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陈力;贺巧云;凌文革;匡希斌

关键词: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内皮素, 一氧化氮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6例首次AMI患者行PCI术使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达TIMI 3级,分析PCI术前12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的总和与术后1 h ST段下降幅度.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ST段迅速下降组(下降≥50%);B组:ST段持续抬高组(下降<50%).所有患者于PCI术前及术后l h取外周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PCI术前与术后l h ET和NO水平.结果 所有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h E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NO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 h的 ET水平比术前更高,NO则更低(P<0.05).ST段迅速下降组PCI术前与术后1 h相比,ET水平增高(P<0.05),NO无明显变化(P>0.05).ST段持续抬高组PCI术前与PCI术后1 h相比,ET水平明显升高(P<0.01),NO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PCI术后ST段迅速下降组与ST段持续抬高组比较,ST段迅速下降组ET水平低(P<0.01),NO水平则高(P<0.05).结论 AMI及PCI术均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使血中ET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AMI经PCI术后ST段的下降与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有关,特别与NO含量有关,PCI术后NO水平未降低者心电图ST段下降迅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同时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2月后的生存质量随访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智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835例宫颈糜烂的发病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糜烂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妇科门诊体检的3 127例妇女中发现的宫颈糜烂病例8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30~岁年龄组宫颈糜烂患病率分别为30.9%和33.0%,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有阴道炎史者比无阴道炎史患病率高(34.9% vs 22.3%,P<0.01);阴道手术产组宫颈糜烂患病率为40.5%,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性生活频率及避孕方式与宫颈糜烂关系不大(P>0.05).结论 宫颈糜烂的发病与年龄、阴道炎、阴道局部损伤及继发感染有关.

    作者:李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B超监测对提高置器质量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B超监测对置器距离进行干预,以提高置器质量,较好地发挥宫内节育器(IUD)避孕效果.方法 对402例健康育龄妇女放置IUD前先以B超测量宫底厚度,置器后实时扫描IUD宫内定位,从子宫纵切图像上测量IUD上缘至宫底外缘距离,若其距离超过设定标准则重置于设定范围.定期随访其避孕效果.结果 本组402例在B超监测下置器仍有3.48%(14/402)需重置,置器后退出时有回带感2.99%(12/402).3例因严重前倾屈干预失败置器0.75%(3/402).第24个月继续存放率为92.23%,带器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和总停用率(分别为0.30%、1.50%、6.60%和9.70%).结论 B超监测有助于提高置器质量,从而较好地发挥IUD的避孕效果.

    作者:麦小珊;陈比红;邓国洪;张娟纺;黎超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宫腔镜检查和阴道B超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意义

    目的 分析经阴道B超和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150例子宫腔内病变患者行阴道B超检查、诊断性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定位摘取病变组织或诊断性刮取内膜.结果 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为85.3%(128/150),阴道B超的符合率为54.0%(8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阴道B超是筛选子宫腔内病变的方便、简捷、有效与经济的方法 .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宫腔镜检查结合定位病变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子宫腔内病变可靠和理想的手段.

    作者:黄小静;罗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2例

    目的 总结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适应证症和经验教训.方法 对52例踝关节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PDLLA)内固定治疗,术后短腿石膏托固定踝关节4~6周.结果 术后随访5~2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骨折于术后5~9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按美国足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优34例,良14例,差4例,优良率达92.3%,12例术后出现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分别为迟发性无菌性炎症6例、局限性骨质疏松8例、关节僵硬4例.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须有选择进行,术中术后处理得当,重视术后并发症,疗效理想.

    作者:林晓蓬;朱肖奇;黄佳佳;裴伟杰;余旭辉;邓少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牛磺酸对新兵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新兵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80名新兵按年龄、身高和体重配对,随机分为牛磺酸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牛磺酸组每天口服牛磺酸胶囊6.0 g,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胶囊6.0 g,均服14 d.于试验前后检测各组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后3 min心率、血乳酸浓度、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活力和GSH-Px活力.结果 两组试验前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除RBC-SOD活力外,其余各项指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牛磺酸能对抗机体运动后的自由基损伤,提高新兵的运动能力,有助于提高战士的训练水平.

    作者:王瑞峰;黄跃敏;吕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3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方法 63例急性咽结合膜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0.2~0.4 mL/(kg·d),分1~2次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予病毒唑注射液10 mg/(kg·d),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用3~5 d,并予常规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以退热时间为主要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合膜充血消失时间分别为(3.95±0.68)、(4.03±0.62)、(4.76±1.3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优于病毒唑.

    作者:李波;冯丽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氨甲喋呤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术前的应用

    目的 观察氨甲喋呤(MTX)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术前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于术前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MTX 60 mg,于第1次注药后的第1个月及第2个月再分别给予一次注射,3个月时行宫腔镜经宫颈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对照组则直接行宫腔镜经宫颈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观察实验组MTX治疗后1、2、3个月时肌瘤大小、血流变化情况以及用药后的副反应,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实验组于瘤体内注射MTX 1个月后的肌瘤体积为(48.65±25.76)cm3,与治疗前的(58.21±21.68)c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3个月肌瘤的体积分别为(40.53± 27.29)、(30.24±19.68)cm3,均比治疗前明显缩小(P<0.0l或0.05),且治疗后3个月的肌瘤体积比治疗后1个月更为缩小(P<0.05).实验组治疗前0级3例,Ⅰ级5例,Ⅱ~Ⅲ级22例;治疗2个月后,0级10例,Ⅰ级12例,Ⅱ~Ⅲ级8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4.12±21.36)min、(12.31±3.72)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MTX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术前应用可有效地缩小子宫肌瘤,并减少肌瘤内的血流及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蓝岚;何英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胰腺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胰腺损伤的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本院近16 a收治的13例胰腺损伤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2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胰瘘2例,腹腔内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胰腺损伤患者病情多较重,多需术中确诊,合理的术式是胰腺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袁远程;曾秀芳;梁美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内镜及电动切削系统在喉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鼻内镜及电动切削系统配合支撑喉镜在喉微创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43例喉部良性疾病患者(包括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喉乳头状瘤、会厌囊肿和披裂囊肿)在支撑喉镜加鼻内镜下应用电动切削系统进行微创手术.结果 43例均一次手术成功, 无明显并发症.声带息肉和小结患者20例,治愈19例,好转1例;会厌囊肿14例,披裂囊肿1例,全部治愈;喉乳头状瘤8例,治愈4例.全部病例随访4个月至2 a,除4例小儿喉乳头状瘤外,其余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和电动切削系统在治疗喉部某些良性病变中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精确度高、创伤性小等优点.

    作者:崔德威;许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胎盘植入38例诊治分析

    目的 提高胎盘植入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两家医院6年间38例胎盘植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引产及4例顺产后胎盘滞留行人工剥离或钳夹困难时,彩超检查诊断为胎盘植入;另剖宫产时发现胎盘植入28例中,产前B超发现前置胎盘20例,B超提示可疑胎盘植入4例.38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1例,发生率为55.3%;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保守性手术及介入治疗)成功33例,因术中失血性休克行子宫切除术5例.结论 对有胎盘植入的诱发因素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胎盘植入的治疗关键在于控制出血,应根据病情,制定不同的处理方式,对要求保留子宫者可行保守治疗,对严重出血危及生命者应采取子宫切除术.

    作者:王祥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癌胚抗原、铁蛋白和乳酸脱氢酶联合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42例良性胸腔积液(良性组)和26例恶性胸腔积液(恶性组)分别采用放免法(RAL)检测CEA、SF,连续监测法测定LDH,同时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 良性组的CEA、SF、LDH水平明显低于恶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腔积液CEA、SF、LDH单项检测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0.9%、77.9%、73.5%,三项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性为88.2%.结论 胸腔积液中CEA、SF和LDH联合检测可提高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彭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干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自编的依从性调查问卷对100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随访,对影响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人的关心程度、医患关系、焦虑、抑郁等在依从者和不依从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在年龄、性别及瓣膜的型号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善焦虑、抑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稳定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可提高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康复干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长缨;何湛;古剑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洛伐他汀影响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转移相关能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洛伐他汀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转移相关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运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细胞粘附人工重组基底膜实验检测洛伐他汀对HO-8910PM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趋化运动及对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 洛伐他汀作用HO-8910PM细胞6h后能抑制其体外侵袭、趋化运动和粘附能力,其中8 μmol/L抑制率分别为(79.18±0.21)%、(59.40±0.80)%和(14.08±1.28)%.结论 洛伐他汀能有效地抑制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侵袭、趋化运动和粘附能力,是潜在的抗肿瘤转移药物.

    作者:张建和;符伟玉;覃燕梅;莫丽儿;梁念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Vogt-小柳-原田病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VKH患者25例的眼部表现、全身症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治疗情况.结果 与结论 诊断时应注意患者的眼部表现(主要依据为患者双眼发病,后极部水肿,伴或不伴视神经水肿)和询问病史,明确诊断后行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

    作者:赵桂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底折叠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大出血32例

    目的 探讨胃底折叠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的价值.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大出血32例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胃底折叠术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因大出血经24h保守治疗不能控制而行紧急手术者15例,全部获立即止血,4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出院的28例中随访25例,再出血率为12%(3/25);术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得到明显改善;食道内压力从术前的(2.09±1.01)kPa升高为术后的(4.43±0.45)kPa(P<0.01).结论 胃底折叠术能提高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止血效果,降低再出血率.

    作者:陈搏之;钟康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治疗ALT高基线水平慢性乙型肝炎68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对高ALT基线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30例ALT水平升高(>5 ULN)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对照组每次口服甘利欣胶囊150 mg及五酯胶囊22.5 m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初始2周两组均给予静脉滴谷胱苷肽及水溶性维生素.结果 两组在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100.0% vs 83.9%、91.2% vs 38.7%、85.3% vs 32.3% (均P<0.01).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随访12个月时的持久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100.0% vs 79.0%、94.1% vs 32.3%、89.7% vs 27.4%、70.6% vs 19.4%(均P<0.01).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生ALT、HBV DNA反弹或病情加剧,而对照组有11例病情加剧,其中发生重型肝炎2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9例.结论 拉米夫定对ALT高基线值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阻止病情加剧,是慢性乙型肝炎一个较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作者:陈小萍;李耀才;伍思国;陈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谷氨酰胺对慢性酗酒大鼠肠道上皮细胞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对慢性酗酒大鼠肠道上皮紧密连接(TJ)特征性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和粘附连接(AJ)特征性蛋白钙粘连蛋白E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酰胺组(谷氨组)、慢性酗酒处理组(酗酒组)、慢性酗酒并谷氨酰胺组(谷氨+酗酒组),每组10只,并给予相应的处理.用荧光示踪剂测定肠道上皮的渗透性、运用免疫印迹和RT-PCR测定肠道上皮细胞中Occludin、ZO-1和钙粘连蛋白E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慢性酗酒导致肠道上皮渗透性明显增高3倍左右(P<0.01);补充谷氨酰胺可以明显改善由慢性酗酒引起的肠道上皮渗透性增高(P<0.05).免疫印迹和RT-PCR显示在酗酒组的Occludin、ZO-1、钙粘连蛋白E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在谷氨+酗酒组中Occludin、ZO-1、钙粘连蛋白E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酗酒组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慢性酗酒可使TJ分子Occludin、ZO-1和钙粘连蛋白E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导致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受损,补充谷氨酰胺通过上调上述TJ分子而对慢性酗酒的肠道上皮屏障功能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媛莉;何惠娟;姚华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IgA肾病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小儿IgA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辨证服用中药,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尿分析、肾功能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38例中,完全缓解12例,显著缓解16例,好转6例,无效4例;对照组则分别为5、13、11、8例.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5.73,P<0.05).治疗后两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BUN及尿RBC计数均明显下降,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gA肾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作者:何志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发生率及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 于孕6周将335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69例)和对照组(16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孕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式健康教育,包括帮助孕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前健康教育,针对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制订教育措施,有针对性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并进行住院教育、产程辅导和产后教育.分别于孕6周和产后42 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对两组进行调查.结果 产后42 d,观察组的抑郁阳性率为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P<0.05);观察组产妇EPDS评分为(5.67±2.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3±3.21)(P<0.01).结论 全程式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