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O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

吴任荣;余卫党;唐国瑜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AO髋动力加压螺钉
摘要:目的:总结AO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随访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AO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随访,时间0.5~3 a,48例均骨性愈合,1例空心螺帽滑脱并螺钉松动外滑,2例发生髋内翻和钉切割.结论:应用AO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滑动加压作用,使固定牢靠,骨折愈合迅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10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镇痛作用.方法: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50例,其中100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泵分二阶段注入异丙酚进行麻醉,另外150例(对照组)未使用任何镇疼措施.观察术前、术中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镇痛效果、副作用等.结果:两组术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术中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动脉压(MAP)降低大于20%者观察组有16例(16.0%),而对照组有59例(39.3%);HR减慢大干20%者为观察组有7例(7.0%),而对照组有44例(29.3%);宫颈松驰观察组95例(95.0%),对照组88例(58.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完全无痛率为100%,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0.结论: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镇痛效果好,可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副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

    作者:李少云;林还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侧去骨瓣减压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对同时期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5例.A组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组行伤情重侧去骨瓣减压术,两组术中在减压的同时行血肿清除及碎化脑组织切除,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结果:A组死亡、植物生存、重残、中残、良好的例数分别为6、1、3、7、8例,B组则分别为11、2、4、6、2例,差异有显著性(Hc=4.841,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是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行之有效的手段.

    作者:冯卫权;何碧强;胡建军;胡朝晖;李国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比较基因组杂交的临床应用进展

    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于1992年由kallioniemi[1]首先创建,其基本原理是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正常的基因组DNA和待测细胞的DNA,再和正常人的中期染色体杂交,通过检测染色体上两种荧光信号的相对强度比率,了解待测组织DNA拷贝数的改变,同时在染色体上定位.这种技术初用于实体瘤的研究,现已广泛用于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和产前诊断等方面,本文是对其在临床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少芳;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正常参考值的测定

    目的:初步了解人体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正常参考值.方法:用重组H-FABP抗原免疫动物后的纯化抗体建立的ELISA法检测126例健康人血清H-FABP,并同时进行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I(cTnl)、血浆肌红蛋白(Myo)测定做对照.H-FABP正常参考值上限按均值+2×标准差(x+2s)计算.结果:正常人H-FABP血清浓度为(3.79±3.52)μg/L,性别及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体血清H-FABP正常参考值为0~10.83μg/L.

    作者:张小云;汪凡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基于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文章分析了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问题,结合广东医学院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设计的实例,就如何保障各类用户安全地在自已权限内实时准确地访问系统的合法数据;如何维护整个信患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完整性、一致性等关键的问题给出设计方案.

    作者:何青;张毅;冯天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儿急性肠套叠76例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76例,根据发病到就诊时间的长短、腹部体征严重程度等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57例在门诊经钡灌肠复位,13例灌肠复位失败者转外科手术治疗,6例患儿因来院就诊时有腹膜刺激症状或其它原因未行钡灌肠复位;复位成功的患儿无死亡,复位失败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组1例死亡,未行钡灌肠复位组2例死亡.结论:将肛门指检列为常规检查对早期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X线透视下稀钡剂灌肠复位是一种简易、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腹腔镜下行肠套叠复位能有效的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生存率.

    作者:骆志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尿道断裂伤的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总结尿道断裂伤的处理及预防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前尿道和后尿道断裂伤的临床资料.28例分别采用尿道端端吻合术、膀胱颈会阴缝扎固定术及尿道会师加气囊导尿管持续牵引的方法处理.结果:28例中,术后排尿通畅20例(占71.4%),排尿欠通畅需定期扩张尿道6例(占21.4%),尿道狭窄排尿不畅2例(占7.1%);出现阳萎1例(占3.5%).结论:尿道断裂伤应早期处理,尽量达到解剖复位,方能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剑;王峰雷;张兰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环境及心理因素对肝病患者睡眠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肝病患者睡眠的有关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减少失眠的护理措施.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睡眠情况调查表对住院2周内的肝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8%,影响因素以环境改变及心理因素为明显(P<0.01),失眠症状以入睡困难及不能熟睡较常见.结论:对慢性肝病应注意做好心理疏导,并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陈锦秀;文康梅;吴琼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28例

    目的:观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28例脑动脉瘤经股动脉穿刺,在徽导管引导下于脑动脉瘤瘤腔内置入GDC栓塞脑动脉瘤.结果:26例治愈,1例末愈,1例死亡.结论:GDC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疗效好,恢复快.

    作者:张乃崇;赖廷海;李成林;钟景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评价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3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乌拉地尔治疗组27例,酚妥拉明对照组26例.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2例,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9、10、8例)(Hc=5.106,P<0.05).两组疗后心率均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乌拉地尔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肾功能,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黄世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胆脂瘤型中耳炎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提高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确诊率及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7%的患者术后仍有流脓, 21.7%的患者术中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提高基层医院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疗效并减少并发症,主要的是熟悉耳的解剖,掌握耳显微手术的操作要领.

    作者:杨秀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形势下高校档案工作的深化与拓展刍议

    高等学校兼有知识创新、知识传授、知识应用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功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才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这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培养千千万万优秀科技精英,参与全球性的竞争与合作.作为高校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之一的高校档案部门,只有对新形势保持高度的敏感,不断创新,建立各种特色档案信息库,科学有效地将隐藏的静态的档案信息,开发成系统的有价值的、动态的知识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就高校档案工作的深化与拓展作一刍议.

    作者:陈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用红花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40例,用复方丹参24 g于5%葡萄500 mL中静滴,每天1次.疗程均为21 d.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呈下降趋势,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黎宏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滋养细胞肿瘤和妊娠绒毛组织中端粒酶RNA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滋养细胞肿瘤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的端粒酶RNA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滋养细胞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滋养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hTR基因,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结果: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hTR基因均呈阴性,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hRT基因呈阳性.结论:hRT在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未见表达,推测其在滋养细胞肿瘤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碧;王芳;庞江琳;李英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吗丁啉加体位疗法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吗丁啉在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中的疗效.方法:将32例诊断为GER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位治疗+吗丁啉(每次0.3mg/kg、4~6次/d),对照组单纯体位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呕吐症状、体重、食管钡餐造影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吗丁啉+体位治疗GER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陈泳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我院2003年医保类中成药使用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医保类中成药的使用状况.方法:对我院2003年医保类中成药的用药种类、用量和消耗金额进行统计,分别从剂型分类、药理分类两方面的消耗金额、DDDs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我院在用医保甲、乙类中成药品种比例与<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相符,胶囊剂的使用频率大,注射剂消耗金额大.结论:我院医保类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中成药的使用普遍由传统剂型向新剂型转变.

    作者:李向荣;马晓鹂;陈朝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排尿的影响

    目的:探讨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自行排尿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2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49)和对照组(n=147),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差异无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创造适宜环境、做好护理观察,及时诱导排尿,常规诱导排尿措施无效后采用开塞露纳肛.结果:观察组术后自行排尿140例,导尿9例;对照组术后自行排尿74例,导尿73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适宜的护理干预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自行排尿.

    作者:崔秀梅;方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两种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与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720例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230例,笑气组(B组)250例,对照组(C组)240例.分别观察3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污染、产后出血等.结果:A组与B组镇痛效果均明显,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B组(P<0.05);A组与B组剖宫产率(10.0%、10.8%)均明显低于C组20.8%(P<0.01);A组阴道助产率(13.0%)比B组(6.0%)和C组(5.0%)均高(P<0.01);A组的羊水污染率高于B组(P<0.05);A、B两组的麻醉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组与B组用于分娩镇痛均有确切疗效,但B组对产妇无创伤,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操作简便易行,更易为产妇及家属接受,可作为当前无痛分娩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关国湛;戴英苗;叶嘉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CD44v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的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其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癌组织浸润肌层深度无关.结论: CD44v6的低表达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

    作者:梁艳艳;郑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核医学脑显像和骨显像中技术准备和质量控制的体会

    核医学显像是显示器官及病变组织的解剖结构和代谢、功能相结合的显像[1].与其它影像学方法不同,它要经历放射性药物的制备、引入体内、影像采集、图像处理、阅片、书写报告等多个环节才能获得供临床诊断或鉴别诊断的完整资料.前面几个环节几乎均由核医学科的技师完成,作者结合实际工作对核医学显像的技术准备和质量控制谈一点体会.

    作者:黄红;杨健;揭育丽;唐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