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关节CT 3D重建的临床应用及方法优选

须可扬

关键词:
摘要:外伤致骨关节损伤、骨病等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常规X线摄片,绝大部分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单侧透明肺2例报告

    病例1男34岁.自述15年来几次胸透均见左肺透光度增强.1年来时有咳嗽,胸闷不适,近1个月胸痛咳嗽加重.查体:右肺呼吸音粗糙,左肺可闻及干湿罗音,胸廓对称,实验室检查:WBC11.09×10/L,其余正常.X线检查:胸廓对称,右下肺门血管影扩张,左侧肺野透光度增强,肺纹理明显稀疏变少,肺门影明显变小重叠在心影内,几乎不见,心影稍显左移,膈影正常.X线诊断:左侧透明肺.

    作者:马英杰;马质军;张宏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目的:探讨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CR、DR、数字胃肠透视/摄影机等)的规范化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旨在制定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操作规程.方法:以我院近几年引进,临床在用各种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结果:归纳我院各种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管理使用操作规程(试行),总结设备日常维护经验,不同的X线数字影像设备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又各具特点.结论:各种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虽然用途、操作及使用方法不同,但均为X线数字化成像,原理和操作使用方法具有共性.依据其共性和各自特点制定操作规程和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条例,是实施规范操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寿命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康军;黄希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介绍一种特殊的膝关节X线投照技术

    膝关节是人体大、复杂的一个关节,其常规X线投照技术大家都已熟悉.这里介绍一种特殊的膝关节X线投照技术,对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间接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吴圣辉;黄庆文;何文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结核性腹膜炎的CT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CT征象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结核性腹膜炎病例的CT资料,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腹腔穿刺和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结核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者14例,主要观察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壁腹膜,大网膜、肠系膜、腹水及淋巴结增大的CT表现特征.结果:(1)壁腹膜增厚16例(89%),其中光滑均匀增厚15例,局部不规则增厚1例,10例增厚的腹膜有明显强化.(2)大网膜增厚16例(89%),表现为污迹样增厚10例,结节样增厚4例,饼状增厚2例.(3)肠系膜受累12例(60%),其中4例合并小结节.(4)腹水12例(60%),其中9例为少量腹水.(5)淋巴结增大12例(60%),其中5例显示环行强化.结论:结核性腹膜炎的CT主要表现有均匀性腹膜增厚并强化,大网膜污迹样增厚、肠系膜受累及腹水、腹腔淋巴结增大等.

    作者:韦寅;李瑞雄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卵巢畸胎瘤的CT诊断

    瘤约占卵巢肿瘤的10%-20%,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多数为良性,可包含有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结构.一般为单发,少数可双侧同时发生.本文收集近年来在本院诊治的10例卵巢畸胎瘤患者资料,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颅底脊索瘤的影像诊断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残存脊索组织,是一种少见的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0.43%,常发生于从颅底至尾椎的中轴骨.该肿瘤生长缓慢,但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影像学、尤其是MRI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张春志;王丽荣;李伟东;冯梅;陈雷;王晶;汪静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诊断(附15例X线及病理分析)

    目的:增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影像认识,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NRDS患者15例,对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根据X线征象分级,15例中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1例.合并吸入性肺炎2例,肺出血1例.典型X线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减低、肺内广泛的网状、粟粒状高密度影,并伴有多发的含气支气管影.结论:X线平片尤其是计算机X线摄影是NRDS重要的影像诊断方法.

    作者:赵云秋;郑永康;杨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肺内空洞性病变鉴别诊断

    讨论 肺内空洞性病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见到,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肺结核空洞:肺结核空洞是由于渗出性的结核灶干酪坏死而液化,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局部肺组织丧失,其中充盈气体而形成空洞.

    作者:吕建武;李爱萍;梁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CT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术介入治疗肝肾囊肿的再认识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介入治疗术对肝、肾囊肿的治疗方法及适应症、以提高治愈率.方法:经US或CT或MRI发现的158例188个肝、肾囊肿,在CT引导下穿刺经负压吸引后,放置引流管,注入无水酒精进行硬化治疗术,其中单发166例,多发22例.男72例,女86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58岁.经一次治疗35例,两次治疗80例,三次治疗22例.注入量10-62ml,留置时间10-15min.结果: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经CT或US随访评价,在经治疗的囊肿中,治愈率和有效率与随访的时间和治疗次数呈正比关系.经一次治疗的囊肿中,1月、6月、12月囊肿的消失率分别是41.3%、76.1%、82.6%,而经1-3次治疗的囊肿消失率分别是82.6%、92.5%、94.4%.结论:(1)CT引导下无水乙醇介人硬化术,治疗肝、肾囊肿的次数与囊肿的消失率呈正比.(2)肝肾的多发囊肿也适用硬化治疗术.(3)严格掌握适应症,按治疗原则进行,则会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宋世钰;王家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HRCT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

    目的:评价HRCT对支气管扩张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经胸外手术或呼吸科随访观察确诊支气管扩张症的26例病例,并均采用了HRCT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26例75个肺段,其中柱状型10例,静脉曲张型5例,囊状型2例和混合型9例.结论:HRCT对支气管扩张的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仅显示支气管扩张范围、程度和部位,而且无创伤,在诊断方面可以取代较痛苦的传统支气管造影.

    作者:袁斌;李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副鼻窦CT轴位与冠状位扫描之比较

    对副鼻窦的传统平片检查,受颅骨重叠影的影响,因不同患者的颅骨骨板厚度有差异,有的患者枕骨厚度较厚且骨皮质较厚较致密,所以影响了诊断标准,加之平片缺乏密度分辨率优势,与CT扫描相比较,有明显不足.而CT之轴位与冠状位扫描又各有优势,笔者这里论述的主要目的是在CT高分辨率优势的基础之上,怎样更好观察窦腔的周边关系,即怎样得到更好的空间分辨率.

    作者:杨继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XG200型X线机故障3例分析

    例1故障 技术选择在平床滤线器摄片位置,开启机器,当将暗匣放入滤线器片盒中途入时,即随机的出现瞬间X线曝光现象,此时旋转阳极未转.

    作者:王延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视神经孔X线投照技术的改进

    在X线投照技术中,视神经孔的投照方法是: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肘部弯曲、两手放于胸旁、头部转向对侧,将被检侧眼眶放于暗盒中心、颧骨、鼻尖和下颌隆凸部三点紧靠暗盒,使头部矢状面与暗盒成53°角,听鼻线与暗盒垂直,中心线对准被检侧眼眶中心与暗盒垂直,视神经孔在眼眶的外下方显影,并且要投照对侧以作比较.

    作者:金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与CR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对照分析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surfsce shaded display,SSD)及多层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与CR(computed radiography)在诊断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98例鼻骨骨折的SSD、MPR和CR的表现.结果:98例患者均有经SSD、MPR技术重建的图像及CR鼻骨侧位像.MPR对鼻骨骨折显示良好,98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并能判断骨折类型;SSD在显示骨折类型方面不及MPR,本组仅显示72例,但立体感强,能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CR鼻骨侧位像仅显示58例,而且不能清楚显示骨折类型.结论:16层螺旋CT SSD和MPR结合使用对鼻骨骨折的显示明显高于CR鼻骨侧位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志斌;陈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贲门区的检查技术与贲门癌的特殊X线表现

    发生在胃底贲门区的癌,由于其所处的解剖部位特殊,有着和胃其它部位发生的癌不同的特点,常需采用一些特别的检查方法以发现其特有的X线表现.贲门区局部解剖复杂,粘膜排列不规律,又缺乏蠕动,并高居于肋弓下,单对比手法触诊或者加压技术常难以施行.双对比造影对贲门癌的检查比胃其它部位癌的检查更为必要[1].

    作者:刘金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过敏性肺炎的X线诊断(附31例报告)

    目的:准确诊断过敏性肺炎防止误诊.材料与方法:收集过敏性肺炎31例,均摄胸部后前位片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根据其X线征象结合的X线胸片复查.结果:每例病人双肺原病灶均见短期内吸收消失,少数病例肺野内重新出现新病灶,嗜酸性粒细胞均见增高.结论:此病例病灶均分布双肺野,且病灶周界模糊,短期复查病灶吸收消失,加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即可准确诊断.

    作者:郑永康;赵云秋;杨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超声和CT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临床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我们收集2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人的超声和CT检查资料,探讨其诊断价值.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刘力波;张克克;周相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NSX500R型X线摄片平床检修

    故障现象 摄片床电锁失控,管球电锁失控,摄片定位灯不亮.故障分析 电磁铁与定位灯同时缺失电压.故障应在为其供电公共部分.

    作者:杨春雷;吕秋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CT发现大气道良性肿瘤1例

    气管上起环状软骨下至隆突,全长10-12cm,分颈胸两段,环状软骨以下到胸骨切迹为颈段,从胸部入口到隆突为胸段.气管内占位较少,多发生于胸段,多为恶性,良性少见.现将我院CT扫描气管内良性肿瘤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力;刘树芳;冯光;董建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CR与传统X线片的外伤骨折对照分析

    临床上外伤常见的疾病,如肋骨骨折、气胸、血胸、血气胸、肺挫伤、横突骨折等.X线片对上述外伤的各种改变大都能显示,但传统X线片易受投照因素的影响,其清晰度、对比度相对较差,某些外伤例如肋骨骨折及横突骨折,特别是膈下肋骨容易漏诊,而CR是数字化摄影,其图象可以调节,对外伤的骨折有很大的优越性.

    作者:李彬;姚丽;李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