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因素及康复护理

朱月华

关键词:精神分裂, 病因分析, 护理对策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了解精神分裂症病史,分析导致患者精神分裂源的相关因素,探索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提出相关护理对策,使其患者早日康复.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58例胃肠道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胃肠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措施.方法:对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58例胃肠手术后早期胃肠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首先采用保守的综合疗法(即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绞窄性梗阻或机械性梗阻时则立即转为手术和治疗,[1]后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57例通过保守的综合疗法治愈,1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痊愈,治愈平均时间为(20±1.35)d.结论: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胃肠炎性肠梗阻大多数可以通过合理的保守疗法治愈,使患者免受再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陈泊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艾滋病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干预随访体会

    目的:探讨璧山县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11年~2013年14名HIV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阳性孕产妇,其中4名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阳性孕产妇引产,1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阳性孕产妇继续妊娠追踪随访管理,婴幼儿进行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和采取人工喂养措施.结果:6例阳性孕产妇的婴儿两次艾滋病早期诊断检测均为阴性,18个月查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确诊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他4例正在随访中.结论: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HIV母婴传播,规范化抗病毒药物治疗是HIV母婴阻断是否成功的关键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效果.

    作者:贺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尿病防治的社区教育

    糖尿病有现代文明病之称.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因而身患糖尿病多时却浑然不知,直到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耽误了治疗时间.因此,为了早期发现糖尿病,大家有必要了解其早期发出的信号,及时预防治疗,防患于未然,由于糖尿病本身及其合并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越来越大,因此我们有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怎样预防和治疗它.

    作者:张凤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尿道钬激光手术与电切治疗膀胱癌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激光在泌尿外科应用越来越多,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手术具有止血确切、出血少和基本不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等特点.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采用经尿道钬激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患者35例,并与金标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范学勇;陈雪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包皮套扎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包皮套扎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的门诊手术患儿共240例,随机分为3组,术后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镇痛(S1),术后采用芬太尼静脉注射镇痛(S2),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药物(S3).观察比较三组患儿在术后苏醒时的躁动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2H,4H,24H)切口的疼痛和不良反应.结果:(1)三组在术后躁动情况有明显差异,S1组躁动情况低于S3.(2)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有显著差异,S1,S2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S1.(3)各组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小儿包皮术后的镇痛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作者:孙翠翠;方俊;梁建凤;彭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猴头菌提取物联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兰索拉唑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猴头菌提取物联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兰索拉唑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在传统三联根除HP感染失败患者的疗效,探讨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本院就诊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并经传统三联治疗方法治疗失败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妇40例给予阿莫西林1.0 2/日,左氧氟沙星片0 5 1/日,兰索拉 唑15mg 2/日,疗程14天.治疗组40例给予阿莫西林1.0 2/日,左氧氟沙星片0 5 1/日,兰索拉唑15mg 2/日,猴头菌提取物3.0 3/日,疗程14天.均于4周后进行13C呼气试验.结果:对照组根除率为(19/40例)47.5%,治疗组根除率为(29/40例)72.5%.结论: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患者补救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猴头菌提取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强胃粘膜“保护因子”,抗HP作用,改善胃粘膜营养状态,促进胃粘膜再生.对HP的根除作用及其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达到了临床理想的效果.

    作者:郭璟静;潘勇娜;曹智丽;张霞;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护理体会

    机磷中毒是指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抑制胆碱酯酶活力,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因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急性中毒发病时间与有机磷毒性大小、剂量及侵入途径有关.有机磷一般经皮肤吸收,在接触2-6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呼吸道吸入和口服中毒者,可在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症状.发病愈早,病情愈重.有机磷中毒是临床上常见急症,发病愈早,病情愈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作者:刘丽鑫;孙海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肩关节镜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8例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超前镇痛组(A组)、常规镇痛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B组、C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生理盐水0.1 mL/kg,所有患者术后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24h内芬太尼使用量及PCIA使用情况,以及氟比洛芬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时间点B、C组评分(P<0.05).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A组明显低于B、C两组(P<0 01).PCIA留置时间A组明显低于B、C两组P<0.05).三组各时间点无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肩关节镜患者的术后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患者术后镇痛.

    作者:李美睿;房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胎羊膜对难愈性腹部创面愈合影响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人胎羊膜对难愈性腹部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难愈性腹部创面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创面应用人胎羊膜覆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肉芽成熟程度.结果:治疗第7、14天时,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及肉芽组织生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1).结论:人胎羊膜对促进难愈性腹部创面愈合效果满意.

    作者:南燕;薛清杰;边文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对哮喘患者护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呼吸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的重要作用,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哮喘发作入住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择84例进行研究,其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生活习惯均相匹配(P>0.05).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干预组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呼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哮喘患者应用呼吸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可以广泛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

    作者:陆雪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时期医院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医院统计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医院制定工作计划的重要决策依据,同时也是医院各项医疗活动情况的重要体现,在医院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卫生统计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分析新时期医院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相关提供参考.

    作者:曾玉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亲、胎儿、新生儿有极高的危险,可导致一系列母儿并发症,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护理干预,降低母儿并发症以及围生儿期死亡率.

    作者:覃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72例肺结核病人痰检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痰涂片镜检的阳性率情况,对比不同性质、不同时间采集的痰液标本的检出率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中心就诊的6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持续咳痰、咳嗽三周以上,且胸透结果异常.每位患者留取3分痰液标本(夜间痰、晨痰、即刻痰).采用痰涂片镜检检验患者痰液标本.结果:1620例痰液标本中,1321例呈阴性,299例呈阳性,阳性率为18.46%.不同性状的痰液阳性率不同,脓性痰的阳性率大于血性痰,黏液痰及水样痰的阳性率(P<0 01).不同采集时间痰液的阳性率亦不同,晨痰>夜间痰>即时痰(P<0.05或者P<0.01).此外,增加视野有利于提高检验阳性率.结论:痰涂片镜检是结核病控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发现肺结核(传染性)的重要手段.注重标本质控,可有效提高临床痰检阳性概率.

    作者:李艺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侵蚀性葡萄胎病灶破裂并大出血1例及临床分析

    病例特点:患者,女,47岁,已婚,孕2产1,人工流产术1次,2013年9月孕40余天于当地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宫腔清除物未送病理检.于2013年12月11日因人流后三月,阴道不规则出血20余天,前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查血HCG697925mIU/ml,彩超提示:子宫体积增大,大小约12.0*10.0*10.0cm,肌层回声不均,前壁近内膜处可见大小约4.7*2.4cm的非均质包块,宫腔可见大小约9.3*2.7cm的非均质包块,前壁肌层局部血流信号丰富.以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收入院治疗,妇科检查:阴道可见紫蓝色结节,肺部CT:有结节阴影.FIGO分期评分Ⅲ:7.

    作者:梁利丹;何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妊娠糖尿病发病率在不同月份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在不同月份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为分析其发病相关原因、做好妊娠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从2012年9月1日开始按照新的GDM诊断标准进行统计,到2013年8月31日结束对妊娠24~28周孕妇进行了1083人次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结果: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者198人,发病率18.28%,经过卡方检验,结果是5、6、7、10四个月糖尿病发病率极显著的高于其他月份(p<0.01),2、4月糖尿病发病率显著的低于其他月份(p<0 05),1、8、9、12月接近平均水平,3、11月糖尿病发病率极显著的低于其他月份(p<0.01).结论:妊娠糖尿病发病率在不同月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做好妊娠期的健康教育和早期干预.

    作者:葛月萍;岳松芳;闫淑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上颌窦提升植骨术种植治疗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对种植体植入前进行上颌窦提升植骨术不同的方法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间收治的48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1例行上颌窦外提升术患者,植入15枚种植体,1例患者发生种植体进行性骨吸收,1例患者发生种植体松动,无感染和炎症发生,X线片检查未发现种植体周围阴影,种植体提升高度为3.4~6.9mm,平均提升5.6mm.37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患者,植入42枚种植体,术后均未发生种植体松动、感染以及炎症,X线片检查未发现种植体周围阴影,种植体提升高度为3.7~7.2mm,平均提升5.8mm.结论:上颌窦提升植骨术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均有效可靠,同期种植疗效显著,成功率高,且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朋显扩了种植修复在上颌后牙运用的适应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房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哮喘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的是哮喘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对策.方法:主要选取哮喘儿童患者50例,不能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哮喘儿童病例特征进行心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然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哮喘儿童的心理护理,相应的病症情况得到了缓解,并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哮喘儿童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心理护理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对哮喘儿童病症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真武汤重用茯苓治疗心肌病心衰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真武汤重用茯苓治疗心肌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入选临床资料完整的心肌病心衰患者174例,其中治疗组86例,对照组88例,入组后两组均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真武汤重用茯芩方剂:茯苓30g 芍药9克 生姜9克 白术6克 制附子6克.以上方剂加水150ml浸泡20分钟,大火煎10分钟,小火煎10分钟,两煎共取汁60ml,每服20ml,早中晚餐前口服2周.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查看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论:真武汤重用茯苓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总有效率达97.13%,较单纯以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 05),真武汤重用茯苓配合西医治疗心肌病心衰,中西医优势互补,疗效显著.

    作者:靳春凤;吕炳禄;赵建东;吴艳君;李春英;王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剂量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疗效.方法:75例ASAⅠ~Ⅱ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25例.其中A组(对照组)局麻药中不加用任何药,B组(地塞米松组)加用地塞米松10 mg,C组(地塞米松联合吗啡组),加用地塞米松10mg和吗啡2mg,术后观察患者组术后镇痛程度、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有效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9.3±2.0)h、(21.9±1.8)h、(36.0±1.9)h,B、C组术后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而C组术后痛时间又明显长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A组差占91%,一般占9%;B组差占80.2%,一般占13%,良占6.8%;C组差占23.5%,一般占10.4%,优良占66.1%.C组和A、B两组比较P<0 05,A、B两组比较P>0.05.A组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出现;B组出现恶心呕吐7例、皮肤瘙痒6例、呼吸抑制1例;c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皮肤瘙痒1例、呼吸抑制例.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与A组比较P均<0.05;C组与A组比较P均>0.05.结论:使用小剂量吗啡联合地塞米松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可明显延长术后疼痛出现的时间,并使疼痛的程度明显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杨仁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30例,仅应用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心率失常的好转情况.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仅为7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优于对照组,且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亢进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极具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季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