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柯达M7B-E自动洗片机故障分析

杨俊武;王治华;刘亚洁

关键词:
摘要:1.故障现象1.1设备通电后,加热指示灯时亮时灭,K1,K2,K3继电器时断时合,设备控制主板的工作状态极不稳定,故障指示灯CR2、CR3、CR11时亮时灭.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28例肺底积液的X线诊断

    肺底积液是指液体聚于肺底与膈肌之间的胸膜腔内.本病于1921年由Handek首次报告,临床常见,但常因对本病X线征象认识不足而易漏诊.现就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资料较完整的28例肺底积液的X线征象分析诊断如下.

    作者:徐振祥;周扬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MSCT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自从Hounsfddd发明第一台CT以来,CT技术不断创新,1985年滑环CT问世;1989年,应用滑环技术的螺旋CT推向市场,随之高质量的多方位重组(MPR)和多种重建功能如表面遮蔽显示(SSD),大(小)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CT仿真内窥镜(CTE)相继出台,使图像后处理在诊断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998年半秒扫描和多层面扫描开始应用,球管旋转一周可获4-8幅图像,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及广阔的发展前景,是CT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进展.本文就多层面CT(MSCT)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张国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50例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的总结体会

    我院自开展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以来,为临床特别是泌尿外科医生提供了大量可靠依据,此法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大大提高了确诊率和诊断率.大剂量静脉滴注法,多用于常规静脉造影法显示不满意的采用,同时逆行肾盂造影显示亦不满意或不能做逆行造影者.在注射造影剂后10、20、30分钟摄片,常可显示输尿管全长.在肾功能较差的病人亦可显示尿路全程.因此大剂量静滴法对显示全尿路有一定特殊价值.

    作者:刘羽;杨建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直肠前突54例X线表现分析

    目的本文报告54例直肠前突的X线表现及诊断标准.依其前突深度分为三度:即0.6-1.5cm为轻度,1.6-3.0cm为中度,>3.1cm为重度.分度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高义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皮-肺穿刺活检44例分析

    1.材料与方法44例均经过X线检查,有胸片疑为支气管肺癌或虽发现肿块却不能定性者,术前患者均经过系统X线检查,包括常规的胸透,正侧位胸片,9例做了CT检查,以便准确定位和选择适当的检查、定位.对于透视下病灶与肺门大血管相连且有搏动或有出血者,或患者年龄大而有严重的肺气肿,或有心功能不全的,难以控制的咳嗽以及其他原因不便合作者均列为禁忌症.术前常规检查:血象、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做心电图检查,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以便求得合作,对于精神过度紧张者经予镇静剂及止咳药物,让患者卧于检查床上病灶侧远离台面,先用X线检查定位、标记、备皮在电视监控下穿刺,是否进入病灶部位,进入病灶部位的依据是转动体位90度时针头始终在病灶阴影内,进入病灶之后,即可将针芯稍退出1-2cm,而后将穿刺针旋转数圈,以便游离肺组织细胞,然后抽出针芯,立即接上50ml注射器持续负压吸引,反复抽吸数次后,将采取的组织学标本涂片,送病理科检查,涂片不能太厚,如可取得组织块,则放入盛有10%的甲醛液小瓶内固定送病理科活检.穿刺术中应随时注意有无气胸的发生和肺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留放射科观察半小时,回病房卧床休息并观察24小时.

    作者:邱红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速增感屏在床边摄影中的应用

    床边摄影是放射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床边片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生的诊断及治疗.病人,工作人员及所使用的机器设备等因素,都能影响床边片的质量.近年来,我们用高速增感屏进行床边摄影,取得了良好效果.下面着重谈谈增感屏对摄影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宪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33例

    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一次革命[1],尤其是静脉溶栓现以作为AMI病人的常规治疗.该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明显降低了病死率,更实用于院前急救和基层医院的应用.2000年以来,我院应用静脉溶栓疗法救治AMI病人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X线鉴别浅析

    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临床上都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及消化不良等.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呕吐,此外胃溃疡较重者有呕血、黑便并发穿孔等.溃疡型胃癌晚期还可相继出现消瘦、贫血甚至恶病质,随着纤维内窥镜的使用提高了以上两种胃病的诊断率,但从病人经济条件及痛苦程度上考虑仍不能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目前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仍不失为经济实用的诊断方法,因此如何正确鉴别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仍十分重要.

    作者:宗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椎管内硬膜内脊髓外脂肪瘤1例

    患者女性28岁.因双足不能背屈,足背皮肤感觉减弱来我院检查.在作腰椎间盘CT扫描时发现:L3/4椎问盘水平椎管内有类圆形脂肪密度影,于是以L3/4间盘为中心向足侧及头侧不间断扫描,层厚4mm,摄片时取软组织窗及骨窗.CT平扫:平L3至L4椎体椎管内示一大截面约1.4cm×1.5cm,长度约2.0cm的脂肪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光滑,CT值约-140HU;周围骨质无压迹及破坏征象.诊断结果:椎管内脂肪瘤(平L3、L4椎体).后患者在上级医院MRI检查证实为髓外硬膜内脂肪瘤.

    作者:赵广勇;孙爱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冬凌草素注射液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肝癌在我国死亡率较高,男性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女性占第四位.肝癌起病隐匿,一旦确诊大多已属中晚期,再加上大多数合并肝硬化及手术后易复发等因素,手术切除率很低.目前肯定疗效的非手术方法中,经肝动脉药物灌注和栓塞治疗为首选方法.笔者经过八年的潜心研究表明:冬凌草素注射液对缩小瘤体,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管仪周;魏团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少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R诊断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无菌性坏死,俗称扁平髋,常发于5-14岁儿童,一般与外伤有关,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对治疗预后非常重要,而使用CR系统投照双髋正位,方便经济,病人接受辐射量大大降低,生殖腺损伤小.现将我院38例CR双髋正位片分析如下:

    作者:王市伟;张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放射技术工作与QA,QC

    放射技术工作是放射科实施QA和QC计划的关键一步,所以必须得到充分认识和加强.

    作者:王勋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乳导管造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乳导管造影术适用于任何有乳头溢液的患者,特别对乳导管的病变更有其肯定的诊断价值.对于某些乳腺癌的患者,虽无乳头溢液,亦可考虑做乳导管造影检查助诊.

    作者:王高阳;方艳芳;张灵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护理

    子宫输卵管造影是诊断子宫输卵管疾病,如:炎症、结核、肿瘤及发育畸形等,特别是诊断不孕症、查找不孕原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继发性不孕症,看输卵管有无粘连、堵塞等原因,能直观可靠的做出诊断.个别患者造影后,可使原输卵管阻塞变通畅而达到治疗目的,对多次刮宫后引起的宫腔粘连造影还有分离粘连的作用,是目前生殖医学检查常用的方法.而做好术前术后护理,保证检查顺利进行,避免交叉感染,减轻造影药物等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2000年以来50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朱爱英;刘芳;朱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用可调支气管作选择支气管造影

    可调支气管导管是一种新型的导管,具有任意调整方向的特点.配合单曲导管使用可作肺叶及肺段支气管造影.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并可同时用支气管刷作脱落细胞学检查,作出病理诊断.我们选择15例作支气管造影检查,其中4例伴有肺不张,经造影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

    作者:郑重良;敖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IP板的保养与维护

    IP板是CR摄影系统中获取图像的重要工具,正确的保养与维护可以使我们在数字摄影中取得优秀的图像,现将本人在日常工作中对IP板的一些保养与维护的经验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置换法在肝肾囊肿CT导向下穿刺硬化剂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置换法在肝、肾囊肿CT导向下穿刺硬化剂治疗中的应用和经验.材料和方法:20例肝、肾囊肿全部用置换法在CT导向下穿刺硬化剂治疗,其中5例肾盂旁囊肿应用50%葡萄糖硬化,15例用无水酒精硬化.结果:3例应用50%葡萄糖硬化复发至原来体积,3例直径>7cm的肝囊肿复发至原体积的45-60%.14例直径在3-4cm的小囊肿用无水酒精和50%葡萄糖治疗完全消失(12例应用无水酒精、2例用50%葡萄糖).并发症:1例发热伴血尿,l例酒精中毒伴低血压.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置换法在肝、肾囊肿硬化剂治疗中可大大提高疗效.尤其直径在3-4cm之间的肝、肾囊肿,基本可一次痊愈.但采用置换法注入无水酒精的量与置换次数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桂东;李新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甲状腺癌骨转移X线诊断(附13例报告)

    甲状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常可发生骨转移.本文对13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病例进行了分析.4例骨转移灶先于原发灶而被发现,膨胀性骨质破坏、转移灶内出现钙化和软组织内肿块是本病较特征性改变,现总结如下以共同仁们参考:

    作者:王成胜;董联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生儿正常颅脑CT表现

    本文着重研究了50例新生儿颅脑正常CT表现,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提供正常CT解剖依据.

    作者:王学强;刘玉平;商绪兵;李建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食管带膜金属内支架置入的定位技术初探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采用金属内支架对晚期食管癌、贲门癌及食管瘘进行姑息治疗,能大大改善病人的进食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正确的定位和操作是食管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关键.既往采取先用球囊扩张而再置入支架的方法,会加重患者胸骨后剧痛及引起食管出血和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1].近年来我们对71例食管、贲门恶性狭窄患者采用和以往不同的操作方法即不扩张狭窄食管而直接置入食管内支架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建达;陈世唏;尹国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