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
目的:研究潇莱威滴眼液促进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翼状胬肉手术患者50例60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个组,每组30眼,研究组术后给予潇莱威滴眼液,对照组术后不给予潇莱威液滴眼.记录患者术前1d,术后7d,,14d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mi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Itest,SIt).结果:术后7,14d研究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It,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潇莱威滴眼液能促进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的恢复.
作者:陈小霞;王骞;杨潇远;陈鹏;刘建荣;赵志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阶段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有效的心理对策.方法:根据不同阶段患者出现的负性反应,对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消除了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保持愉快、平稳的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邵秀芬;秦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经皮下隧道放置脑室外引流管术与常规方法放置脑室外引流管术在冶疗颅内高压过程中对防止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颅内高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5例,采用经皮下隧道放置脑室外引流管术;B组25例,采用直接从切口处放置脑室外引流管术.结果:A组在术后9天以上,尤其在大于14天在防止颅内感染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皮下隧道放置脑室外引流管手术避免了一些导致颅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减少了颅内感染的发生机率.
作者:沈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X线诊断.方法:综合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24例中股骨10例,胫腓骨3例、髌骨1例、颈椎1例、髂骨3例、骶骨1例、桡骨3例、肱骨2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5-60岁,全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压痛.大多数患者有外伤史.结论:通过分析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总结出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要点.溶骨性破坏,“肥皂泡”样改变是骨巨细胞瘤的x线典型特征.
作者:肖信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疗效.方法:75例ASAⅠ~Ⅱ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25例.其中A组(对照组)局麻药中不加用任何药,B组(地塞米松组)加用地塞米松10 mg,C组(地塞米松联合吗啡组),加用地塞米松10mg和吗啡2mg,术后观察患者组术后镇痛程度、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有效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9.3±2.0)h、(21.9±1.8)h、(36.0±1.9)h,B、C组术后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而C组术后痛时间又明显长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A组差占91%,一般占9%;B组差占80.2%,一般占13%,良占6.8%;C组差占23.5%,一般占10.4%,优良占66.1%.C组和A、B两组比较P<0 05,A、B两组比较P>0.05.A组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出现;B组出现恶心呕吐7例、皮肤瘙痒6例、呼吸抑制1例;c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皮肤瘙痒1例、呼吸抑制例.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与A组比较P均<0.05;C组与A组比较P均>0.05.结论:使用小剂量吗啡联合地塞米松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可明显延长术后疼痛出现的时间,并使疼痛的程度明显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杨仁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病例女,43岁.头痛并进行性加重,伴间断性恶心、呕吐2天入院.患者15年前无明诱因出现头痛,以左侧枕部为著,伴视物模糊.近年进行性加重,2天前头痛伴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门诊CT诊断透明隔囊肿,并以透明隔囊肿收住入院.CT示侧脑室体部扩大,临近脑组织稍受压,侧脑室壁张力增高(图1).MRI平扫示侧脑室区可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并可见分隔,右侧壁可见小结节状等T1等T2信号影(图2).MRI增强示右侧壁小结节明显强化,囊性区及囊壁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图3).MRI诊断考虑囊性胶质瘤,室管膜下瘤?
作者:康安发;荣永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患关系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与就诊患者之间的特定关系.当前医患矛盾、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影响医院医疗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加强医患沟通,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新形势下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现根据我对近年来医疗机构医患关系的现状和放射科在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的观察,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放射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并探讨放射科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景的对策,以促进和推动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徐湛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术前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硬膜外麻醉,分别以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可有效的提高妇产科手术的麻醉效果,且麻醉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较少,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段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地佐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将9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组为舒芬太尼组,B组为地佐辛组,进行PCIA治疗.记录两组术后6h、12h和24h、48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IA有效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B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大于A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CIA治疗与舒芬太尼相比,镇痛效果满意,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张涛;王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熟练掌握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收治的38例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并采取精细护理.结果:38例异位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急救和精心护理,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范围,切口愈合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宫外孕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作为护理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判断准确,思维敏捷,抢救时分秒必争,还要熟识休克的基本特性,能评估预见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挫施,积极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作者:冯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益气活血方口服,每日一剂,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及中医证候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是中医治疗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有效方剂.
作者:康善平;黄金龙;冯晓秋;周永喜;梁炜;彭绍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我国现有PIVAS的管理模式大体分二种[1],一种为全部药师参与,另一种为药师与护理人员共同参与,两者互有利弊[2],我院PIVAS的管理模式采用的是后者,通过近六年的管理,充分地发挥了护理人员在其中的角色作用,扬长避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振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鼻饲患者应用持续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60例行鼻饲的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B组实验组采用持续营养泵行鼻饲营养支持,对照组分别采用注射器间断灌注,A组对照观察2组患者的并发症,并总结.结果:采用持续营养泵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持续营养泵,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菲菲;刘丽娜;张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在减轻引产孕妇疼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孕周在16-27W之间需终止妊娠的孕妇226例,根据患者要求将其分为心理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进行对比分析,每组各113人,常规护理组113人.其中心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两组均不采取药物镇痛措施,对护理干预减轻引产疼痛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心理护理组孕妇在引产过程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引产疼痛.
作者:谭洪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和对症处理.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为患者进一步入院治疗提供了充足的保证.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起病快、病情危重,通过医务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单江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析饮食护理对胃肠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科进行胃肠癌化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8例患者在化疗期间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22例患者在化疗期间采取常规的饮食.对比两组胃肠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吸收营养的情况.结果:实施饮食护理干预的治疗组患者吸收营养情况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治疗组患者营养良好率为82.14%,对照组患者营养良好率为36.36%.结论:患者在化疗期间需要提高自身能量,保证蛋白质的总体摄入量.所以,有效地饮食护理干预能改善胃肠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腰腿痛的主要诱因.其发病机理是脊椎椎体间髓核因外力的作用突破纤维环限制,挤压或刺激脊神经根或脊髓等相关组织,导致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不同临床症状.在临床中部分患者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仍难以取得满意疗效,而随着手术技术及微创治疗方式的产生手术疗法极大的丰富了患者的治疗选择.现将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应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常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关键的护理重点就是对患者的安全护理,这也是对护理质量做出评价的衡量标准之一.那么,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怎样才能够降低安全隐患就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针对此,本文以神经内科为例,对期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做出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即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水平、强化健康教育促进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强化安全监督管理.
作者:于晓枫;杨学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掌握护士对药品说明书的使用情况,以提高用药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开放式调查问卷对科室1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90 0%的护士认为阅读说明书重要及必要,6.0%的护士在使用新药物时阅读说明书;2.0%的护士关注说明书的全部信息.结论:临床护士对于阅读药物说明书还不够重视,提示我们应从建立完善的阅读药物说明书的制度做起,认真阅读和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从而减少药物使用风险,提高用药安全,达到防病、治病及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艳华;张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我院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结果:24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48例培养阳性,阳性率19.5%,共检出56株病原菌.阳性结果中,革兰阴性菌44株占78.6%,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28例(50.0%);革兰阳性菌8株占14.3%,以粪肠球菌(7.1%)为主;真菌4株,占7.14%.大肠埃希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粪肠球菌对红霉、高浓度庆大霉素及四环素耐药率较高;真菌的敏感度较好.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临床应针对常见的致病菌及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同时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二重感染.
作者:毛新奇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