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水江
1.故障现象1.1设备通电后,加热指示灯时亮时灭,K1,K2,K3继电器时断时合,设备控制主板的工作状态极不稳定,故障指示灯CR2、CR3、CR11时亮时灭.
作者:杨俊武;王治华;刘亚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数字化的日益普及,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y,CR)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院影像中心于2001年引进FujiFCR5000和FujiFCR5501(立式)系统,以出色的影像质量,优化的工作流程,稳定可靠的技术性能,为我院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作者:刘晓纲;朱灵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4年11月应用静脉滴注内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重症患儿20例,经临床观察,出血症状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颅脑损伤CT漏误诊并非罕见,收集近五年间我院神经外科颅脑损伤住院患者CT漏误诊病例23例,现结合文献将漏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刘忠平;徐香;单峰芝;吴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笔者将PLD(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68例与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42例的疗效做一比较、评价.操作方法相同,结果表明:两组对照表明: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PLD,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穿刺针较PLD针细,患者易于接受,可在门诊治疗,易于推广.
作者:吴菲;李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脊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后果严重的创伤,及时准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关键,X线平片和CT扫描是诊断脊柱损伤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我院数年的病例并复习了有关文献,脊柱骨折的X线及CT扫描价值分析如下.
作者:王学强;刘玉平;李建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多层螺旋CT及心电门控技术的问世,尤其是随着16层螺旋CT的出现,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已成为现实.作为微创性检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院新近引进的西门子十六层螺旋CT,使CT对冠状动脉心脏病的诊断成为可能.本文对冠状动脉扫描病例进行了小结,希望与同道交流,并请指教.
作者:吴端贤;林婷婷;潘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在颅脑外伤性气颅诊断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外伤性气颅的病例资料,患者男46例,女18例,临床表现为外伤后头痛、呕吐、双侧瞳孔不对称、项强等症状.结果: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硬膜外血肿内、脑室、脑池及脑内CT值呈气体密度的过度透光区,分为:(1)单纯性气颅;(2)并存性气颅;(3)张力性气颅.结论:CT的密度分辨率高,能显示所有的颅内积气,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并指导治疗.颅内积气部位和骨折部位具有相关性,硬膜下张力性积气应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作者:邹鸿燕;吴超;单峰芝;徐秀;刘忠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上胃癌的发病年龄以40-60岁多见,30岁以下的青年人胃癌一般少见.本文笔者收集了我院经X线检查、临床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41例青年人胃癌病例,并对其临床及X线检查进行了分析、现将其临床及X线特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宋玉莲;王成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于2003年8月连续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误诊为慢性胃炎急性发作二例,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男41岁.该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并有不规律性腹痛半年余,近几天加重,重病面容,恶心呕吐,为喷射状,吐物为胃内容物.门诊检查,胃镜报告:急性胃炎.于2003年8月21日收消化科往院治疗,查体:T37℃,P130次/miu,血压14.0/10.0kpa,呼吸急促,心肺(一),上腹剑突下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给予补液及一般对症治疗2天无病情好转.于次日晨做实验室检查,血糖25.6mmol/L,尿糖(4+),尿酮体(3+):动脉血气分析,PH 7.16,PCO210.0mmol/L,Po2 11.6mmol/L;Hco3-3.4mmol/L,Tco2 3.7mmol/L,A3E-25.2mmol/L,So297.4%:血常规;白细胞23.1×109/L,中性粒细胞89%,淋巴细胞11%,血尿淀粉酶正常.尿素氮8.6mmol/L,肌酐99.8 vmol/L,钾5.8mmol/L,钠142mmol/L,氯82mmol/L,钙1.9mmol/L.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转为内分泌科,停止输含糖量高的液体.改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点滴同时抗感染,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6天后出院,出院后继续使用胰岛素肌肉注射维持治疗.
作者:张桂玲;唐云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一、材料方法例1男性37岁,例2女性9岁.两患者一般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无规律性腹痛、返酸等.采用X线气钡双重造影技术,检查前各项准备同传统方法,产气剂一袋用10ml温水快速服下,然后喝浓度为160-200%(W/V)的钡剂约80ml,用岛津500mAX线机作动态观察并摄片.
作者:孟令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建材行业职业危害愈来愈突出,为摸清辖区内建材行业职业危害现状,为今后职业危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对9家建材行业进行了职业危害调查.
作者:史为东;邱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增多,脑血管的发病率电逐年增加.
作者:吴端贤;黄丽玲;潘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RI对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6月至2004年10月经病理确诊13例患者,经SIEMENS1.5TMRI常规扫描.整理完整MRI影像资料.结果:弥漫型:11例患者,病灶主要发生于膝、踝、髋关节,主要MRI表现,滑膜增厚,绒毛、结节或肿块形成,T1W及T2W呈等或稍低信号,可伴关节腔积液,关节内外组织受侵.局限型:2例患者,腕、踝、关节各1例,主要表现为滑膜局部结节或肿块形成,MRI上呈等T1和T2信号.讨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徐祖良;陈再智;吴玉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虽然超声是诊断胆道结石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肠道内气体的干扰,影响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观察,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CT机的临床应用,克服了超声显象的不足,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率.有文献报道认为其可能是检查胆总管结石的敏感的非损伤方法.本文报告经CT检查、手术证实的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重点讨论其CT征象和诊断、鉴别诊断问题.
作者:彭宝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一次革命[1],尤其是静脉溶栓现以作为AMI病人的常规治疗.该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明显降低了病死率,更实用于院前急救和基层医院的应用.2000年以来,我院应用静脉溶栓疗法救治AMI病人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文着重研究了50例新生儿颅脑正常CT表现,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提供正常CT解剖依据.
作者:王学强;刘玉平;商绪兵;李建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女性33岁.身体无不适感.常规体检胸片示右侧第三肋骨增粗,骨质密度极高,呈无结构的象牙样改变.髓腔消失,病变累及第三肋骨大部分,肋骨下缘骨质堆积.呈凹凸不平的波浪状改变,如凝固的蜡泪.体格检查:身体发育正常,胸背部压痛,四肢关节活动正常.X线诊断:右第三肋骨蜡油样骨病.
作者:陈子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甲状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常可发生骨转移.本文对13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病例进行了分析.4例骨转移灶先于原发灶而被发现,膨胀性骨质破坏、转移灶内出现钙化和软组织内肿块是本病较特征性改变,现总结如下以共同仁们参考:
作者:王成胜;董联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本文报告54例直肠前突的X线表现及诊断标准.依其前突深度分为三度:即0.6-1.5cm为轻度,1.6-3.0cm为中度,>3.1cm为重度.分度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高义富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