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检验专业《仪器分析》课程关于色谱法基本理论的教学体会

张立坚

关键词:医学检验, 仪器分析, 色谱法基本理论, 教学
摘要:针对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特点,结合多年在<仪器分析>色谱法基本理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授课的思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引入色谱技术的新进展等方面总结了色谱法基本理论的教学体会.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尿壶在女性骨盆骨折患者中的护理应用

    目的 观察尿壶在护理女性骨盆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48例女性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使用尿壶接小便,对照组使用传统便盆接小便,其余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和骨折移位的例数、小便护理上的耗时、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部位发生疼痛、骨折移位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小便护理上的耗时短于对照组[(0.2±0.1)hvs(1.2±0.1)h,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8%vs50.0%,P<0.01).结论女性骨盆骨折患者使用尿壶小便能减少搬动,减轻疼痛,减少骨折再移位的危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丽娇;梁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体会

    目的 观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6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率100%,未发现断钉,钢板断裂病例,无一例出现不愈合及髋内翻,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9.7%.结论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方法简单,实用,安全性强,并发症少,疗效满意,适应在基层医院开展,是目前比较可靠的方法.

    作者:胡晒传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治疗时机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梅毒患者治疗时机的选择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为妊娠期梅毒的59例患者进行不同时期的治疗,孕早期确诊26例(孕早期治疗组)给予孕早期、孕晚期各1疗程的抗梅毒规范治疗;孕中、晚期确诊共33例(孕中晚期治疗组),孕中期确诊者给予中、晚期各1疗程抗梅毒规范治疗,孕晚期确诊者尽可能给予1疗程规范治疗,比较两组围生儿预后.结果 孕早期治疗组的死胎和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7.7%、15.4%及7.7%,孕中晚期治疗组的死胎和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0.3%、39.4%及30.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妊娠后早期梅毒筛查是必要的,孕早期抗梅毒规范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先天梅毒及死胎的发生率.

    作者:游玉卿;潘秀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标准预防教育对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影响

    目的 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提高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意识,有效地减少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2008年2-10月35名助产士只按常规进行接生,未接受标准预防教育;2009年2-10月则接受讲解、示范、练习、应用操作等形式的标准预防教育.比较实施标准预防教育前后助产士的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 实施标准预防教育后,助产士的职业暴露发生率为0.5%,明显低于实施标准预防教育前的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标准预防教育能有效地减少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蔡小梅;陈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在输血中的作用

    目的 初步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在输血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磁珠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再用PCR-SSP方法进行KIR分型.将分型的NK细胞与已知HLA分型的全血混合,37℃培养0、6、12、24h,ELISA法检测IL-2、IL-4、前列腺素E2(PGE2)、TNF-α、TNF-β、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gA、IgM、IgG的变化.结果 从0~24h,IL-2,IL-4、PGE2及TNF-α、TNF-β、IFN-γ、GM-CSF的质量浓度明显增加(作0.05),IgA、IgM、IgG质量浓度明显减少(P<0.05).随着KIR与HLA不相合程度(0%、20%、40%、60%、80%)的加大,TNF-α、TNF-β、IFN-γ、GM-CSF质量浓度明显增加(P<0.05),IL-2、IL-4、PGE2、IgA、IgM、IgG质量浓度则无明显改变.结论KIR与HLA-I类分子不合可激发异源反应性NK细胞的免疫功能,逆转输血相关的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吴兆勇;郑丽;周君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固定平面导板结合MBT直丝弓治疗前牙重度深覆(牙合)的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固定平面导板结合MBT直丝弓治疗前牙重度深覆(牙合)的效果.方法 将24名安氏Ⅱ类Ⅱ度以上深覆(牙合)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2例.试验组早期第二磨牙粘戴环(或颊面管),摇椅弓伸至第二磨牙、上领牙戴固定小平面导板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传统直丝弓矫治器.两组矫治前后拍均摄头颅侧位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头影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ANB、SN-MP、U6-PP、L6-MP、L1-MP(mm)、AFH(Me-ANS)(mm)、PFH(Ar-Go)(mm)、OB(mm)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打开咬合时间和矫治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固定平面导板结合MBT直丝弓是一种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的方法.

    作者:林少萍;李向东;梁淑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脑室穿刺结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40例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脑室穿刺结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4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取脑室穿刺结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40例脑室内血液5d内完全清除24例,6~8d内12例,9~10d内4例,治疗后恢复良好6例,轻残14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6例,仅2例患者发生脑积水.结论 脑室穿刺结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越;欧海荣;杨朔;文上康;覃木秀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医学检验专业《仪器分析》课程关于色谱法基本理论的教学体会

    针对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特点,结合多年在<仪器分析>色谱法基本理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授课的思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引入色谱技术的新进展等方面总结了色谱法基本理论的教学体会.

    作者:张立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结扎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及血流动力学检测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和假手术,术后2周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则高于假手术组(P<0.01),HE及Masson染色检查显示模型组心肌均出现梗死,造模成功率100%;假手术组大鼠心肌无梗死形成.结论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简单易行.

    作者:吕汝西;黄家卓;刘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湿润烧伤膏两种用法在烧伤创面应用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两种用法在烧伤创面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以头面颈部烧伤Ⅱ度至浅Ⅲ度创面为主的中小面积烧伤患者275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7例,按传统方法用湿润烧伤膏涂创面每4~6h换药1次;B组128例,采用湿润烧伤膏纱布覆盖创面,每12h换药1次.结果 A组患者创面换药时疼痛程度与B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浅Ⅱ度、深Ⅱ度创面愈合均无疤痕遗留,而浅Ⅲ度创面各均有3例有疤痕遗留.两组患者浅Ⅱ度、深Ⅱ度、浅Ⅲ度创面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采用烧伤膏纱覆盖创面具有减少换药次数及药膏用量、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祝演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健康供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离方法的改良

    目的 探讨健康供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 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65%、75%)离心法,溶血后获得的细胞悬液经终浓度为10nmol/L的N-甲酞·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37℃孵育10min预处理,室温,2400g/r,20min离心分离.结果 分离获得的嗜酸性粒细胞包膜、颗粒、细胞核清晰,细胞结构完整;存活率(99.4±0.6)%,纯度(99.3±0.7)%,回收率(51.0±9.3)%.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可有效快速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作者:吴智明;杨志刚;蔡静怡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浅谈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为了把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与药学专业充分联系起来,该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谈了教学中的体会.

    作者:马爱青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部感染大鼠血清IgG抗体及肺部IFN-γ水平的变化

    目的 了解人工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肺部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由支气管内直接注入PA(菌种为PAO579)藻酸盐微粒1×109CFU/mL),建立慢性PA生物膜肺部感染大鼠模型,以支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2周后评估血清PA特异性抗体IgG水平、肺部IFN-γ反应的变化及其与肺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 PA感染2周后,PA感染组的血清抗PA 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1),并与其肺部大体观病理指数(LIMP)呈正相关(r=0.89,P<0.05);而肺部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其变化水平与LIMP呈负相关(r=-0.9,P<0.05),镜下观肺病灶内大量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结论 PA生物膜肺部感染可能通过诱导Th2型免疫反应为主,从而引发以多形核白细胞浸润为主的Ⅲ型变态反应所导致的肺组织损害.

    作者:郭向华;郭润华;宋志军;黄培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酒精性肝病的研究现状

    本文阐述了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病因、机制、治疗等研究现状.ALD的病因主要是乙醇在细胞内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及其他引起的代谢紊乱;乙醛的毒性作用、内毒素血症、缺氧诱导因子-1、免疫介导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可采用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黄泽伟;程江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试论音乐审美教育对医学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音乐审美教育,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以肩负着关爱生命历史使命的医学生为服务对象的音乐审美教育,要积极发挥音乐的审美、教育、娱乐的功能,有效地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教育,让学生在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中,提高人文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为医疗事业服务.

    作者:陈海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我管理教育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7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分别在住院时及出院后半年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枯,统计出院后半年再出血情况.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22.85%vs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后可明显地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作者:李秋仪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儿童和成人恙虫病临床特点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恙虫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收治的420例恙虫病,分析比较儿童和成人恙虫病的特点,并分析误诊和死亡原因.结果 (1)420例恙虫病患者,儿童105例,占25.0%;成人315例,占75.0%.(2)儿童患者肝功能异常、脑损害、间质性肺炎、肾损害及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成人组(均P<0.01或0.05).心肌损害发生率在儿童及成人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儿童并发多器官损害32例,占30.5%,成人组并发多器官损害60例,占19.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20例入院时明确诊断370例,均有发热和焦痂,后误诊11例,误诊率2.6%.(5)死亡7例(1.7%),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所致,儿童与成人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vs1.6%,P>0.05).结论 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致多器官损害,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诊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张武英;龙列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蒂部宽度与结构对兔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成活的影响

    目的 探讨蒂部宽度及其结构对兔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模型,设计7种不同蒂宽,观察术后7d皮瓣成活率.结果 组6(蒂宽0.5cm,蒂部含皮神经、浅静脉及其营养血管网)、组7(蒂宽1.0cm,由组6蒂部两侧各旁开0.25cm)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两组间皮瓣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包含浅静脉、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完整蒂部是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成活的关键.

    作者:金玉丹;陈杰明;王绥江;梁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翼状胬肉关系的研究现状

    翼状胬肉是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及结缔组织成长因子与翼状胬肉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刘艳艳;罗丽卿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种较有争议的疾病,传统被称为牙源性角化囊肿.该瘤呈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导致了其较高的复发率,在病理及临床上都具有和一般领骨囊肿不同的生物学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囊内液体正压力作用、细胞凋亡与增殖、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三方面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陈楠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