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荣;马晓鹂;陈朝明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电极成熟期前后起搏阈值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接受埋藏式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中、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起搏阈值.结果:16例应用Medtronic CAPSURE○ RSP系列(激素洗提)心房电极的患者心房起搏阈值术后升高,术后1周达峰值,后逐渐降低,术后2个月开始趋于稳定,除术后6个月外,其余各时间点与术中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24例应用MCSP系列心室电极的患者心室起搏阈值术后均明显高于术中(P<0.01);9例应用BIOTRONIK SYNOX SX系列(高阻抗非激素洗提)电极的患者心房、心室平均起搏阈值具有与MCSP系列起搏电极类似的术后演变趋势,其急性期起搏阈值呈明显峰化现象,且具有较高的慢性期阈值,与40条MCSP系列电极比较,两者急、慢性期起搏阈值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6个月内,起搏阈值明显升高;激素洗提电极能明显降低急性期和慢性期阈值.
作者:陈小卫;吴铿;田丽红;李日健;回皓升;莫振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抚触子宫促使胎盘剥离对减少剖宫手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132例(观察组)接受剖宫产的孕妇在胎儿取出后采用抚触子宫的方法促胎盘剥离,另120例(对照组)剖宫产孕妇无接受抚触子宫处理,测定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子宫大小及硬度、第二产程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9.0±42.0)mL及(352.0±92.0)mL;术后24h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减少量分别为(1.1±0.6)g/L及(2.3±0.9)g/L;子宫大小(官底至耻骨联合上缘距离)分别为(17.2±1.2)cm及(18.9±4.3)cm;第二产程分别为(0.4±0.2)min及(3.1±0.9)min.两组的各项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抚触子宫促使胎盘剥高可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徐婉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8例(其中3例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余为冠心病可疑者)的MS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和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将3例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例MSCTCA左冠状动脉主干显示清晰,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显示较清晰,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但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的远段及其小分支有运动伪影的干扰.3例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同.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MSCT是诊断和随访冠状动脉疾病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作者:李冲云;蔡勇;贺红艳;刘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插管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的感染因素,寻求正确的护理措施.方法:对病种、插管时操作、导管保留时间、导管用药次数、营养药的使用、化疗周期、抗生素的使用、血象及插管后护理9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插管时无菌操作,导管用药次数、化疗周期、血象及插管后护理与导管感染密切相关(P<0.05).结论:经多因素分析化疗周期、血象、插管时的无菌操作、导管用药次数、插管后的护理是影响化疗病人导管感染的主要因素.
作者:岳利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 12 例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皮瓣小面积 5cm×7cm,大 8cm×12cm.结果:12 例中 10 例皮瓣生长良好,2 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 2~12 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并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恒定,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邹建福;王钢;张道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镇痛作用.方法: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50例,其中100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泵分二阶段注入异丙酚进行麻醉,另外150例(对照组)未使用任何镇疼措施.观察术前、术中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镇痛效果、副作用等.结果:两组术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术中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动脉压(MAP)降低大于20%者观察组有16例(16.0%),而对照组有59例(39.3%);HR减慢大干20%者为观察组有7例(7.0%),而对照组有44例(29.3%);宫颈松驰观察组95例(95.0%),对照组88例(58.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完全无痛率为100%,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0.结论: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镇痛效果好,可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副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
作者:李少云;林还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自行排尿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2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49)和对照组(n=147),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差异无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创造适宜环境、做好护理观察,及时诱导排尿,常规诱导排尿措施无效后采用开塞露纳肛.结果:观察组术后自行排尿140例,导尿9例;对照组术后自行排尿74例,导尿73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适宜的护理干预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自行排尿.
作者:崔秀梅;方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肝癌术后区域性化疗的副反应和护理体会.方法:观察45例肝癌术后行区域性化疗患者的副反应与护理体会.结果与结论:本组45例的副反应有恶心呕吐6例,食欲不振8例,全身乏力5例、焦虑1例、白细胞下降2例外,无脱发病例和局部红肿病例出现;表明良好的心理护理,适度的活动和康复锻炼、恰当的体位、熟练的注射技术是降低肝癌术后区域性化疗患者副反应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伍雪冰;梁继娟;方文;曹何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吗丁啉在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中的疗效.方法:将32例诊断为GER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位治疗+吗丁啉(每次0.3mg/kg、4~6次/d),对照组单纯体位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呕吐症状、体重、食管钡餐造影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吗丁啉+体位治疗GER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陈泳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单纯采用体外震波碎石(ESWL)以及加用五淋化石丸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的疗效.方法:228例输尿管结石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ESWL组109例,ESWL联用五淋化石丸组119例.结果:单纯ESWL组的治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82、24、3例,ESWL联用淋化石丸组则分别为103、14、2例,以联用组的疗效为优(Hc=4.688,P<0.05).结论:五淋化石丸结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周雄;陈扬华;李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腹羊膜腔内灌注术(AI)在产科胎膜早破致早产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选择无穿刺禁忌证的≥28周,且<35周的胎膜早破致羊水过少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I)21例,对照组19例.AI组在未临产前经B超介导下经腹行羊膜腔穿刺置管注入林格氏液,每天300~500 mL,观察两组之间对胎儿预后、分娩结局的结果.结果: AI组与对照组对胎儿预后及产程、分娩结局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AI方法简单,安全系数大,效果肯定,是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菊香;钱兴国;张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能否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42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A组)的大P波时限(Pmax)、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LAD),并与43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B组)比较.结果:A组的Pmax及Pd显著高于B组;Pmin、 LAD差异无显著.Pmax>110 ms或Pd>40 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较高;Pmax>110 ms+Pd>40 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明显增高.结论:Pd增高可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Pmax>110 ms+Pd>40 ms联用时可提高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作者:罗劲华;李佩文;任军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湛江市中小学教师喉病的情况,明确病因,对于治疗和预防有指导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湛江市霞山区教育局在编教师508人进行询问调查,并采取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对喉部进行检查,分析教师喉病的患病情况.结果与结论:中小学教师喉病较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过度用声疲劳,又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教龄越长,发病率较高(教龄:≤5a,5a~,10a~,20a~,≥30a其发病率分别为30%、38.5%、45.7%、46.7%、48.6%).声带超负荷使用,烟酒、感冒、失眠等是致喉病的主要因素或诱发因素.
作者:彭波;王最青;王光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肺水肿形成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ET-1)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2例重度AOPP患者发生肺水肿前、肺水肿发生时和肺水肿控制后血浆TNF-α与ET-1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体查者(对照组)血浆TNF-α与ET-1的水平作对比.结果:重度AOPP患者发生肺水肿前、肺水肿发生时和肺水肿控制后血浆TNF-α与ET-1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肺水肿发生时升高为显著(P<0.01);肺水肿发生时的血浆TNF-α、ET-1水平高于肺水肿前、肺水肿控制后的TNF-α、ET-1水平(P<0.05~0.01),但肺水肿发生前的ET-1与肺水肿控制后的ET-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重度AOPP患者发生肺水肿时血浆TNF-α与ET-1的水平均升高,两者可能参与了AOPP致肺水肿的病理过程.
作者:彭晓东;孙杰;王立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尿道断裂伤的处理及预防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前尿道和后尿道断裂伤的临床资料.28例分别采用尿道端端吻合术、膀胱颈会阴缝扎固定术及尿道会师加气囊导尿管持续牵引的方法处理.结果:28例中,术后排尿通畅20例(占71.4%),排尿欠通畅需定期扩张尿道6例(占21.4%),尿道狭窄排尿不畅2例(占7.1%);出现阳萎1例(占3.5%).结论:尿道断裂伤应早期处理,尽量达到解剖复位,方能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剑;王峰雷;张兰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肾积水的声像图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超对孕12~40周伴腰背疼痛的150例孕妇肾脏进行探查,并按妊娠周数分组对比及动态观察分析.结果:150例孕妇中,检出肾积水123例.其中,右肾积水113例,左肾积水8例,双肾积水2例;轻度肾积水117例,中度肾积水5例,重度肾积水1例.肾积水的检出率及积水量均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增多(P<0.05),尤以右肾更为显著.但通过体位的变化,积水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至消失.结论:中晚期妊娠合并肾积水是一种功能性交化,孕妇改变体位,尤其左侧卧位,可使肾积水减少乃至消失.
作者:范玉华;陈俏妍;吴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菌谱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法国ATB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结果:392例87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株684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5株,28.51%)居首位,铜绿假单胞菌(160株,23.39%)和不动杆菌(133株,19.44%)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19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程度低(耐药率为0),其次是利福平(耐药率为13.85%),对青霉素的耐药程度高(耐药率为98.97%),对其他常用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细菌的耐药性日渐严重,随时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正确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控制感染和延缓细菌耐药的关键.
作者:熊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对同时期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5例.A组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组行伤情重侧去骨瓣减压术,两组术中在减压的同时行血肿清除及碎化脑组织切除,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结果:A组死亡、植物生存、重残、中残、良好的例数分别为6、1、3、7、8例,B组则分别为11、2、4、6、2例,差异有显著性(Hc=4.841,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是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行之有效的手段.
作者:冯卫权;何碧强;胡建军;胡朝晖;李国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擦浴治疗成人麻疹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44例成人麻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洗剂擦浴,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23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1.76±2.4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32±3.61)d;并发症明显减少(9.6%vs 34.8%).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成人麻疹加用中药洗剂擦浴,可加快退热、透疹、退疹时间,缩短治疗时间及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蔡军红;黎彩霞;薛碧媚;罗紫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对早产低体重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早产低体重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静脉营养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16.3±7.2)g,对照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9.4±5.4)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治疗组存活率95.0%(38/40),对照组存活率80.4%(37/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0.0% (8/40),对照组为41.3% (19/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周围静脉营养治疗早产低体重儿非常重要,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太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