),并对临床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都获得成功,平均每例患者的NPV的百分比为62.88%,且经过随访,只有3例患者出现腹病的症状,但3天后自行恢复,且无其他并发症的产生,术后6个月的随访表示子宫肌瘤的消融量和改善程度成正比.患者平均的SSS程度降低率是70.6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引导下的聚焦超声手术治疗症状型子宫肌瘤患者具有安全性高、无创伤以及疗效确切等功效,值得临床上的推广.
作者:闫晶;杜敏娟;高佩刚;李晓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6例骨质疏松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5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跌倒发生率更低,可以加快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刘凤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用活血化瘀法辩证施治;对照组50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用药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治疗一月后脑血栓后遗症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脑血栓患者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马士娥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