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李加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电热毯保温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复苏期的影响.方法:40例颅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于术中应用电热毯保温,对照组术中则未用电热毯,比较两组的术中体温及术后复苏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体温维持在(36.3±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1.1)℃;实验组的术后苏醒时间为(23.1±4.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3±6.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结论:术中应用电热毯保温可防止颅脑手术患者的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复苏.
作者:何惠燕;林岩;谭淑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配合常规治疗方法.结果: 良好14例(占46.6%),中残9例(占30.0%),重残2例(占6.7%),植物生存2例(占6.7%),死亡3例(占10.0%).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应力争将血肿完全清除干净,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可达到此目的,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世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因其影响患者口颌系统功能和精神心理健康而受到广泛重视.对于原发性腭裂缺损,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分离和移动口腔软组织在中线形成粘连愈合而封闭裂隙,硬腭裂隙的骨缺损依然存在,加之手术的损伤,剥离,术后瘢痕加重了颌骨发育不足,继发了各种术后畸形.
作者:陈蕾;李蜀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我区部分人群血脂水平变化规律.方法:对2023例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脑力劳动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31~50岁男性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同龄女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余年龄段则无明显差别;31~50岁男女间的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60岁以前高脂血症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41~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结论:坚持定期血脂监测,指导高脂血症人群适当锻炼和合理饮食以获得理想血脂,对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秋玲;黄灿东;蒋兰茂;蔡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的疗效.方法:60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CVVH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CVVH组在此基础上加予CVVH治疗.监测心率(HR)、呼吸(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SIRS症状改善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3 d、7 d取静脉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CVVH组治疗3d后T、R和治疗7d后WBC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1),CVVH组治疗3d内SIRS症状改善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1);7 d内CVVH组MODS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 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7天时TNF-α、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或 P<0.01);但CVVH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间在治疗第7天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CVVH治疗能降低SIRS患者血清中致炎因子,改善SIRS症状,减少 SIRS向MODS发展的机率.
作者:张奕威;林志滔;苏月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成人重症肺炎患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成人重症肺炎患者(简称重肺炎组,下又设心肌酶正常亚组23例和心肌酶升高亚组12例)、56例一般肺炎患者(简称肺炎组)及30例正常体检者(称对照组)进行血清心肌酶(AST、CK、CK-MB、LDH、α-HBDH)测定.结果:除发热外,重肺炎组外周血白细胞较肺炎组显著升高,血氧饱和度较肺炎组显著降低,心电图异常、心衰、休克及多器官衰竭发生率较肺炎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重肺炎组与肺炎组、对照组相比,血清心肌酶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 P<0.01);而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心肌酶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 P>0.05).心肌酶升高亚组的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异常和心衰的发生率较心肌酶正常亚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0.01或 P<0.05);而休克、多器官衰竭和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重肺炎组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4.3%(33/35);肺炎组无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重肺炎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提示病情严重,可能有心肌损害,应及早治疗,保护心肌.
作者:宁丹霞;莫振兆;李泽林;黄云平;李庆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减创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不适行腔镜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5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 n=27)及减创手术组( n=28),常规手术组采用12肋下切口进行治疗,减创手术组采用小切口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减创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张育周;钟喜廷;李冕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阶段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中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与神经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用夹心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轻、中、重度AD患者,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与正常老年人脑脊液中白介素-1 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水平.结果: 各AD组患者脑脊液中IL-1β、TNFα的水平较其他组有不同程度升高,而IL-1ra则有不同程度降低,各AD组组间比较,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IL-1β与TNFα水平相应增高,IL-1ra却相应下降,其中重度AD患者这种改变与轻度AD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造成的级联反应在AD脑损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英堂;邢孔鸯;李龙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运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情绪稳定,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复发率仅为8.3%,全部患者均无严重眼部并发症和全身毒性反应.结论:通过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对症护理,使患者对该病有较充分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得到较好的康复.
作者:张解静;方林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分期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GustiloⅢ型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采用微创有限接触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植骨进行分期治疗.结果:随访1~2a,15例骨折端全部骨性愈合,符合骨折愈合标准.15例中,优7例,良5例,中3例.结论:分期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能使患者安全度过急性创伤期,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庞健;庞瑞明;谭官峰;陈海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皮肤瘢痕本质上是一种皮肤伤口的病理愈合过程,其显著的特征是成纤维细胞持续活化所产生的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如纤连蛋白、弹性蛋白、蛋白聚糖,尤其是胶原的过度堆积,导致真皮的纤维化.尽管目前尚不清楚瘢痕的发病机制,但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由血小板以及各种炎症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被认为在瘢痕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吴平;江黎明;梁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知肿瘤的侵袭、转移包括从原发部位浸润性生长、穿透细胞外基质、进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中游走、与靶器官黏附后向间质侵袭以及增殖形成转移灶等几个阶段,这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的复杂过程.
作者:符伟玉;梁念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32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导乐陪伴组( n=162,简称导乐组)和非导乐陪伴组( n=164,简称非导乐组),比较两组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导乐组与非导乐组:(1)自然分娩率分别为81.5%、63.4%;(2)剖宫产率为13.6%、25.0%;(3) 阴道助产率为4.9%、11.6%;(4) 新生儿窒息率为3.7%、9.8%;(5)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导乐陪伴分娩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冯亦芳;梁持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SD幼鼠在常压慢性持续缺氧及低CO2下心室肥大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SD幼鼠于常压慢性持续缺氧低CO2 14 d及21 d后分别测量计算右心室/左心室加室间隔比值(RV/(LV+S))、右心室/100g体重(RV/100 gBW)及左心室加室间隔/100g体重比值((LV+S)/100 gBW)和右心室组织切片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测凋亡率.结果:常压慢性持续缺氧低CO2下各组RV/(LV+S)和RV/100 gBW比值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并与缺氧时间成正比;各组间(LV+S) /100 gBW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缺氧14 d组、缺氧21 d组的右心室组织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比对照组明显上升( P<0.01),且以缺氧21 d组上升更为明显.结论:常压慢性持续缺氧低CO2可致SD鼠右心室肥大、右心室心肌细胞凋亡,其严重程度与暴露时间有关.
作者:林永文;徐小红;冯华俊;谭建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出血脑疝患者突发双侧瞳孔散大的抢救方法.方法:在头颅CT片提示下,对13例硬膜外出血脑疝、突发双侧瞳孔散大患者先采用微创针钻入血肿,抽出血肿的液体部分减压,继而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13例患者的颅内压在微创穿刺粉碎针钻入血肿抽出不凝血液后即刻得到缓解,患者的健侧瞳孔也立即缩小.13例在手术后2~5 d内意识渐清醒, 随访6个月~1 a,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0例均预后良好, 恢复学习和工作;中残3例,生活自理.结论:采用微创针紧急钻颅引流能及时缓解颅内压, 为手术赢得时间, 可明显降低急性硬膜外出血脑疝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病死率, 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招康东;邓启彰;关俊文;陈昶春;招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的不典型X线表现及诊断.方法:对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不典型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征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中,X线显示肿块16例,小灶致密影14例,局部结构紊乱9例,合并腋下淋巴结肿大6例.结论:乳腺癌不典型X线征象有边缘光整的肿块、小灶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结合临床、仔细阅片、全面分析以及重视腋下肿大的淋巴结,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钟文招;罗泽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炎并哮喘样发作的机制.方法:对80例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36例,不伴喘息患儿44例)及其它病原菌感染肺炎30例(普通肺炎组)的血清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IgE和外周血EOS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 [(207.8±20.1) U/L vs (168.0±23.2) U/L、(278±34) vs (189±27)];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者的血清IgE和外周血EOS水平则又明显高于不伴喘息者 [(227.8±20.0) vs (198.2±23.1)、(368±45) vs (27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IgE和EOS在肺炎支原体导致肺炎哮喘样发作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曾珺;曾盛;曾芬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39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显微镜下直视外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纠正视力、视网膜脱离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在清晰的视野下进行,硅压带位置均正确.随访2~24月(平均14.3月),37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例经第2次手术后复位,1例患者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复位.34例患者视力提高,4例视力与术前相同,1例患者视力低于术前.佳纠正视力≥0.3者15例.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5例,巩膜穿透3例,视网膜下出血2例和脉络膜脱离1例.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王班伟;黄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针剂治疗,疗程21 d,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血糖、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或0.05),且血糖、甘油三酯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两组治疗后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及治疗组的血浆比粘度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1),且全血比高切粘度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左卡尼汀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
作者:陈婷;谢彤;黄志清;唐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372例老年慢性A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与不发生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病因、心室率、年龄、性别、心衰、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扩大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差异.结果:Af患者中,发生与不发生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病因、心室率、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扩大、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情况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均<0.01),但性别、年龄、心衰、Af类型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 P 均>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心室率过缓、高血压病与糖尿病是Af并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老年人Af并发上术疾病者容易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应予临床干预.
作者:肖玉梅;杨景宁;蒙应东;黄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