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继平;於唯鸣;李在明
腹腔神经丛阻断破损术对上腹顽固性癌痛的治疗效果较好,由于透视导引难以精确了解穿刺的针尖部位与周围结构的组织关系和神经阻断剂在腹膜后的扩散情况,盲目性较大,而在CT导向下施术提高了准确性和成功率[1,2].我院自1999年来行本术12例,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银;孙树波;吕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文着重研究了50例新生儿颅脑正常CT表现,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提供正常CT解剖依据.
作者:王学强;刘玉平;商绪兵;李建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RI对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6月至2004年10月经病理确诊13例患者,经SIEMENS1.5TMRI常规扫描.整理完整MRI影像资料.结果:弥漫型:11例患者,病灶主要发生于膝、踝、髋关节,主要MRI表现,滑膜增厚,绒毛、结节或肿块形成,T1W及T2W呈等或稍低信号,可伴关节腔积液,关节内外组织受侵.局限型:2例患者,腕、踝、关节各1例,主要表现为滑膜局部结节或肿块形成,MRI上呈等T1和T2信号.讨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徐祖良;陈再智;吴玉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一次革命[1],尤其是静脉溶栓现以作为AMI病人的常规治疗.该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明显降低了病死率,更实用于院前急救和基层医院的应用.2000年以来,我院应用静脉溶栓疗法救治AMI病人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多以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虽属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的癌变率,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乳导管造影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现将我科2004-01-2004-12收集的17例乳导管造影,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其X线分析如下:
作者:金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本文报告54例直肠前突的X线表现及诊断标准.依其前突深度分为三度:即0.6-1.5cm为轻度,1.6-3.0cm为中度,>3.1cm为重度.分度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高义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17岁.近一年来经常出现头痛、头晕及左侧肢体麻木.体检: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临床考虑脑供血不足,建议行头颈部螺旋CTA检查.
作者:刘晓华;王军;高志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含碘造影剂广泛应用于CT增强的扫描检查、介入诊断及治疗.下面将我科近年来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含碘造影剂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葛婷;郝娟芝;肖春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在腹部闭合伤中,脾破裂为常见,而非手术治疗脾破裂已成为保留脾脏的重要治疗方法.我院自1996年至2003年共收治此类病人46例,现将其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云;王永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型号为KXO-80N-X射线发生器在摄影时的大负载能力是800毫安.能匹配多种形式、多种功能的诊视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通用型无暗盒遥控X射线机,在国内的应用比较广泛.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我国数字化的飞跃发展,使得CR技术广泛运用.本科于2004年3月引进计算机X线摄影(CR).经过近一年的使用,现回顾性的与传统X线摄片进行对照分析,阐明其在显示肋骨骨折线上的优越性.
作者:李征华;唐永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为一种退行性疾病,近几年有向轻壮年发展的趋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中医中药,牵引和按摩等),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和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尚无统一分型标准,作者试图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CT分型,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婴儿-儿童胸部摄影,由于病人的特殊性,又要保证影象质量是每个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人要面临的难题,其中位置摆法及摄影条件为摄影工作的关键,经过不断总结,我提出几个观点和方法供同仁参考.
作者:陈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安其格纳芬在CT增强扫描中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掌握扫描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和手段,评价注药前预防性用药的价值.方法:收集我科2002-2004年302例患者以安其格纳芬作对比剂行增强扫描,注药前均常规预防性注射地塞米松10mg,15-30分钟后一次性快速血管内注射安其格纳芬100ml.在行增强扫描的过程当中或之后,对其中18例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机理及治疗、护理经验.结果:302例增强扫描患者中的18例不良反应病例仅1例属特异质反应一过敏反应;其余17例患者均属物理一化学反应,并经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均得到有效的缓解以至达到彻底治愈,未留任何后遗症状.结论:预防性用药可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尤其能降低对碘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对症有效的及时治疗和护理是处理不良反应的主要方法.
作者:褚宏云;王传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不同类型的踝关节骨折在外科中处理方法不同.踝关节是人体负重的主要关节,距骨滑车与踝穴关节面在后期承受的压应力是体重的5倍,加上踝关节自身解剖构成的特点,临床上踝关节骨折并不少见.
作者:马秀梅;孙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数字电影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辅助的快速X线脉冲曝光成像,为90年代应用临床的新技术.它以数字方式采集,储存,传输和处理图像,对运动部位的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具有独到之处,本文就我科86例数字电影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勋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多层螺旋CT及心电门控技术的问世,尤其是随着16层螺旋CT的出现,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已成为现实.作为微创性检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院新近引进的西门子十六层螺旋CT,使CT对冠状动脉心脏病的诊断成为可能.本文对冠状动脉扫描病例进行了小结,希望与同道交流,并请指教.
作者:吴端贤;林婷婷;潘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肺底积液是指液体聚于肺底与膈肌之间的胸膜腔内.本病于1921年由Handek首次报告,临床常见,但常因对本病X线征象认识不足而易漏诊.现就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资料较完整的28例肺底积液的X线征象分析诊断如下.
作者:徐振祥;周扬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向年轻化.目前CT检查能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的方向、程度、部位及类型,为临床制定治疗和手术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现将我院经CT检查诊断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一简要的回顾和分析.
作者:田毅;柳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儿男8岁.17kg.ASA Ⅰ级.诊断:腹股沟斜疝.术前无神经精神病史,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前常规用药阿托品0.25mg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05g肌肉注射,硬膜外用药为1%利多卡因,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毕接(上海怡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止痛注液泵,配方为:芬太0.2mg加布比卡因125mg加氟哌利多3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注速为每小时2ml,术后镇疼效果良好.在术后20分钟,患儿出现静坐不安,斜视,烦躁,下肢轻度抽搐,呼吸困难,语言障碍,迅速请神经科会诊确诊为药物性椎体外系反应,停止硬膜外镇疼,肌注东莨菪碱并吸氧,2小时后恢复正常,术后8天,痊愈出院.
作者:任凤萍;王金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