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丙泊酚与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的效果观察

王剑鸣;张安生;曾宾;李桂成

关键词:丙泊酚, 瑞芬太尼, 镇痛, 人工流产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与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人流镇痛的效果.方法:180例自愿接受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为60例:各组均先静脉注射1.2mg/kg的丙泊酚,随后静脉缓慢注射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A组剂量为0.8μg/kg,B组为1.0μg/kg,C组为1.2 μg/kg).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电图(ECG)、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按优、良、差三级进行麻醉效果评定.详细记录手术持续时间、术毕下床离院的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B组与C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麻醉后2、5min时,各组SBP、DBP有轻度下降和HR减慢,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有9例发生一过性呼吸暂停,SpO2降至91%~94%,而A组与C组无.3组手术持续时间、术毕下床的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毕诉注射部位疼痛和下腹痛(宫缩痛)者,A组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1.2mg/kg的丙泊酚联合1.0μg/kg瑞芬太尼作人流镇痛,是较为合理的组合.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银环蛇咬伤致呼吸衰竭抢救成功1例

    患女,7岁,因被银环蛇咬伤后出现阵发性腹痛,随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四肢无力,2h后出现意识不清、全身瘫痪、呼吸停止,于当地医院予气管插管、气囊通气等抢救后,我院急诊出车接回.入院体查:体温37.2 ℃,呼吸0次/min,脉搏169次/min,血压104/69 mmHg.神志不清,昏迷状,压眶反射消失,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气囊人工通气下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心率169次/min,心律规整,心音稍低钝,无杂音.

    作者:廖辉奇;梁春杰;卓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良清洁灌肠方法在妇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清洁灌肠的佳体位及插管长度.方法:将200例需行术前清洁灌肠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法:头低臀高左侧卧位(摇低床头10 cm,抬高臀部20~25 cm),肛管插入长度为20~22 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为7~10 c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不适感例数明显减少(4 例vs 20例),清洁例数则明显增多(99例 vs 85例),灌肠次数[(4.44±1.45) vs (8.68±1.85)] 明显减少,每次灌肠入液体量明显增加[(797.0±141.0) vs (582.0±145.7)mL/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清洁灌肠能彻底清洁肠道,减轻患者痛苦,并极大地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邱锡坚;黄亦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Livin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Livin[1]是新近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IAP)成员之一, 是从人类基因组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的一种蛋白质,同时也被命名为ML-IAP、KIAP[2].研究表明Livin与肿瘤有较强的相关性,可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呈高度表达.现就Livin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俊;陈铭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三种不同病因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妊娠比较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三种不同病因不孕的妊娠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76例不孕妇女,根据其不孕病因分为3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组51例,慢性盆腔炎组76例,正常盆腔组49例(无明显异常的不孕妇女),比较3种不孕症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妊娠情况.结果:内异症组、慢性盆腔炎组、正常盆腔组治疗后宫内妊娠率分别是51.0%、69.7%、14.3%,前两组的宫内妊娠率均高于正常盆腔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异症组与慢性盆腔炎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 内异症组及慢性盆腔炎组的异位妊娠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盆腔炎组(P<0.05),但内异症组与明显盆腔炎组之间的异位妊娠率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因为内异症和慢性盆腔炎的不孕症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妊娠率明显提高,故而对内异症和慢性盆腔炎者应及早选择腹腔镜检查和治疗;正常盆腔者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

    作者:高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东省365间医学实验室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状况与分析

    目的:评估广东省临床实验室实施尿液沉渣分析检查规范化工作情况.方法:对广东省内365间临床实验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实验室对5个浓度尿液质控品的测定结果.结果:(1)广东省县级以上医院有74.8%仍用普通玻片(或加盖玻片)直接镜检进行尿液沉渣分析检查,只有25.2%的医院采用商品化尿液沉渣检测系统.(2) 被调查的实验室在尿液沉渣分析检查的日常工作中符合我国血液学和体液学专家委员会公布<尿液沉渣检查标准化的建议>只占27.9%,不符合占72.1%.(3) 全省临床医学实验室对5个浓度尿液质控品的实验室间测定结果非常离散,CV达92%~200%.结论:广东省临床实验室开展尿液沉渣分析检查规范化工作仍然十分不足.商品化尿液沉渣检测系统有助于标准化尿液沉渣显微镜分析,但不同系统的结果差异仍然较大.

    作者:张志雄;林增文;江楚文;邹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4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体会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2例(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32.6岁)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资料作了分析.结果:保守治疗12例,死亡1例,病死率8%,手术治疗30例,死亡7例,病死率23%;培养细菌的14例中12例为混合感染.结论: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在认真观察病情和体征下,实行个体化治疗方案为上策,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的时机及方法是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揭育畴;吴彩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8例临床怀疑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59.4%,特异度为81.1%,假阴性率为40.6%,假阳性率为18.9%.子宫内膜癌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图像.结论:超声诊断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不算高,但只要熟练掌握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技巧和图像特点,超声对诊断子宫内膜癌还是有很大价值.

    作者:刘干;伍兆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8).治疗组用康艾注射液加化疗,并与单纯化疗组进行对照.两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72.5%,而对照组为4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karnofsky 评分的好转率分别为87.5%和5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象均降低,但以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康艾注射液可以明显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减少血象降低的几率.

    作者:温继育;谢忠;谢杰荣;冯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50例效果观察及其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效果及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100例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及自主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 vs 54%),观察组24 h内下床活动者、24 h内排气者及24 h内拔除尿管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例数分别为20 vs 7、23 vs 8、27 vs 17),尿潴留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4% vs 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高效等优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严谨的术中操作配合及术后悉心的护理均是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作者:许春霞;唐忠萍;冼华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预防及治疗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6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喉返神经损伤与手术方式、组织病理类型及喉返神经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的关系.结果:喉返神经总损伤率为2.7%,其中380例术中有目的地解剖分离了喉返神经并注意保护,喉返神经的损伤率为1.6%(6/380);240例未解剖分离喉返神经,喉返神经的损伤率为4.6%(10/240),前者的损伤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喉返神经损伤与手术方式、组织病理类型则无明显关系.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术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仔细操作,是减低喉返神经损伤特别是永久性损伤的关键.

    作者:李立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立止血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止血效果

    目的:观察立止血应用于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6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止血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的年龄、停经天数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立止血组在负压吸引术前30min静脉推注立止血1ku,对照组在负压吸引术前30min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 mL,均于1min内推注完毕.观察两组妇女术中、术后30min出血量及副反应.结果:两组妇女术中和术后出血量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副反应出现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立止血用于早孕妇女的人工负压流产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量,简单有效.

    作者:陈比红;黄秀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81例在术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诊断符合率69.8%,误漏诊率为30.2%.结论: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动态超声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作者:谭慧敏;肖丽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种基于集成光学声光作用的新型光谱分析仪的研制及测试

    介绍了一种基于集成光学声光相互作用原理的集成光学光谱分析仪.在理论上分析了这种光谱仪的原理、色散本领和分辨本领.在实验中,对滤波器的透过率函数曲线进行了测量,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吻合.在对光谱的测量当中,波长测量精度可达到0.008nm.

    作者:林林;张梅;胡鸿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大肠息肉46例的诊治

    目的:总结儿童大肠息肉的治疗经验.方法:对46例共68枚不同大小、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的儿童息肉,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或徒手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切除或徒手治疗儿童大肠息肉,方法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李天煜;程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稿约

    作者:广东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在鼻腔填塞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Mero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在鼻腔填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对96例患者(Merocel 组)进行鼻腔填塞,以凡士林纱对9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鼻腔填塞,比较两组的局部疼痛、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止血效果.结果:两组的局部疼痛、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出血量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在鼻腔填塞中的疗效肯定,安全有效,通过适当护理,将大大减少鼻部手术的痛苦.

    作者:梁柳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降脂及消退颈动脉斑块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消退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降脂疗效.方法:选择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143例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72)及辛伐他汀组(n=71).阿托伐他汀组每晚服阿托伐他汀10 mg,辛伐他汀组每晚服辛伐他汀20 mg,均连续服药12周.观察其对血脂各项指标(TC、TG、LDL-C、HDL-C)及肝肾功能的影响,并进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两药均能降低TC、TG和升高HVD-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两药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均有一定的消退作用,但阿托伐他汀优于辛伐他汀.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脂,能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且阿托伐他汀的降脂和消退斑块疗效优于辛伐他汀.

    作者:肖玉梅;杨景宁;蒙应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803名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调查及人格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832名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单分析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特征.结果: 832名在校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 9.59%.网络成瘾学生和非网络成瘾学生在16PF中的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10个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网络成瘾学生在SCL-90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恐怖、偏执8个因子分得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学生(P<0.05或0.01).结论:广东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 9.59%.网络成瘾大学生具有比较显著的人格特征改变和比较明显的网络依赖症状,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作者:雷鸣;陈晓光;刘卫燕;黄培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10月骨科出院病历446份,调查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计算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值.结果:446份出院病历中,401份使用抗菌药物,共计6类25种,包括β-内酰胺类(15种)、喹诺酮类(4种)、林可霉素类(1种)、氨基糖甙类(4种)、四环素类(1种)、硝基咪唑类(1种).抗菌药物的用量排序,以林可霉素类居首,头孢菌素类次之, 喹诺酮类第3,这3类药物费用占抗菌药总费用的74.6%.结论: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合理的,但应注意联合用药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作者:陈彩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加入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声明

    作者:广东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