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勋;吴安华;徐秀华
1 引起医疗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1.1缺乏沟通1.1.1医患之间缺乏沟通.80%~90%的医疗纠纷都是由于医务人员没有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所引起.医生和护士必须肯花时间与患者沟通,只有了解病人的知识水平、经济状况等全面情况后,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作者:杜艳芬;张镧心;孙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对持续改进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采用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2003-2004年我院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将单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改进,并将调查结果与2002年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单项满意度分析后,找出与病人需要的差距,采取转变服务观念,强化健康教育,狠抓护理操作等一系列有效改进措施,使全院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法制意识大大增强,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得到有效强化,从而使全院住院病人平均满意率从2002年80.16%上升到2004年的95.45%,各单项平均满意度均有大幅度提高.结论:建立在病人满意度调查基础上的单项满意度分析,能充分发挥患者满意度作为护理工作尺度的导向作用[1],并可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落实,实现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进.
作者:陈德芳;刘晓玲;唐洁;姜永芬;周文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护理质量缺陷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护理质量缺陷分为处理医嘱缺陷、漏注射漏发药、错注射错发药、造成损伤、其它共五类进行统计分析;将其在内科与外科病区分布特点做比较分析.结果:护理质量缺陷分类从高到低依次为错注射错发药、处理医嘱缺陷、漏注射漏发药、造成损伤及其它;内科病区与外科病区质量缺陷分类的构成比不同.结论:降低护理质量缺陷要根据质量缺陷的类型及不同科室的特点,针对性采取措施,才能切实有效地降低质量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于翠香;杨桂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通过,并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新<传染病防治法>不仅专门增加了医疗救治一章,同时对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中的职责也做出了许多规定,这些有关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救治和预防与控制的职责与护理工作都紧密相关.
作者:宋文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件,是病人住院期间医疗护理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病人疾病发生、发展、康复或死亡全过程的重要档案资料.随着医疗法制的不断完善和社区家庭病床业务的蓬勃开展,做好社区家庭病床病历的规范管理,提高社区家庭病床病案质量是社区医护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2003年下半年我们按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对社区家庭病床病历加强管理,针对当前社区家庭病床病历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定期进行质控检查,从而提高了社区家庭病床病历质量,甲级病历率由0上升为24.10%,初见成效.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曾雪梅;谢小龙;许卫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广泛应用,HIS系统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可以为护理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针对护理工作量统计分析进行了研究,利用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结合护理工作量负荷权重法分析了2001年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工作量当量的静态构成与动态变动,确定了护理工作量管理的指标体系,讨论了护理工作量管理的推广应用.本研究将医院信息系统与护理管理相结合,是护理管理从传统经验式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迈进的一次尝试.
作者:许燕;李包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自1981年国外学者McCormick等人首次报道了针剌伤对卫生人员的危害以来[1],国内外学者对护理人员针刺伤展开了较多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护理学者的重视,大量研究表明:由于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的血源性的感染趋势在日益加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其中常见的、威胁大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2,3,4,5,6],护士是发生针刺伤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护士被针头剌伤[3].但是,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也比较薄弱,这些都使护士获得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加强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迫在眉睫,为此对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综述如下.
作者:磨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法律观念的日益增强,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要求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而与之相比,护士的法律意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的要求.护士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潜在着法律问题,因而护理纠纷也日趋上升.为了提高护士的法制观念,从疏忽大意与渎职;侵权行为;护士在执业过程中违反的法律法规;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药品使用不当所引发的法律纠纷;自我护理指导失误和特殊法律问题等七个方面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做一综述,并提出三点对策:即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护理管理者应顺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
作者:田丹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州级傣医院护理管理水平,保证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开展中层护理干部竞聘上岗、责任护士竞聘、护理岗位双向选择等方式;改革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转变护理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后勤支持系统;实行查房制度.结果: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结论:护理管理改革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强大动力,使医院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邓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护理质量管理.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已形成由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各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组成的院科两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络,在组织、实施等方面趋于规范化、制度化.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护理质量的稳定与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拟就护理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原因及改进措施作以下阐述.
作者:周祖华;宋清;韩蕾;吴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未来发展的主客观进行分析、判断和测定,确定自我的事业奋斗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作者:蒋玉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组织全国中医医院护理管理干部一行22人赴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护理学院进行护理教育的学习与交流,这是全国中医护理界的第一次学习考察,时间虽然很短,但每一次授课、每一次交流给每一个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张素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发和实施,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记录缺陷问题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书写质量,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分析ICU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书写质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甘香;欧秋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六步洗手法对降低医护人员手细菌污染的作用.方法:随机法将100名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接触病人后运用六步洗手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洗手法.结果:观察组采用六步洗手法后,手细菌污染率由洗手前的58%下降到10%,对照组由洗手前的56%降到38%,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六步洗手法是降低医护人员手细菌污染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光香;程伟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在中专起点的护理高职教育主干课程中采用新的双师型师资教学模式.双师型师资在护理高职教学中的优势在于:能突出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特点和新发展;在临床教学中能体现护理专业性和独立性;在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更加灵活;双师角色还能促使临床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更新自己专业领域知识,是临床工作和教学双赢的好方法.
作者:陈立红;张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从医院感染中的病人安全和医院感染中的医务人员安全两个方面论述了强化医院感染控制与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编写翔实的医院感染安全手册,有效实施与推广安全手册,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指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三方只有通过综合管理的手段,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才能使医疗安全达到平衡.
作者:黄勋;吴安华;徐秀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护士长年度考核是对护士长全年工作绩效的综合评价.我院自1997年起对护士长实施目标管理与量化考核[1],逐步从经验管理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随着护理管理的日趋成熟,以往的考核方式暴露出一些弊端,如操作方式以考核者为主,形式较为机械,忽略了人本原理;年终评优时护士长占科室评比名额不利于调动护士长与护士双方的积极性与竞争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自2001年起对护士长的年度考核方法进行了改进,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玲;郑宜萍;魏瑛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褥疮一直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护理工作中棘手的难题,严重褥疮易造成继发感染,导致长期创面不愈合,引起败血症.我科全体护理人员在近年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对20例患者应用鸡蛋内膜贴敷治疗褥疮,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唐现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