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峰
目的:提高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和手术记录结果或保守治疗复查.23例均为平扫.脾破裂23例;并脾包膜下血肿5例;并腹腔积血3例;并发症11例.结论:典型CT征象:(1)脾形态失常、实质密度不均,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脾破裂有较多并发症;(2)CT增强扫描在脾破裂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远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多层螺旋CT平扫,薄层增强动态扫描的应用,对辩析肺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尤其是早期≤3cm的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方法:对80例肺内占位性病灶,多层螺旋CT对病灶薄层平扫,感兴趣区以肺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肺动脉期15S,支气管动脉期36S,平衡期病灶90S.结果:①肺癌CT肺三期增强强化主要形式为无明显强化、显著强化和中等强化;②肺炎性病灶肺三期强化变化主要形式为轻度或中等强化、显著强化和显著强化的特点;③肺结核球及转移瘤肺三期强化变化较小;④肺癌大多数强化于支气管动脉期见不规则条状、斑点状强化血管影;⑤肺癌空洞的好发部位、分叶、大小、内部结构及壁结节的强化变化具有明显特征;③肺结核并发肺癌特征.讨论: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动态扫描对肺内占位病灶的肺三期强化的变化,与支气管动脉期病灶强化血供血管与血管床的面积因素相关,肺结核并发肺癌的诱发因素可能相关,有助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尤其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作者:郑华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腹部选择性动脉造影是腹腔脏器疾病的确诊及介入(灌注)治疗、出血点的寻找、血管的狭窄、畸形等病变可靠的检查方法.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00-2002年以来腹腔介入161例共425条血管造影资料,现根据其造影效果满意程度,进行选择比较.结果:后确定腹部脏器血管佳有效剂量.结论:高质量的开展介入放射工作,需对造影工作过程中,准确掌握各支血管注射剂量,就操作中注意事项及操作常规提出必要的对策.
作者:赵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使用含碘造影剂前,尤其是离子型造影剂,须询问有无碘过敏史及特异性反应,有碘过敏史者禁忌碘造影,无过敏史或过敏史不明者应进行碘过敏试验.常规作碘过敏试验,常采用下列方法:
作者:雷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骨软骨瘤病是一种不常见的骨关节病,目前对其病因尚缺乏统一认识,有认为系外伤炎症迷走的胚胎组织或滑膜网状细胞异常化生所致,但多认为系滑膜的良性肿瘤.
作者:崔慎栋;蔡金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外伤致骨关节损伤、骨病等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常规X线摄片,绝大部分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须可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门脉高压的CT表现及病因,提高对门脉高压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的门脉高压患者的CT表现,探讨门脉高压引起的侧支循环和肝脏、脾脏改变以及形成病因.结果:35例患者均有肝硬化、脾大、门脉及脾静脉扩张,增强门脉期清晰显示侧支循环静脉.乙肝患者19例,占54%;肝硬化并肝癌11例,占31%;血吸虫病3例,Budd-Chiari综合症1例;CaroliⅡ型1例.结论:肝硬化、脾大、门脉主干增粗、脾静脉及侧支循环静脉曲张为门脉高压主要CT表现,乙肝、肝癌为其主要病因.
作者:孙小平;谷家林;孙秀华;朱向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35岁.G2P1.因停经9+月,阵腹痛2+小时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宫高39cm,腹围107cm,胎心80-130次/分.内诊:宫颈消,宫口开大4cm,胎心监护CST(+).入院后因胎儿宫内窘迫即刻行剖宫产术.术中见血性羊水约600ml,以头位娩一男婴,Apgar评分6-9/1-15分钟.脐带绕颈1周很紧,脐带帆状附着,脐带自胎盘根处断裂,脐带长约45cm.术中出血约800ml.术后给予输血、血浆及对症处理.术后5天痊愈出院.新生儿一般情况好.
作者:孙秀莲;邵明霞;宋慧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致密性髂骨炎是一种发生于髂骨耳状关节面部分骨质硬化性疾病,其原因尚未明了,一般常见于妊娠或产后妇女,现对14例致密性髂骨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彭强;郑刚;王惠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的50例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重点观察鼻窦病变的范围、密度以及窦壁的骨质改变.结果:①霉菌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多局限于单侧,以上颌窦多发,②窦腔软组织块影内散在斑点状,星芒状钙化,③霉菌性鼻窦炎受累鼻窦窦口多数明显扩大,邻近正常结构受压移位或消失,④受累鼻窦窦壁骨质增厚硬化,可见骨质吸收或破坏.结论:鼻窦窦腔软组织影内散在不规则钙化是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特征性表现,窦壁骨质增生、硬化在霉菌性鼻窦炎时多见,有骨质吸收破坏时应与上颌窦癌等病变鉴别.CT检查的价值在于确定病变的范围及病变的程度,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作者:王丽荣;冯柏林;商忠权;汪静贤;白莉;吕世河;王晶;陈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笔者复习8例胃淋巴瘤的非手术治疗的随诊X线表现,其中2例是胃原发淋巴瘤,6例是继发淋巴瘤.原发和继发的X线表现无明显区别,初诊时胃肠造影示多结节/肿块型4例,溃疡型2例,浸润型2例.治疗后结节种块消失,溃疡龛影变小至消失,环堤消失,遗留局部粘膜纠集;浸润型革袋状胃逐渐恢复正常.本组2例分别在疗后1.5年和3年复发,复发时的X线表现与疗前不同.
作者:林秀玉;尚立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磁共振检查中的意义.方法和材料:我院使用PHILIPS-INTERA 1.5T高场磁共振机,进行头、颈、胸、腹、盆腔、脊柱、四肢关节的常规平扫和增强检查,各个部位检查前的常规准备,特殊镇静剂的应用,尤其是胸、腹、胃肠道、婴幼儿、烦躁病人检查前的特殊准备更为重要.结果:规范有序的准备,耐心细致的解释,特殊技术的应用,圆满地完成了每位病人的检查.结论:护理工作在磁共振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保证了磁共振检查的顺利完成,使影像显示清晰,诊断准确率高.
作者:杨述根;傅家庆;张义质;周书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瘤约占卵巢肿瘤的10%-20%,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多数为良性,可包含有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结构.一般为单发,少数可双侧同时发生.本文收集近年来在本院诊治的10例卵巢畸胎瘤患者资料,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临床上外伤常见的疾病,如肋骨骨折、气胸、血胸、血气胸、肺挫伤、横突骨折等.X线片对上述外伤的各种改变大都能显示,但传统X线片易受投照因素的影响,其清晰度、对比度相对较差,某些外伤例如肋骨骨折及横突骨折,特别是膈下肋骨容易漏诊,而CR是数字化摄影,其图象可以调节,对外伤的骨折有很大的优越性.
作者:李彬;姚丽;李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肾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75%,CT对肾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性超过了90%[1],已成为诊断肾癌不可缺少的手段.笔者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16例,重点讨论其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董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注射液因其造影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被临床广泛运用于X线造影检查中.但在造影检查中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值得重视防范和减少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宁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CR以清晰的图像质量,快捷的成像速度,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通过CR系统在床旁照片中的应用来探讨CR系统的优越性及曝光条件的选择.
作者:张志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非支气管上皮来源的原发性肺内癌肉瘤罕见,常误诊为肺癌.我院发现手术1例如下.
作者:周乐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糖尿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思者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往往需要终生治疗.而胰岛素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针对病人对胰岛素治疗的不同心理,进行了以下分析并施以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冯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脊索瘤(chordoma)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于脊椎椎体和椎间盘内,大多数脊索瘤起源于椎骨附近骨内脊索残留物而不是椎间盘.本文报道经手术并病理证实的脊索瘤二例,着重讨论其X线及临床表现.
作者:张爱军;王银昌;陈运江;王传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