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诊断(附15例X线及病理分析)

赵云秋;郑永康;杨林

关键词: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X线摄影
摘要:目的:增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影像认识,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NRDS患者15例,对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根据X线征象分级,15例中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1例.合并吸入性肺炎2例,肺出血1例.典型X线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减低、肺内广泛的网状、粟粒状高密度影,并伴有多发的含气支气管影.结论:X线平片尤其是计算机X线摄影是NRDS重要的影像诊断方法.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脑组织萎缩的CT测量与诊断

    目的:探讨脑萎缩的CT诊断征象.方法:主要通过测量以下几组与脑组织形体有关的数据从而确定脑组织形体属正常或萎缩改变:①脑沟纹的数量与深度;②脑室腔前角及体部的宽度;③侧裂池的宽度.将全部被测量的448例颅脑CT数据资料分成四个组:正常、轻、中、重度脑萎缩.结果:在总448例中正常组122例,轻度脑萎组144例,中度脑萎组78例,重度脑萎组104例.结论:认为CT检查对脑萎缩的形态学诊断是行之有效的佳检查方法之一;通过测量主要部位脑沟纹及脑室腔数量化的改变,并可再结合其他脑池脑室形态及脑组织密度的改变,进而推论出脑萎缩的程度,及进一步考虑是否并发有其他脑病存在,从而更好地对脑萎缩病变进行预防和治疗,提高对延缓脑组织退化改变的认识及改善脑萎缩患者的智力及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曾妙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肾癌的CT诊断(附16例分析)

    肾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75%,CT对肾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性超过了90%[1],已成为诊断肾癌不可缺少的手段.笔者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16例,重点讨论其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董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应用(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3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MPR或三维重建.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以观察到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壁钙化.MPR及三维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类法,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较好的影像方法,其多种后处理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帮助较大.

    作者:施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软骨发育不良1例报道

    患儿男性5岁.上肢手指逐渐增粗变形,前臂畸形、弯曲,下肢趾骨增粗,因股、胫骨生长障碍引起膝外翻畸形.

    作者:安光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不同投照位置对小儿胸片诊断价值的浅析

    小儿胸部疾病较多,各种病的变化复杂,在X线片上有不同形态及密度反映,特别是在每个摄影位置上的表现也不相同.如何以佳的投照位置显示出小儿胸部典型的X线征象,我进行了探讨,现将粗浅的见解简述如下.

    作者:包晓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0例胆囊癌的超声和CT诊断

    我们收集2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超声和CT资料,以探讨其诊断价值.1.材料和方法 2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3-70岁,平均52岁.主要使用Sequoia 512彩色超声诊断仪和GE螺旋CT,层厚2.5-5mm,平扫加增强扫描.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周少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部三维适形放疗患者的固定技术与摆位

    三维适形放疗在世界范围已逐渐成为放射治疗的常规技术,它能使治疗区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一致,从三维方向上进行剂量分布的控制,提高局部的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1].在放射治疗中,定位和摆位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不同程度的放疗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将腹部适形放疗患者的固定与摆位技术介绍如下:

    作者:杨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

    肺炎性假瘤是由肺内各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延续丽来的肿瘤样炎性增生性病变.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误为肿瘤,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2例肺炎性假瘤进行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林秀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CR与传统X线摄影的对比分析

    经历了数十年的增感屏-胶片系统成像方式后,X线影像的数字化已成为本世纪医学影像技术中新、热门也是重要的技术进展.目前数字化影像设备如CT、MR、DSA、SPECT、数字胃肠以及数字乳腺等大量数字化影像设备,已形成数字化影像的发展趋势,使影像科室的数字化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时至今日,在医院中应用为广泛、约占整个影像诊断成像来源70%的传统X线摄影,却尚未完全进入数字化成像家族.如何使这古老的传统摄影方法,尽快进入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大家庭,已成为影像科室数字化发展进程的首要课题.现通过我院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一步说明CR技术较增感屏-胶片系统的优缺点.

    作者:磨海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探讨床边计算机X线摄影的优越性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 CR)是使用存储荧光体技术的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众所周知,与传统屏片系统相比,无论在图像保存还是在图像处理上,CR都具有良好的优越性.

    作者:李敏;牛俊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睾丸肿瘤的CT诊断

    睾丸肿瘤较少见,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2%[1],但它却是青状年男性常见的实体肿瘤,几乎都属于恶性,良性肿瘤少见,主要是成熟型畸胎瘤,而成人该肿瘤仍要按恶性对待.CT对睾丸恶性肿瘤的主要价值是对转移灶的发现、临床分期及疗效的评价.作者对4例睾丸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认为在注重发现转移灶的同时,对肿瘤本身的CT影像仍应认真对待,要注意观察其大小,形态,内部密度,邻近组织筋膜情况等,同时详细掌握临床资料,参考实验室检查,才会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谢君伟;王小燕;南喜雀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并发症的治疗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简称DVT),若不尽早进行有效抗凝治疗,终将有1/3患者发展成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简称PE).下腔静脉置入滤器为近年来发展起来有效拦截下肢DVT脱落血栓从而避免PE的方法.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3年2月为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经患肢足背静脉加压连续灌注尿激酶行溶栓治疗达到较好的效果.14例为左侧.男9例,女6例,年龄41-84岁,平均56岁.病史1-3m,平均28d,5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卧床休息一至三周时发病;2例为急性肾衰股静脉插管临时透析三周至两月发病;2例为高龄产后1周至2周发病;余6例均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下肢肿胀,从足部、小腿开始,向大腿进行性发展.急诊彩超检查结合常规下肢静脉步进连续造影,病变累及髂一股段6例;病变累及国-胫段2例;累及一侧深静脉达髂水平3例;达股静脉水平4例.使用三种15只滤器.急诊滤器置放术后,于患肢足背静脉连续加压灌注尿激酶,每50万U尿激酶、肝素5000U为一组,两小时内同时、分别注入.每一组或两组治疗后监测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值,以调整尿激酶及肝素的用量.当Fbg<1.0g/L时,立即停用尿激酶并严密观察病人,两小时后复查Fbg.必要时输新鲜冰冻血浆.PT应较对照组延长3-6s之内,APTT应是对照组1.5-2.5倍,TT不超过80s.超过上述标准,停用肝素一至两组,复查达标后可继续使用.每日注入8-10组,尿激酶400-500万U/每日,肝素3-4万U/每日.

    作者:秦立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X线数字成像摄影体会(附1例报告)

    患者女,年龄62岁.因外伤2天,2006年4月20日夜间突发胸部疼痛,来我院诊治.

    作者:何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甲状腺疾病的螺旋CT诊断

    目的:分析甲状腺病变的螺旋CT表现,探讨CT在各种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甲状腺病变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24例行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显示为低密度,甲状腺癌9例,占27.3%;甲状腺瘤12例,占36.4%;桥本氏甲状腺炎3例,占9.1%;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占15.2%;弥漫性甲状腺肿3例,占9.1%;甲状腺囊肿1例,占3%.CT对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符合率89%,良性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83%.结论:螺旋CT能更好的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或手术计划提供帮助.

    作者:周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附舟骨骨软骨病两例报告

    骨软骨病发病较广泛,发病部位常见于股骨头、腕月状骨、胫软骨结节,其它部位相比较少见.本文报道连续发现的两例舟骨缺血坏死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魏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PHILIPS DR引进的过程管理

    随着平板探测器技术及应用软件的日趋成熟,引进DR设备的医院逐步增多.我院于2006年3月引进PHILIP-STH/VR双板DR系统,现将引进过程中机房环境布局、射线防护、人员培训、设备运行及管理的过程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龙;崔海燕;王天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XG-200mA X线机控制台不能得电的检修

    目的:为使机器正常工作.方法:测量法、断路法及观察法.结果:诊断床直立限位开关上连线断路并对地短路.结论:因对地短路,引起控制台得电后电源空气开关自动跳闸,机器不能正常工作.

    作者:王武修;王文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肺癌介入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外科手术治疗、内科静脉化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非小细胞癌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然而较多患者发现较晚、肿瘤较大,与肺门大血管界面不清,区域淋巴结转移而无法手术或患者有手术禁忌症或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如果没有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可以首选介入治疗,笔者搜集了近10年300例的肺癌介入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评价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全红;葛含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脊索瘤的X线及临床表现

    脊索瘤(chordoma)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于脊椎椎体和椎间盘内,大多数脊索瘤起源于椎骨附近骨内脊索残留物而不是椎间盘.本文报道经手术并病理证实的脊索瘤二例,着重讨论其X线及临床表现.

    作者:张爱军;王银昌;陈运江;王传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骶髂关节斜位投照方法的改进

    常规投照法进行的X线平片上,经常遇到骶髂关节间隙显示欠清晰,关节耳状面的凸凹相对关系不能显示清晰,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骶髂关节斜位拍照的角度及中心线穿入点.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永在;邵为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