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周皮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观察

盛文婷;陈建浩;李其林

关键词:口周皮炎, 幽门螺杆菌
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口周皮炎的关系.方法:观察就诊106例口周皮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HP阳性患者分为两组,观察抗HP治疗对口周皮炎的影响.结果:口周皮炎患者的HP感染率高达83.96% (89/106),同时进行抗HP治疗者其疗效达91.11%,对照组仅为52.2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周皮炎合并有较高的HP感染率,对合并HP阳性者同时给予抗HP治疗能提高其疗效.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门诊患者药物咨询情况分析

    目的:开展面向门诊患者药物咨询,便于药师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收集临床用药信息,促进药学服务的开展.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0月至2003年7月1 187位记录完整的门诊患者咨询记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药咨询226例,占咨询总人数的19%,其中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多,分别占咨询总人数的5.8%和4.6%.结论:面向患者的药物咨询是药师走出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第一步,也是患者急需的服务.一般的医院都可以开展,也均有必要开展.

    作者:张彦东;钟劲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滤-大孔树脂法与醇沉法精制苦参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的比较研究

    目的:考察微滤-大孔树脂法精制苦参中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的效果,并与水提醇沉法进行了比较. 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黄酮的含量. 结果:苦参提取液经微滤-大孔树脂法处理后,其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的保留率为78.88%和73.4%,固形物去除率为38.95%;经醇沉法处理后,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的保留率为60.7%和52.1%,固形物去除率为34.88%. 结论:微滤-大孔树脂法较醇沉法可更有效地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杂质.

    作者:高红宁;金万勤;郭立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叶榕树叶总黄酮水提醇沉工艺研究

    目的:为改进小叶榕黄酮提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对不同比例醇沉结果进行比较.方法:用芦丁为对照,比色法500 nm处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50%~60%醇沉含量高.结论:该结果对于生产工艺的改进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叶荣科;张德志;周宏兵;徐位良;陈加林;廖华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溶菌酶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新进展

    对近年来新的溶菌酶分离纯化的方法,如包括膜色谱法、超滤法、反胶团萃取法、IMAC、亲和沉淀及扩张床吸附法等进行了总结.

    作者:陈慧英;吴晓英;林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应用三种肥胖评定方法对585例成年人进行评定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标准体重、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率(F%)三种肥胖评定方法的相互关系及诊断价值的评价.对象与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585例19岁以上来院就诊及健康查体者的身高、体重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EXA)全身成分分析数据进行研究,对标准体重、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率(F%)结果进行研究及统计分析,DEXA所测定的脂肪百分率(F%)作为标准诊断.结果及分析:标准体重法、体重指数(BMI)法与脂肪百分率(F%)法呈直线相关关系,r分别为0.6323和0.5690,P<0.001,前两法r=0.9384,P<0.001,灵敏度分别为53.28%和49.18%,特异度分别为80.34%和79.66%,U值=1.3682<1.96,P>0.05,故此两法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标准体重测定与体重指数测定两法均可作为肥胖判定的有效方法,但有一定的漏诊率,应用DEXA所测定的脂肪百分率(F%)更为可靠,完善符合中国人特点的肥胖标准还需作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工作.

    作者:刘继洪;杨延斌;曹海伟;潘丽玲;陈子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荔湾区已婚妇女5年妇科病普查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荔湾区已婚妇女妇科常见病患病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对1998年~2002年连续5年广州市荔湾区妇科常见病普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998年~2002年妇科常见病的患病率分别为30.3%、31.8%、32.2%、30.1%、28.0%、呈下降趋势(P<0.01),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子宫肌瘤排在疾病谱的前三位,轻度宫颈糜烂、外阴炎、盆腔炎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P<0.01);而中度宫颈糜烂的患病率则有所上升(P<0.01),子宫肌瘤、阴道炎的患病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应对妇女加强宣传教育和保健工作,及早发现疾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陈雅嘉;许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两种海藻多糖的提取分析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对采集于湛江硇洲岛的匍枝马尾藻(Sargassum polycystum C)和铜藻( Sargassum horneri )两种海藻进行多糖的热水提取,Sevag法除蛋白,通过紫外和红外光谱相互验证分析,证明其主要为多糖成分,并对其多糖成分进行体外抗肿瘤(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Ⅰ)作用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终浓度为0.12%的匍枝马尾藻和铜藻的初筛抑瘤率分别为58.9%和32.9%.

    作者:刘秋英;孟庆勇;刘志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头孢曲松浓度

    目的:建立胆汁中头孢曲松浓度的测定方法,用于临床个体化给药监测.方法:C18(20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ψ[甲醇∶水(0.015 mol/L溴化四丁基铵)]=40∶6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5%.8名患者静脉滴注头孢曲松1 g,胆汁中药物峰浓度为14.37~2907μg/mL,8 h内胆汁排泄率0.28%~37.3%,个体差异较大.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胆汁样品的CTRX浓度测定.胆汁中CTRX浓度取决于患者胆汁分泌情况,个体差异较大,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给药.

    作者:韩丽萍;张延军;孙桂华;骆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药院校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构想

    简述了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医药院校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几点思路,如协助医务人员寻找证据、参与信息筛选及其质量控制、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开展对外定点信息服务等.

    作者:沈光宝;谢月儿;张翠芳;赖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红丝线不同部位提取物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红丝线干品、鲜品嫩枝部分和鲜品老枝部分提取物的药效作用,方法:恒定水温水浴提取植物成分;测定小鼠胸腺和脾脏的重量;喷雾引咳法观察药物对小鼠的止咳作用,气管段分泌分光光度法观察药物对小鼠的祛痰作用.结果:各提取物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和不同程度的止咳作用,也有免疫作用.

    作者:利红宇;区冠戴;林志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宫颈妊娠10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的病因及诊治新进展,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宫颈妊娠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结论:宫颈妊娠的治疗结局与早期诊断有关,宫腔镜技术可能是宫颈妊娠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陈慧明;牛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环磷腺苷中5′-磷酸腺苷的纸色谱鉴别

    目的:改进环磷腺苷中5′-磷酸腺苷的纸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ψ(4%醋酸铵溶液∶75%乙醇)=2∶5为展开剂,调节供试品溶液pH值与对照品溶液一致.结果:5′-磷酸腺苷Rf值增大,分离效果好.

    作者:陈华;陈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卡维地洛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断剂卡维地洛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断剂卡维地洛,观察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用药2周和4周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β受体阻断剂卡维地洛能减少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作者:李国标;许兆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RP-HPLC法测定兔血浆中羟基喜树碱的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羟基喜树碱在兔血浆中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方法:血浆样品酸化后,用甲醇沉淀蛋白,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色谱分析.色谱柱: Lichrospher C18柱(250 mm×4.6 mm,5μm),C18预柱(10 mm×4.6 mm,5μm);流动相:ψ(甲醇∶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4.0)=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84 nm.以5 mg/kg剂量给大耳白兔静脉推注羟基喜树碱注射液,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药物浓度.结果:羟基喜树碱保留时间为5.0 min,定量线性范围为50~5 000 ng/mL,低检测限为25 ng/mL.血浆中羟基喜树碱的回收率为99.88%~103.13%,日内精密度≤3.27%,日间精密度≤7.25%.羟基喜树碱静脉注射后符合二室模型.结论:本法简便实用,定量准确,可满足羟基喜树碱药动学研究的需要.

    作者:陈军;方芸;黄莉莉;钱晓萍;刁雨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注射用卫康醇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利用抑制或增强试验的基本原理对鲎法检查注射用卫康醇细菌内毒素进行考察.经对3批注射用卫康醇抑制或增强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注射用卫康醇供试品的水溶液浓度在0.067 mg/mL及以下时对灵敏度为0.5 EU/mL的鲎试剂反应没有出现抑制或增强作用.因此注射用卫康醇热原检查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检验.

    作者:李植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健康人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潜在的变化

    目的:了解近年来健康成年人血常规参数的总体水平及其潜在变化.方法:用2002年职工体检抽取的静脉抗凝血为血常规标本,以NE-1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随机配套试剂进行分析.结果:1880例血常规结果显示:RBC,HGB,PLT,WBC计数结果基本符合以往正常参考范围,WBC计数141例在正常值以外,1639例在正常范围内,WBC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比值大于40%的阳性率有23.68%,u值为25.7,P<0.01,中性粒细胞小于50%的阳性率为26.20%,u值为28.7,P<0.01.结论:健康人群中淋巴细胞比值有呈整体增高和粒细胞整体下降的现象,是否应引起临床注意.

    作者:毕燕玲;陈汉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ICU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35例VAP在病原学检查、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及治疗等方面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VAP患者细菌学检查均获阳性结果,单一感染23例,死亡7例;混合感染12例,死亡6例.35例患者共分离出细菌54株,其中G-杆菌35株(64.8%),G+球菌13株(24.1%),真菌6株(11.1%),引起VAP的主要致病原是鲍曼氏不动杆菌(14株).治愈或好转22例,死亡13例,死亡率37.1%.结论:单一感染及混合感染的VAP死亡率均较高.预先给予经验性抗菌治疗,再根据药敏结果予以敏感抗生素治疗,对VAP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改善.

    作者:周善存;王惠华;何翼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口周皮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观察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口周皮炎的关系.方法:观察就诊106例口周皮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HP阳性患者分为两组,观察抗HP治疗对口周皮炎的影响.结果:口周皮炎患者的HP感染率高达83.96% (89/106),同时进行抗HP治疗者其疗效达91.11%,对照组仅为52.2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周皮炎合并有较高的HP感染率,对合并HP阳性者同时给予抗HP治疗能提高其疗效.

    作者:盛文婷;陈建浩;李其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波辐射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研究初探

    在微波辐射下用氯乙酸对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探讨微波条件下,反应物投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羧甲基壳聚糖产率和粘度的影响.应用红外光谱分析确认在壳聚糖上引入了羧甲基基团.当氨基葡萄糖单元与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4,反应时间为20 min,反应温度为65 ℃时,所得的羧甲基壳聚糖产率和粘度较高.

    作者:关丽;王燕妹;李国明;伍焜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12例中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对近年来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9~2001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21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较广,其中以注射剂居多.结论: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药物热和休克为常见.

    作者:蔡小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