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红;任华;王玉梅;李方
目的:腹部选择性动脉造影是腹腔脏器疾病的确诊及介入(灌注)治疗、出血点的寻找、血管的狭窄、畸形等病变可靠的检查方法.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00-2002年以来腹腔介入161例共425条血管造影资料,现根据其造影效果满意程度,进行选择比较.结果:后确定腹部脏器血管佳有效剂量.结论:高质量的开展介入放射工作,需对造影工作过程中,准确掌握各支血管注射剂量,就操作中注意事项及操作常规提出必要的对策.
作者:赵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部平片及泌尿系造影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人先照腹部平片而后再做静脉肾盂造影.结果:此例病人手术证实与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吻合.结论: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对髓质海绵肾诊断有一定诊断价值,对临床诊断有明确指导意义.
作者:吴鹏;刘洪斌;王文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骨软骨病发病较广泛,发病部位常见于股骨头、腕月状骨、胫软骨结节,其它部位相比较少见.本文报道连续发现的两例舟骨缺血坏死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魏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CR系统的主要功能1.实现常规X线摄影的信息数字化,使传统的X线摄影的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2.提高X线影像的分辨能力,显示能力.弥补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的局限性.
作者:翁明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腹膜后脂肪肉瘤是原发于腹膜后间隙恶性肿瘤中常见的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居软组织肿瘤发病率第二位,占人体全部软组织肉瘤的10-16%.我院近8年来经CT检查和手术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7例,作者就其CT征象及临床特点作一简要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管升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X线机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细心选择与原部件各参数相同的,以免延误工作.方法:短路法与测量法.结果:时间继电器XJ线圈断路,更换与原线圈电压相同的新继电器,新继电器仍不工作,测新继电器线圈欧姆值与旧线圈不一样.结论:线圈欧姆值小的新继电器装入原线路中不能正常工作.
作者:王武修;王文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X线数字摄影(CR)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与临床,目前我们已成功完成550例颈椎摄片检查,现将摄影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介绍如下[1].
作者:卢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提高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和手术记录结果或保守治疗复查.23例均为平扫.脾破裂23例;并脾包膜下血肿5例;并腹腔积血3例;并发症11例.结论:典型CT征象:(1)脾形态失常、实质密度不均,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脾破裂有较多并发症;(2)CT增强扫描在脾破裂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远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高频钼靶X线摄像对乳腺癌定性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经X线诊断后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28例.结果:36-55岁为乳腺癌高发年龄组,占60.8%;发病部位在乳腺外上象限多见,占59.2%.单纯癌发病高,占40.4%.其次为漫润性导管癌,占32.0%.128例乳腺癌X线片显示肿块约占94.8%,显示分叶状占25.2%,显示边缘模糊块影占34.4%,毛刺样占27.2%,显示恶性钙化44例,占42.6%.结论:①乳腺癌的X线征象多以肿块为主,主要显示模糊肿块、毛刺及分叶状、肿块大多边缘不光滑的中心致密.②乳腺癌小颗粒状钙化形态特点可以与良性钙化点鉴别.③明确乳腺癌类型Ⅳc是乳腺癌的高发类型.
作者:张宏灿;韩东亮;杨再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注射液因其造影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被临床广泛运用于X线造影检查中.但在造影检查中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值得重视防范和减少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宁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瘤约占卵巢肿瘤的10%-20%,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多数为良性,可包含有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结构.一般为单发,少数可双侧同时发生.本文收集近年来在本院诊治的10例卵巢畸胎瘤患者资料,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从内因来说,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外因则多为在走路时不慎滑倒,身体扭转倒地,间接暴力传至股骨颈发生骨折.在青少年,股骨颈骨折较少,常为较大暴力引起,且不稳定型多见.
作者:张学忠;丁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介入治疗术对肝、肾囊肿的治疗方法及适应症、以提高治愈率.方法:经US或CT或MRI发现的158例188个肝、肾囊肿,在CT引导下穿刺经负压吸引后,放置引流管,注入无水酒精进行硬化治疗术,其中单发166例,多发22例.男72例,女86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58岁.经一次治疗35例,两次治疗80例,三次治疗22例.注入量10-62ml,留置时间10-15min.结果: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经CT或US随访评价,在经治疗的囊肿中,治愈率和有效率与随访的时间和治疗次数呈正比关系.经一次治疗的囊肿中,1月、6月、12月囊肿的消失率分别是41.3%、76.1%、82.6%,而经1-3次治疗的囊肿消失率分别是82.6%、92.5%、94.4%.结论:(1)CT引导下无水乙醇介人硬化术,治疗肝、肾囊肿的次数与囊肿的消失率呈正比.(2)肝肾的多发囊肿也适用硬化治疗术.(3)严格掌握适应症,按治疗原则进行,则会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宋世钰;王家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CR以清晰的图像质量,快捷的成像速度,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通过CR系统在床旁照片中的应用来探讨CR系统的优越性及曝光条件的选择.
作者:张志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主动脉瓣二维图象及血流变化,探讨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发生、发展的声像图特点,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患者左侧卧位,常规探察心脏左室长轴及心底大动脉短轴切面观察主动脉瓣二维征象.心尖五腔心观察主动脉瓣反流,测量反流束的长度和宽度;同时取反流束的频谱观察.对瓣膜改变进行分度和分级.结果:本组病例中,主动脉瓣瓣缘增厚、回声增强,或仅见小的斑块者458例,且瓣膜活动良好,有132例伴有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其余79例钙化较明显、呈团块状和片状强回声,瓣膜活动度差,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返流,其中重度返流者2例,同时伴有左室增大;52例伴有二尖瓣的回声增强及轻度返流;主动脉瓣钙化改变中,左冠瓣108例,右冠瓣122例,无冠瓣249例,联合瓣58例.结论:超声检查主动脉瓣钙化性改变直接而敏感.超声心动图可以分别从二维、彩色及频谱多谱勒上观察主动脉瓣的钙化回声、发生部位、主动脉瓣形态、返流束走行、色彩亮度、发生时相以及血流的速度、时间和压差等为临床提供诸多诊断和鉴别诊断线索.
作者:王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骨软骨瘤病是一种不常见的骨关节病,目前对其病因尚缺乏统一认识,有认为系外伤炎症迷走的胚胎组织或滑膜网状细胞异常化生所致,但多认为系滑膜的良性肿瘤.
作者:崔慎栋;蔡金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平板探测器技术及应用软件的日趋成熟,引进DR设备的医院逐步增多.我院于2006年3月引进PHILIP-STH/VR双板DR系统,现将引进过程中机房环境布局、射线防护、人员培训、设备运行及管理的过程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龙;崔海燕;王天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外伤致骨关节损伤、骨病等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常规X线摄片,绝大部分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须可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经过胸部正侧位片诊断怀疑为中心型肺癌的病例,经多层螺旋CT扫描,随机抽出经螺旋CT扫描后诊断为中心型肺癌的100例进行分析,与手术病理比较,总结出诊断特点及经验.方法:对经放射科正侧位胸部平片诊为中心型肺癌的病例.先由肿瘤科、呼吸内科主任查体,再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htspeed 8层螺旋CT机,对胸部采用CT平扫描加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200mA,层厚约0.5厘米,每层扫描时间为0.8秒,重建层面厚度为1.25厘米,进行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再对病变进行分析归纳、诊断.结论:我们对100例经Lightspeed 8层螺旋CT扫描诊断的肺部中心型肺癌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高达98%,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梁显文;梁延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讨论 肺内空洞性病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见到,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肺结核空洞:肺结核空洞是由于渗出性的结核灶干酪坏死而液化,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局部肺组织丧失,其中充盈气体而形成空洞.
作者:吕建武;李爱萍;梁嵩 刊期: 2006年第12期