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刘颖;康冰;王艳珺

关键词:PICC, 老年消化道肿瘤, 肠外营养,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PICC(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相应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行PICC置管辅助治疗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给予术后肠外营养支持,分析留置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预防相应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方法.结果: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为100%,置管并发症均痊愈;肠外营养支持十分成功,无1例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结论:PICC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供给中的应用能够减少对患者静脉的损伤,确保营养液匀速顺利地输送,降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具应用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分析胰岛素的发展状况,阐述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的优缺点,提出临床应用改进方向.

    作者:张丰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乳腺癌术后康复训练临床路径提高护理满意度

    目的探讨通过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康复训练指导,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将我科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接受我院现行的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康复训练,试验组30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康复训练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分为问卷式调查.包括患者对健康教育掌握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术后肢体康复训练的舒适度和心理状况等进行问卷式调查比较,建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佳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智红玲;刘燕;赵俊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13年地区性产妇基本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横断面调查研究2013年6月1日分娩的产妇,了解产妇年龄、胎次、产次、分娩方式及所生儿童体重等基本情况.方法:本地区所有从事接产服务的工作单位将本单位2013年6月1日分娩的产妇年龄、胎次、产次、分娩方式及所生儿童体重等情况登记上报,数据通过Excel软件、Epidata3.0软件和卡方检验计算器V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淮安市2013年6月1日分娩的产妇158人,产妇平均年龄26岁,其中年龄小的18岁,大的41岁;平均胎次2次,胎次多的8次,平均产次1次,产次多的4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93例,自然分娩63例,水中分娩1例,阴道助产1例.分娩活产159人(双胎1例),出生体重平均3424g,轻1850g(双胎之一),重5000g,巨大儿共18例,占11.32%.结论:通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龄产妇高危因素比35岁以下产妇多.高龄初产妇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巨大儿危险因素包括孕周、新生儿性别等.

    作者:杨慧;朱晓琴;姜璐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建平县2013年土源性线虫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开展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可以了解和分析我县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使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更好地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方法:根据《辽宁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朝阳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选取建平县东西南北中5个乡镇为调查点,于2013年9月2日至10月18日对调查点进行了调查工作.结论:建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1.07%,表明建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各乡镇居民个人卫生意识相对较强、农民不用新鲜大便作肥料浇灌田地,只使用化肥有关.

    作者:孙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出血时间持续2-18d,其中10例输血治疗,1例因止血困难行胃大部切除术.结论: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对已经并发溃疡出血的患者,有利于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进而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舒适护理在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找佳的护理模式.方法:选择我院80例腹型紫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及家长的护理干预效率.结果:干预组在实施舒适护理后患儿恐惧、家长紧张、焦虑情绪均显著下降,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87.7%,显著高于对照组53.8%.结论:针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实施有效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患儿的恐惧,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王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天全县2120例肺结核病人痰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天全县肺结核病人痰涂片查抗酸杆菌(AFP)镜检检出情况,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操作规程,采用直接厚涂片萋-尼氏抗酸染色法对天全县2009年-2012年间2120例均经X线检查或对临床症状确诊为肺结核病人进行痰涂片镜检.结果:2009年-2012年初诊病人平均涂阳率为21.10%.随防病人平均涂阳率为0.96%.不同年龄段初诊病人涂阳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全县肺结核病人痰检阳性率一般,严格控制痰标本的送检质量和做好实验室痰检质量控制是提高痰涂片检查阳性率的关键.

    作者:张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因素及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了解精神分裂症病史,分析导致患者精神分裂源的相关因素,探索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提出相关护理对策,使其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朱月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阴式彩超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阴式彩超的应用.方法:选择子宫肌瘤各120例,阴式超声术前评价、术中及术后再评价效果.结果:术中发现多个外观不可视肌瘤,术后探查有无积血及死腔.结论:术中借助阴式彩超辅助确认肌瘤辨认,是协同腹腔镜下壁间肌瘤切除术完成的佳方法,术中阴式彩超监测切除子宫肌瘤从根本上降低了手术后的残留及复发.

    作者:胡晓玲;王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74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74例患者的分阶段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了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结论:分阶段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赵青青;李亚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骨折片间钢丝缝合固定结合其他内外固定治疗胫骨严重粉碎骨折

    目的:分析与探讨骨折片间钢丝缝合固定结合其他内外固定方法对于胫骨严重粉碎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胫骨严重粉碎型骨折患者共40例,对其采用骨折片间钢丝缝合固定结合其他内外固定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本文40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15 0周.患者在术后未发生骨髓炎、愈合延迟、愈合畸形等并发症,但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通过积极的处理后终康复出院.结论:采用骨折片间钢丝缝合固定结合其他内外固定治疗胫骨严重粉碎型骨折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少,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吕冠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的日常护理

    “新生而期”主要是是从母亲子宫内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感染,护理起来必须细心、科学、合理.新生儿需要爸爸妈妈们的细心照顾,因此父母们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是必要的.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智护训练对早产儿早期发育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智护训练对于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无并发症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生后28天后由儿童保健科医师给于抚触、听背景音乐、看红球等刺激,训练项目根据婴儿发育情况每3月更新一次,并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视、听、感知觉及运动方面的干预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婴幼儿系统管理检查.两组均正常接受定期生长发育、智能发育的检测评估.用北京-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监测干预组与对照组在3、6、12个月的发育商(DQ).结果:干预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5个能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在身高、体重、头围等体格指标上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意义(p<0 05).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在婴儿期智能发育及体格发育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经济、方便、行之有效,家长易于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封如珍;计家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脓肿

    目的:总结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脓肿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53例小儿因阑尾脓肿行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经脐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行阑尾切除术.1例发现合并美克尔氏憩室予一并切除.9例术后出现腹腔残余感染,予抗生素治疗治愈.6例术后脐孔感染,予抗感染、换药、红外线照射等治疗痊愈.平均手术时间(76±28) min,住院天数8~12天.随访3个月,无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或粪漏.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症,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脓肿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美容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谢潭;侯广军;耿宪杰;赵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医院22949例妇女乳腺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黄村地区妇女病发病情况,把握当前妇女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方法:对22949例妇女超声普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普查情况和发病状况按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出常见病所占比率和发展趋势.结果:检出疾病前3位依次为乳腺疾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结论: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妇女保健知识的教育和妇女病普查工作,对减低妇女病患病率,特别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各类妇科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闫树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中新法缝合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新法缝合切口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实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3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新法缝合皮肤即对腹直肌鞘的两切缘间断缝合数针中间连续缝合,皮下组织不缝合,行盐水冲洗皮下组织,直接用2号薇乔线行皮内缝合.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缝合皮肤即连续缝合腹直肌鞘、皮下组织,2号薇乔线行皮内缝合对比两组缝合后发生脂肪液化的机率.结果:新式皮肤缝合法明显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提高床位周转率.结论:新式皮肤缝合方法简单,节省时间,术后无皮下硬结发生,术后恢复快,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樊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行舒适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初产妇116例,均行剖宫产手术.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行舒适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结果:分析两组产妇的疼痛状况,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比较两组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产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剖宫产产妇康复期间的行舒适护理,能够缓解产妇的疼痛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秦玉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经锁骨下静脉心内膜电极法置入心脏起搏器,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晓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产科中人性化服务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所有住院孕产妇接受人性化服务后的观察及效果总结.结果:接受人性化服务的孕产妇均获得良好情绪,愉快配合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使医疗护理工作更顺利地进行.结论:人性化服务在临床产科中的应用有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有效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是完全必要而十分重要的.

    作者:沈琼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7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科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和对症处理.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为患者进一步入院治疗提供了充足的保证.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起病快、病情危重,通过医务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单江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