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辉;陈日景;冯贵新;吴养;冯燕翔;李涛
以往实验室的质控图,往往是手工制作,工作量大,尤其是当质控项目较多时,显得比较烦琐。而Excel具有强大的图表功能,可自定义选项多,图形制作很灵活,利用Visual basic(VBA)的宏记录功能,便可使一般不懂或者不很懂编程的实验室人员都能用电脑自动生成质控图,现将其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1 模板制作的方法1.1 基准数据录入 录入20次基准质控结果值[1]。1.2 计算质控线指标 L-J质控图(图1)和Monica质控图(图3)计算均数、标准差,再计算出上下警告线和上下控制线的坐标值,并用公式生成均数、上警告线、下警告线、上控制线、下控制线列等;累加质控图(图2)为差值及差数累加值等。
作者:陈玉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治方法。方法:对60例(72足)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及手法复位X线下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的治疗。结果:60例(72足)中,48例(60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 a以上,优42足,良6足,差12足,优良率为80.0%,其中手术组优良率为83.3%,非手术组为75.0%。结论:跖跗关节骨折脱位需早期诊断及治疗,应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及手法复位X线下克氏针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兰泉;谢造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提高鞍区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研究1987~2000年我院收治75例鞍区肿瘤的发病率、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内分泌学变化、定位与定性诊断、手术与放射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75例鞍区肿瘤(手术后病理证实)中,属垂体腺瘤41例(54.6%),颅咽管瘤20例(26.7%),脑膜瘤7例(9.3%),畸胎瘤2例(2.7%),脊索瘤2例(2.7%),生殖细胞瘤1例(1.3%),其它恶性肿瘤2例(2.7%)。临床特点是:(1)视力、视野改变者25例(37.0%);(2)内分泌改变者27例(36.0%);(3)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者42例(56.0%)。术后结合放射治疗24例(35.0%),结合伽玛刀治疗2例。手术病死率为0%。平均随访3 a,复发率为20.0%,大部分疗效满意。结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检查对该区域部分肿瘤可达早期定位定性诊断,并对手术设计有帮助。积极手术加放射治疗可提高疗效,微创显微外科技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杨伟文;赵革灵;龙霄翱;梅佩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二十世纪90年代初,Bertelli等学者通过对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关系的研究,发现围绕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对皮肤血供有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神经皮瓣(neurocutaneous flap)[1]的概念,同时也为临床设计应用长皮瓣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是,神经皮瓣这一名称并未反映出此类皮瓣的血管或血供特点。钟世镇(1999)[2]认为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neurocutaneous vascular flap)的命名较为恰当。此类皮瓣的血供可靠,有重建感觉功能的条件,可分别以近、远端为蒂来设计,有些部位还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近年临床应用的术式颇多,研究发展较快。本文就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皮神经的血供形式及其与皮肤血供的关系 Taylor[3~6]通过对人体及脊椎动物体被组织(integument)(包括皮肤、浅筋膜和深筋膜)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的解剖研究,发现每一皮神经均有一动脉和静脉相伴随。神经行程为直线,而血管行径曲折,多呈襻状和弓状。Taylor将皮神经的血供分为两类:(1)主要动脉型,为一口径较大的动脉与皮神经共同穿过深筋膜后,动脉伴随神经行程较长,如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伴行血管和下肢隐神经的动脉;(2)血管网型,为皮神经的节段性横向小动脉之间通过链式吻合形成的纵向血管网。Taylor强调这些小动脉之间的吻合是不减小口径的真正吻合,而不是逐渐减小口径的闭塞性(choke)吻合。Masquelet[7]通过对小腿皮神经血供的研究,指出尽管这些穿支小动脉本身的供血范围有限,仅营养神经的一段,但许多穿支小动脉通过分支的相互吻合,形成纵向的交织血管网,可明显扩大供血范围和距离,能对长段皮神经进行营养。 Bertelli[8~11]通过对上肢皮神经血供的显微解剖,描述了神经旁血管的特征。神经旁血管口径0.2~0.5 mm,多在皮神经周围5 mm范围内伴随,纵向走行,连接营养皮神经的穿支血管,形成丰富的神经旁血管网。此神经旁血管网较深筋膜血管网粗大,且发育好。当神经出现分叉时,此血管网也随之分开,血管分支的口径大小与神经分支的大小相匹配。神经旁血管网在行程中多次发出分支穿入神经实质,与纵向的神经内血管网相吻合。神经旁血管网还间歇性地发出分支到附近的浅静脉干,在静脉壁表面形成血管丛。神经旁血管网亦发出分支与深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血管网相沟通。Bertelli[8~10]观察到多数神经旁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直接回流入皮肤浅静脉或引流入深静脉。
作者:张新营;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结肠损伤的手术处理术式各异,至今尚无一种术式对所有患者适用,各种术式均有其特定的适应证和优缺点,具体术式选择至今仍有争议。我院近年收治结肠损伤共30例,选择其中22例进行一期手术修复,无1例发生肠瘘或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均为男性,年龄15~52岁,平均28岁。发病至手术时间3~10 h,平均5.5 h。其中腹部利器伤17例,钝挫伤5例。损伤部位:横结肠损伤11例,升结肠损伤5例,乙状结肠损伤3例,盲肠损伤2例,降结肠损伤1例。22例中合并胃、小肠损伤共6例,均未合并休克。16例行原位修补术,6例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
作者:赵英宏;钱伟峰;吴爱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IV型胶原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蛋白酶B(CB)在克隆化人肺癌高转移细胞亚系(PGCL3)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三种基质降解酶的特异性抑制剂——Ⅳ型胶原酶抑制剂—EDTA、u-PA的抑制剂—反-对氨甲基环己酸(TA)、CB的抑制剂—N-乙酰马来酰亚胺(NEM),观察其对PGCL3细胞侵袭降解能力的影响,以判断蛋白分解酶在PGCL3细胞侵袭降解基底膜过程中的作用,用细胞降解穿过Boyden小室重建基底膜胶的侵袭降解试验来评价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TA及NEM能显著抑制PGCL3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EDTA似无抑制作用。结论:在PGCL3细胞降解基底膜的过程中,CB、u-PA两种酶起主要作用,提示u-PA、CB是肺癌高侵袭能力的重要机制之一,抗u-PA、CB的药物可能同时具有抗癌侵袭转移的作用。
作者:沈晓鸣;黄炜;黄济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超声显像观察早孕妇女药物流产过程中宫内的变化,评价药物流产的效果及超声监测的意义。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170例(孕35~40 d 46例为A组,孕41~49 d的124例为B组),在服药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连续的超声监测。结果:完全流产153例,完全流产率90.0%,A组完全流产率为100.0%,明显高于B组的86.3%(P<0.05);B组阴道流血量及流血时间均多于A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效果确切,超声显像对药物流产过程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凤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吉诺通(原商品名强力稀化粘素)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粘液溶解剂,具有溶解粘液、杀菌及除臭作用,是近年用于治疗鼻窦炎、支气管炎的一种新药。我科自1998年10月以来采用吉诺通治疗鼻窦炎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病例和方法1.1 病例 本组160例,其中男94例,女66例,年龄14~61岁;急性期40例,慢性期120例。病程短1 d,长20 a。按急性期与慢性期配对分吉诺通组与复方新诺明+1%氯麻液组(简称对照组),每组80例,均有急性期20例,慢性期6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程度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1]进行。急性期:主要症状为鼻塞、头痛、流涕及鼻出血。体查见鼻甲肿胀、充血,局部鼻窦体表投影区压痛;慢性期:主要症状为流脓涕、鼻塞伴嗅觉障碍。体查见中、下鼻道有脓性分泌物[1]。
作者:陈戈曼;陈向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比较4种不同物理降温方法治疗热射病的疗效,以寻求佳的降温方法。方法:对22例热射病超高热的患者分别采用冰水浸浴法(A法)、全身冰敷法(B法)、留置冰袋法(C法)和冰水灌肠法(D法)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并用药物降温(氯丙嗪或纳洛酮),以肛温降至38℃作为停止降温治疗的标准。结果:肛温降至38℃所需的时间:A法(35.4±6.1)h、B法(37.1±7.8)h、C法(44.8±9.2)h、D法(50.3±2.0)h,A与C、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冰水浸浴法降温时间短,疗效可靠;冰水灌肠法费时且效果差。
作者:麦秀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肺鳞癌与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53)、转移抑制基因(nm2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肺癌标本中P53,nm23,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P53,nm23,PCNA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0%,73.3%,82.5%,其中P53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为58.7%,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为52.2%,有淋巴结转移者51.1%,无淋巴结转移者51.2%;nm23 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为74.6%,腺癌69.9%,有淋巴结转移者88.9%,无淋巴结转移者95.1%;PCNA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为92.1%,腺癌56.5%,有淋巴结转移者80.0%,无淋巴结转移者90.2%。结论: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作者:郑朝晖;黄应桂;陈燕;黄冰;姜汉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种DNA测序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用纯化试剂盒对PCR产物进行纯化,然后用310自动测序仪测定DNA序列。结果:准确测定了一长度为106 bp的DNA序列。结论:本方法不但有快速、简便和准确的特点,尤其还对短片段的DNA更显优势,很适合于临床基因诊断中的测序。
作者:刘勇军;叶光明;祝其锋;周新;贺小玲;陈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总结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经验。方法:经尿道输尿管镜对29例输尿管狭窄进行治疗。结果:29例均成功手术,5例术后再次狭窄经二次扩张手术后治愈。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狭窄,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作者:蔡勇;李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致输尿管损伤的原因。方法:14例经输尿管镜取石致输尿管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输尿管口损伤2例,输尿管穿孔或粘膜严重损伤10例,粘膜脱垂1例,粘膜袖状剥离1例。结论:进镜不当、强行操作、盲目抽插导管、碎石杆操作不慎、使用套石篮不当、未置输尿管引流是输尿管损伤的重要原因。
作者:吴锋;钟文智;刘统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多功能红外治疗仪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145例分为2组,治疗组75例以局部麻醉后,根据皮损大小和不同的发病部位选择适当的探头和凝结时间进行接触加压治疗;对照组70例用二氧化碳激光烧灼治疗。结果:治疗组75例患者中治愈64例,显效5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本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是较好的一种尖锐湿疣的外治疗法。
作者:罗维丹;周先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我院开展鼻内窥镜手术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行鼻内窥镜手术的疗效。结果:随访0.5~1 a,120例中治愈76例(63.3%),好转27例(22.5%),治愈好转率达85.8%。坚持换药组的治愈率为71.3%(62/87),未坚持换药组的治愈率为42.4%(14/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显著,及时的术后处理是保证手术整体疗效的重要手段。
作者:马永忠;傅敏仪;黄桂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佛迪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6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A组)36例,对照组(B组)30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扩张血管、强心利尿和抗呼衰治疗。A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佛迪5 g静脉注射,q 12 h,疗程为2周。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4.4%,B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疗效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对提高PaO2、改善心肌缺血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佛迪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满意。
作者:吴茂荣;李月兰;王荣;吴洲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硬性晶体全脱位手术摘出及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6眼针拔术后全脱位于玻璃体的硬性晶体进行晶体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视力11眼0.5以上,4眼0.3~0.4,1眼0.1,主要并发症是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混浊及角膜水肿,1~3周均得到控制。结论:此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视力恢复满意的治疗方法,可获得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汤伟民;江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气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造成纵隔摆动而致死,但若能及时排气可迅速挽救患者的生命。笔者采用改良一次性吸痰管治疗自发性气胸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1岁~30岁)均为自发性单纯性气胸。操作方法:在严格无菌操作条件下,拔掉一次性输液管上的输液针头,换套一次性吸痰管(上海祥盛医疗器械厂产品,标准号 Q/AHWAI-1993)的粗端(带活塞),输液管另一端硅胶管直接插入盛有250 mL灭菌生理盐水的500 mL输液瓶中,作水封引流瓶(瓶塞上要插针头排气)。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作一0.5 cm切口置入一次性吸痰管细端,见引流瓶中有气泡排出为有效。结果:5例患者全部治愈,住院时间为4~6 d,无一发生胸膜粘连、肺不张及感染,其中4例第3天拔管,1例第4天拔管。
作者:陈俊生;陈意强;肖柳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抗冻剂渗透压对深低温冻存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牛角膜随机分两组,分别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20%人血清白蛋白(HSA)即对照组及二甲基亚砜(DMSO)+CPTES即实验组溶液配制的抗冻剂采用二步平衡法冻存,观察两种方法对复温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存活率、细胞均匀性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等的影响。结果:使用CPTES溶液配制抗冻剂冻存的细胞密度及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细胞均匀性与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优。结论:CPTES溶液配制抗冻剂有助于改善冻存的细胞活性。
作者:吴斌斌;黄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凯西莱注射液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因抗结核药引起肝脏损害的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接受凯西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肝药物(静滴葡萄糖、肝泰乐、维生素C、肝安)治疗;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Hc=12.993,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7% vs 59.5%,χ2=6.39,P<0.05)。治疗组有3例出现轻微皮肤瘙痒、少许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凯西莱注射液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病疗效有肯定的作用。
作者:刘英其;关玉华;潘爱华;王云南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