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阻塞性黄疸时IL-18对肝损害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现状

包仕廷;王三明

关键词:IL-18, 阻塞性黄疸, 肝损害
摘要:阻塞性黄疸(阻黄)时,门静脉内含有大量内毒素,而肠道是内毒素血症的主要来源.Baystone等认为内毒素吸收的主要途径有三个:(1)经肠道直接吸收入门静脉血;(2)经肠道淋巴途径;(3)直接穿过肠壁进入腹膜腔.其主要原因是阻黄时,肠道粘膜下层水肿,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或脱落,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这些病变可使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1],通透性增加,从而使细菌和内毒素易进入血液循环.肠壁发生水肿时漏入腹腔的内毒素也增多,同时阻黄对肠道可能发生淤血性缺氧致使内毒素产生和吸收增多.除肠道因素外,阻黄时内毒素血症发生的机理尚有:(1)肠道内胆盐缺乏:正常情况下,胆汁酸盐进入肠道,有灭活和分解内毒素或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2].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成功抢救严重河豚鱼中毒1例

    患者男,54岁,渔民.因进食河豚鱼后口唇、舌尖、四肢麻木2 h入本院急诊科治疗.患者进食河豚鱼(去内脏)约200 g后30 min自觉口唇、舌尖、四肢麻木、头晕、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予催吐、洗胃、导泻、静注速尿、甘露醇、地塞米松、654-2及补液等处理,上述症状无改善,且逐渐出现言语不清、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呼吸表浅.予吸氧,静滴呼吸兴奋剂,后出现呼吸停止,心率减慢至19次/min.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静注阿托品1 mg,心三联1组,经上述抢救心率增加至100次/min,但其余症状无改善,遂行血液灌流(HP)治疗.

    作者:刘付捷;黄访英;莫晓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术意义和两者联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生物化学比色定量法对56例PHC患者、43例良性肝病患者以及56例健康人员TSGF和AFP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癌患者二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及良性病变组(P均<0.01),良性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两项联检在灵敏度、准确性方面均优于单项指标.但两者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SGF可作为PHC的一项辅佐性指标,TSGF与AFP联检,可提高PHC早期诊断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作者:马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加味大柴胡汤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加味大柴胡汤保护阻塞性黄疸大鼠的肝功能、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及缓解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制作急性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分为7,14及21 d三个时段,每个时段分为3组,即:(1)假手术组(SO组);(2)胆总管结扎+生理盐水组(BDL+NS组);(3)胆总管结扎+大柴胡汤(BDL+中药组).在各时相点,剖杀大鼠取肝组织及门静脉血,作病理检查;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和门静脉内毒素的含量.结果:(1)胆管结扎7、14、21 d,BDL+中药组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SO组(P<0.01),但低于BDL+NS组(P<0.01);(2)胆管结扎7、14、21 d后,门静脉血浆内毒素BDL+NS组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结论:大柴胡汤在提高机体抗病的能力、保护肝功能及减轻内毒素血症方面作用明显.

    作者:王三明;伊新;魏洪吉;林木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Lipofectin介导bcl-xL反义寡核苷酸对鼻咽癌CNE-2Z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对bcl-xL反义寡核苷酸进入CNE-2Z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bcl-xL反义寡核苷酸转染CNE-2Z细胞,应用MTT法观察Lipofectin介导前后对CNE-2Z增殖的影响;RT-PCR检测处理前后bcl-xL mRNA表达水平.结果:Lipofectin介导bcl-xl反义核酸可提高反义核酸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Lipofectin介导bcl-xL反义核酸可增强反义核酸下调bcl-xL mRNA表达水平的能力.结论:Lipofectin可促进反义核酸转染进入细胞.

    作者:何桂蓉;周克元;张月飞;梁统;闵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荆防败毒散治疗虚寒型感冒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虚寒型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180虚寒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以中医荆防败毒散治疗,对照组(90例)以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以3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0.1%,显效10.8%,有效1.0%,无效0,白细胞由低转正常;对照组的治愈率10.0%,显效20.0%,有效37.8%,无效32.2%,白细胞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荆防败毒散治疗虚寒型感冒明显优于西医组.

    作者:谭茂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医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的认知水平.方法: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结果与结论: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是减少和避免护理纠纷的重要和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王秋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组织学》实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评价

    <组织学>实验考试是检验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认知程度,了解教学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及各种能力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督促学生学习、记忆的一种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组织学>实验考试方法的改革及考试结果分析,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达到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郭惠兰;孙宏;黄绍轩;张志平;杨大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孕期心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的研究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的可行措施.方法:随机将孕妇分为2组并随访至产后2周(非心理干预组402人,随访至产后2周者356人;心理干预组323人,随访至产后2周者287人),心理干预组孕妇分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三阶段的心理干预,孕期调查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产后2周调查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并增加本次有关妊娠、分娩前后的生活事件等内容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孕妇临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分值明显低于非心理干预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心理干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心理干预组(P<0.01).对其潜在心理背景分析表明:心理干预组的孕产妇在妊娠心境、产后育儿、与社会家人关系等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来自分娩周围环境、分娩疼痛等压力无明显改善,与非心理干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赵淑婷;陈月嫦;谭章云;李秀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硝普钠诱导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分别为0、25、50、100、200、400、600 μmol/L的SNP处理海马神经元24 h,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琼脂糖凝胶分析凋亡的生化特征.结果:SNP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神经元的存活率,当SNP浓度为50 μmol/L时,其存活率为56.2%;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神经元胞体固缩,突起断裂,网络消失;荧光显微镜可见染为高亮蓝色的典型凋亡小体,其细胞核明显固缩、凝聚和断裂,且随SNP剂量的增加,出现凋亡小体的细胞明显增多;50、100、200 μmol/L SNP处理海马神经元,电泳图谱显示清晰的DNA梯度.结论:SNP可诱导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作者:张海风;刘勇军;祝其锋;张海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病原学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时发生腹膜炎的病原学及治疗方法.方法:腹膜炎患者41例的腹透液均做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治疗.结果:培养出细菌27例次(阳性率65.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表皮葡萄球菌9例,类链球菌4例,假单胞菌3例,大肠杆菌4例;药敏试验提示17例(62.9%)对头孢拉定或庆大霉素敏感.经抗生素治疗2周后39例治愈,2例经重新治疗2周亦达到治愈.结论:根据病原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治疗腹膜炎是可行的,同时应注意透析时间、频率及腹透液浓度的调整以保证腹透顺利进行.

    作者:李海坚;韩小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常规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了解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及常规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全子宫切除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前者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等优点.结论: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东;蔡絮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准备的体会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对医学生现读的学业与未来的工作生涯都会有重要的影响.而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除老师外,教学准备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也会对整个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如何做好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准备谈一些我们的做法与体会.

    作者:蔡雪彦;吕端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的应用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21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8例于人工流产术前1 h顿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对照组102例术前不服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术时宫口大小、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人流术中宫口扩张程度>7号者为97例(占89.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RAAS的发生率(3.7%)则明显低于对照组(18.6%)(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能软化宫颈,扩张宫颈口,减少RAAS的发生率.

    作者:林小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论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教育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除了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更要通过各种服务方式来满足教师和学生方便、快捷地得到所需文献的需求,这是大学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也是它的立身之本.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形成了固定的格局,一般包括:新生教育、文检课教学和书评、新书通报等等.但是,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发生转变,高校图书馆教育的手段也应该补充完善,笔者就目前高校图书馆教育的现状作剖析,并就目前高校图书馆教育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陈文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Burst法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

    目的:观察Burst法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20例PSVT患者[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45±10)岁]接受Burst法治疗.结果:20例中有19例经Burst法治疗后转复窦性心律.结论:Burst法食管心房调搏治疗折返性PSVT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曾纪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肠息肉癌变的内镜诊断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癌变的分布、大小、形态、病理特征及寻求息肉癌变的早期诊断、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诊断的68例(71个)大肠息内癌变的内镜、病理与临床资料.结果:1660例(2540个)大肠息肉中有68例(71个)癌变,癌变率为4.10%,左半结肠息肉癌变69个,占息肉癌变总数的97.18%.绒毛状腺瘤、混合腺瘤癌变率较高(分别为56.76%、14.71%),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为4.17%).息肉直径>2.0 cm者癌变率为37.40%,息肉直径1.0~2.0 cm者癌变率为4.64%,息肉直径<1 cm者癌变率为0.43%,息肉直径>2.0 cm者癌变率明显高于2.0 cm以下者.广基息肉癌变率10.08%.结论:左半结肠息肉、宽基息肉、直径>2.0 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全瘤送检.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作者:刘舒颖;王菊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左心衰竭的院前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方法及重要性.方法:通过采用快速的硝酸酯类喷雾喷入,采取合理体位,建立畅道的静脉通道、合理吸入氧及适当应用吗啡等方法.结果:37例老年左心衰患者30例症状得到缓解,有效率81%,平均缓解时间为(15±7.1)min.结论: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地孕酮对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观察

    目的:评价甲地孕酮对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方法:139例住院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甲地孕酮+化疗组(n=68)和单纯化疗组(n=71),两组中同一病种使用的化疗方案相同,联合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每日加服甲地孕酮160 mg,疗程至少8周.结果:甲地孕酮+化疗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包括体重和Kanofsky评分的增加,厌食和乏力的改善,其分别为52.9%、82.4%、63.2%、48.5%,而单纯化疗组即分别为14.1%、15.5%、12.7%、9.9%,两者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0.6%、18.3%,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地孕酮+化疗组在稳定白细胞数、改善消化道反应和保护肝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甲地孕酮配合化疗可以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赞雄;许德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断指再植术术后的护理

    断指再植手术的成功,除了需要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外,精心周密的护理也不可缺少.我科自2001年正式开展显微外科手术以来,共收治15例,成功率达100%,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程晓桃;罗鉴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临床设计胸前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7例34侧成人躯干标本上,用显微解剖法观测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于胸骨两旁相应肋间穿出深筋膜,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于胸前区皮肤.皮神经营养血管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可设计以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作者:梁大宁;罗少军;汤少明;吕端远;张新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