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羽;杨建伟
女性33岁.身体无不适感.常规体检胸片示右侧第三肋骨增粗,骨质密度极高,呈无结构的象牙样改变.髓腔消失,病变累及第三肋骨大部分,肋骨下缘骨质堆积.呈凹凸不平的波浪状改变,如凝固的蜡泪.体格检查:身体发育正常,胸背部压痛,四肢关节活动正常.X线诊断:右第三肋骨蜡油样骨病.
作者:陈子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多层螺旋CT导引下经皮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术的准确性,并发症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57例多层螺旋CT导引下经皮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统计准确性,特异性,假阴性及并发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57例穿刺,病灶一次刺中率为100%,其中43例穿刺确诊为恶性肿瘤,穿刺未发现癌细胞者1例,后经手术证实,穿刺14例为良性病变,并经手术和随访证实,总的穿刺确诊率为98.1%(56/57),假阴性率为1.8%(1/57),无假阳性.5例轻微并发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多层螺旋CT导引下经皮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唐垂祥;周定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材料与方法44例均经过X线检查,有胸片疑为支气管肺癌或虽发现肿块却不能定性者,术前患者均经过系统X线检查,包括常规的胸透,正侧位胸片,9例做了CT检查,以便准确定位和选择适当的检查、定位.对于透视下病灶与肺门大血管相连且有搏动或有出血者,或患者年龄大而有严重的肺气肿,或有心功能不全的,难以控制的咳嗽以及其他原因不便合作者均列为禁忌症.术前常规检查:血象、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做心电图检查,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以便求得合作,对于精神过度紧张者经予镇静剂及止咳药物,让患者卧于检查床上病灶侧远离台面,先用X线检查定位、标记、备皮在电视监控下穿刺,是否进入病灶部位,进入病灶部位的依据是转动体位90度时针头始终在病灶阴影内,进入病灶之后,即可将针芯稍退出1-2cm,而后将穿刺针旋转数圈,以便游离肺组织细胞,然后抽出针芯,立即接上50ml注射器持续负压吸引,反复抽吸数次后,将采取的组织学标本涂片,送病理科检查,涂片不能太厚,如可取得组织块,则放入盛有10%的甲醛液小瓶内固定送病理科活检.穿刺术中应随时注意有无气胸的发生和肺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留放射科观察半小时,回病房卧床休息并观察24小时.
作者:邱红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婴儿出生时就患有的髋关节疾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病儿在刚出生时即可诊断本病,而是在出生后逐渐演变而成.因此,有作者认为完全有理由将本病称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有许多病例在新生儿早期表现正常,随着日龄、月龄、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半脱位,此时若不即时治疗即发展为完全脱位.后者的命名更能反映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所以DDH这个名称越来越被广泛接受.
作者:赵金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KODAK1120激光相机可提供数种接口,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相对来说故障率较低,另配有完善的质控数据,对放射科的QA和QC管理提供有利的保障,另外相机出现故障后都会自动提示故障可能发生的位置,维修也很方便.笔者介绍的是KODAK相机出现的不常见故障现象及处理办法.
作者:李楠;郭叔毅;张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故障现象1.1设备通电后,加热指示灯时亮时灭,K1,K2,K3继电器时断时合,设备控制主板的工作状态极不稳定,故障指示灯CR2、CR3、CR11时亮时灭.
作者:杨俊武;王治华;刘亚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可调支气管导管是一种新型的导管,具有任意调整方向的特点.配合单曲导管使用可作肺叶及肺段支气管造影.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并可同时用支气管刷作脱落细胞学检查,作出病理诊断.我们选择15例作支气管造影检查,其中4例伴有肺不张,经造影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
作者:郑重良;敖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文收集了我院自1988年-2003年间收治的34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讨论本病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作出诊断以配合临床治疗.
作者:夏清放;孙明辉;刘静婵;林坚;庞雄;张军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多以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虽属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的癌变率,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乳导管造影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现将我科2004-01-2004-12收集的17例乳导管造影,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其X线分析如下:
作者:金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文着重研究了50例新生儿颅脑正常CT表现,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提供正常CT解剖依据.
作者:王学强;刘玉平;商绪兵;李建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肺癌已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WHO曾在1999年报告肺癌在癌症死因中居首位.早期发现及治疗是目前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手段.常规胸部透视、摄片及痰细胞学检查+胸部摄片检查对肺部早期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较低.近年来肺癌的普查由过去的单一胸部摄片向CT-螺旋CT-多层螺旋CT检查过渡,明显提高了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的检出率.CT扫描的X线照射剂量也明显高于胸片,有部分患者检查完CT后产生放射线辐射不良生物效应,加之严重潜在的远期辐射生物效应的危害存在,均限制了CT在肺癌检查及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和健康人群普查中的广泛应用.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自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利用普通螺旋CT机开展了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低剂量,常规剂量及病灶局部高分辨扫描的研究与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文广;杨玉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在临床上传统的鼻饲方法有:注射器推注和输液器滴注两种方法.注射器推注费时、速度不均不利胃肠吸收.输液器去除滤塞也只用于无渣营养液的滴入,若滴入纤维较多的营养液就会出现滴入不畅现象,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多采用胃肠营养泵泵入的鼻饲法.但需配合胃肠营养袋使用,费用高每天使用给病人造成一定经济负担.为此我们利用输血器改装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芳;张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肝脏病变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对小肝癌早期确诊后,经手术或介入治疗,5年生存率达70%以上[1].而对小血管瘤,则可仅临床观察,不做进一步的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单层SCT肝脏双期动态扫描,以发现肝脏小病灶并进行定性诊断.
作者:夏文军;王洪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本组46例,男38例,女8例.年龄24-69岁,平均45岁;肺功能检查:36例正常,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6例,2例中度阻塞性通气障碍,2例混合性通气障碍.病变部位,肺外周部33例,肺中内带13例(深距穿刺点11.5cm).术前拟诊周围型肺癌37例,肺结核5例,炎性病变3例,错构瘤1例.
作者:王国香;李桂英;江志勇;田维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临床肺结核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血沉、痰涂片检查结核菌PPD试验)等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影像检查在临床诊断中起重要作用,X线胸片因其简便,价廉,易于复查,便于早期动态观察,而成为临床上肺结核诊断首选方法.近年来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比例相对升高,但老年人的肺结核病影像表现变化复杂,至误诊和漏诊率在30%以上.为提高对老年肺结核的认识,本文收集我院1995年1月至2003年1月间110例老年肺结核胸部平片,根据临床特点为老年新染肺结核和老年继发肺结核,分析不同类型结核病的X线表现特征,以期进一步提高X线诊断临床符合率.
作者:肖占州;施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常遇到脑梗塞的CT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情况,例如:发病24h内检查阴性,3-7天后CT复查阳性;2-3周后CT检查阴性,作增强扫描或4-6周后复查阳性,在这期间部分病人用新一代16层螺旋CT机复查,CT检出梗塞灶与临床相反,CT显示一侧梗塞灶而临床表现为双侧;CT显示双侧梗塞灶而临床表现为一侧;既往无中风病史的初发病人作CT检查可见陈旧软化灶等CT结果与临床不符的情况.其中部分CT检查阴性者,均排除其他疾病确诊为脑梗塞.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作者:吴超;邹鸿燕;单峰芝;徐秀;刘忠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占小儿肠梗阻的首位,发病急、病情重,常见3岁以下肥胖健壮婴儿,3-9个月婴儿常见,由于肠穿孔和肠坏死的危险,普遍采用空气灌肠,诊断准确、可靠、整复率高,可达90%以上,但如何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整复率及避免或减少肠穿孔,仍然是一个需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笔者对60例小儿肠套叠气灌作回顾性比较、分析:
作者:施水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虽然超声是诊断胆道结石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肠道内气体的干扰,影响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观察,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CT机的临床应用,克服了超声显象的不足,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率.有文献报道认为其可能是检查胆总管结石的敏感的非损伤方法.本文报告经CT检查、手术证实的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重点讨论其CT征象和诊断、鉴别诊断问题.
作者:彭宝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置换法在肝、肾囊肿CT导向下穿刺硬化剂治疗中的应用和经验.材料和方法:20例肝、肾囊肿全部用置换法在CT导向下穿刺硬化剂治疗,其中5例肾盂旁囊肿应用50%葡萄糖硬化,15例用无水酒精硬化.结果:3例应用50%葡萄糖硬化复发至原来体积,3例直径>7cm的肝囊肿复发至原体积的45-60%.14例直径在3-4cm的小囊肿用无水酒精和50%葡萄糖治疗完全消失(12例应用无水酒精、2例用50%葡萄糖).并发症:1例发热伴血尿,l例酒精中毒伴低血压.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置换法在肝、肾囊肿硬化剂治疗中可大大提高疗效.尤其直径在3-4cm之间的肝、肾囊肿,基本可一次痊愈.但采用置换法注入无水酒精的量与置换次数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桂东;李新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自2003年4月引进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 CR)以来,利用CR进行顺行性静脉肾盂造影(CRIVU)3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浦正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